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7.希文先生与西夏的关系

九关 7.希文先生与西夏的关系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嚯,这老天爷把我扔到这了也不管我,倒是还好心帮我准备了一本日记本,还真是胡萝卜加大棒啊。”徐清心里虽然在给自己鸣不平,可动作上却是很老实的把这蓝色的小册子拿在了手上看了起来,然而这一看,徐清开心的心情就损耗了大半,变得不怎么开心了。

“这古代人还真是省墨水,写日记还用文言文,这让我怎么看,哥都毕业了好几年了,这还那么多的生僻字和不懂的繁体字。”

徐清看着眼前这本全部由小楷和繁体字组成的文章,就是一阵头晕目眩,只觉得自己像是在学英文一样,只能看懂个大概意思,至于具体在讲什么,徐清就不太懂了,不过能看到总比不能看到强,这些琐碎的小事对于徐清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只能边看边猜,倒也是让他看懂了不少。

“康定二年暨庆历元年,五月,范希文公在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组康定军,击破西羌,以至归附与王化,修建要塞以抗西夏,采取屯田久守之政策以疲西夏,并联络收抚之西羌采联合之势,修筑大顺城,遏制白豹城,使明珠、灭臧两部诚心归顺,此乃平稳中道之良策也,希文公实乃古圣贤之典范,亦是吾辈之楷模也。”

徐清的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过来,费了老半天劲,总算是把这些稀里糊涂的字翻译成了自己知晓大意的文字,再念了一遍,除了范希文是谁徐清不知道以外,其他的徐清倒是看了个明白。

在这篇时事评价文章上,最让徐清注意的,无疑就是陕西经略和西夏这几个字了,尽管徐清对于历史再不熟悉,可宋朝的时候有那么一个叫做西夏的国家,他还是知道的,大概地理位置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甘肃和宁夏地区,国家并不算大,但是实力颇为强盛,对于宋朝来说,可谓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而这篇文章,通过他的字面意思来看,显然就是自己这边一个叫做范希文的官员在西夏那得了些便宜,并把自己的治理经验和军事经验总结成册发给了朝廷,而朝廷则把这个叫做范希文的人所写就的文章传给了所有的朝廷官员,身为知县的徐岂弟,自然也有一份,而这篇文章,就是徐清写的对于范希文的个人评论了。

在这篇日记的后面,还写了一首小诗,是徐清写给这个叫做范希文的,显然这位范希文在徐清的眼里,很是崇高,也获得了原主人极大的崇拜热情。

看着那小小的范希文三字,徐清绞尽脑汁想要在自己这颗大脑中搜寻出些有用的线索,可在这煌煌大宋朝,对于姓范的人,他除了范仲淹一人之外,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姓范的人了,而之所以认识范仲淹,也只是因为那句语文课本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罢了。“至于这范希文,难道是范仲淹他们一家的?

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还真的得见一面了,说不定还能见到范仲淹,让他给自己签个名什么,这要是传到自己的儿孙辈,说不定还能当个传家宝呢?看着这三个字,徐清的意识倒是飘远了不少,等过了好久才算是把自己的思绪从遥远的未来拉了回来,看着这上面最后一篇文章已是五月发生的事,而现在,已经是七月末了。

这也让徐清看明白了一点,就是在这个年头,交通是真的不方便,陕西的消息传到河南,再从河南传递到他这个边境小城,足足需要花费两三个月的时间,这还是水路可通的情况下,要是碰到那些水路不通的地方,想必消息走的就更慢,这让徐清第一次那么直观的感受到古代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之间,到底有着多么巨大的鸿沟,也让他在看这本日记本的时候,带着了那么些沉重。

好不容易给拉了回来,这才继续翻看起了之前的文章,其中大多数都是跟朝政有关,徐清的文笔也并不算好,写的很是枯燥乏味,不过徐清每一页倒是都读得很仔细,深怕理解错了其中的意思。

看着看着,倒也让徐清在这字里行间中,摸出了一些古人写文言文的规矩,后面阅读起来的速度相比之前,倒是快得多了,等大约过了两个时辰,天边已是漆黑的时候,徐清这才眨巴了一下酸涩的眼睛,合上了面前的蓝册子,准备喝口茶休息休息。

通过整整四个小时的阅读,徐清这也算是摸着了一点徐清这具身体原主人的思维方式了,从他的行文来看,这位徐岂弟显然是一个比较关心朝政的人,几乎每一件朝堂上发生的事,徐清都会自己写下一些评论,基本上凡是贪官污吏,徐清都是口诛笔伐,而碰到圣贤之人救苦救命,则是好一番歌功颂德,从这一点来看,徐清起码是个好人。

这也让徐清舒了一口气,毕竟要是自己附身的这人要是个贪官污吏的话,徐清恐怕连睡觉都很难睡得着了,他这一辈子,如果刨除掉打架、早恋等活动,从来就没做过什坏事,对于贪污这两个字,更是一辈子都没搭上过边。

因为徐清从来就没做过亏心事,即便做了,也大多都道歉赔偿了,所以也就从来没有怕过鬼敲门,可以说在这个社会上,除了人懒了点,没什么志向之外,完全是个听天立地的人,这要是让他来当这替罪羊,恐怕这比让他死都要难受,所以这一点是让徐清释怀的。

不过从这些文章之中,也有让徐清注意到的其他问题,比如说这些文章之中,很少讲家庭之中的事,他如果什么都不讲,或许徐清也就把这本册子当做是记录时事评论的册子了,可在这小册子里却是讲了一些家里的事,并且口吻之淡薄,远远比不上评论时事的慷慨激昂,显然,这位徐清有做愤青的趋势,对于这一点,徐清也是很开心的。

这样一来,自己对家庭事务的冷淡,起码在短时间内不会被众人所察觉,这点对于徐清来讲至关重要,至于这本册子所体现出来的第二点,则是在这些文章中,尽管徐清每一章都做了点评,并且慷慨激昂之程度,豪不亚于“要是打日本,我捐一条命。”的口号,可是看遍全文,徐清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却连一个建议都没有提出。

永远都是口号,永远都是悲戚,见到贪官大声挞伐,见到清官便是歌功颂德,除此之外,一概全无,这倒是让徐清挺意外的,不过意外归意外,这些朝廷之事,他一个小小的知县反正也管不上,再多的歌功颂德,别人也听不见。

听不见,这对于现在的徐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了,总的来说,读了这本小册子,徐清的心情,不止好了一筹,这也让他总算能躺在床上睡一个好觉了,不一会儿,呼噜声渐起,原本以为要失眠的徐清,睡着了他在北宋的第一个夜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