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重生之商界大亨内 >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悬壶济世

重生之商界大亨内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悬壶济世

作者:方片2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16 11:52:50 来源:258中文

刚开始,姜晓倩和牟晓玲还没觉得有什么异常,毕竟还有药王坐镇,千植堂现在开门诊的中医专家虽然大部分是中青年医生,好歹也是经过药王调教过的职业医生,好歹有上百人随时坐门诊,好歹有数百人在住院部驻守,应对祁氏企业的职工和家属,还有滇中本地和附近地区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问题不大。

这些本地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基本上都知道祁神医的身份,那么一位大人物,人家的事情多着呢!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来千植堂坐门诊?遇到了,那是运气,遇不到也不能强求。更何况人家祁神医还培养了这么多年轻弟子,他那些年轻弟子的本领也不差。

反正,祁神医不坐堂的情况下,本地这些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对千植堂这些年轻医生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普通病症都能治愈,绝大多数疑难杂症能够治愈,大部分早中期的绝症患者也能够治愈。虽然没祁神医那么神奇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治疗周期,但是人家收费合理,患者最终付出的医疗费也远远低于其他医院,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也该满足了。

至于那些个被其他大医院宣判死缓的重症患者,还有特别古怪的疑难杂症患者,绝症中晚期患者,如果千植堂这些坐堂医生都无能为力的话,那就自求多福好了。

想找据说能够“生死人,肉白骨”的祁神医亲自给他们亲自治疗?呵呵,人家祁神医根本就不在滇中,就是在滇中,人家什么时候能来千植堂坐诊,你能不能排上号?那就要看你运气好不好了。

坐镇千植堂的药王都已经说了,“药医不死人,佛渡有缘人”,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哪怕是神医在世也不能逆天而行。

对于一些已经病入膏肓、油尽灯枯的患者,还有那些已经被其他医院治疗到精力耗竭的重症患者,无药可治的患者,药王从来就不主张过度治疗,他老人家也从来不亲自出手参与诊断和治疗,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指点指点那些年轻医生。

有一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过度诊疗是指由于医生给予患者的医疗超过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需要,给患者造成额外痛苦与经济上浪费的医疗行为。

那么产生过度治疗的主要原因有那些呢?发生在医疗机构方面的问题有些复杂,暂且不去考虑,主要从患者自身来分析,不外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本身为了健康身不由己。

比如,有患者有病乱求医,觉得自己心慌难受要死了,非常惜命,当时什么也顾不得,只要能治好病花多少钱都没概念了。小医院信不过就跑到大医院,经过一套检查下来,心外科并没有检查出病因。出院时,去神经科治疗,之后又是住院及一系列自己看不懂的检查项目。几天下来便花费了数万元,最终被告知自己患的是更年期综合症,只需要调养即可。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要尽孝道或者尽义务,这种情况多发生的长辈和子女身上,或者是家庭成员身上的情况下,其他家庭成员的认知。

比如,一个家庭的父母长辈得了重病或者是绝症,只要能给父母治病,花再多的钱,那些做儿女的都心甘情愿。

有些有孝心又有经济能力的子女,觉得父母把他们养这么大非常不容易,虽然得知父母的病情继续治疗也没什么用,但总算是尽了做子女的一份孝心,即便是父母在治疗中死了,他们自己心里也好受些。

在他们看来,既然选择来医院看病,就要信任医生,而自己又是个“医盲”,医生说什么自己遵从就是了。只要账单中没有明显出格的情况,他们都能接受。

一些家庭,如果是子女中有人不幸患了什么不治之症或者绝症,做父母的往往是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尽心竭力地求医问药,许多时候在外人看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理智。

遇到这些类型的患者家属,有医德的医生最为头痛,却往往让一些无良医生和医疗机构趁火打劫,最后患者家属面对人财两失的局面,往往会对医生产生种种怨恨。

这种怨恨很无厘头,往往是那些按照患者家属意望,对患者实施过度的无良医生和医疗机构不会有事,反而是那些有医德的医生背锅。

这些年各地频繁发生医闹事件,还有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案件,有些非常无辜的医护人员已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祁景焘从来就不是什么职业医生,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更是有自己的见解,他可不会去遵从现代医疗行业那些用来约束有德医生的条条框框,他尊崇的是华夏传统医者古训,

药王和祁景焘本来就是一体两面,他对于千植堂的医护人员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悬壶济世。

在祁景焘看来,医生这一职业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要付出很多,在医生的世界里没有失误,只有生命。

从古至今医生都不是那么好做的,古代的中医也要勤学苦读,要做到精准无误。古代的医学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古代的医生也不是医术不好,在历史上还是出现了很多名医的,比如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等。

悬壶济世这个词悬一般都是形容医生的,就是用来比喻医生这个职业,在古代医药铺还有挂上有悬壶济世字眼的牌匾,为什么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医生,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呢?

关于悬壶济世这个词语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中在历史上有一个叫壶翁的隐士医生,这位医生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在每次坐诊买药的地点悬挂一个壶作为标志,至于这个人的名字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这位医生坐诊买药从来不讲价,但是这位医生的医术相当的高超,治好了很多人。这位医生还能准确地说出病人痊愈的时间,都非常的灵验。每天诊病的钱都有数万两,这些钱并没有收入医生自己的口袋中,而是分给了穷人。

相传这位壶翁曾传给费长房岐黄之术,在一本书上记载,费长房曾是一个官位低微的小官,他常常看到一个人在街上买药,还在药摊上悬挂着一个壶,等到晚上市场停市的时候,就会跳进壶里。

老翁这一行为在人们散去的时候,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一场景却被喝闷酒的费长房看见了。

看到这个场景费长房就知道这个人肯定不是普通人,于是在第二天带上酒礼前去拜访,老翁看着前来的费长房就知道他知道自己的特别之处,并且对这些本领非常的感兴趣,于是老翁告诉费长房让他明天来。

费长房听了老翁的话第二天便去赴约了,老翁带着费长房来到了壶中。进入到壶中费长房只见壶中的场景异常的富丽堂皇,还有美酒佳肴,于是两人坐下来对饮了片刻便出来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壶翁找到了费长房,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原来这位老翁是一位神仙,因犯错被罚到这里来卖药,现在事情也结束了,自己也要回去了,还问费长房愿不愿意和他一起走?要是不愿意就用酒告别。

费长房一开始就是对这些术法很感兴趣,费长房想都没想就要跟着老翁走。于是费长房与老翁一同进入壶中的深山中修炼,老翁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一身的本领教给了费长房。费长房学成之后,便回到了家乡。费长房通过自己学习的本领治病救人,还能令人起死回生,造福了一方百姓。

这个故事也只是民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而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就不得而知了。据说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医生,有在门前挂葫芦的习惯。后来人们也都跟着模仿,也就有了悬壶济世一说。

那么,费长房又是何许人也?

这位可是名列史册的传奇人物,《后汉书·方术列传》就有他的事迹,讲述的就是悬壶济世那个故事。

而且,现如今在中州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东和店镇仙翁庙村西端,还有费长房的墓地。

传说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云游四方,为民驱邪看病。一日偶经此地,涉葛水时将杖符丢失,为众鬼所杀。

当地百姓,如丧考妣,将其葬于罹难之处,并在附近的高处建仙翁庙,世代祭祀。而其墓冢虽处洼地但从未被大水淹没过,堪称奇事。墓冢于60年代被铲平,90年代重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1998年拍摄的电视剧《东游记》就有费长房的精彩表演,如此一位有图有真相的大能流传下来的医家古训,作为古中医传承者的祁景焘岂会不尊崇?

当然了,祁景焘骨子里就是一名传统中医师,他在尊崇悬壶济世古训的同时,在行医过程中更遵循华夏传统医家追求的“大医”精神,这在前面章节已经有过详细阐述,就不浪费读者大大们宝贵的金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