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 > 第704章

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 第704章

作者:萧七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6 14:37:30 来源:258中文

对于军人来说,唯一的困难就是云贵之地比较湿热的气候,这确实是山外面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的,所以即便是张世昌,也不敢让太多军队进入丛林之中作战,毕竟这可不是游戏,输了还能从来,只要一次失败,那便是数千人的生命付诸东流,所以张世昌还是要谨慎为好。

参照徐清的想法,这次战争,应该被尽力压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边军的损失绝对不能大,起码不能太大,不然他这个总督的帽子,恐怕是不保了,所以纵然是胜券在握,但张世昌也命令参谋部以及前线指挥官,务必谨慎,不要小瞧边民,毕竟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火器,但擅长使用毒物。

这些边民,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这深山老林之中,与猛兽和毒虫为伴,三国演义里面就讲过,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过程,不仅仅有猛虎,更有毒虫,这就是云贵之地,荆棘丛生,而在与这些东西的长期生活中,许多部落便驯服了这些毒虫,猛兽为自己所用,就像生活在边缘上的人类就驯服了鸡鸭鱼肉,成为了家禽,驯服了马成为了坐骑,驯服了牛成为耕地的工具,这些都是人类在长期与动物的相处过程中完成的,而这些深山之民们也同样如此。

后世流传,说云贵之地的老百姓养蛊,这当然是道听途说,但饲养毒虫以为己用,这一点倒是没有错,在明面上,宋朝的军队自然不需要担心这些尚且处在茹毛饮血的边民,但就怕这时不时的来一下,对于宋朝的伤亡来说,就会扩大了。

威楚府大营,前线最大的一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左右,即便是在平原地区,也是繁华的场所,但如今,这座城市却被大量的军事机构所占领,作战参谋部,指挥部全部都在这座大营之中,在这威楚府之外,便是一座两万人的大营,其中军人来往穿梭,水泥修筑而成的攻势,将这座大营打造的固若金汤。

在威楚府大营向南四十公里虚初城,那便是战争的最前沿了,再往前,便是投靠了宋朝的马笼部所在,那里便是真正的群山大川,是真正的战场了,而威楚府大营距离真正的战场,不过五十公里的距离而已,可以说是非常的进了,虽然以如今边民们的抵抗烈度来看,自然是无法突破前线的重重防御,但威楚府大营依旧是有两万名荷枪实弹的士兵保卫着,防止这座城市受到任何的威胁。

同时这座城市也是在居中调停,在威楚府西边的永昌府,东边的秀山郡,最宁府都归威楚府辖制,他们将面对整个云贵之地,靠近南部的敌人,而在云贵之地,还有另外一座大营,便是在大理城内,所面对的是从腾冲群山中杀出来的敌人,云贵之地,群山交错,而平原则是星罗棋布的散落在整个崇山峻岭之间,若是双方实力相同,其实看上去应该是边民们包围了宋朝的士兵才对,不过如今宋朝的军力压制住了边民们的实力,所以看上去便像是宋朝在包围这些山民们了。

腾冲地区的乞丐部山民和威楚府所应对的黑齿十八部,是如今云贵之地最为要紧的两处叛乱,叛乱规模都在六万人以上,属于比较严重的叛乱区,为了保证这两处地方不出现大的问题,张世昌便在这两处分别设立了指挥部,专门负责这些地区的作战,而除了这两处之外,其他地方的叛乱往往只有在万人左右,属于可以控制的,便由设置在昆明的指挥部直接全局操控,三个指挥部各司其职,而如今威楚府的指挥部则发生了异动。

一匹快马从威楚府中一跃而出,向着威楚府外大营疾驰而来,门外守军立下门障,那马上之人手持军牌虎符,大声喊道:“云南道正侍大夫令,有紧急军情通报威楚府协忠大夫杨劼大人。”

宋朝的官制,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十分的复杂,不仅仅是文官那一套非常的复杂,便是武官这一套也十分的复杂,所谓正侍大夫,官位为正三品,负责调度一道之兵,如今张世昌身为总督,正侍大夫也就成为了云贵之地的胁从,辅助张世昌进行军队的调动,位居要冲,云贵之地总计两位正侍大夫,这是他们的官衔,官衔决定了他们的品级和俸禄以及所受到的待遇,这与文臣一样,官衔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有职衔。

一般来说,在官场上,一个人如果有爵位,那么就先称呼爵位,如果有职衔,就先称呼职衔,若是没有职衔,再称呼官衔,因为爵位便代表着世袭罔替,是最为尊贵的权利,且在官场上,若是封爵的,一般只有两种情况,要么老到告老还乡的,还有的就是权力顶峰的那些人,对于他们,职衔就没什么意义了。

就比如徐清,他的官衔是龙华殿大学士,太傅,官居正一品,但这两个官衔是没有实际权力的,有着两个头衔,只能说明徐清可以领两份一品的俸禄而已,而他的职衔是大宋帝国首相,这就代表他的权利,可以代表整个朝廷行驶他的权利,但在朝廷之中,没人会叫他首相,而是会称呼他为齐国公,因为爵位是最为尊贵的,是超一品的,这就是官场上的规矩。

而在武官之中也应该是如此,按理来说,这位传令兵不应该叫他们的官衔,而应该叫他们的职衔,比如说军使,兵马使这样的称呼,军使代表一道之权,掌管十万以上的兵马,兵马使则是一府之权,掌管数千兵马,在这之间则是一些不常设的机构,这些职衔,才代表了武将的权利,若是不称呼职衔,便是称呼军衔也是可以的。

在原本的宋朝,案例来说是没有军衔的,或者说原本是有的,那就是贵族的那一套分封体系,就像秦朝,所有的事物都与战争相连接,二十等爵便相当于是军衔,不过比军衔更加重要一些,因为他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可以有多少的土地,拥有多少奴隶,但随着爵位开始贵族化之后,尤其是在徐清改革爵位,破除了非军功不得封侯的传统之后,爵位更是变成了一种贵族头衔,而非军衔了。

所以宋朝久而久之也就没有所谓的军衔了,或者说本来就没有什么军衔,毕竟爵位和军衔还是不一样的,爵位可以世袭传承,而军衔则不行,且军衔只应该适用于军队,而不应该波及社会各个方面,所以徐清为了方便管理,依照现代的军衔制度重新设立了,从上将到列兵,一整套系统,基本上是完全仿照了近现代的军衔制度了。

一支军队还是需要有军衔的,不然管理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就比如说一支军队,最大的是营长,他要是死了,那就该副营长接棒,可要是副营长也死了呢?剩下的三个连长谁接棒呢,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你根本无法决断说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生死,这个时候军衔就能体现出作用来了,军衔根据军功和军龄来计算,军衔越高,便优先获得指挥权,如果两者一样高,则按照军龄来比,这一套制度,可以让宋朝的军队不至于在失去指挥官之后便群龙无首,所以军衔是必须要存在的。

但如今宋朝的武官却既不愿意称呼自己的职衔,也不愿意称呼自己的军衔,而是要称呼无用的官衔,当然,如果有爵位的话,自然是称呼爵位了,但武官要想拿爵位,跟文官一样,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随着宋朝如今对已知世界的征服基本已经完毕,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已经很少了,大部分的战争都是耗时长久的平叛战役,这些战役规模与灭国战来说要小很多,且耗时长久,所以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就一大批爵位来的。

而这些军官之所以会称呼官衔,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个社会普遍认为,文官要比武官在社会上的地位高,即便是徐清已经提高了军人的工资待遇,但社会上对于军人还是充斥着普遍的排斥,这自然也影响到了武官们,虽然军队之中,职衔和军衔才是最为重要的,但军人们却总是忽略掉这两点,而互相称呼对方的官衔,因为官衔跟文官一样,都是以大夫之类相互称呼,听起来就带有那么点文人气质,而不是像武官那样,一听便知道,这是个带兵打仗的丘八,虽然如今宋朝带兵打仗的已经没什么丘八了,但固有观念如此,想要改变这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很难的。

而军官们都这样互相称呼,自然也不能怪底下的士兵们也都这么互相称呼了,倒也还好,这些传令兵倒也认字儿,不然一个正侍大夫的名号,普通人一听还真以为是一个文官就不放行了呢,但他们显然听懂了这个名号背后的意思,正侍大夫整个云贵就两位,正三品,其中一位专管南部战事,中将军衔,职阜南将军,督南部事,这就是这位军官的全部头衔,众人一听立刻将拦在门口的拒马移开,传令兵一步不曾停歇立刻飞奔入军营之中,一路上早已经有士兵向着杨劼的大帐而去了。

等传令兵到的时候,被高喊声叫出大帐的杨劼也看到了传令兵的身影,战马停下,传令兵从马上爬了下来,一旁的士兵立刻将战马拉住,不让他乱动,而传令兵则拿着虎符和军牌以及一道密令走到了杨劼面前,单膝下跪说道:“协忠大夫,正侍大夫之令。”

“恩。”杨劼身高大约一米七左右,并不算高,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不过并不是云贵一带的,毕竟这里才刚刚被征服,不超过八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将军这样级别的人物,自然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杨劼来自福建,出生于一个富贵之家,父母本想让他学文,他却对武艺情有独钟,父母倒也开明,此时正好是徐清开始出入朝堂的时候,新学思想萌芽,武官学校便也在这个过程中成立了。

面对从军这条路,杨劼从来没有想过,以前他学武,只是为了像那些小说中的人一样,飞檐走壁,可以做世间最快意的事情,而在他长大过程中,倒也确实做过这些事情,被当地人称为小霸王,那时的他不过十二三岁的少年。

不过杨劼虽然从小爱惹祸,但因为为人公正善良,虽然总是调皮,但却没有做过什么偷鸡摸狗的事情,且在路上看到乞丐,也会施舍一些,面对不公义的事情,也会经常出头来替老百姓伸冤,再加上他的家世虽然算不上赫赫有名,但在乡里之间还是有些名气的,父亲从事海洋贸易,与租界和当地官府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虽然经常做出一些不着调的孩子,但在乡里之间也获得了不错的名声。

可以说若是不出意外,这辈子他是不可能跟军队搭上边的,但在一次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杨劼突然看到了其中的一位大侠说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彻底打动了杨劼的心,再看看自己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任侠的举动而已,单单在乡下,欺负欺负那些流氓,地痞无赖,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所以在武侠小说的鼓励下,杨劼向自己的父母提出了去军校的想法,对此父母倒也是觉得欣慰,毕竟自己的儿子能够有一个志向,总比厮混在乡野之中要好得多,古代人都成熟的早,不像现代,得到了大学才开始迷茫自己的未来应该怎么走,杨劼从十四岁开始,便开始设想自己的未来了。

通过军校,杨劼认识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也认识到了一帮兄弟,在这军校的三年时间里,他学到了很多,但学到更多的,还是自己在这个世界能够做出些什么更加重要的事情,三年的学习之后,杨劼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了马来西亚租界,新岛担任少尉,其后快速升迁,屡次担任要职,在如今以三十五岁的年龄,成为云贵行省的重要将领,正五品协忠大夫,少将,职威楚府事,领镇南第七师,第八师所组成的第三军,可谓是少年英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