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 > 280.工业化

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 280.工业化

作者:萧七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6 14:37:30 来源:258中文

海洋贸易给宋朝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而通过海关,其中一部分的财富便流入了国库之中,这极大的增加了宋朝的作战时间和作战能力,也给了赵祯更加强大的自信,虽然此刻瓦桥关前线依旧在拉锯着,可赵祯却不再如同从前一般惶恐不安,而是一副枕戈待旦的样子,每每上朝不到下午两三点基本不走,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开会,基本上吃饭的时候都是徐清等人陪着的,看得出来,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他是真的非常渴望这份功勋能够在自己的手中完成的。

作为老板赵祯几乎一刻不停的在工作,底下的人自然也是一刻也闲不下来,范仲淹在这段时间中不停的从全国各地调集着军队所需的粮草,同时与枢密院结合,利用收集粮草的机会,带着军队挨家挨户清扫本地的土豪劣绅,这些人,原本在和平时代,张牙舞爪,为虎作伥,当地的厢军也因为他们势力庞大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可借着征收粮草的机会,原本驻扎在京城附近的禁军开始全面进入全国各县城征收粮草。

这些人里,即便是随随便便一个都尉,家里也可能是功勋之后,甚至是将门世家,对于土豪劣绅,他们可是一点也不害怕,尤其是皇帝都下旨了,按照大宋律令来办,他们就更加不用担心这些人会把他们怎样了,短短几天时间,所收回的征收土地,甚至相比起以往一年的量还要大,看着这些重新被纳入征税范围内的土地,范仲淹的心中倒也没有那么排斥战争的意思。

或许人世间也确实需要一场大雨来洗涤这尘世的点点灰霾吧,范仲淹在心中对于战争如此想到,有的时候,利益是真的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是命运的,就像范仲淹先生,原本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已经被赵祯给撤职了,从堂堂副宰相的位置上到了一个睦洲知州的地步,地位可谓是天壤之别,虽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范仲淹先生写下了他的千古名篇《登岳阳楼记》以及《严先生祠堂记》,可是这两篇文章中的郁郁不得志却昭然若揭,而现在的他,虽然没有写出这两篇旷古名篇来,却为整个大宋在刮骨疗伤,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

而后世之人,虽然少了这两篇名文,却多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不得不说,用两篇煌煌巨著换得大宋百姓的千秋安泰,这笔买卖,是真挺值得的,起码徐清是这么觉得,至于大宋朝此时另外一位能人,夏竦和陈执中,则也是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军队现在都处于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尤其是贴近越朝的地方,也就是现在越南地界,此地自古以来便不服王化,每每到中原动乱之时,便会率军北上,以期抢夺华夏肥硕之腹地。

现今大宋全部精锐主力都在瓦桥关与开封府附近,整个东南方向呈现出兵多且弱的状态,守城虽然有余,可镇压当地部族叛乱却远远不够,而这些当地的山中部落,多于越朝之人出于同祖同源,若是稍加放松,便会招致东南战火延绵,甚至会威胁到广州也说不定,那里可是现在宋朝最大的出海港口,也是整个宋朝境内海关税收最多的地方,每年几乎可以达到一百四十万贯左右,若是此地被夺,不仅仅会让越朝获得足够的钱财来支持战争,甚至会让宋朝的国家财政陷入困难,从而导致瓦桥关前线出现问题。

拖欠工资这种事情,在战争年代可是要命的事情,这些当兵的军人,可不像后世的人民子弟兵,凭借着强大的信仰,即便是爬雪山过草地,吃着皮带都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此时的军人大多并没有什么爱国思想,之所以当兵,完全是为了一口饭能把自己填饱而已,要是不给钱还想让他们拼命,夏竦和陈执中两个人几乎都能想象的到,战场之上会激起怎样的兵变。

所以保护广州,维护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的稳定,便是他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了,在不能调集其他地区兵力的情况下,还要保持这个地区的稳定,可以说这两位老大人简直是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工作了,对此徐清也是爱莫能助,毕竟外交上的东西,他是真的不懂,对于越朝,他也没有什么太过高明的了解,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千百年来一直处于被吞并又独立再被吞并的状态中,对于当地的人文地理,徐清也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这件事他也没有什么插手,而是专注在了自己的事情上,不停的忙活着培养那些工人,让他们能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冶炼工人。

而徐清自己,则是一直待在开封府的郊外,为宋朝第一座成规模的冶炼厂不停的工作着。

自从一个月前火炮在赵祯面前试验过后,火器的全面应用便得到了赵祯的全力支持,而徐清也通过这一次实验,知晓了宋朝冶炼技术、火药技术的根底,这样的能力,制造出一个年产量超过四十万吨的冶炼厂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手和资源的问题罢了。

这两点都非常的难解决,毕竟宋朝的聪明人大多都去读书,研究文学去了,做理科工作的是少之又少,实地做工程的更是旷古绝今,几乎没有,想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出一批顶尖的工程、设计师、工程师来,简直是要了人命,而这于资源的集中相比,还不算最让人难受的,专业人才培养起来尽管再难,只要敢投入进去,就没有办不成的,大不了一百个人扔进去,死掉八十个,他也能活二十个,这二十个人就可以摸索着教育其他的人,慢慢的形成一套体系出来,总能出来一批专业人才。

可资源如何广泛的集中到冶炼厂来,这个问题可就难解决多了,这是一个要年产量高达四十万吨的大型冶炼厂,这样的冶炼厂放在现代虽然不算什么,可放在古代,光是把燃烧的煤炭和冶炼的铁矿、铜矿、锡矿运送到这里来,这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绝对不是依靠两轮车可以做到的,如此大规模,接近四百万吨的运输量,必须要依靠火车才能进行。

建造火车,开封府附近的土地几乎都是平原可以一直延伸到矿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可火车这东西,可不是徐清能简简单单造出来的,尽管徐清知道火车的大概模样,也知道他可以用热量来带动,可是这毕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如何让他真正的出现在宋朝的土地上,这简直能要了徐清的命。

可就算是要了他的命,他也必须得干,工业化最简单,也是最通用的一个标准,就是钢铁产量,因为一个国家若想要工业化,钢铁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无论是造船还是建房子,又或者是建造火车、铁轨,大炮、机枪,这些东西,全部都需要用到钢铁,如果徐清不能把宋朝的钢铁产量提上去,而是继续依靠小作坊式的冶炼办法来生产火炮的话,这场战争就绝对会拖延很久很久,甚至会把宋朝给拖垮也说不定。

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它的国库若是空虚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不像工业国家那样,有着十分强大的金融系统以及齐全的公交系统、医疗体系,只要一个天灾爆发,顿时就会让整个国家陷入到纷乱之中,这个时候,唯有用金钱来讲物资运送到灾难地或者是雇佣军队去作战,才能让国家安然度过灾难,而现在的宋朝,几乎已经接近于国库空虚的状态了。

战争的花费实在是太高了,所以徐清必须要把这个冶炼厂造出来,然后大规模生产火炮,利用火炮的巨大杀伤力尽快结束这场残酷的战争,因此,他必须要把火车这个大玩具给搞出来,为此,他不惜派人立刻下南洋去把橡胶树带回来,这是制造蒸汽机很重要的一环,若是没有橡胶,蒸汽机就很难维持密闭的状态,而且在钢轮上以及火车的车厢中,都需要橡胶来作为缓冲工具,没有橡胶就没有工业时代的来临,所以大规模的橡胶林是必须要有的。

至于现在,显然不可能短时间内在宋朝的土地上种出大规模的橡胶树的,为此,徐清只能以非常高昂的价格直接从经营难养的富商那里购买橡胶,对此,那些富商们自然很是开心,毕竟这东西在难养比比皆是,毕竟是一点也不值钱,当地人甚至根本没有把这些事当成过一回事儿,现在徐清愿意出钱来买,还是用一个不算低的价格,一时之间,许多错失了渤海贸易的商人们纷纷开始转向南洋,把大量的橡胶带回到了国内。

而也正因为这些商人们的做法,导致南洋许多半岛上的土著们纷纷认识到这东西的价值,尽管他们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可既然有人开始愿意出钱来买这些橡胶树里的果汁了,自然有许多人纷纷开始保护起了这些橡胶树,甚至有很多当地土著开始种植起橡胶林来,而同时随着橡胶贸易的兴起,许多汉人纷纷开始从自己的故乡来到了隔海相望的南洋,用钱或者是其他物品开始在南洋的土地上种植起橡胶树来,在有些大的岛屿上,甚至开始出现汉人聚居的城镇,这些城镇之中有学校也有医馆,设施十分的周全。

这就让许多本地的酋长和上位者也开始进入城镇中生活,因为橡胶的出现,这些岛屿上终于开始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许多城镇开始建立,国家意识也慢慢觉醒,而这些依靠橡胶赚了钱的人们则又纷纷开始热衷起了宋朝的瓷器和丝绸来,他们把通过橡胶赚到的钱又拿回到宋国来买大量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而更有钱的人,则开始买起了宋朝的金器、玉器,一时之间,这些暴发户的存在立刻让宋朝的奢侈品市场繁荣了起来,来往于南洋诸岛的船上,也慢慢开始从橡胶开始向其他物品转变,一个以宋朝为中心的贸易体系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慢慢建立起来。

当然,这都是后话,此时的橡胶除了徐清知道它的价值之外,其他人并不知晓这东西在未来将会有多么的值钱,而此时去往南洋的商人们也基本是不通过当地人开采,而是直接自己上岛开采,整个橡胶贸易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中,当然这也便宜了徐清,免费得来的橡胶自然也不会卖出太高的价格,这也让徐清的腰包好受了许多,不过这些钱也留不了多久,很快这些钱就全部投入到了蒸汽机的研发当中,并随后变成了无数的零件。

蒸汽机这东西,徐清曾经只在历史课本中看到过,对于它的工作原理,也只是知道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比如说燃烧煤来产生热量,随后将热量传导如水中,将水煮沸之后便会在锅炉内产生强大的压力,随后便通过外部的轴承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然后动力来拉动物体,这物体可以使织造布匹的机器,也可以说火车头,而在这其中,锅炉的密闭性和轴承的耐久性则是最需要徐清去琢磨的,为此,他必须花费大量的力气去研究这些东西,而整个科学院也因为火车这个计划被全部调动了起来。

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项目,从铁轨到车站再到车厢和火车头,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他必须得符合一辆火车所应该达到的要求,比如说它必须可以运载足够多的物资,二来则是他必须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比如说他的速度就不能太快,最多只能维持在每小时三十公里左右,这是当代钢材的极限,所以无论是锅炉的设计还是轴承的设计,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两条来执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