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一笑剑 > 第六章 法家和儒家

一笑剑 第六章 法家和儒家

作者:斯夫.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31:30 来源:258中文

“一个法家魁首就让朕的朝堂几乎空了,厉害啊!”秦瑜呵呵笑着,“既然如此,就散朝吧!”

说完,秦瑜也不在乎剩下的臣子的反应,直接走了。群臣面面相觑,都感觉事情有点不妙。

一离开朝堂,秦瑜就招来了暗卫。暗卫没有总的统领,只有四大都统,这些暗卫都没有名字,只有代号。四大都统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暗卫暗中监视整个京城,秦瑜想了解什么事直接找暗卫就可以了。

“圣上!”过来的是白虎。

“你可知法家魁首李闻进京?”秦瑜问道。

“回圣上,法家魁首李闻昨日申时进京,今日清晨便开始在长明学宫讲学。另外,儒家魁首孟愈前日也进京了,如今也在长明学宫。本来孟愈也想讲学的,但李闻一进京便用了学宫的学坛,孟愈只能作罢。”白虎回答,白虎脸上带着冰冷的面具,连话语听起来都显得十分生硬。

“儒家?”秦瑜脑子思索。大夏建国之时便重用法家,但并不排挤他家学说。毕竟大夏选官多任用法家之士,所以其他家学说或者消亡,或者没落,如今依旧兴盛的除了法家也就是道家和儒家了。道家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今以几大道门的形式存在,既远离庙堂,又超脱于江湖。

而儒家,在大夏开国初期,太祖皇帝曾问政于当时的一位大儒,那位大儒大讲:“仁”、“义”、“礼”、“智”、“信”。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理念,这让太祖皇帝大为不满,顾忌到自己乃至大夏的名声却又不好说什么。太祖皇帝因此放弃了重用儒家的想法。

如今,秦瑜倒想和这位儒家魁首孟愈交谈一番。

当即,秦瑜下令移驾长明学宫。这次不同于秦瑜上次的微服出游,这是皇帝正式出行,所以廷尉明允亲率一千禁军护驾。

长明学宫在京城的东边,是太宗皇帝为了表明自己好贤求治而专门兴建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一些大学者讲学的场所,朝廷也专门派了一名主簿管理学宫。

皇帝出巡,动静自然很大。秦瑜离长明学宫还有数里时,不少人就已经知道秦瑜要去长明学宫。

此时,长明学宫内,李闻坐在主位上**家之学。下面坐着数百人认真体会李闻所讲的内容,最前排的便是以魏显为首的朝廷官员。哪怕魏显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面对李闻,魏显却依旧是执弟子礼。

学宫里的一位小吏此时突然闯了进来,引起了众人不悦,纷纷侧目。这小吏倒也顾不得许多,连忙跑到李闻边上,低声说道:“李先生,陛下过来了。”

李闻置若罔闻,继续讲学。这小吏等了一会儿,见李闻没有任何反应,又附到李闻耳边:“李先生,陛下来了。”

这次,李闻有反应了。李闻冷冷瞥了小吏一眼:“不要打扰我讲学。”

小吏面色青一阵白一阵,只好抱歉离去了,李闻继续他的讲学。

秦瑜到长明学宫时,学宫主簿已经恭敬地等候在门外,待秦瑜一下车辇,立刻高呼:“臣卫东升参见陛下。”

“起来吧!”秦瑜道。

“谢陛下。”

“孟先生在吗?”秦瑜问道。

卫东升一愣,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秦瑜过来是见法家魁首李闻的,没想到却要见所谓的孟先生。

不过卫东升很快反应过来秦瑜要见的可能是儒家魁首孟愈,于是试探性地问道:“陛下,您说的是孟愈孟先生吗?”

“对。”秦瑜表示肯定。

“孟先生就在学宫里。”卫东升虽然疑惑秦瑜为什么要见孟愈,但不敢怠慢,立马指明了孟愈所在。

长明学宫为这些大家自然会安排住所。孟愈没有讲学,此刻就待在自己的住所。秦瑜来到房门前,轻轻扣门。

等了一会儿,门开了。秦瑜见开门的是一位老者,身上穿着朴素的布衣,但眼睛却炯炯有神。

“想必阁下就是孟先生吧!”秦瑜行了一个礼,恭敬地问道。

“您是……圣上?”孟愈面露疑惑,不知秦瑜的身份,但瞥见秦瑜的穿着后试探性地问道。

秦瑜点了点头,孟愈连忙要参拜。但还未跪下,便被秦瑜扶住了:“先生,太祖曾问政于儒家,今日,朕亦想问政于先生,无需这些虚礼,先生可愿教我?”

“陛下请讲!”孟愈和秦瑜对坐在席上,孟愈恭敬地问道。

“先生以为人的立身之本为何?”秦瑜试探地问道。

“义。”孟愈言简意赅,就说了一个字。

“义?”秦瑜疑惑。

“义有大义,有小义。大义者,忠君爱国,小义者,如孝悌,诚信。”孟愈解释道,“若无义,人若风中飘絮,不知所措。”

“那孟先生以为何者更重?”秦瑜又问。

“人无小义难成大义,为大义可舍小义。”孟愈肯定地说道。

秦瑜很满意孟愈的回答。

“不知孟先生对法家有何看法?”秦瑜又问道。

“法家重法轻德。”孟愈没有多说什么,简明地指出了法家的缺点,却又不添油加醋。

“孟先生可有国策谏于朕?”秦瑜见孟愈不多说法家,便又问道。

听到秦瑜问到这儿,孟愈眼睛睁大,似乎很激动,似乎就在等待秦瑜问这个。之前孟愈或多或少都在迎合奉承秦瑜,不是为了其他什么,而是想实现自己的报负,而这必须要得到皇帝的支持。

孟愈郑重地取出了几本书册,呈给了秦瑜:“臣以为大夏官制有缺,需改易官制。”

秦瑜没想到孟愈居然会说出这话,心中吃了一惊,但还是面无波澜地问道:“你想怎么改?”

孟愈说道:“大夏官制历经二百年,已经难以迎合国事。臣以为可实行三府六部制度。”孟愈并非秦瑜的臣子,但依然自称为臣,显然迫切希望得到秦瑜的认可。

秦瑜脸上露出感兴趣的意味:“讲讲这三府六部。”

孟愈道:“三府为尚书府,中书府,长史府。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府决策,尚书府率六部执行,长史府审议。另设监察司监察百官。这几本书册记载了更加详细的三府六部官制。”

秦瑜接过了这几本书册,孟愈说的话确实打动了秦瑜。如今大夏的官制相较于开国之初确实显得不够全面。许多官职职权不明,有坏事相互推诿,有好事不甘人后。且如今朝中六成官员都是出自法家,本来用一家之学说没有什么问题,然而魏显作为先帝遗诏的实际编撰者,在百官中威望日盛,如今更是借着同为法家学派的人招揽其他官员,这让秦瑜大为不满。

“你可愿为文渊阁大学士?”秦瑜并不会头脑一热,立即就要改易官制,得先试探其他官员的态度,如今先让孟愈在朝堂上挂个职。

“多谢陛下。”孟愈知道想要推行自己提出的官制,自己肯定是要入朝为官的,立刻俯身拜谢。

和孟愈交谈后,秦瑜没有拖沓,直接启程回宫。秦瑜刚走,李闻也结束了自己的讲学。

“陛下呢?”李闻问向刚才找自己的小吏。

“陛下已经回宫了。”小吏回答道。

李闻眉头一皱,没有说话。小吏又带着一丝嘲讽地说道:“陛下是来见孟先生的,并不是来见李先生您的。”

李闻直接转身离开了。

————

秦瑜坐在车辇上,还想着推行三府六部的事。推行三府六部既可以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顺便再打压法家势力,同时三府的职能更是极大程度地削弱了丞相的权力。不过如何开始推行三府六部制却是一个难题。

正在秦瑜思虑间,路边一个胡同里冲出了一个人,后面有三个穿着道袍的男子拿着剑追杀。

“护驾!”明允立即护卫在秦瑜的车辇边。一队禁卫迅速上前制住四人。

这四人见自己居然冲撞到了皇帝的銮驾,吓了一跳,也没有敢反抗,直接被禁军拿下了。

秦瑜走出车辇,看着四个人,这四人中三个穿着道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被追杀的人看起来已经有四十了,长相很普通,但像铸铁打造一般的手很引人注目。

“夏皇,”三个道士模样的人中最年轻的那个忍不住喊道:“那人叫唐敖,他偷了我们太初道门的东西,我们才追杀他的,并非有意冒犯。”

秦瑜听到这道士说的话,眉头一挑。他称呼秦瑜为夏皇,虽然没有不敬之意,但明显不把自己当夏人,道门自以为自己超脱于江湖之上,秦瑜不管;但倘若道门觉得自己超脱于大夏,那秦瑜就只能先让他超脱了。

秦瑜暂时没有对道门动手的想法,毕竟道门在民间威望很高,且确实没有争斗之心,对庙堂也不敢兴趣。对道门动手,百害而无一利,秦瑜也就打算放过这三名道门弟子。

“无论如何,京城不许争斗,再有下次,定斩不饶。你们走吧!”秦瑜淡淡地说道,听不出任何情绪。

“可……”年轻道士还想再说些什么,被年长一点的道士一把拉住,年长道士连忙说道:“夏皇陛下,那我们告退了。”

说完,三个道士赶紧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