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462.天文望远镜

九关 462.天文望远镜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这当然仅仅是徐清对于时代的感想而已,未来到底如何,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如果徐清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断然不会去想那么多,可无奈他就是一个当权者,且还是一个可以决定宋朝人,甚至是全人类命运的人,这就让他不得不去设想未来的世界,局势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或许就是如今徐清心中的写照吧。

徐宁跟自己的妻子在谈话中安然入睡,宋朝的月色下,始终带着吵吵嚷嚷的声音,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已然被慢慢打破,在这片繁荣昌盛的土地上,你到处都可以看到不夜的城市在喧嚣声中迎来白天,这样的繁华,是过去数千年所不曾有过的,而现在,则像是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一样,出现在人们的身边,这是一个无比繁荣的时代,无论他到底有多么的险恶和难堪,这终究是一个比以前要好得多的时代。

徐清不忍心看见这个时代被毁了,大多数人也不想,所以这个时代必然会继续前进,带着人类和他的信徒,走到那接近未来的地方。

等到第二天,徐宁和慧真公主早早起了床,今天他和自己的妻子要进宫一趟,朝拜一下自己的老丈人,当朝的太上皇,赵祯,宋仁宗自从退休以后,便对天文学充满了兴趣,甚至在自己的皇宫中还置办了好几台大型的天文望远镜,用来观测远处的天体,对于朝堂之上的事情,早已经是没有什么关心了。

每日里见到的要么就是科学院的天文学家,要么就是社会上的名流,听听他们谈一谈对于如今世界的看法,此时的宋仁宗褪去了皇帝的光环和权威,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惊叹于地球之外的广阔世界,对于当年自己统治宋朝土地便洋洋自得感到无比的羞耻。

相较于地球来说,便是整个地球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也不及远处一颗小小的星球带给宋仁宗的影响大,在那望远镜下,一个让人着迷的世界就会出现在眼前,那个世界不像人间吵闹喧哗,他无比的安静,只有那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无边的黑色中散发着光芒。

赵祯对于外太空的观测,最先开始于月球,这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他从地球出现时便始终相伴在地球的身边,也是人们在夜晚时候最容易见到的一颗星球,它的存在,影响着地球的磁场,也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得以无限的扩张,人们在夜色之中看到月亮就会想到无数的思乡之情,也会感慨团圆的珍惜。

这是一个寄托了许多文人心思的星体,赵祯在获得自己的望远镜之后,第一个观测的目标自然就是这样一颗星体,而当赵祯通过望远镜看到这颗星球的时候,心中的震撼,自然是无比强大的。

在人们心目中代表着一切美好的月亮,原来竟然布满了可怕的伤痕,在这颗星球上,没有广寒宫,也没有嫦娥,更没有一只小兔子和一颗桂花树,神话故事中的一切,在这里都不存在,整颗月球之上,只有荒凉,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除此之外,便是巨大,大到让赵祯都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要知道,赵祯所使用的望远镜是如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作为皇帝,他当然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虽然如今的宋朝玻璃打磨技术还并不算特别高超,可这仅仅限于可以量产的物品而已,赵祯所使用的望远镜,是让一百多名世界上最厉害的工匠用了四年的时间,这才打造完毕的,在精度上,远超当代的所有玻璃制品,而在设计上,也是科学家们通过五年的时间,用各种科学方法,数学计算之后设定的标准,称得上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工业奇迹,像这样的科学望远镜,整个宋朝一共就只有五台而已,一台在汴京望天台,一台在昆山府,还有一台在琼州府,最后一台则在西安,这五台机器,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天文望远镜。

就赵祯使用的天文望远镜来说,总长大概在二十米左右,想要操纵他就需要起码三十个人,才可以调整一个合适的角度,采用的是折射式的设计方案,是一种使用透镜做物镜,利用屈光成像的技术,具有宽广的视野,高对比度和良好的清晰度,按照历史的轨迹,这样的望远镜是在1608年诞生于荷兰,而现在,它则诞生在中国,并且凭借着强大的国力,一下子就摒弃了当年欧洲天文学家的做法,并没有造出适合个人使用的小天文望远镜,而是直接做成了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倍率在四百左右,在这样一个倍率之下,月球的表面清晰无误,太阳耀斑尽收眼底,土星环,木星条纹都可以清晰的浮现在眼前,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级别的东西了。

光是一台的造价就达到来了四百万贯左右,总共五台,被分别安置在各个地方,由此可见,徐清的科技强国策略走的确实还不错,这样的大投入,足够在两座相距不远的城市之间修建一条铁路了,可这笔钱两千万贯的花费却用来建设了五座大型天文望远镜,要知道这些投入是不会产生任何回报的,仅仅只是基础物理学的一部分而已。

谁都知道,基础物理学非常的重要,所有的科学成就,都是基于基础物理学才能诞生的,就像有了相对论才能有核弹一样,有了波粒二象性才能拥有信号一类的东西是一样的,所以基础物理学非常的重要,但是他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一个是投入在短期内是不可能产生任何收入的,这一点想必大家都很容易明白,因为是基础的东西,所以想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进行基础投资的原因。

而另外一点,就是投入大了,这一点或许大家不太了解,这一段时间,中国国内的科学界中,就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建设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其中杨振宁一派认为不应该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怡芳一派则认为应该建造,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大型对撞机的价格,实在是大到一个没边的地步了。

要多少钱呢?根据科学家的估算,以当今物价来计算的话,大概相当于两百亿美元左右,这样一台大型对撞机,将拥有远超如今欧洲对撞机的能力,直接成为世界最顶尖的对撞机,并且拥有二十年以上的优势。

大家或许会觉得两百亿美元好像也没什么么?当今中国都已经是十一万亿美元gdp的大国了,这么一点钱,难道很多么?

其实真的很多,要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的国家收入需要投入进与民生相关的投资中去,这样一来,能用在科研上的经费就十分有限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科技投入大概在175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总量的百分之二点一二,而美国的科研经费则是在四千亿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则是在二点四万亿元,这样一个数字看上去很大,但是研究经费并不是科研经费,像美国,这么大一笔经费之中,科研经费仅仅只有百分之十五是在其中而已,剩余的经费则要用在很多其他的地方,所以这笔钱其实并不多。

而在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据科研经费才只有百分之五左右,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十五,在这样一个数字下,想要研究超大型对撞机,无疑是难度重重的,再加上民生问题迫在眉睫,在这种时候研究什么超大型对撞机,自然引起了很大的反对。

再加上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科研方向也是越来越细,导致需要钱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两百亿美元的东西,相当于一千两百亿人民币,这直接把对于高能物理所的投资增加了接近三百倍,这样一个对撞机,其价格相当于武广高铁,还有港珠澳大桥,这样一笔巨款的投资,在中国的科研界可谓是掀起了巨大的腥风血雨,讨论声音也是不绝于耳的。

到最后中央拍板决定修建,这中间花费的时间无疑是非常漫长的,甚至到现在,这一件事也都还没有确定,要知道这可是在二十一世纪,人们早已经习惯了科学,可依旧还是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投资进入民生领域要更好一些,而认为投入到基础科学领域是不好的事情。

科学家们或许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理性讨论,杨振宁先生不支持建设大型对撞机的初衷也只是希望把这两百亿美元拿出来,用以培养中国其他方面领域的专家,以此来冲击更多的科学家进入世界一流水准,毕竟科研经费就这么一点,你一下子拿走两百亿,其他科学家的经费自然要削减,而科研经费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东西了,称为生命也丝毫不觉得不妥。

现在如果要修建一个超大型粒子对撞机,其必然会挤压其他科研人员的经费,这便是问题的关键,但这仅仅只是对于上层的科学家们来说而已,在民间,则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反对的情绪,两百亿美元,拿出来做什么不好,偏偏要研究什么大型对撞机,这种不切实际的东西,并且这种思想非常的普遍,从此也可以看出,科学的道理想要深入人心,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而在宋代,情况就更加糟糕了,如今的宋朝,虽然看上去繁花似锦,一派歌舞升平的样子,朝廷也是非常有钱,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地方花,但是这并不代表老百姓的生活就已经非常好了,相反,随着人类生活的水平上升,他们对于环境、精神上的需求,也开始提上了议程,所以如今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越来越大,有环境的,还有教育的,这些都需要朝廷花钱。

国家越有钱,开支就会越高,这是必然的事情,而在这样的开支下,拿出那么大一笔钱去修建几个天文台,着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毕竟这些天文台跟普通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关系,能够使用的也只有全国最顶尖的学者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人可以使用这些机器,虽然说宋仁宗建设这些机器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喜好,可在某种程度上,他确实是进一步推进了基础科学的发展,毕竟要是单单依靠科学家的力量,想要修建这样的东西,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啊。

这就有点像隋炀帝杨广了,他修建运河是为了下江南玩乐的,可到后来这条大运河却展现了自己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内陆运输的命脉,这或许是杨广自己也没有想到的,赵祯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一样,他之所以要修建望远镜,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喜好而已,但这笔钱又太过巨大,根本就不想从自己的腰包里出,所以最后让工部来出,但就出他一个人的望远镜又不是特别的好。

所以这件事就让他一直很难堪,直到在一次聚会上,一位天文学家听说了老皇帝这事儿之后,灵机一动,便找了个机会在跟赵祯进行学术探讨的时候,告诉他如今科学院希望能够修建一些新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地外星河,并且还希望在皇帝的宫中也修建一座,以此来让赵祯可以天天看着天上的星星。

这样的提议立刻获得了赵祯的同意,他本就想要修建一个望远镜来望天,可他本性又不是特别随便的人,不像隋炀帝,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丝毫不顾及其他人,相反,赵祯则是一个老好人,尽管心里有贪念,但也不会明晃晃的表现出来,当听到这位天文学家的消息之后,立刻便同意了这件事,随后便跟赵昕说要修建这个天文望远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