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 > 294.工业时代的开始

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 294.工业时代的开始

作者:萧七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6 14:37:30 来源:258中文

至于修建地铁的钱财,朝廷自然是拿不出分毫的,所有的钱都必须徐清自己去找,而经过工部的计算,这么一长段铁路,里长大约在三百六十公里左右,最后所需要花费的钱财大概在一千万贯左右,这还只是从汴京到真定府直通的价格,若是要连接周边郡县进入铁路网,在沿线各地设置火车站的话,那就需要再次扩大投入成本,总里长大概会在四百五十公里左右,投入成本则会在一千五百万贯,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让徐清一个人来承担,显然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徐清自然而然便想到了银行这个工具,此时的银行之中,总存款大约在六亿贯左右,相当于北宋五年的财政收入,这样大的一笔钱,放在那里显然是浪费了,所以徐清立刻将所有银行的董事都召集了起来,召开了一次以投资铁路业务为主题的会议,目的,便是让这些董事们同意将银行中的钱放进铁路建设中去,以此来增强银行的盈利成本。

至于具体操作的方案,徐清也没有多想,直接就把后世的运营方案给搬到了现在,让银行以贷款的名义全额投资汴真铁路,然后将铁路以产权名义交给银行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所有的火车票钱将全部交由银行以还债,根据三司的计算,二十年的时间,以汴真线上数百万的人口,足以彻底偿还一千五百万贯及利息,二十年后,再将铁路归于中央铁道司控制。

徐清这样的想法自然得到了大部分银行董事们的支持,赵祯作为银行最大的股东,对此也并没有什么意见,稳赚钱的生意,不做白不做么,所以这次会议只召开了三天左右,第一份商业草案便草拟成功,当众人签字画押之后,这一千五百万贯钱便从银行中拿出来投放进了铁道司中去,一项宏伟的铁道计划立刻开始在大宋的疆土上动工了。

而徐清修建铁路的做法也立刻产生了连锁反应,第一个反应便是钢铁的价格开始猛烈上涨,此时的宋国全年的钢产量五万吨左右,加上徐清新设计的冶炼厂,总产量也就在二十万吨左右,这样一个数字,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自然是大大的富裕了,毕竟农业国家既不造高楼大厦,也不造铁路,轮船、工厂也大多都是木头的或者是砖石搭建而成,这样一个数字实在是有些多了。

可是这样一个数字对于人口超过八千万,并且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来说,那简直就是太少太少了,四百五十公里的铁路,所耗费的钢铁最少便需要三万吨左右的钢材,这还只是铁轨所需的钢材,除此之外车厢、车头以及车轴这一系列的东西,所需要的钢材就更多了,这对于钢产量十分低下的宋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麻烦,而在市场规律之下,供小于求的时候,价格自然会飞涨,这便是建造铁路徐清遇到的第一个麻烦。

不过还没等徐清想要去着手这个麻烦,有人便来帮徐清解决了,那就是宋朝的商人们,作为每个时代对于财富最为敏锐的一群人,他们在看到钢材飞速上涨之后,立刻便明白了此中的商机,许多商贾们纷纷通过银行理事会的关系联系到徐清,用商人出钱投资,政府出技术建设冶炼厂的方式,来在全国各地建造新的冶炼厂,股权则由出资方掌握百分之五十五,技术方掌握百分之四十五,对于商贾们这样的想法,徐清自然很是意外,不过继而便是开心,他现在巴不得有人能够帮他来建设这个国家呢,现在这些商人自己愿意依附过来,他自然是欣然接受,一时之间,三司使和工部都忙的如同陀螺一般,一刻不得停歇,短时间内,全国被批准的钢铁厂便在二十个左右,一众科学院的大佬们纷纷前往全国各地开始进行勘探和测试。

整个大宋帝国也从徐清及少数人的单枪匹马,进入到了全民大规模参与工业化的时代,其重要标志便是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城市之中变成工人,一个冶炼厂所需要的工人,大致在千人左右的规模,二十个便是两万人左右的规模,这还只是初步审核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个地方要求兴建冶炼厂的报告简直如同书海一般堆叠起来,总计大概有上千的数量,这些钢铁厂所能够容纳的人口,将会在百万级别左右,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而这还不是最多的,更有潜力的则是在铁路方面。

修建一条四百五十公里的铁路,所需要的工人大约在十万人左右,这些人,都是由农村人直接变成了工人,而随着铁路的修建,商人们很快便再一次发现了商机,而银行便是一个永远不会保守秘密的地方,很快铁路的修建方式和盈利模式便被众多细心的商家给扒了出来,这种速度快,运货方便的陆上工具立刻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时尚交通工具,他不仅仅能够拿来运人,还可以拿来运货,这其中的商机,只要不是个傻子都能够看得明白,一时之间,祈求朝廷允许民间资本投入铁路行业的声音立刻从全国各地传来。

尤其是华东、华北等平原地区,更是对于修建铁路的**非常强大,这同时又再一次促进了钢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城市化的进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整个大宋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从原本的七个直接突破到十七个,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又再一次促发零售业、娱乐业的发展,一时之间整个大宋如同进入了工业化之前的大英帝国一般,繁荣的景象充斥着整个帝国,仿佛前方的战争已然不存在一般。

面对这样速度的工业化,徐清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世界仿佛超出了他的控制一般,他只能随着不断涌入的资金起舞,至于其他的大宋君臣就更别提了,面对国家如此翻天覆地的发展,许多人甚至生出了改天换地的感觉来,而此时也有许多人开始对这些铁路、钢铁厂开始诋毁起来,甚至在报纸上公开说这些东西将会毁灭大宋帝国之类的话,也是屡见不鲜。

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往往会让人们产生畏惧和警惕,这几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所以对此徐清也没有多去解释,只是让自己所控制的报纸去将火车的好处和钢铁业的必要之处讲清楚而已,至于那些谣言和偏见,徐清并不在意,因为他很清楚,人类之所以排斥新生事物,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从新生事物中得到过好处而已,只要铁路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便利,那么反对声浪自然会慢慢减弱,人类的惰性,也是人类的人性一部分,两者此起彼伏,这才构成了完整的人性。

不过对于那些请求修建铁轨的人,徐清还是暂时拒绝了他们的提议,此时此刻,以战争胜利为目标的建设方针才是徐清需要去注意的,其他的铁路是有修建的必要,可不是在现在,整个国家的钱就这么点,还需要存下一些来为国家做一些保障,若是全部挥霍出去大搞基础建设,整个国家真的会被搞垮也说不定,所以徐清便也只是把这些铁路修建计划延后,让他们先跟三司规划署的人谈条件,自己则是专心致志的监督汴真线的修建计划。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条真正的火车线路,徐清自然是非常重视,毕竟这玩意儿十分有可能在百年之后还依旧存在,到时候或许自己的头像会被放在铁路旁边供人瞻仰也说不定,徐清可不想把这条铁路修成一个豆腐渣工程,然后让后世的人来骂自己是个坏人,对于自己的名誉,徐清还是十分在乎的,这或许跟他的年纪有关,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于身后之事的重视也慢慢增强了起来,这种无意识的思维也让徐清越来越小心谨慎。

这种性格在修建铁轨时便充分淋漓的显示了出来,比如说站点的设立,徐清为了照顾各地方官的心态,往往会将沿线所有的县城全部纳入进铁路网中,这一下子自然会让铁路网的总里长不断扩大,不过徐清却只能那么做,为的就是不得罪地方阶层,还有在钢材选用上,徐清规定必须要用自己冶炼厂所产出来的新钢,不能使用其他地方所产的刚才,为的就是要保证铁轨的质量,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得出来,徐清真的是非常重视这条铁轨了。

除此之外,徐清还要求施工人员的负责人必须每天跟自己报备铁路的规划图设计进度以及当地的招工情况,还有冶炼厂新锅炉的搭建情况,徐清每天一问的态度也让整个参与人员都感觉到了十分的紧张,工程进度也十分的快,就在韩琦攻克下上都的那一天,设计图纸总算设计完毕,一条纵观汴真地区的铁路,便在工程师们的设计下,真正诞生了。

不过这件事除了徐清很在意之外,真正在意的人只是极少数而已,毕竟韩琦凯旋归来,辽国大王逃遁于山海关之外的消息要振奋的多,这代表着宋朝百余年的国耻总算得到洗刷,这样的荣誉,又哪里是小小的一条铁路能够比拟的呢,而韩琦在回朝之后,也是受尽了荣宠,从原本的枢密院副使一跃成为了太子少傅,位列正二品,并且赵祯还在凯旋归来之日,亲自册封韩琦为燕国公,以此来彰显韩琦的功劳。

不过也正如所有人的预料,韩琦得到了崇高的地位,可自此便失去了掌兵的权利,不得不说这十分令人扼腕,可韩琦的命终究是好的,他生在一个明君的时代,功高盖主并没有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而是封妻荫子,这样看来,韩琦无疑是幸运的,众人也很是开心的为韩琦庆祝着,韩琦本人对此也没有什么伤感。

夺回燕云这样的头衔,这已经比任何权利都要来得大了,对于韩琦来说,也已经够满足的了,再说他也不是从此退出政坛了,只是退出了军队了而已,太子少傅一职,依旧让他可以在朝廷上保持十分崇高的地位,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非常尊崇了。

而像裴德衍这样的人,自然也获得了十分丰厚的奖赏,封侯的封侯,升官的升官,整个大宋都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很是欢乐,只不过这欢乐只是对于老百姓们而言,而对于整个朝廷来说,看着那一大笔的荣军费和安置费,每个人的脸上恨不得能挤出山脉来。

尤其是徐清和范仲淹,他们两个人是最伤心的,当然两个人伤心的点并不一样,徐清伤心的是财政支出的报表,而范仲淹伤心的则是燕云十六州的残破,经过这长达一年的战争,整个燕云之地由原本的四百三十万人口直线下滑到两百万不到,许多县城甚至被夷为平地,其中还有接近二十万人成为了残疾,粮食的缺口大概在两万吨以上,诸多地区痢疾、瘟疫蔓延,这样的惨状,让范仲淹这位副宰相实在是有些想要破口大骂的冲动。

废了上亿国帑,死了六十多万的人,最后得到的便是那么一个百废不兴的燕云,这实在是让范仲淹很是沮丧,而其中还有大量的人在战胜了辽国之后,便开始对当地的宋朝驻军不满起来,一些小动作更是此起彼伏,南北汉人长久的分离,这无疑让两边的人都有些离心离德,之所以会聚合在一起,只不过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罢了。

现在这个敌人已经被消灭,燕云的汉人们自然便想要摆脱宋朝人对于他们的控制,一时之间无数地方都产生了不少的暴乱,刚刚结束对外战争的宋朝军队不得不重新投入到对内镇压之中,和平建设的计划只能一再耽搁下去,这无疑是再一次让范仲淹伤透了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