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雪之舞,魂殇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好久不见》!

雪之舞,魂殇 第三百八十五章 《好久不见》!

作者:幽菀淑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31 19:12:41 来源:258中文

“淦!劳资还以为你卸载微博了……”

“震惊!浪妈亲儿子竟把微博当工具人!”

“来了来了,终于等到你了!”

“敲!等下是什么时候啊,敢不敢给个准点?”

“还敢要个准点?能提前通知就不错了……”

通过翻查苏景的微博,可以看到苏景上一条微博还是去年年底分享的《追光者》,距今差一个礼拜就满一年整了。

所以也难怪他一更博,底下的评论充满了粉丝的怨气。

甚至有人以为苏景在乐坛玩够了退群了……

有怨气的粉丝的战斗力是可怕的,仿佛要把憋了一年的劲头在这一次全部宣泄出来,一时间,关于苏景新歌和新专的话题热度节节攀升,几个小时里,可以说全网都能看到相关的话题。

疯了,简直就是一群饿疯了的恶狼。

看到这一幕,其他的粉丝团纷纷退避三舍,在各自群里如此评价苏景的粉丝们。就连向来狂热和战斗力强的饭圈,也难敌其锋芒。

没办法啊,谁不知道这群人憋了一年的热情劲儿,以苏景的咸鱼作风,这一次他们不宣泄的话,下一次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

很快,温悦佳、骆华玉、张宝伦、欢欢等人的粉丝也加入进来,为苏景的新歌和新专造势。

粉丝和偶像是一荣俱荣的,他们作为粉丝,从来没忘记过苏景给他们的偶像写过歌。所以不用等偶像先表态,他们就自作主张帮苏景的粉丝们摇旗呐喊助威。

苏景虽然说是等下,但实际上发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一刻,距离他发博的时间足足过去了近六个小时。

上午的时候,还有不少人一次次刷新着网云音乐,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听到苏景的新歌。

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们的热情劲就慢慢消耗掉了,该干嘛干嘛去。

下午三点一刻,网云音乐官博在苏景新歌上传成功后,第一时间更博通知。

犹如一支穿云箭。

一时间,网云音乐平台涌进一股巨大的流量。

听苏景的歌一定要看着歌词,这是苏景的听众们不成文的习惯了,因为哪怕不听旋律,单看苏景的歌词,都总会有那么一句或者几句能够打动他们。

但这一次,他们显然要失望了。

因为在这首歌名为《好久不见》的新歌里,他们在歌词页面看到的歌词只有四句。

“不安分的因【31小说app下载地址xbzs】子在时间下发酵

我们习惯逃离阳光和热闹

在阴暗冰冷的空间里相互问好

交集过后各自走向苍老”

这一瞬间,他们的脑海里闪过很多念头:是我看错了?是我网络不好吗?是苏景上传歌词的时候出错了?

有意思的是,仿佛是想到歌迷们会懵逼,歌曲进度条已经开始三秒了,伴奏声还是没有响起来。

就在很多人越来越觉得是不是闹出大乌龙的时候,第五秒,声势浩大的交响乐伴奏如同春雷一般炸响,耳机党顿觉颅内**,率先阵亡。

随后,他们欣赏到一场盛大的听觉盛宴,五分钟下来,他们浑然没感觉到苏景是把这四句歌词重复唱了七遍。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主要是苏景每一遍的演唱都有不同的感情,唱法上和编曲演奏上也丰富多变,但相互之间又是关联的,通过精心的编排并不会给人一种重复单调的印象。

更为关键的是,苏景这首《好久不见》已经不算是一首流行歌曲了,从风格上来说,这首歌更贴近于西方歌剧中的咏叹调。

咏叹调的特点在于富于歌唱性、长于抒情性,它可以是歌剧的一部分,也可以拎出来独立表演。

华夏的大多数人比较少听歌剧,对于这种更富有感彩、更能发挥歌唱者的声乐才能的表现形式比较陌生。

但并不妨碍他们接受苏景这种风格的演绎,并为之感到惊艳。

为了这首歌的伴奏,苏景和星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研究了一个多月,还特意请来星海音乐学院院长、华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内知名交响乐指挥家叶鼎越、华夏著名歌剧家、华夏歌剧团副团长凌青两位艺术家作为指导。

并且在演唱中,饶是苏景是原创者,且有凌青亲自指导,苏景也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熟练掌握这首男高抒情。

如此阵容,最终效果能让听众感到惊艳和震撼,似乎也不足为奇了。

歌评区,苏景的粉丝们惊喜且懵逼。

“卧槽!刚找度娘咨询了一下,这个阵容很吓人啊,除了苏大佬外都是国家队,甚至还有国家队的教练!”

“完了,这首歌很上头啊,听完之后满脑子都是苏大佬的高音在环绕。”

“e,道理我都懂,但有没有大的告诉我,这是什么风格的歌?”

“别什么事都麻烦我们,大的告诉你我也不懂啊!”

“感觉像是歌剧中的咏叹调,但好像又有哪里不对劲似的。”

“所以说你们这些外行的都是看热闹的,作为声乐专业的我就不同了,我比你们这些外行的更懵逼!”

“难道你们就真的看热闹了吗?没有人关注为什么四句歌词,却有一种千回百转的感觉吗?”

“其实我们都注意到了,但我们就是不说……”

“有一说一,这就触及到我的知识盲区了。”

……

随着新歌的发布,关于苏景的热度更上一层楼,尤其是新歌这种别说流行乐坛,就连国内都比较少见的风格,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讨论。

因为苏景找上叶鼎越和凌青的关系,华夏音乐家协会也关注起苏景的新动作,几乎在苏景完成《好久不见》这首歌的时候,音协高层立马联系苏景,想看看苏景在捣鼓什么玩意。

研究出来的结果可以说是让他们目瞪口呆,苏景这小家伙居然打算把咏叹调跟流行音乐结合起来!

虽然在这首《好久不见》里,没有看到太明显的效果,整首歌的风格还是偏向于声乐方面,但至少这一步能看到一些摆脱传统声乐的影子了。

他们惊叹于苏景天才班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同时,又无比憧憬着苏景能够走出一条成功的路来,因为这有可能关乎到华夏声乐界能否增强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在率先听到苏景新专辑后,他们发现,苏景的重心还是在流行乐坛上,并没有第二首如同《好久不见》一样风格的歌曲。

不过他们很快就释然了,说到底,苏景这也是第一次尝试,没有谁能保证他这种尝试一定会成功,而要开拓出一条新的可行的道路,也不能仅靠苏景一个人。

即便如此,华夏音协还是第一时间发博,撰文指出苏景这种大胆的尝试对于华夏声乐界意味着什么,并高度肯定苏景这首歌是走出了坚定的第一步,甚至在博文的最后,他们还附上意国国家剧院院长帕博教授的评价。

“……苏是我见过的极具天赋和灵性的少数音乐家之一,从他少年的时候我就一直这样认为。他的这个尝试很有意思,我去年去过一次华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里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但他们的歌剧似乎没有很受欢迎,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旦苏能获得成功,我相信我最喜欢的歌剧在华夏也能大受欢迎。甚至,这种华夏风格的表现形式,或者也能受到世界的欢迎。”

华夏音乐家协会的成员鲜少有那种沽名钓誉之辈,尤其是协会高层,都是知名的音乐家,他们有着虚怀若谷的气度,正视差距,正视不足,是他们一直主张的态度。

所以这篇博文,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他们为苏景造势无非就是要提高苏景在流行乐坛的影响力,让国内的民众接受苏景这种正在尝试的风格,提高民众对国内声乐界的关注度。

同时,他们也将鼓励一批声乐界的年轻人走进乐坛,这一举措被网友们戏称“国家队组团送温暖”来了。

但不管怎样,苏景的逼格瞬间就高大上起来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苏景的熊熊野心。

他曾经是没有成长起来的王者,总有一天,他会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踏上世界的舞台。

就好像他在春晚舞台上,睥睨般唱出那一句“祥云飘四方,荣耀传天下”一样。

不久后,阿临的歌评姗姗来迟。

“……关于《好久不见》的伴奏和风格我就不多赘述了,详情请移步音协官博。在这里,我想跟各位探讨的是,这首歌的情感……”

“……这首歌只有四句歌词,与其说苏景重复唱了七遍,不如说他以2/2/3将这首歌分为了三节,恰好符合咏叹调常见的三段式伴奏……

私以为,这首歌虽然只有四句歌词,却足以概括了当下很多人的交际。重复的歌词,在苏景不同的演绎下,恰似我们在不同时期重复上演的朋友来了又走的戏码,和我们不同的感慨……

小学、初高中、大学、职场、家庭、生死……我们这一生,仿佛都在重复经历着离别,身边的朋友换了一茬又一茬……我们曾经与时间赛跑,眼里只有前方,那是我们一腔孤勇的时代……慢慢地,我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我们开始感到孤独,却发现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我们丢失了梦想,也丢失了朋友,我们懂了责任,却发现身边那么多人需要依靠着我们,我们没有一个支撑……”

“人生总会有各种躁动,但是我们却越来越孤独。在色彩绚丽的世界,我们却过着黑白的生活……我想,苏景之所以会用咏叹调来表现这首歌,大概就是看中了其长于抒情性的特点吧。”

“我询问过苏景,为什么会起《好久不见》这个歌名,感觉跟歌词搭不上边。在这里,我想把苏景的回答作为结尾,因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反思的问题,同时我认为,这应该也是苏景最想要表达的。”

“你有多久没见过那些老朋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