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九丘之永生 > 第四十八章 杜佩鱼

九丘之永生 第四十八章 杜佩鱼

作者:世外花果香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02 01:54:02 来源:258中文

“来了!”

最后一名小厮出现在门口,在场众人目光立刻汇聚在他身上,杜守义苏老泉自然满眼期待,而程度则微微眯眼。

他虽对杜若无甚恶意,不过回家这几天也是没少听程之才三兄弟说杜若如何如何品行败坏,如何如何徒有虚名。

所以,心中对杜若是没什么好感的,此番比试名次,他心中实不希望杜若能和苏程两家一样,占个书院第一位置。

小厮并不像前两人那样一进门就大呼小叫,而是低着头,走到堂下对杜守义三人作揖道:“回禀大老爷,眉州书院榜单上并未看到小少爷名字。”

闻言,杜守义表情凝固,苏老泉有些意外,程度看了看杜若,眼神略有轻视。

在眉州书院那种地方连前五都进不了,明年取解试怕是也难中了。

“噗!”

台下,程之才三兄弟闻言不屑笑了起来,苏轼苏辙则在安慰杜若,杜若早有心理准备,此时也没流露太多失望。

“可能是临场没发挥好,这个无妨的。”苏老泉主动开口帮杜若解围。

程度也点点头,笑道:“纵没进前五,也应该是进了前十的。”

他话说的客气,脸上也让人如沐春风,其实心中对杜若有些不屑,程之才三兄弟说杜若的那些话,他也信了五六成。

杜守义也觉得杜若应该是偶尔失利,前十肯定进了,也没有沮丧,而是笑道:“让诸位见笑了,眼下仅有吾家小子未上榜,那么按照约定,该让他作诗一首。”

说完,他看向杜若,高声道:“杜若,你且出来作首诗,可以以这次会考的感悟为题眼。”

杜守义怕杜若临时作诗作不出来,便故意提示他从会考找灵感,第一次经历和科举流程一样的会考,难免有诸多感悟,容易出诗,出好诗。

杜守义说完,杜若只得起身到堂中,约定虽说是七步成诗,但只是个说法,杜若就算在堂中思考的久一点,也不会有人催他,但这毕竟是宴席,也不能想太久。

杜若本想随便背一首明清的诗糊弄过去,但杜守义的提示却反而限制了他,他一时有些想不起来。

眼看着杜若面露难色,那程家二郎三郎却也在程之才眼神示意下起身到堂上,嬉皮笑脸的给杜若丈量了七步的距离。

然后,两人对杜若礼貌作揖,玩笑般道:“杜兄,请学曹子建,开始七步作诗吧。”

程家二郎三郎这么一搞,杜若便不得不在七步之内作诗,座上杜守义苏老泉程度三人都没有阻拦,反而饶有兴致的看着他。

“杜若,我看好你哦!”

连苏轼苏辙都期颐的看着杜若。

殊不知,杜若已经快要为难死了,他最近虽然钻研了格律诗,能作诗,但远还未到可以临场作诗的地步。

他脑海里目前想到的关于此次会考的词句仅仅只是:科考真的难啊!啊,我的学问还不够啊!唉,光把书背了还不够啊,还要继续努力呀!

这些句子让他组成白话诗都够呛。

一步!

众人目光的压力下,杜若还是跨出了一步,大脑在飞快运转。

两步!

还是没能想到。

三步,四步!

众人见他还是一脸难色,看他的目光已经开始有变化,当然杜守义苏老泉苏轼苏辙四人想的是怎么帮他解围。

而程度想的是这厮果然徒有虚名,又不是真要他像曹子建那样做出性命攸关的诗,他可以随意作首,只要过得去便算过关了。

可他都跨出了四步,还是没有头绪的样子,实在不像是眉州本地传言的那样有奇才。

看了眼苏老泉,程度拈了拈胡须,那表情似乎是在说:看吧,还是我程家的女婿优秀吧?

此时,杜若已经跨出了第五步,众人突然惊讶的发现,他脸上难色瞬间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笑容。

“想到了?”

杜守义心中松了口气,儿子终于想到了。

“但这么情急之下,就算想到了,也估计不是什么好诗。”

苏老泉程度等人一致这么觉得,杜守义则不管杜若作出的诗是好是坏,只要能写出即可。

“有了。”

杜若对众人微微拱手,朗声道:“刚想了首诗,名为《会考有感》,诸位请听——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杜若吟出前两句后,苏轼苏辙和程之才等小辈不觉得有什么,这两句没什么惊艳的,甚至略显苍白。

而座上杜守义苏老泉程度三人却互相对视一眼,彼此都能看出眼里的那份感慨,杜若这两句诗虽平白,但说中他们心坎了,年纪越大越知道自己学问不够,说“老始成”都算膨胀。

他们都没想到,杜若一开口居然能吟出此等老成的诗句,不免对杜若后面诗句更加期待起来。

堂下,杜若继续吟后两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妙啊!”

杜若吟出后两句后,苏轼第一个击掌赞叹起来,紧接着杜守义苏老泉程度三人也回味不已的拍手叫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乃名句!”程度道,他此时早已将程之才抹黑杜若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了,单单是这首诗,就足以说明杜若水平。

“一次会考失利,竟得此佳句,太值了!”杜守义哈哈大笑起来。

苏老泉感慨万千道:“三家书院第一名加起来,也不及这首诗!”

这句话,让台下拿了第一的苏轼程之才有些难堪,但苏轼马上就浑不在意,而程之才则阴沉着脸,心中极为不服,但见三位长辈都夸这首诗好,他也无法反驳,便从诗的句子里挑了个刺。

“敢问杜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何解?”程之才站起来,看似礼貌却咄咄逼人,问道:“我们读书人所有学识都是自纸上而来,而且孔圣人的话也都记载在纸上,何来‘浅’之说?莫非杜兄是在质疑圣人之言?”

程之才一上来就给杜若扣了个大帽子,在儒家当道的时代,质疑圣人之言,会被视为异类。

小辈论道辩论是常事,座上三家长辈不好插嘴,便在一旁静静看着。

杜若冷冷看了眼程之才,心说这厮每次出现都会找自己茬,实在下贱,早晚有一天整治他。

“程兄是怎么考得松林书院第一的?”杜若先反问一句,占据主动,然后才缓缓道:“我这首诗里的浅,指的是我自己对书上的文章内容领会的浅,要格物才能致知,关圣人什么事?程兄这种理解能力,也能考上松林书院第一,莫不是那改卷的老师是你家亲戚吧?”

此言一出,程之才面红耳赤,上面程度也面露尴尬,杜若还蒙对了,松林书院山长还真是程家亲戚。

苏老泉点头道:“《大学》有云: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杜若能说出‘格物才能致知’这等话,足见其对原文理解的深度,连我都自愧不如啊!”

“哈哈哈!”一旁杜守义大笑起来,道:“我这儿子平时最喜欢格物,以至于以前常有人误会他纨绔,其实他是在求知,像那个指纹法就是他看到《周礼》里那句‘以质剂结信而止讼’,自己钻研出来的呀!”

杜守义吹起了牛,但却唬的程度一愣一愣的,看看台下风度翩翩的杜若,再看看面红耳赤哑口无言的程之才,他觉得丢脸。

程度对杜守义道:“杜兄有个好儿子啊,今日虽未中书院榜,但来日必定轻松取解,中进士也不在话下,只是可惜……”

他话锋一转,道:“我听说杜若已经被恩荫了官位,这样一来便和一甲无缘,否则以杜若才华,进士及第也不是难事。”

他这么说,台下回到座位上的程之才才稍微好受了些,程之才从小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所以程家是把他当成状元培养的,一直以来程家恩荫名单上都没有程之才名字。

所以,他是有机会进士及第的。

程度这番话,除了认可杜若外,更多的是鼓励自己儿子:别担心,这杜若再有才华又怎么样?顶多中个二甲。

“这个程兄不必担心,我儿已经上表辞了恩荫官。”杜守义淡淡道。

说完,程度和苏老泉都瞪大了眼睛。

“辞了?为什么?”

杜守义淡淡一笑,却不回答,而是对杜若道:“若儿,你自己来说。”

杜若汗颜,他辞恩荫只是不想考别头试,并非是膨胀。而此时杜守义让他当众说出原因,他不能吐露实情,只能……

“因为我想进士及第!”

杜若站起来,大声说出这句话,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好!好志气!”

苏老泉大赞,一旁苏轼苏辙也佩服的看着杜若。

程度尬笑着夸了杜若两句,程之才表情却像吃了苍蝇,他心中恨恨诅咒:考不上就成笑话了!祝你死也考不上进士!

想到这里,程之才心中稍稍好受了些,恩荫官可不会有第二次,若是杜若考不上进士,那他就永远是低一等的白身!

就在此时,杜守义的亲随来禀报:朝廷宣诏使来到了眉州,要找杜若宣诏。

“想来是若儿的辞恩荫官被官家许可了。”

于是,杜守义便下令请进来,众人排序见礼,主角是杜若,杜若当然站在最中间c位。

宣诏使没带什么圣旨,只是带着一纸公文,圣旨在宋朝很隆重,除非拜相封爵,一般不会轻易颁发。

“……允杜若辞朝奉郎,去官身。念其指纹法有奇功,不赏朕心难安,特赐银鱼袋。”

宣诏使读完官家上谕后,便拿出一檀木盒递给杜若,里面装的自然是银鱼袋。

杜若表情淡然,心说就赐个锦囊啊,官家也忒简朴了。

而他身后杜守义程度苏老泉三人,则早已经一脸骇然,他们万万没想到,官家竟对杜若如此恩宠,赐了银鱼袋!

这可是银鱼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