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大唐的玩家们 > 120|第 120 章

大唐的玩家们 120|第 120 章

作者:金寻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2 13:19:14 来源:258中文

晋*江文学城首发, 此章为防盗章,订阅本文60%者即可看到正文

宋张氏是好人家出来的女儿,跟着宋家不得意的儿子宋韧被分出家来过了好几年苦日子, 以前他们小夫妻还住在县城的小房子里, 后来她生了两胎四子, 宋韧作主卖了房子拿银子在乡下买了田地, 她便带着儿子们住到了现在的马儿沟。『→お看書閣免費連載小説閲讀網℃ww w.k.a.n.s.h.u.g.e.la

她嫁给宋韧后过的日子与她在娘家当女儿时相去甚远,但这也没磨平她一身傲骨, 因着家教使然, 她不会俯小就低,但也不会因境况不如意用盛气凌人维持往日威风,现眼下就是心中不高兴到了极点, 说人的话也不会几句,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这两句话。

老仆知道夫人不会罚他,讷讷着不言语, 也不动。

宋小五闻声小手背在腰后走了过来,站在门边听她娘口气不对,在心里摇了摇头, 抬起小脚踏进了小堂门。

宋家屋子不大,一幢小院子就六间正房,一家七口加上一对老仆夫妻俩就把小院子挤了个满满当当, 声音一大点, 在哪个屋子都能听见声响。

见到她来, 宋张氏朝她张开了手, “怎生醒了?”

小娘子一般早上起得甚早,到了偏近中午就要睡一个时辰再起来用午膳,宋张氏抱起人,看了看香,时辰早了半个时辰去了,她低头看着怀里的小女儿:“可是饿了?”

宋张氏嫁给宋韧六年里生的头两胎得的都是双胞胎儿子,六年后生到第三胎,才生出一个宋小五来,好不容易得了一个闺女,儿女双全,成就了一个好字,宋张氏便格外偏疼这个小女儿一些,对其百依百顺得很。

宋小五在她怀里摇了摇头,跟她娘道了一句:“想吃野菜。”

说了一句她就不说了。

宋张氏一听她这话,就知道是女儿让老仆去挖的野菜。

宋小五从小就懒得很,连生出来的时候都不哭,把宋张氏吓得还以为自己生了个哑巴,直到宋韧狠心揍了小女儿一屁股,宋小五这才哭出声来,知道不是个哑的,全家人才把提在嗓子眼的心落回了肚里。

“野菜有甚好吃的?”宋张氏道了一句。

“想吃。”也就这时节的野菜能吃吃了,洗干净了拿点蒜放油里炝一下,把菜过下锅洒点盐巴就端出来,鲜嫩入味,这清炒时蔬凑合着吃吃吧。

想吃炝炒的就省省吧,这年头这朝代没辣椒。

宋小五要不是前辈子活到最后淡了口腹之欲,不一定受得了这什么都缺的异世。

“唉。”小女儿这般说,宋张氏也舍不得责怪她,摸摸她的小脑袋,叹了口气,朝老仆挥了挥手,让他退下去。

老仆憨憨一笑,背着背篓出去了。

前几天小娘子就想吃野菜了,就是下雨,不让他去,前两天放晴了等了两天,等到路上的泥巴晒干了才让他出门。

他这一趟出去,鞋也没怎么脏,等明天早上起来把鞋底敲一敲,泥块散了,鞋就又是好鞋了。

“给,花花。”家里现在是真穷,宋小五出生四年了,头两年还好,家里有爹盘算着娘精打细算着还能过,可现在三哥四哥也入了乡塾读书,家中四个儿郎读书,光束脩和笔墨纸砚就要花一大笔,当爹的又刚当上县丞,正是要砸银子熟悉衙门抬县令的轿子的时期,家中的田租要到十月秋收后才能收,现眼下家中有出无进,难怪她娘这好性子也被磨出脾气来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天天锱铢必较被人看不起还能有好性情。

宋小五伸出了小手,宋张氏一看,看到了一支小小的小金钗,不由大吃了一惊,喝了口气,“哪来的?”

“奶奶给的。”宋小五见她不拿,往她头上戴。

钗子是宋祖母打给她的,钗子小得很,没一两重,这还是钗头那朵小花占了重去,要不细细的一根细钗子,也就几钱去了。

“奶奶给的,你就收着。”宋张氏这厢心中五味杂陈。

她那个婆母跟着大哥一家过,她对宋张氏从来只有一般,不见得多喜欢,两兄弟分家的时候,婆婆也没为小儿子说过话,两个人都是她一个肚子出来的,大哥那边分了近八成家产,小儿子就得了两分多一点,也不见她说什么,宋张氏的两胎双胞胎儿子出来,也就得了她打的银锁银镯,打的还不重,不值当几个钱,可小五一出来,得了她一套小金锁金镯不说,她时不时地还会给点东西。

虽说是背着大哥一家给的,可也是心意,宋张氏跟婆婆没有什么情份,但婆婆对小五的这份好,她咽了咽还是收下了。

宋张氏一家与对他们家有敌意的大哥一家不和,宋祖母乃是跟着大哥过的,自是站在他们家那边,对宋大嫂欺负弟妹一事熟视无睹,有时候还会偏帮着宋大嫂让宋张氏忍气吞声不敢声张,但宋张氏心想多个人喜欢小娘子是好事,也就从不在宋小五面前说她奶奶什么,只道让小五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顺奶奶。

“娘不要,奶奶对你好,你要记着。”宋张氏随着女儿的小手把钗子拔了下来,“你拿回去,放去你的小箱子里。”

“给你,我跟奶奶说了,这支给娘,奶奶答应了。”宋小五确实是说了,而宋祖母在长愣之后点了头。

宋小五又把小金钗叉到了母亲的头上,在她怀里打了个哈欠。

她醒得有点早,还有点困。

宋张氏本来还要说话,见小娘子在她怀里头一点一点的,她换了个姿势抱着女儿让她躺得舒服一点,轻拍着她的手臂让她入睡,等女儿闭上眼睡了过去,她看着小娘子娇美的面容,轻轻地叹了口气。

小娘子的聪明像了她爹,就是性子有点迷糊散漫,不过她从小就乖巧安静得很,从不吵闹作怪,很是讨人喜欢,宋张氏曾经在婆婆身边的英婆面前听了一耳朵,说小女儿跟婆婆小时候长得挺像的,这听来解释得通婆婆对小女儿的偏爱,但一想那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婆婆小时候长得跟她的小娘子一个样,宋张氏身上就生寒,心下道此话若是假还好,若是不假,老天可得保佑她的小娘子以后当祖母了,可不能长成那副刻薄寡淡的模样来。

宋张氏对那个总是对她冷着一张脸的婆婆,素来畏惧恐慌得很。

**

春末时长,草长莺飞,春光随着阳光一道变得分外灿烂芬芳。

傍晚宋韧归家,夕阳还没落山,待回到家中刚歇下喝口水,就得了他夫人说给他小五给她拿了支钗的话。

“给你,你就拿着罢,小家伙的一片心意。”宋韧搁下茶杯,道了一句,又问道:“小家伙呢?”

“嚅,灶房呢。”宋张氏头偏向斜对面的灶房。

“怎地去那了?”

“说是要给你弄个菜清清肠。”宋张氏说着也好笑。

宋韧已站了起来,宋家不大,出了小堂屋几步路就到灶房了,宋韧为官者不进灶房,站在门边背着手往里探,叫了宋小五一声,“懒懒?”

宋小五听到唤声,回头嫌弃地看了一眼打她出生就跟她结下了梁子的爹一眼,“等着。”

灶房开了扇窗,有光,宋韧见小女儿踩在板凳上手里还拿着个勺,不由笑问道:“请问小娘子,要等多久?”

黑心肠的爹又来逗她玩了,宋小五缺乏彩衣娱亲的孝心,把锅里的炒萝卜盛了出来就跳下了椅子,在她爹笑意吟吟的笑颜下,把灶房的门掩了,转身拿碗打鸡蛋去了。

她那几个小萝卜哥哥这个点也快回来了。

不过就是如此,那小子鬼哭狼嚎了一天,晚上还起了高烧,把那对夫妇气得看到她就青筋爆起面目狰狞,恨不得生吃了她。

而这事理不在他们那,宋家茅厕分男女,一个小儿子冲进女茅厕,细究起来固然因为他小怪罪不上,但他冲进了不应该进的茅厕摔了一跤,这话说出来就是个笑话,所以宋洱夫妇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且那些支使小堂弟来作弄她的人当中还有一个庶子,这庶子大过年的就被迁怒的嫡母打了个半死,小妾作天作地在大老爷面前哭着给儿子申冤,宋家一时鸡飞狗跳,跟外面的鞭炮声交相互应,热热闹闹的,让宋小五好生感受一番过年的气息。

宋韧一家走时,那小鬼还在吃着药,宋大娘恨死了宋小五,宋小五和宋张氏出门的时候她抓了宋小五的手一把,低头咒骂宋小五:“死崽子,赔钱货,滚。”

宋张氏听到,当场气得跟宋大娘打了一架。

当时宋小五拦住了愈要上前的哥哥们,让他们挡着宋家的仆人,还示意出了门的宋爹不要再进大门来,并抽空提醒了她娘一句:“娘,簪子。”

遂宋张氏拔下了头上的簪子狠扎了宋大娘几下,末了,在宋老太太赶到之前,宋小五一挥手,让萝卜条们护着母亲,然后一家人就上了马车,打了个短短的小胜仗就走了。

这次去,宋家人不定怎么等着她们呢,所以宋爹说让母亲一个人去请安,宋小五觉得这事还是算了。

论心狠手辣弄死人这种事,十个她娘也比不得她一个。

果然,宋家大伯娘宋肖氏一听是他们家来了,就等着收拾他们报仇的她就没让下人回她们的话,就让她们在门口等着。

宋小五站了半个时辰,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抬头跟宋张氏道:“娘,走。”

“这……”宋张氏犹豫。

“我回头跟祖母告罪。”不比那对想生吃她的夫妇,老祖母却是极喜她,她愈表现得不良善,那位老人家就觉得她愈像她,宋大娘怎么作弄她娘,那位对她娘没好感的老人家可不会管,且会火上浇油,但她要是把事儿非揽到身上,那位对她偏心得没边儿的老人家就是再不喜她娘也会睁只眼闭只眼,而宋大娘想在其中作妖,想在这老人家眼皮子底下对她有个什么,那位不好伺候的老人家可就不会饶人了。

“小五,成吗?”宋张氏一时没个主意,又问了一句。

“成。”宋小五作了她的主。

“那,那成罢。”要是平时宋张氏还想等一等,至少也要等到天黑,街坊邻居都知道她等了多久她才走,但她现在心思都在儿子们那边,就想早点过去秦家给老先生请安,再则,她也不想被宋家的人问到他们母子几人上青州城来是干什么的。

遂宋小五脚一动,就把她娘和莫婶儿带走了。

她们走得极快,连个让宋家下人拦住她们的时间也没给,宋肖氏在家里一听到消息,本来哼哼冷笑着咒骂这一家子的人顿时气得砸得了手中的杯子,站起来手指着大门口破口大骂道:“biao子养的,有本事,他们一家子这辈子就别踏进我家的门!不要脸的东西!张月华,你等着,你看我弄不死你!”

在后面屋子里的宋老太太过了一会儿才从侍候了她半辈子的英婆那知道宋张氏母女来了的消息,她问英婆道:“知道是来作甚的?”

“都没进门,顾不上问,我看是来买什么的罢?我们家没什么大事,本家那边也没听说有,至多,可能是秦老夫子那边?”英婆想着回道。

“嗯。”应该是那个老夫子那边的事了,八*九不离十。哼,那小儿子,见老东西死了没有靠山又巴上了一个,不是亲爹当爹待,惯会见风使舵,对一个外人比对她这个亲娘还亲,打小就不是个玩意东西。

宋老太太想起那个从小就招她厌的小儿子就厌烦得很,不愿想他,这厢想起那个无论性情长相都像她的小孙女,这阴鸷的脸色才稍微好了一点,“你等会打听下她们住哪,把小五带过来。”

“那住家里吗?”英婆颇有点小心地问。

老太太顿了一下,随即老脸一沉:“住我屋里,谁还敢当着我的面针对她不成?”

英婆“诶”了一下,想了下又道:“怕是她不愿过来,她跟她娘……”

感情历来好得很,都不愿意分开的。

“废话恁多!带过来就是!”老太太恼了。

她一恼,英婆不敢多说,唯唯诺诺地应承了下来。

**

这厢宋小五与她娘,还有莫婶儿赶往了秦家,离了宋宅那边近闹市的时候看到载人的驴车,还花了三个铜板坐了车,赶往了秦家。

莫婶身子不好,连天的赶路和这一大早的奔波让她疲倦得很,遂上了驴车,宋小五拉着莫婶坐在了草蒲上,她则坐在了高一点的车檐上,抱住了莫婶的头,让老婶儿靠着她。

莫婶被她这一抱,眼花儿都出来了,老泪差点掉下来。

她刚才走路就有点虚了,本来想忍着的,没想成小娘子看出来了。

宋张氏这时才明白过来,担心地问莫婶:“婶,哪儿不舒服呀?”

宋家一家子大的小的叫他们莫叔莫婶,但莫叔莫婶实则要比宋韧还要大上十几岁,年纪已经不小了。

莫叔莫婶是早年逃灾逃到青州城的,本来他们有一对儿女,但进了青州城没多久就病没了,为偿药债两夫妻卖身为奴把自己卖进了宋家,那时宋韧已有十岁出头了,后来宋父急病而去,宋韧被分家,这两个身子不太好,使不上什么用的老奴就被分到了他手里占了两个人头。

两人身子不好,时不时还要吃点药,但他们帮宋韧一家带大了大郎他们,后来小娘子出生,他们更是把小娘子看得跟眼珠子一样紧,围着她团团转,遂小娘子喜欢他们,宋韧夫妻私底下也是说好了要给他们养老送终的。

这厢见主母关心,莫婶摇摇头,笑道:“没哪儿不舒服。”

说着就要挣扎着起来,被宋小五拍了下头,斥了声“别动”,宋张氏见着也连声说让她好好坐一会,她犹豫着还是坐下了。

宋张氏与小娘子半坐着,见小娘子抱着莫婶儿的头给她按起了额头,她脸色一柔,眼睛一弯,柔柔地微笑了起来。

她要是累极了,小娘子也是这般为她按头解乏的。

记得小娘子小小的时候带她来州城见人,本家的那些人见她面无表情轻易不说话也不笑,就背后说她跟蛇一样,一看就是个长大了就冷酷冷血的主,宋张氏当时听了气得心里发疼,因此她还跟那些长舌妇大闹过几场,不过现在她已经释然了。

自家小娘子的好,自家知道就好。

青州不小也不大,驴车走了两柱香,秦公家就到了。

宋韧的先生在青州城当了半生的坐馆夫子,半生教出了不少学生,但正式拜到他门下,被他开口收为弟子的只有宋韧一人。他生性淡泊,早年视金钱为粪土一心只沉迷于教书育人之事,只是俗世打滚,人总有不得已的时候,不为己也会有为他人的一日,他早年丧妻,亲人早离,后来实在不忍心唯一的一个弟子被尘埃所掩,就低下了昂了半生的脑袋,与以往不曾想过要联络的师兄弟们联络了起来,腆着老脸为弟子求起了人。

倒也因此,他也出现在了一些人的眼前。在他的学堂跟他随念过书的学生有几个在燕都还当了点小官,有一个还小有点名气,这众□□传之下他们也从他人的口中知道了他们的老师如今的处境。

秦公半生清贫,人至老年家中也无积蓄。这倒不是他教书的修金少,他坐馆的学堂一直都对他尊重有加,除了给他学堂众坐馆夫子当中最高的修束,逢年过节皆会给这个老夫子送上大礼,米粮肉油都是一担一担抬上门去的,只是秦公历来不是个能积财的人,他有些钱就给了要出门游历需要金银的贫穷学子,有些吃的就给了饿着肚子上学堂的家困之人,他对但凡他认为有上进心需要扶持的学生从不吝啬,因此为自己和他坐馆的学堂博了个好名声,也因此,他在京的几个学生在多年后再次听到了他们老师的名字,跟老师书信过几次知道老师现今的打算后,这几个受过他恩如今有了些出息的学生一合计,上下走动奔波了两年,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时机,帮他们老师谋了鸣鼎书院的坐馆夫子一职。

宋韧看着小女儿一扭一扭地像小鸭子一样踏进了屋,这小手一挥,步子踩得更像小鸭子了,这模样滑稽得不由让他笑得捂了眼。

小娘子太招人喜爱。

家中宋张氏收拾房屋,莫叔斩草喂鸡,宋小五拿了篮子去后院巡视那群在啄草的鸡群,闲得无聊数了数只数,这才去翻鸡窝捡鸡蛋。

她这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宋张氏又疼她得很,让她做点小事都跟哄着她玩儿似的,怪没趣的,她又不想跟马儿沟里的那些真正的小孩儿玩到一块去,就只好自个儿找点事做,打发下时间。

宋小五捡好鸡蛋,莫叔端着草盆来了,宋小五站一边看他放好,问他,“你等会要作甚?”

“没的事,没的事。”莫叔说罢,想了想,转头问她,“小娘子要作甚?”

“你得空,就跟我去换鸡蛋。”这两天莫婶不在,家里的鸡蛋不多,吃到明天就没了,得去换。

“小娘子,老奴去就行。”

“我出去耍耍。”宋小五换了个说法。

“诶,那我去跟夫人说一声。”得去问一句。

莫叔牵了小娘子的手,去找宋张氏。

小娘子不常出去,但甚是得马儿沟里那群小孩儿的喜欢,前两天还有几个孩子涌来家中给她送花,花折的是自家的桃花枝,这农家种棵树那是等着结果子的,他们这一折,回去了得被他们爹娘收拾,离得最近的那一家小子叫王阿蛋,他当夜挨揍的惨叫声宋家都听到了。

小娘子还小,时常一个人板着张小脸坐在家中看着天不说话,哥哥们都去上学了也没人带她玩,宋张氏忙着家事,没有太多时间带她,与其看小娘子一个人呆呆地坐着,她还是想让小娘子出去跟人玩玩的好,哪怕闯点小祸,左右他们爹都会替她周圆了去,更不会怪她。

宋张氏这一听她说要去耍耍,就笑道:“那就去,困了就回来睡觉,娘在家里等你。”

“打个转身的事。”换个鸡蛋要得了多时?一会儿就回了。

“是了,”宋张氏笑着颔首,给她拿了个陈旧的小袋子装了两把豆子,“给你的小伙计他们分点。”

哪是她的小伙计?都是一群小饿死鬼,见她手上有点小东西就跟上来骗吃骗喝,毛都没长一根就想行骗的小混球而已。

但农家一年到头就是壮丁都缺油水,更何况是小孩儿,家里能让他们吃个稀饱就不错了,哪有零嘴让他们吃,宋小五一个大人,不跟小鬼们一般见识,就那几颗炒豆子,想吃就给他们了。

“钱拿好,换完也不用着急回家,等小娘子一起回也一样。”宋张氏把铜板给了莫叔,道。

“晓得了。”莫叔点头。

宋家住在马儿沟的最外围,进村就要往里走,往里走的第一家就是王家,往村里就得经过他们家。

王阿蛋带着妹妹们在家边的田埂边扯猪草,他家是马儿沟村的大户,养了一条猪,天天都要扯草喂猪,他每天得把草扯好了才能找人去玩,要不他爹王阿牛会把他打得他哭爹喊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