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480.李德的经历

九关 480.李德的经历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宰辅大人,现在可以跟奴才一起去见陛下了吗?”等过了良久,徐清的批示还没有写完,这是一封来自东非总督的信件,上面写了关于非洲未来五年的建设报告,是的,这是一位新上任的东非州牧,自从宋朝规定皇亲国戚只能担任名义上的总督之后,大量的总督也已经纳入到了朝廷体系之中,他们虽然没有总督的头衔,却拥有总督的权利,他们的正式名称是州牧,这是一个非常古老,需要追溯到汉代的称号,但如今却被用来形容这些实权官员,但因为总督这个称呼,当地老百姓已经叫惯了,所以一时之间倒也不好改变,便也人云亦云,当地一直还是叫这些州牧为总督,算是一种习惯了。

而徐清对此也算是起了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本意就不希望皇室的权利过大,即便仅仅只是担任一个总督的头衔,这也让皇室的许多人在当地拥有了特别大的权利,毕竟当地的老百姓可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谁,以听他们是总督,就会害怕,而现在宋朝给他们送来了第二个总督,并且掌管全局,如此一来,这些皇亲国戚的家奴在租界区中便会相应的不再那么飞扬跋扈,这是徐清希望看到的,一个国家,皇亲国戚的势力如果过于强大,就会干涉到官员的权利,而官员是层层选拔出来的,而皇亲国戚是由血统认定的,在血统和学识这两点上,徐清显然更相信学识这一点,所以对于当地人这样的叫法,他是采取默认的态度的,甚至在宋朝本土,他也是在有意无意的推行着管州牧叫总督的做法,以此来削弱权贵阶级的力量,从而让有才华的人可以尽量施展自己的才华,不需要被那些权势者所牵绊。

这或许也是徐清能够获得官员如此拥戴的原因吧,尤其是年轻的官员,他们最想要的便是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变成今天这样,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总是因为有一部分人在依靠这个国家获得利益,所以他才不愿意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而徐清却能够帮助他们,让那股力量不作用到他们的身上,让他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并且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一步步登上适合自己的位置,试问有这样不抢功劳,不罗嗦的好领导,谁不喜欢?

这就是徐清如今在朝廷地位固若金汤的原因,这不仅仅源于他来自未来的知识正在改造着这个国家,这最多只能让大家尊敬他而已,但想要人们爱戴他,自然还是要会做人,在这一点上,徐清无疑是做的非常好的,对于那些权贵,他并不与他们作对,但也从来不会奉承他们,而在有为的官员与皇亲国戚之间,大多数情况下,徐清都会站在那些年轻官员的身边,用这种方法,徐清才能在短时间内在宋朝的内部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属于自己的官员集团,他们大多都是实干派的年轻人,担任着国家重要机构的职位,掌握着权利,并且有一颗报效国家的心,这也是徐清能够使这个国家如此快速的踏上工业化的最关键的原因。

毕竟宋朝如此巨大的一个国家,要改革,牵扯到的东西是方方面面的,不仅仅是上层会有巨大的压力,便是下层不理解徐清的人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就像当年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人的舰船停在广州港外,广州人看到那巨大的铁甲舰竟然说出那是妖怪,需要用狗血淋上去,才能破解这些妖怪之法,又比如詹天佑要在北京和天津之间修建一条铁路,却因为当地百姓认为火车是邪物,会招来厄运而拖延了几年的时光这才最后得以建成,这些矛盾在宋朝也一样会有。

而徐清是不可能一个个去解决的,这就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从这一点上来说,徐清遇到的问题跟王安石差不多,那就是才华很高,但心中的目标则更高,这个时候,有一批好战友和好学生无疑就非常重要了。

而王安石和徐清的选择,也让他们最后走向了不同的地方,从这一点上来说,徐清无疑是成功的,他选择的大多数战友,基本上品质都还不错,虽然也有贪污等劣迹事件出现,可在大是大非上,还是很经受的住考验的,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官员并非是混吃等死,或仅仅只是要升官而已,他们更多的还是想要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抱负,让老百姓记住自己,所以他们的办事效率特别的高,至于瑕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一点,徐清也只能得过且过,毕竟既要让驴干活,还不给吃的,那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了。

而如今这位东非总督,便是一位刚刚上任的中年官员,他是徐清最早的一位学生,能力并不出色,但关键的是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对人温和,有点老好人的感觉,所以已然四十多岁了,却依旧在六品左右的地位徘徊,若不是这一次东非州牧的人选正好需要这样一位老成持重,不惹事的官员,他或许会在这个位置待到死,永远也不可能来到五品这个阶级。

但恰好因为如今的东非正好经历过了一次战乱,这场战乱是由当地汉族商人,过度使用当地民力,且久久不负工钱,拖欠工资所引起的,最后泛滥到整个租界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死亡人数也创下了一个新的记录,光是汉族死亡人口就超过了一千人,至于东非的本地人,则更是在三万左右,这样一个数字放在战争之中或许并不觉得多,可这是在和平年代,这样的死亡数字,着实让人感到惊骇。

更何况东非地区拥有大量的煤炭和原始森林资源,且人口众多,是宋朝十分宝贵的一块殖民地,它连接红海与印度洋,也是十分重要的商业贸易港口,在这样的地方,出现这么大的乱子,作为宗主国,宋朝自然需要进行一番处理,其中第一件事,就是更换如今东非的州牧,以此来平息当地土著的怨气。

如今的宋朝虽然立于世界的顶点,可是也因为富裕程度上来了,导致人们的同情心开始慢慢泛滥起来的,再加上地方殖民地也渐渐开始吸收宋朝先进的文化,开始出现了一些仿照宋朝工厂搭建起来的简易工坊,这些工坊虽然非常的简单,但也能生产出威力惊人的武器,所以宋朝士兵的死亡率也是越来越高,这当然给许多宋朝的老百姓带来了很不好的感受,毕竟那些死去的人,极有可能是他们的亲人,朋友,丈夫或者是父亲,所以后来在民意的引导下,对待殖民地的百姓们,朝廷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虽然汉族依旧处于至高的位置,天然在所有族群中位于领袖的地位,但是汉族人口若欺负过头了的话,也将会受到一些严厉的惩罚,而不再单单是判一点钱这么简单了。

因此当地老百姓的想法,朝廷也需要顾虑到,开除掉当今的州牧,这自然是最能展现诚意的,再加上这位州牧本来也不想再待在这里了,对于朝廷来说,这里是战略要地,可对于来这里当官的人来说,这里却是一处远离故土的地方,中国人一向恋爱自己的故乡,除非迫不得已,又有谁愿意来到一块不熟悉的地方呢,即便他在这里是土皇帝,可依旧感觉不到什么开心,平日里大多时间也是埋头于工作之中,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便是连工作也没有了热情,现在朝廷让他回去,自然是求之不得,所以很快就收拾好了包袱,等待着朝廷任命的新州牧来交接手中的事情,便急着要回去了。

而要寻找一个接替他的人,却并不容易,一般的官员都不太愿意去当什么租界的州牧,觉得这是一份非常没意思的工作,而愿意去的人,则是都希望在殖民地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不然谁又愿意忍受孤身一人前往万里之遥的地方,不允许携带任何亲人的痛苦呢?

这是宋朝律法明确规定的,之所以会这样不近人情,也实属无奈之举,毕竟州牧不像县令那样权利比较小,且如今在本土许多职责都被分配到了具体的部门,一位县令具体的职权已经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子女随同并不会有什么关系,可租界的州牧却不同,他们远离本土,国家的触手并不像在国内那样,可以对他们进行实时监控,在行动上,他们有着很大的自主权,并且虽然他们管理的区域名义上是一个租界,但其实整个殖民地也在他们的管理之内,只不过碍于当地民族的情绪,才会把他当做一个国家而已,其实这些殖民地大部分行动租界都是参与的,而州牧显然是主导人。

像这样的租界加殖民地,总人口最少也在几百万上下,这可比宋朝的县人口要多得多的,并且大小也在百万平方公里左右,在这种规模之下,州牧又拥有着极大的权利,并且还拥有军队,朝廷自然不可能放心让他带着家人一起前往,不然到时候要是造反了,连个威胁的资本都没有不是吗?

虽然要说造反的人也不在乎自己的妻女子嗣,可终究大多数人还是在乎的,这样做,起码能够杜绝大部分人做出有害于国家的事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所以在这样残忍的制度下,还愿意前往租界担任州牧的,大多数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希望在租界闯出一片天地,然后回国作为一份资本,可以让自己继续往上爬的,要知道州牧虽然不像总督级别那么高,可也是正四品的官员,只要回国,就起码是道级别的官员,甚至要是有点背景的话,直接能成为京官也说不定,这对于许多底层官员来说,无异于是升官之阶了,但是这一点恰恰是徐清所不能允许的。

如今的东非殖民地,需要的是修生养息,而不是大动干戈,这就让许多想要一展抱负的年轻人顿时间偃旗息鼓了,什么都不做,只是当一个调和关系的官员,这种事又麻烦,做成了也没多少功劳,又有谁愿意去做呢?

所以最后只能让这位叫做李德的官员前去了,他是十一年前考中的进士,名次并不高,那时科举制度还没有改革,所以最开始连续三年的时间,因为人也没有背景,所以一直待在汴京城中做冷板凳,一直到后来官员体制改革之后,宋朝体制内多出了大量的官员,同时县级别的部门官员开始出现,这位李德才总算是得到了一个职位,是西北一个大县的教育司长,主官当地县学,这一上任,便足足干了四年的时间,位置一直没有东换过,他倒也不急,明明都四十多岁了,正是再进一步的好时机,却始终没有提出来过,不过做事到确实有几分才能。

西北那地方,三秦大地,自古以来民风彪悍,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净出名将,少出文人的地方,但在这位李德的治理之下,学习水平倒确实有所提高,在秦凤路的各大县市之中,水平也从倒数到了前十,四年的时间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更关键的是这位李德并没有什么背景,普通家庭出身,家里有点钱,但称不上大富大贵,更别谈什么权势滔天了,所以他担任教育司长的时候,并不可能从自己家里拿钱来补贴县里的教育经费,从而达到出政绩的程度,这在宋朝有很多人这么干,担任县长就让自己家的家族企业开到那里去以提高就业率和经济,以此来作为自己的政绩从而高升,这种做法在地方上非常的普遍,当地百姓也很喜欢,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谁能拉来投资,给他们更好的工作待遇谁就是青天大老爷,他们才不管这些事情合不合规矩呢,只要能够多一份工作的机会,他们就能让自己家的孩子过的好一点,过年的时候也能更加开心一点,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看书就搜“书旗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