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425.试验田

九关 425.试验田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大夫拿走了大概二十多个块茎,有大有小,等回到小镇的时候,不少块茎已经有发芽的迹象了,不过只是少数几个而已,这位大夫并不是乡野间的赤脚郎中,只会治病而已,他上过正规的大学,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还是十分讲究科学道理的,没一会儿便摆弄好了这些块茎,将他们切成了等量的大小。

然后按照有无发芽作为鉴定标签,将他们一一作出区分,随后再把同一标签的块茎的其中一半烧熟试吃,另外一半则是生吃,在这过程中,他还打发小镇里的镇民们出去抓了一下小动物来,然后便让它们这些小动物吃下了大剂量的各种块茎,最后实验结果,让大夫十分的欣喜。

在这些动物中,吃了没有发芽并且烤熟的小动物一点事儿也没有,生存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而其余的动物或多或少出现了不良反应,还有一些则直接病发去世了,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之后,大夫立刻把块茎的神奇之处上报给了大城市中的大夫,并且还寄了一份自己找到的块茎过去,那位医生看过之后,也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了一次实验,发现结果确实如这位来信者所言,他便立刻把消息告诉给了毛戡鉴。

毛戡鉴接到信件后大喜,他这玉米早就知道了,可番薯却一直没有得见,这让他好不气恼,但再气恼也没有办法,这些东西,它你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现在竟然被发现,毛戡鉴立刻派人循着这来信的地方找去,最后挖掘出了整整一船的块茎命令士兵把他们送上货港带回了本土。

等到这些玉米和番薯回到本土之后,徐清第一时间进行了查看,发现这些玉米和番薯虽然比后世的要小得多,但确实是玉米和番薯无疑,至于为什么会变小,大概是在这几百年来,人类在经过无数次改良和培育之后,让这些番薯和玉米获得了更适应与人类种植的模样吧,这样一想,倒也确实十分合理,所以徐清也不疑有他,立刻在汴京城外找了一块地方作为试验田,让当地的百姓改种这两种植物。

当然,这样让当地农民不种麦子改种这种很是陌生的植物,自然引起了当地农民的不满,不过朝廷对于种植这些植物的人都给予了大量的补贴,可以保证他们即便种出来的东西卖不掉,也能获得一个好收成,所以还是有人愿意去种这些东西的。

没想到这一种下去,可不得了,一般的小麦,在北方需要三季才能成熟,这番薯种下去,只需要短短两季便能成熟,并且数量之多,亩产之巨,都远远超出了小麦和水道这两种植物,这一下,许多官员都把视线放到了这两种植物之上了。

谁都知道,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只要这个国家粮食能够源源不断的产出,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兴旺发达,根基稳固,而一个国家若是粮食开始减少,那么必然就会有覆灭的危险,而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番薯和玉米的引进会给宋朝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官员都不是傻子,自然一目了然。

一亩地的产量从两百斤到一千两百斤,这在古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通过玉米和番薯,却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一来,一亩地的产量便能超越原本六亩地的产量,根本就不需要让每一块地都改种番薯和玉米,只要全国百分之二十的土地改变自己的农作物,宋朝这片土地就能在如今这个人口基础上,再上升一亿左右。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也是让所有人都振奋的事情,农业革命,有的时候并不比工业革命更加简单,甚至相反要更加的难,因为其中所牵扯到的生物学,并不是寻常人都能够掌握的,即便是人类社会中最聪明的人,想要掌握这一切,都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才能让每亩产出提高一点点的级别,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而就现在的这一步,也非常的艰难。

历史上,是西班牙人最先发现了番薯和玉米,然后通过大航海传播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刚好是明朝中期,但直到明朝晚期,番薯和玉米依旧没有普及的根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直到清朝的时候,国家才开始大力推广这些农作物的发展,并且让中国的人口史无前例的来到了四亿的规模,这放在古代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若是按照水稻和麦子的生产方式,中国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封建王朝就没有超过一个亿的,而番薯和玉米则让中国这片土地超过了四个亿,这便是农业改革所带来的效果。

所以很快,这些番薯和玉米就开始在全国开始推广开来了,首先便是各位大臣的庄子里,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东西,将来将会遍布全国,而其他人想要种植这些东西,就需要种子,但运回来的块茎就一船,又怎么可能分给所有人呢?

所以这些聪明人立刻将这些农民种出来的番薯和玉米全部都收购了下来,放在自己的庄园里开始种植,等种植出来之后,再配合国家的政策开始大力推销起这些玉米和番薯的种子,如此一来,全国上下,只有这些官员们才掌握着这些种子,自然是让他们大赚一笔。

对于这些官员的行为,徐清也是无可奈何,水至清无鱼这句话,通过这几年宰辅的工作,徐清算是领悟透了,也知道要想人干活,就得多给钱,国家发不出来,那么官员们就会自己去捞,无论是多么严苛的法律,只要人心有贪欲之心,就不可能不贪,毕竟历史上像范仲淹、包拯这样的完人,终究是太少了,大部分的官员之所以要当官,还是为了光宗耀祖,显赫一方的,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徐清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妄图想要让所有人都跟圣人一样,太难了,他能做的便是让这个制度更加规范起来,形成层层的监督而已,要靠人们的自觉性,简直是痴心妄想。

但制度的建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便是后世,制度的建立已经到了巅峰造极的地步了,可对于那些贪官污吏依旧不能有一个很好的遏制方法,毕竟太过遏制,便容易削弱朝廷的权威,而朝廷的权威一旦被削弱,就很难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很关键的事情。

如今的宋朝如此之大,算上殖民地将近二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把国家的力量分散到民间去,想要像这样子的大规模的移民,无疑是非常缓慢的,还有铁路系统的修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却建设,因此朝廷必须要保留可以集中天下权利的能力,为此官府的权威就不能太过于下降。

这一下是徐清必须要考虑的,而既然官府的权威不能太过于下降,那么对于官员们的监督就不能太过了,不然束手束脚之下,官员们就会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到时候想要办事,可遇到的都是一群庸官,那对国家也没有什么好处,甚至比贪官更加可恶,毕竟人家贪官还干点事儿呢,这些庸官却是只拿俸禄,半点事儿不干,若是这种人在朝廷中多了,那么整个朝廷将变得十分臃肿,这也不是徐清想要的。

这样一来,他也十分的左右为难,不过还好,如今的宋朝正是盛世年华的时候,些许的贪官污吏,还不至于把这个国家给搞灭国了,所以还有充分的时间让宋朝的精英分子们去改造这个国家,这一切可以慢慢来,也不需要下猛药,根据徐清的推算,按照如今宋朝的百姓和社会发展程度来看,其迅猛发展的势头起码还能保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毕竟美洲的发现让宋朝多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上升阶梯,这样一来即便有些百姓,不满意宋朝的统治,也可以去到其他的地方么。

除此之外,按照现在宋朝的航海技术,发现澳大利亚,也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了,到时候又可以让大量的人移民到那里去,保持了一百、两百年的,并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徐清也就不用给这个国家下什么猛药了。

但是虽然不用下猛药,该有的改革还是必须去进行的,不然许多人就会故步自封,把如今的这套制度当成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一点是徐清不愿意看到的,但历史却往往会朝着缺憾的方向走去。

就像当年的英国一样,变成日不落帝国之后,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了,直到后来二战之后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方才发觉政府制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么请问,这套制度问题是原本所没有的么?

不,这套制度的问题原本它早就存在于那里,但是因为表面的浮华,那一系列的福利制度,迷乱了百姓们的眼睛,因此大家就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不会留意他,而等到社会出现了问题的时候,这种种社会制度中的问题,错误便会暴露出来,等到那个时候再去解决,为时已晚了。

后来的美国也是如此,苏联的解体让美国人以为自己的制度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甚至有学者直接认为,人类历史虽然没有终结,但是人类社会的制度却已经终结了,三权分立的美国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所有国家只需要向他学习就行了。

这一套说法,在整个世界上流传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直到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美国人的制度自然彻底跌落,甚至连作者本人都站出来承认自己当年,确实是太过乐观了,这便是盛世所带来的危机,在一个繁荣的社会,人们大多只会看到那些好的东西,而这个社会的黑暗面便被隐藏了下来。

而在这样的时候,谁又愿意去戳破那盛世的谎言的,就算戳破了,谁又愿意去相信呢?即便有人相信了,又有谁愿意去改呢?

众所周知,盛世必然是和平之世,而一个国家只要和平,其社会的阶级必然开始固话,这是必定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没有一个例外的,而一个社会的阶级固话了,那么就会有既得利益阶层,而这个阶层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一部分,是依靠真才实学成为既得利益阶层的,可大部分的人,却是依靠社会漏洞成为了富豪,这一点,只要是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人,必然能够明白这一点,而什么是社会漏洞,法律漏洞,说白了,就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出现了问题才会有这样的漏洞。

试问,通过这些制度漏洞所诞生出来的富豪,会愿意去改革么?

答案显而易见,他当然不愿意改革,甚至还要阻挠改革,而在一个太平时代之中,人们是不喜欢改革的,毕竟人们已经习惯了一切,这个时候告诉你要改革,这是不切实际的事情,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让那些改革派的势力在群众中失去基础,所以在盛世想要改革,是非常难的。

但这不是徐清希望看到的,对于改革,他一项坚持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制度就要立刻进行改变,世间就没有永恒的真理,所有人们认知中的真理,都是相对真理而已,就像人们应该孝顺父母,这对不对。

很对,但等科技进步到人类已经不需要父母便可以通过机器来生育孩子的时候,这个概念还对不对?它就不对了,因为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家庭这个结构了,所有的人都是个体,又哪里来的孝顺呢?

而如果这个时候的婚姻法还是现在的婚姻法,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可想而知了,甚至就是现在,许多发达国家之中,婚姻法都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无论是同居生子也算合法,或者是同性恋之间的婚姻问题,这些都已经开始纳入了正式的法律中,这便是制度随着人类生活的方式在进行改变,徐清希望这种改变要继续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