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 > 293.狄青

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 293.狄青

作者:萧七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6 14:37:30 来源:258中文

当狄青走入大殿出现在徐清面前时,徐清的心中也不由得惊叹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为什么会长了一张如此精致的脸,即便是那嘴角的胡须也没遮掩住他丝毫的风华,只是左边脸颊上的兵字有些阻碍了狄青的英气,整个人站在那里,不像是一个武将,倒像是一个豪门公子哥一般,十分的风流倜傥。

“末将拜见殿下、少师大人。”狄青走近徐清和赵昕行礼道,对于自己来到这里的原因他十分清楚,像自己这样一个小小武官能够被徐清召来唯有可能是自己告诉赵昕的事情被转告给了徐清,除此之外,徐清这样高高在上的人物,实在是没有见自己的必要。

“狄大人请起。”赵昕对着狄青说道,狄青虽然是赵昕的武师,可是与徐清不同,在职位上狄青只不过是东宫的属官而已,虽然被称为师,可是在面对赵昕的时候还是要执臣子礼的,不像徐清,乃是真正的太子老师,面对徐清,赵昕就必须得以学生的身份还礼,两人之间的差别,可谓是十分悬殊,不过赵昕这句话里倒是透出了几分亲近之意,显然赵昕在与狄青平时的交流中,十分欣赏狄青,这让徐清不由留下了意,看来今天赵昕对自己说的这番话,还不是无意为之而是精心布置啊。

“是。”狄青恭敬的站了起来,头始终低着,可心中却异常兴奋,他知道,自己能不能离开这无趣的东宫前往真正属于自己的战场,就在这个时候了,确实如徐清所料,狄青之所以会跟赵昕说这番话,就是为了让赵昕能够把这番话讲出去,没办法,他实在是人微言轻,唯有将这番话告诉大人物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而徐清显然是一个十分适合的人物。

首先徐清并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战争理念,这就给了狄青一个可以操纵的空间,若是像范仲淹这样意志坚定的人,狄青的办法就很难起到作用了,毕竟范仲淹这样的人,历经官场劫难数十余年,心智早已经是坚若磐石,想要劝服这样的人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其次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现在狄青的关系网中,能够真正接触到的重要人物,也就只有徐清这一个人了,除了他,也真的是没人可以帮他一把,所以狄青选择将这篇策论通过赵昕的口传递到徐清的耳朵中去,为的就是这一搏。

他实在是受够了东宫中的无趣,自从西北调往京城,又因为武功卓越提拔进东宫为太子武师之后,无数的人羡慕他可以每天见到未来的皇帝陛下,以后必然是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可是狄青却很不快乐,相比起皇宫之中,他更加喜欢在战场是纵横睥睨,那种杀伐的快感,让他的血液喷张,而自从来到京城之后,虽然待遇提升了无数倍,自己的身份也越来越高,相比起当年耕地的农民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可狄青真的不想再继续留在这里了。

他很清楚的知道,这片繁华的富贵乡正在磨灭自己的斗志,甚至是在吞噬着他强壮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安逸,狄青现在晚上睡觉也越来越沉,平日里的反应也不如原本那般快乐,这种感觉让他很是讨厌,他喜欢生死之间的考验,而不是在东宫中做一位老师,这不是他想做的,也不是他的理想,为此,他必须要离开这里。

“狄大人,关于我大宋与辽国之事,可是你说于皇子殿下?”徐清看着狄青问道,见狄青点了点头,徐清也没什么意外,只是对于狄青能够如此洞察赵昕的心智,将他的一举一动计算在内,稍微感到一些些吃惊罢了,不过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以一介贱民成为枢密院正使的传奇人物,智商若是不高,也是根本无法爬到那个位置上去,所以徐清也只是惊讶了一下而已,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不知辽国在狄大人的眼中,到底是何物?可否告知在下。”徐清认真的问道,对于狄青的能力,历史上尽管评价颇高,可徐清终究是没有见识过此人真实的战略水平,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事情,徐清见得多了,该考的还是要考的。

而狄青听到徐清的这番话心中立刻一紧,他知道徐清这是在考验他了,他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认真开口说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短期之内,必会留存于世,不过必然会为其他猛兽吞入腹中,与我朝而言,无有大患。”

“哦?何解。”狄青的回答让徐清有些意外,满堂诸公,尽管有看不起辽国的,可能够如此笃定的说出辽国不是宋朝对手的人,还是十分稀少的,便是徐清,也不敢如此肯定,毕竟就像夏竦说的,辽国并不是没有能人,火药这样的东西,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也能够研制出来,这不得不说代表了辽国人的智商还是可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断定辽国必然衰败覆灭,徐清很想知道狄青为什么会有如此笃定的答案。

“回少师大人,辽国建国已逾两百年,国内承平日久,日渐繁华,契丹人中弯弓射雕之人逐年减少,从前日与我朝瓦桥关一战中便能发现,契丹勇士之名早已名不副实,此时失去燕云赋税之地逃往关外,尽管仍旧有大片国土,可此时的契丹人已然不是跟着马儿走的游牧民,而是变成了享受土地收成的农民了,试问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在群狼环伺之下能够活多久?早晚周边各部落就会蚕食起这个昔日的老大帝国,从匈奴到鲜卑,草原民族代代如此往复,辽国失去燕云之后,也终究逃脱不了这宿命,所以在微臣看来,辽国灭亡之期不在近日,而在将来不久之时。”

狄青的回答让徐清忍不住的点头,一个士卒出生的人思考起问题了却并不是单纯站在战争的角度,而是站在了一个大历史的角度下去思考问题,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真的是十分难得,就像裴德衍,尽管冲锋陷阵无往不利,可在思考大局之时,相比起狄青来说却会稍显不足,徐清看着狄青,心中对他的欣赏之情也是愈渐浓厚,之前自己被套路的事情也早已经在他的记忆中灰飞烟灭,他看着狄青继续问道:

“狄大人,那你认为我朝现今之敌人,未来之敌人将是谁?”

这个问题狄青并没有很快回答,而是思考了更长的时间,徐清的这个问题显然要比第一道问题更加的有深度了许多,良久之后,狄青这才开口说道:“现今之敌人乃为辽国亦或未来女真,今后之敌人也依旧会在北方,此地游牧民族众多,且多剽悍之众,只要出以雄主统一草原,便必然会挥师南下,于我朝争夺中原。”

“恩,狄大人时间不早了,还请回去多多休息吧。”狄青的这个答案徐清并不是特别的满意,不过一名武将能够回答到这个程度已然是非常优秀了,心中有了谱,徐清便也不再多问,让狄青退了下去,狄青心中纵然有些忐忑,可见徐清笑着看他,心里倒也平静了许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这一次到底能不能冲破枷锁,壮志凌云,就看自己的命了。

看着狄青一步步退出东宫大殿,徐清也从位置上站了起来,现在的朝廷,因为改革和战争双向并举,每天的事情都多的能够把人淹没,尤其是像徐清和范仲淹这样的人物,那更是超负荷运转,几乎每天的睡眠时间很少会超过五个小时,在这样的状态下,来一趟东宫显然是十分奢侈的行为,现在也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了,徐清便跟赵昕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官署,开始继续工作了起来。

不过工作之余,对于狄青的安排徐清也并没有忘记,这确实是一个大才,也值得托付重任,在找了一个空闲时间之后,徐清特意去了一趟夏竦的宅邸,跟他讲了一遍自己对于狄青的欣赏,同时把狄青关于战事是否该进行下去的论述讲了一遍,并且把自己对于这番话的理解详细的告诉了夏竦,并且保证在下一次朝会时会支持夏竦的决定。

徐清的表态让夏竦很是高兴,在所有重臣中,几乎所有人都已经表态完毕了,唯有徐清的态度让人捉摸不定,现在他能够站到自己这一边,那么继续打下去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许多,并且那个叫做狄青的人所找到的开战理由,也让夏竦有了新的灵感和理由让战争继续下去,所以他很快便答应了徐清会给狄青一个新的安排,这样的政治交易对于夏竦来说实在是很熟悉的工序,徐清也很相信夏竦的人品,便在第二天的朝会上站在了夏竦的身边,支持战争继续下去。

徐清的表态当然让朝堂之上战和的平衡发生了倾斜,而对于徐清的意见十分重视的皇帝赵祯在听过了徐清对于战和的理解之后,也颇是理解,两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徐清并不在意,只是在听到狄青将被认命为秦凤路军政使之后笑了笑而已,在得到消息后的那天下午,狄青便拿着一壶酒到了徐清的府上,这让徐清很是开心,两个人喝了一个晚上的酒,畅谈国家大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这才依依惜别。

而通过这番了解交流,也让徐清认识了狄青,这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水平,说起话来也是粗话连天,可是在细微之处却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十分细心的人,上到军势的走向,下到倒酒的时候两个碗里都是一样平,这种种的细节都能证明这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而跟他结交,徐清的心中也很是自豪,等到狄青准备去赴任的那一天,徐清还特意从官邸里抽身出来送他上路,一路上还讲了许多秦凤路上的风俗习惯,直到目送他离开,这才回了城中。

徐清这样的做法显然让狄青变得很显眼,堂堂全国计相和改革者,竟敢送一个边陲之地的将军去赴任,小道消息一时之间不由传满了汴京城,有的说徐清收钱办事,还有的则说徐清纳了人家的妹妹做妾,对此徐清也不在意,继续着自己的工作,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之后,科学院的火车司总算是研究出了可以让人做的火车车厢来,徐清特意去看了看,走入火车之中,见里面装修的很是漂亮,中式的古典花纹散落在火车的各个角落,看的徐清是连连赞叹,如同艺术品一般。

而在实用性上,设计师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整辆火车总共十二节车厢,其中一个车厢是存放物品的,一个车厢是餐车,六个车厢是普通的站座,还有两个车厢则是有床的座位,也就是所谓的软座,剩下的两截车厢则是商务座,一个车厢四个房间,配备有单独的床和洗手间,可以说谁非常的高档了,一辆货车一次能够运送的人群大概在一千人左右,这将极大的提高城市之间的运输速度,所以徐清在见过了车厢和火车轨道之后,便立刻下令让科学院规划一条从汴京到真定府的火车线路来,作为大宋第一条铁路来建设。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汴京和真定府之间修建铁路,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方便运送兵力而已,真定府是距离燕云十六州最近的大城市,若是燕云发生暴乱,那么只要把兵力投送到真定府便能加强宋朝内部的稳定,这对于宋朝的作用性来说不言而喻,而且两地途中基本没有高山大河阻挡,这对于基础建设能力尚处在十分落后状态的铁路司来说也要容易的多,也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徐清把地点选在了这里,以方便工程的实施,也好让朝廷中认为此举劳民伤财的人闭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