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067 惊天大案
这日阿苏南几人离开时, 正好赶上营地的男性成员们大批归队, 看到一个个骨瘦如柴的样子, 真怕他们倒下之后再也起不来。可目前来说他能做的也非常有限,只一口气叫了八个人,让他们马上过迁移司刚刚租下的小院去, 连夜打扫归整,不出意外的话,那个小院马上就要迎来它的新主人了。
阿苏南所料不差, 阿索涞第二天一大早即向垅关学馆递出辞呈, 因为通了天, 学馆痛快放人, 当天下午他就带着自己的班底入驻小院。
阿索涞不负其才子之名,仅仅在十二天之后, 首期《迁移火线》出炉。
首期只有两张共四版, 第一版为“巫夷家国事”, 刊发重大新闻。第二版是“名家讲堂”, 正中就是一幅妇孺游民正在留居营地排队等候晚粥的写实配图,文章出自木关河滩一位关注民众疾苦的著名学士之手,标题:游民们,你们能够撑过这五年吗?
第三版是“街谈巷议”, 刊发了几封读者来信, 其中一封署名为“目击者阿南”的来信, 用娓娓道来的笔法记录了他和邬赫离一家相识相处的很多细节, 写了他们如何走投无路离开家园, 如何在木关河滩无助奔波,更写了他们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对于唯一儿子的深爱,还有面对孩子突然而至的“急病”的失态和绝望……全文情真意切,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另外一篇来信,则是来自一个滩里阿朵,她还在垅关学馆求学,对嫌犯家庭略有耳闻,听到案子之后,对嫌犯的数名家人进行了详尽访谈,然后极其真实地还原了罪犯苦难的一身,她不幸的童年,挨打受骂的青少年时代,恶夫的不告而别,以及于艰难贫苦之中独自养育儿子的艰辛……读后让人心生同情的时候,也更加的困惑:这样一个女人,她是如何走到今天这田地的?
这两封信可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是,最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刊登在第一版上的“木关河滩毒杀案”。
案子并不复杂,但是,却震惊了整个巫夷。
简单的讲,就是暂居木关河滩的游民邬赫离偶然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没料到却被游民营地的烧饭阿妈怀恨嫉忌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