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276.战与和

九关 276.战与和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报纸的发行,可以说让整个大宋的文化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跃升,这并不是夸张,因为在这个时代,不对,应该说就是在现代,一个普通的初中生,认识的汉字,也不会超过三千个,而一个中国人,一般只要掌握一千个左右的汉字,活着就没什么问题了,而基本的文字,也超不过五千个字。

可古代书籍却不同,根据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来看,新华字典中所有的字加在一起,大概在11000字左右,而康熙字典,则有47035个字,两者之间的差距,接近四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古代的读书人到底是有多么的矫情,为了让自己的文字合辙押韵,或者是为了凸显出自己的文字艺术来,到底创造了多少个字。

这么多的字,一般人自然是看不懂的,就算是一个现代的大学生,只要他不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照样也就是个文盲,而徐清所创建的大宋早报则着重强调了文字的简约感,大多数的用词都是非常简单的文字,这样一来,普通人起来自然不用那么吃力了,而其中的意涵与繁琐的散文诗也没什么区别,这样一来,确实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普通百姓的范围,让文字中所蕴含的知识,传递到了更多人的大脑之中。

而也因为徐清的这番精心设计,让许多只认识了几百个字的百姓也总算是有了读书的**,毕竟以前看一本书得会个几万字,而现在只需要两三千个字就行了,从几百到两三千,这可比从几百到几万要容易多了,一时之间,报纸这样新奇的事物就这样快速的火遍大江南北,第一份报纸,总共加印了接近一百七十万份,这才算是完了,这已经是接近整个宋朝读书人的五分之一了,非常的不容易。

同时得到的利润也非常的可观,这报纸虽然卖的便宜,称得上是薄利多销,可抵不上数量巨大啊,等第一版卖完之后,纯利润大概在一千贯左右,这笔钱还是没有包含广告费的,若是以现在的销量,广告费起码能收到两千贯左右,这样一笔丰厚的利润,也让徐清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必须要把这份报纸好好办下去,让他成为这个时代纸媒领域的里程碑。

而除此之外,徐清又以自己的个人名义开办了另外一家报纸,起名为《韵社》,其主要内容与大宋早报这样的正规报纸不同,常常讲一些感情小故事或者是笑话一类的,还有一些神话故事和侦探故事,可以说是宋代版的故事会了,当然,诗词也是免不了的,与大宋早报一样,每一个月发行两版,这是这个时代所能做到的极限,徐清也只能接受了。

等到这些报纸成功发行出去之后,整个大宋的文坛简直就受到了地震般的轰击,在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徐清明文规定用词必须简约,许多文人墨客便很是讨厌这份报纸,所以也就没有投稿,可等到现在,他们这才知道什么叫做一首文明天下知的感觉了,那些原本他们看不起的人,因为一首诗发行在了报纸上,顿时整个天下便都开始诵读这首诗,一瞬间,一个默默无名的人便成为了文坛上的新星。

这种感觉对于文人来说,简直比飞叶子还让人来得愉悦,所以很快便有不少文人墨客拿着自己的诗到报社来投稿,还有的人则带着钱希望自己的诗能够刊印在报社的头版头条上,面对这样一个热闹的场景,徐清自己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的地步,只好让报社的编辑们好好审稿,不要让残次品流入报纸上版面上就行了,至于那些送钱的,若是作品好,收了便收了吧,若是作品不好,那就原封不动退回便可。

如此一来,报社的盈利可谓是突飞猛进,以大宋早报为例,一个月的收入到达了七千贯左右,这可是一个上等县城一年的收入了,而这只是一个早报一个月的纯利润而已,几乎短短时间内就把天下人给惊得目瞪口呆,顿时之间,天下各地报社蜂拥而起,许多人开始鼓捣起了报纸这个新兴的东西来,包括范仲淹、韩琦等人,也是纷纷拿出钱来,开始做报纸。

一时之间,纸媒的时代就这么突如其来的光临了宋朝,大街小巷上,许许多多的报亭凭空出现,许多衣食无着的人开始以贩卖文字为自己的职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开始迅猛增加,富裕人家的早餐桌上开始出现一摞报纸的痕迹,一丝现代文明的气息开始笼罩在宋朝的天空之上。

而就在这时,一个让大宋全体君臣弹冠相庆的消息从遥远的北方传来。

辽国二十万讨伐大军在征伐女真族叛乱时,被女真族首领完颜乌古乃在正面战场上,以八万兵力对抗辽国契丹人的进攻,并且取得了史诗级的胜利,辽国战死两万,俘虏三万,剩余十五万则各自奔逃,自相残杀之死伤者不下万数。

当这个消息传到汴京的时候,所有人都被震惊到了,当然不仅仅是他们,只要是这个消息所传播到的地方,所有人的表情几乎都是不可置信的表情,以二十万辽国精锐,竟然被一个小小的不知名的部落以八万人给打败了,这怎么可能呢?辽国纵使衰弱,也不会连讨伐国内一场小叛乱的力量也没有了啊。

即便是深知女真部落强大的徐清,心中也被这个消息给震惊到了,毕竟辽国的强悍,徐清虽然没有感受过,可只要翻开历史书看一看,就能知道这些人到底有多么的凶悍,而现在,这些宋朝人面前的猛虎却像是羔羊一般被女真族随意宰杀,这简直让人难以接受。

可事实就是如此,瓦桥关外突然安静下来的辽国大军就是辽国战败的铁证,而隔天传来同意宋朝条件的消息,则让所有人都知道,辽国确实是吃了败仗了,而且是一场输到差点脱裤子的仗了,所以他们才要赶紧和宋朝解决掉现在的麻烦,带着军队赶紧回到首都去,以保证辽国的根基不会受到威胁。

不过这时,宋朝的朝堂之上,关于对待辽国的问题上,便再一次产生了分裂,有的人认为既然辽国已经决定要撤离了,那便答应了辽国的条件,然后便撤军就是了,而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既然辽国已经在北方损兵折将了,那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向辽国开战的,只要把辽国的军队拖延在瓦桥关外,两面受敌之下,西夏也十分有可能会来进攻辽国,到时候便是三面临敌,辽国必然不支,这可是收回燕云十六州最好的机会啊,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无疑,这种言论很快就在民间获得了很大的认同,而在朝堂之上,支持者也非常的多,毕竟从宋朝立国开始,对于燕云十六州的眷恋,就几乎没有停止过,那是汉家地,如今却成了蛮夷牧马之地,这对于汉家人,宋室君臣来说,都是伤口上的一道疤,只要提起便会痛彻心扉。

而现在,一个大好的机会便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此刻的辽国是如此的虚弱,只要自己在背后一个推波助澜,烟云之地唾手可得,甚至辽国这个生死大敌都有可能烟消云散,这样的诱惑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经受得起的,即便是改革派中的众人,都不由得有些心猿意马起来,改革纵然好,可等到整个国家调整到他们满意的状态时,尚不知道是猴年还是马月,说不定即便是砥砺终身,也难见改革成功的那一天也不一定。

可只要他们现在开动进攻,收回燕云,完成自五代十国以来,统一天下的愿望便几乎就在片刻之间,这样的丰功伟绩,赵祯又怎么可能不会动心呢,甚至范仲淹等人,也都犹疑了起来,这里面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包括徐清也是如此。

是的,他很清楚历史的发展,不然他也不会让裴德衍带队去支援女真族,击败辽国的正是这伙女真,他们在消灭辽国之后便创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取名为金,而在这之后,这个金国更是击败了宋朝,让宋朝的历史从北宋转入了南宋,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靖康之耻这样悲惨的事情。

这件事,便是没有看过历史书的人也都耳熟能详,徐清又怎么会不知道呢,可即便是知道,徐清的心里也很难坚定自己的想法,是的,女真人很强大,甚至称得上是凶猛了,可那又怎么样,再凶猛,他也只能是冷兵器时代称王而已,在热兵器的面前,他们的金戈铁马,终将会被历史所淘汰的。

而徐清有信心做到这一点,飞机坦克他或许造不出来,可火枪和大炮这种东西,他还是可以造的出来的,毕竟就算是同为冷兵器时代的明朝,不也已经有了火铳和佛朗机炮了么,便是当时的日本,也已经掌握了火枪的使用方法,这些都可以证明,人类的火器使用有着漫长的历史,而不是只有短短的两百多年而已,并且宋朝也并不是没有火器,只是这些火器并不精良而已,只要给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必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改进。

只要如此,即便女真人对宋国有什么不轨的想法,那又如何,只要农业文明掌握了强大的热兵器,游牧民族的时代就将成为历史,这是历史的抉择,不是谁能够阻挡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自己又要害怕他们呢?

他们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确实没什么可怕的,徐清对自己说道,至于改革的问题,现在看来好像也没那么严峻了,以前之所以会担心战争,是因为害怕战争会阻断改革的进程,而现在则不同了,辽国在东北的失礼让辽国的实力飞速的下降,而现在辽国的敌人,也远远不止自己一个而已,北方的蒙古部落,西方的西夏王国,还有东方的女真人,以及辽国内部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都在吞噬着辽国最后的生命,宋朝不是掘墓人,只是建造墓室的其中一员罢了,其损失并不会高到宋朝无法承担的地步。

这样一来,改革便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且只要快速收回燕云十六州,必然能够让朝廷的形象在百姓的心目中变得更加崇高,全国的凝聚力也会空前增强,这对于改革来说,是十分有用的,毕竟改革就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人物来推动才有可能成功,而没什么事能比收回燕云十六州更能成为一个英雄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在朝堂之上徐清便也没再多做阻挠了,只是把对于女真人的援助开始进行控制,不再像原来一样大方的供应,至于借口么,则是宋朝也要准备对辽国的作战,国内资源紧张,所以减少了对于女真族的提供,这样的借口虽然很假,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个借口就是了,其中的理由,完颜乌古乃这么聪明的人自然心知肚明,现在双方都是最需要对方的时候,又何必说破,徒增矛盾呢。

随着徐清等一大批改革派的人临阵倒戈,整个朝堂之上的舆论顿时向着开战的一方走去,请战的言论几乎每天在朝堂之上上演,而民间的请战书也如雪片一般从全国各地飘到汴京的上空中来,这一切都让战争的烟云开始笼罩在了辽宋边境之上。

而萧惠等人此时则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根本不敢将军队从瓦桥关外撤离,而在东北地区,随着女真族的大肆攻伐,大量的土地脱离了契丹人的控制,要求军队回援的圣旨不停的从临潢府传到耶律洪基等人的耳朵之中,可他们却只能视而不见,毕竟宋国这个敌人,对于他们来说,才是头号强敌啊,可临潢府的安危也确实需要军队去保护,如此一来,萧惠等人就更加着急了起来,可却拿一点风声都没有放出来的宋国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曾几何时,契丹人受到过这样的待遇,看着瓦桥关那庞大的城寨,萧惠的心中不由充满了不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