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龙潇传说 > 第五十一章 自强班 二)

龙潇传说 第五十一章 自强班 二)

作者:雨潇潇风兮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1-20 13:15:37 来源:258中文

喝彩声的是从成年班的培训人员中间传来的。

声音的来源,不仅仅是耳朵上听到的,还有视觉上的色彩冲击。

今天来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妇女,都穿上了自己在家绣或者制作的最拿得出手的服饰。

以前路小北了解的是壮族及壮族服饰,他觉得壮族服饰要素雅些,虽然色彩沉闷了些。白马县这边的壮族土之系的服饰黑色色调占了绝大部分,其他民族称之为“黑老哇”。

其他人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古代秦朝服饰可是以黑色为最尊贵的颜色。

服饰要研究起来也挺讲究和好玩的,只是现在的重点工作是脱贫攻坚,要让咱们的少数民族不止脱贫,而且还要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今天盛装来培训的妇女们,少数民族服饰可是争奇斗艳,让路小北及上海的领导等外乡人可是开了眼界。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南蛮传》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苗族服饰是一种原始苗族人民的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历史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历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

苗族服饰的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棉为主,丝绸、麻布较少。不仅有性别、年龄的区别,而且有盛装、中装与平装之分,更有地区性的差别,特别是妇女服饰,极为绚丽多姿,多达100多种。过去,有的著述根据苗族妇女服饰、头饰将苗族划分为白苗、红苗、花苗、大花苗、青苗、长裙苗、短裙苗、歪梳苗等等,这种划分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苗族服饰因年代、地区、支系等不同而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白马县的苗族自称自己是花苗,以“红”为美。

苗族服装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有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多是短装衣裤,或着大襟长衫;女装一般为上衣、下裙(裙有长短之分)配件多花饰丰富,工艺精巧。所以男装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

苗族服饰根据场合的需求,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比较方便于日常活动时穿着,其色彩、花样及装饰自然比不上专用于结婚、节庆等盛大活动时穿着的盛装鲜艳和华丽。

苗服根据的服饰颜色可以分为“红苗”、“花苗”、“汉苗”、“白苗”等,如果从观赏角度来看,“花苗”的服饰最能体现其特点和制作工艺,花苗的任何服饰,都习惯镶上色泽艳丽的刺绣花边。

苗族服饰由于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而不同,并且有地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从古至今的传统款式。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装饰。衣裙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传统。服饰用料则以居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多以棉、麻、毛等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苗族男子的装束则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我们所说的苗族服装的款式多样,主要是指苗族女性的节日盛装或者叫礼服。苗族服装按地域可分为五种型制:黔东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湘西型和海南型五种。

黔东南苗族服饰:流传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16个县市和都匀、荔波、三都、兴仁、安顺,广西融水、三江等区域。上衣有大领对襟或右衽半身。百褶裙长短不一,佩戴各式围腰和绑腿。发髻也有较大差异。黔东南苗族服饰大约有30多种款式。

川黔滇苗族服饰:主要在川南、黔西、黔西北和滇东北、桂西北以及云南昭通、威信、楚雄、金沙等地。衣料主要是麻布,服饰色彩较浅,蜡染工艺普遍。服饰和发型多种多样。

湘西苗族服饰: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松桃、四川秀山、酉阳、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有多彩头帕和变型式样,服饰亦有8种。

海南苗族服饰:由于海南苗族受当地黎族服饰的影响,苗女穿右偏襟长及膝部的长衫,仅一扣,无领,蜡染短裙,以黑、红色为主,花纹较少,束发,包一绣图案花纹的头巾,外面再盖一条绣有花边的尖角头帕,套上一条红带子垂在背后,显出与其他地区的苗族服饰的非常不同。

黔中南苗族服饰:主要流行于贵阳、龙里、贵定、惠水、平坝、安顺、平塘、罗甸,滇云的东南、西沙、白马和广西隆林等地。其特点是以黑、白、蓝色线绣衣裙或蜡染。大领对襟开,百褶裙,包头帕或头巾,髻发。黔中南苗族服饰有5种款式。

路小北自己2016年时去过海南旅游,去过海南那边的苗族旅游村寨观察过,现在一对比,发现白马县这边的苗族服饰比海南那边色彩绚丽多了!喜欢明艳色彩的女同胞们可能会更喜欢白马县这边的服饰些。

苗族姑娘一般皮肤比较白,身材苗条,每位少女出嫁之前都会自己制作一件自己的嫁衣。与江南儿女为自己女儿出生就制作一壶“女儿红”酒,等到出嫁那天拿出来饮有异曲同工之妙。

路小北来到白马县后见过这边的苗族姑娘出嫁,看到过苗家女儿的嫁衣。

以喜庆的红色为主色调,面料历经时代的变迁,摒弃了传统的麻料,苗家人可能是一直以来都是穿麻制的衣物,现在很喜欢混入其他的面料,对襟那处会加入丝或者类似于丝质的滑滑的,又反射出波光粼粼的料子。

而下身穿的通称是百褶裙。路小北这时想起一句话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果然,这百褶裙的流行源头是否是出自苗族这种少数民族或者是世界其他地方,这有待考证。

但路小北可是知道的,他来白马县之后就知道,咱们的苗族服饰下身裙一直是百褶裙的,这种款式的裙子可是在各大时装周,世界各地可是一直流行,没退出过历史舞台,近几年还有大流行起来的趋势。

就连路小北的妈妈,有一天和他视频时,也兴奋地穿起一条银色的,泛着哑光的百褶裙问自己:

“儿子,妈妈漂亮吗?”

“漂亮漂亮!”

当时是受不了妈妈一直以来的臭美,今天看到咱们的苗族服饰,才想通了这个点。

回头,一定要向苗家姑娘讨教讨教,买一套最漂亮的苗族裙给老妈。

以前的苗族服饰,腿上有一块布做裹腿,那块布的制作不因它在腿上被裙子遮住,就放弃了对它的装饰,那条裹腿布可是和露出来展示在观众面前的面料、花样、做工等一样的,一点也不马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