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宋江湖 > 第五十七章 给李国英挖坑

两宋江湖 第五十七章 给李国英挖坑

作者:一乘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2 01:26:03 来源:258中文

实际上,顾辰在招揽读书人的时候,也是不分男女,凡是能够识文断字的,都可以加入天府书院。

但是无奈,最终只有一位叫夏梦丹的女子前来应征。

夏梦丹原是蜀中眉州人氏,就是历史上三苏的故乡,她出自眉州的书香门第,父兄因为参与抗清,清军年初攻入眉州时,在鞑子清算之下,她们家落得个家破人亡。

她在老仆的帮助下,外加她自己的机智与聪慧,求生的**,她带着最小的弟弟,乔装打扮之下,逃出眉州。

她和弟弟一路乞讨,挖野菜抓小鱼求活,千辛万苦之下,终于背着一口大黑锅,拿着两个破碗,来到了遂宁县。

原本她是想带着弟弟,南下江南寻亲的,恰逢顾辰带兵攻克遂宁,她在观察了这支明军的作风之后,怀着仇恨的火焰,毅然决然,决定加入明军。

当然,也有今天顾辰免费发放饭食,他们姐弟才吃了一顿饱饭,夏梦丹手捧着馒头,一番权衡之后,她觉得她带着弟弟,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很难走到千里之外的江南。

当一副乞丐模样的她,一脸锅烟灰,背着一口大铁锅,拉着一个小乞丐,端着两个破碗,前来应征读书人时,看呆了所有人。

但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经过一番考核,发现她真的是一位才女,还不是裹脚的才女。

顾辰亲自收下了她,也包括她弟弟,这就是买一送一嘛。

因为她的出现,顾辰和陈天骄兴奋了好久,只要有第一位女子迈出这一步,以后就会出现更多。

至于招揽工匠和郎中,也是革命军眼下的急迫需求。

各类工匠,只要有一技之长,匠作营用得上的人,统统都要,都可以到革命军匠作营参加考核,一旦考核通过,也发给安家的粮食和盐巴。

顾辰的匠作营和医护营,都急需人手,顾辰明白总是依靠缴获,根本就不现实,需要自力更生,才能丰衣足食。

并且以后的战争规模会越打越大,就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他可不想英勇的战兵,没有死在残酷的战场上,却死在了缺医少药,这就是不可原谅。

再者说,受过伤的战兵,回到军营之后,会变得更加锐不可当,他们是军队不可多得的财富。

匠作营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军队差。

因为按照顾辰的设想,有很多东西需要匠人生产和改进,比如他一直惦记的鸟枪,火药的改良,还包括一些商品的构想,都需要工匠去验证他的想法,成功之后,才能生产出来,毕竟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他吃饭,他必须早点筹谋。

他需要提前储备各类匠人,先进行前期的生产和研究,先把各个作坊的架子拉起来,以后再行扩大。

至于第四张告示,主要讲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发动乡民挖坑。

具体说来呢,顾辰知道,再过不久,李国英就会得知遂宁之变的消息,紧接着是川东十三家会攻重庆。

而此时,满清在蜀中的军队,主要集中在保宁府,以及雅州、眉州、乐山一线,李国英想起大军救援重庆,必定经过遂宁县射洪县,确实,在那个时空的历史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因此,顾辰就想提前给李国英挖坑,李国英作为此时的四川总督,又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他还进了满清的贤良祠,清史上都有单独一篇列传的人物。

顾辰面对他,不敢有丝毫大意,他只有利用自己熟知这段历史的优势,提前给这个大汉奸挖坑了。

顾辰拿出粮食和盐巴,鼓励所有人,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老人小孩,都到遂宁的官道上去挖坑,亦或是破坏桥梁,收走各处渡口的船只。

他还鼓励乡民,一个村子,一个寨子,或者是一族人,承包一段官道的破坏。

在官道上每间隔一小段距离,就在路面上挖下两个大坑,大坑全是各种不规则的深坑,有的坑表面做成简单的陷进,大多数就那样亮着,一点不用掩饰,摆明了就是告诉李国英的军队,“喂,清军兄弟们,此处有坑,不能通过哦。”

最绝的是,挖坑之后的土,全部运到官道的半里之外,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李国英的军队想回填这些大坑,都要到官道之外去取土,运回来之后,才能回填大坑,一来一回浪费的时间。

幸好这个时代的道路,修建的最好的就是石板路,一般都是泥巴路,破坏起来效率特别高,就是石拱桥麻烦一点,但是也不复杂。

顾辰派出很多督坑官,指导乡民挖坑,挖好之后,负责验收合格之后,就发给他们对应的粮食和盐巴。

对于这件事情,顾辰还专门成立了几个巡查小队,负责监督,防止督坑官和土豪劣绅相互勾结,套取紧张的粮食和食盐。

以至于这件事,在这两个县,最后演变成了,所有人见面之后,第一句话就问道:“喂,你今天挖坑了吗?”而不是原本的问话,“喂,你今天吃了吗?”

关于这张告示,陈天骄曾经一脸疑惑地问顾辰,“征东将军,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弄的这样复杂?”

他一脸笑意的回答道:“天策上将,我这是赈济百姓啊,我知道蜀中百姓这些年过的很苦,所以呢,我想让他们过一个好年。

但是,又不想让他们不劳而获,就选择发起以工代赈,这样一来,他们得到了粮食和盐巴,可以过上一个美美的年,而我们呢,也达到迟滞和延缓李国英进军的目的,一举两得嘛。”

陈天骄又问道:“额,什么是以工代赈?”

顾辰解释道:“比如某地糟了灾祸,就拿最常见的旱灾来说吧,一个地方老天两年没有下一滴雨,官府就会调集粮食,准备赈灾,而赈灾的最好方式呢?

不是将这些粮食,直接发给那些百姓,而是组织灾民,兴修水渠水塘,加固堤坝,疏通河道,而发给他们的工钱,就是赈灾用的粮食,等到这些水利设施都修好之后,这个地方就会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弊病,这就是最常见的以工代赈,而且一劳永逸,福泽无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