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第633章

九关 第633章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这就是各个不同民族对于国家概念理解的偏差所带来的影响,有的人认为侵略把先进的文明和制度,以及科技带到了这片土地,而有的人则认为侵略是一种耻辱,即便是中日两国,相隔不过浅浅一弯海峡而已,想法便如此不同,更何况全世界呢。

所以如今全世界,宋朝殖民的地区,许多地方对于宋朝的殖民非但没有恶感反倒把宋朝当做了大救星,相比起他们自己民族的统治者,倒是对宋朝的统治者更加亲切和信任,这些地方,往往当地的统治者对待当地民众都十分的恶劣,甚至称得上残忍。

许多地方甚至还保留着杀人殉葬的传统,每一位王公大臣的离世,都需要上百奴仆为之殉葬,这种习俗,在中国,唯有夏商时代还保留着,到后来殉葬慢慢变成了杀马不杀人,这个过程在中国汉代便慢慢完成了。

而许多地区却依然保持着这种十分原始的祭祀方式,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严苛的奴隶制度,一个国家之中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是自由民和贵族,而其他的人全部都是奴隶,在非洲和印度次大陆,这种情况非常多见,而在这些地区,宋朝的统治往往非常稳固,虽然宋朝来到这里也是剥削当地的老百姓,但宋朝好歹诗书礼仪传家,再加上本身已然是一个富裕的国度,老百姓虽然还带有乡土之间的暴躁气息,但统治租界的官员,往往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纵然恶毒,也不会比当地的王公要厉害许多,而且朝廷对于租界的管理有着十分严格的命令,规定了租界之中不允许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所以虽然宋朝的统治十分严苛,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殖民地人并不会遭受严刑拷打,不会随意被宋朝人在路上直接杀死。

这种情况在一些野蛮地区是非常正常的,在他们的眼中,那些底层的贱民根本算不上自己的同胞,只不过是一群予取予夺的羔羊而已,若是心里不爽便直接杀死,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在开化之前的日本,一位武士走在大街上,若是想要试刀,便直接拔出剑鞘中的长刀,当街劈死一人,管理治安的足轻也绝对不敢有所阻挠,因为他们是特权阶级,一个底层的平民,为一位武士试刀而死,这是他的荣誉,而并非不幸。

这就是古代社会,与之相比,中国的古代社会虽然也很残酷,但起码要比这些古代社会好得多,能够在农业时代,这样一个物资贫乏的时代,宣扬孝道,宣扬人人应该互助的思想,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创举,因为在这个时代,还有许多的民族,他们宣传着适者生存,宣传着老人就应该直接杀死,这种思想在游牧民族特别普遍,而在非洲这样半牧半农的社会里,这种情况也很普遍,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文化本身就比较接近王道的文化。

讲究的是一个仁字,所以即便心中瞧不起这些殖民地人,但也绝对不会做出太过残酷的事情,就像当年清军入关,按理来说应该是外族,如果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不应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吗?

怎么一个七千万人口的大明朝就被这十几万满洲人给打败,并且稳坐江山接近三百年的时间呢?这个道理,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想,是万万想不通的,但你只要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就很明显了,那就是老百姓并不在意头顶上的皇帝到底是哪个民族的,对于他们来说,皇帝距离他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

农业时代,普通人一辈子唯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让自己活下去,活下去,就足已经消耗光一个人全部的力气了,只要有一场天灾,一个家庭就会彻底失去生存的机会,这就是古代社会的残酷性,他们又哪里有什么时间去思考国家、民族这些东西呢?

他们只想要知道,换了一个皇帝之后,税收会在什么水平,每年需要为国家服多少的徭役,新的官员对于地方的治理会不会有效,他们在意的只有这个而已,而清朝在这一点上无疑做的很好,税收相比起晚明来说要清许多,同时玉米和番薯的普及也在清朝的推广下遍布全国,这样一来,民众生活有了保障,自然不会对清王朝有所谓的反叛心态。

直到近代清王朝在对待战争中屡次失败,而中华民族的理念开始慢慢在中国人的心中传播,夷狄思想从士大夫们的见解中变成了全民的共识,这才压垮了清王朝,弱是工业时代不来,清王朝继续延伸下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许多殖民地,宋朝被当地人也是如此看待的,他们对于自己的统治者到底是不是同族的人并没有什么兴趣,无论如何,只要是贵人,他们只有磕头跪拜的份,连脸都很难看清,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是不是跟自己长得像呢?

他们需要关心的,唯有宋朝需要他们缴纳多少的赋税,需要他们去做什么样的徭役,这才是他们关心的,而宋朝在这一点上,无疑要比当地的贵族们要好许多,毕竟宋朝搞殖民,可不是为了农业收入,而是为了工业的发展,和寻找市场以及资源,所以在宋朝统治的区域,既租界周围,农税基本保持在十分之一左右,相比起宋朝三十分之一的税要高许多,但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个税就跟没有一样。

要知道在日本古代,农民要上缴的税最高的时候是在七成,如果大名只征收五成左右的税收,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仁政,至于欧洲,在中世纪的税收也基本保持在五成到七成左右,至于印度这样的地方,往往也是在这个数字,而这还是自由民,他们的土地是他们自己的,只需要向政府交纳税收就行了,剩下的那些都是可以给自己吃的。

如果是丰收之年,大抵还能过一个安康,说不定还能买几件新衣服来穿,若是碰上灾年则只能卖田卖地了,不过他们还不是最惨的,比他们更惨的则是无地的帮工,他们耕种地主家的土地,每年除了需要向政府上缴沉重的税收之外,还要给地主一笔钱来租用这片土地,往往一年的收成,最后到手的只有一成而已。

辛辛苦苦一年的时间,即便是丰收之年也不过是混一个饱餐一顿而已,若是碰上了灾年,那么整个家庭瞬间就只能是陷入绝望之中了,若是运气好一点,还能卖到富贵人家为奴为婢,虽然身份低贱,但还能活,若是不走运,则只能沿着道路活活饿死,或者进了山林成为盗匪,最后被当地的官兵平叛,成为将军们的功勋,被埋在无人知晓的谎丘之中。

这就是许多农业时代农民的命运,而宋朝的税竟然只有十分之一,这一点无疑让所有殖民地人都感恩戴德,这代表了什么,代表只要是拥有土地的人,他们将直接收入九成的粮食留给自己,这样一来,他们不仅仅可以生活富足,甚至还可以每年存下一点钱,然后买下更大一片的土地,至于那些无地的农民,也可以通过耕种别人家的土地,来获得一笔不错的收入。

积年累月之下,也可以有存款,然后自己慢慢卖地置业,不再像原本一样,毫无出头之日,只是麻木的为了生存而已,这样的制度,又如何让当地人不喜欢呢,他们只恨为什么宋朝不侵略他们整个国家,如此一来,全国的农税都可以只叫十分之一,那他们的日子该多好过呀。

底层人民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只要有好的生活可以过,他们才不管自己头顶上的大人们到底是谁,所以只恨宋朝只管着租界那一亩三分地大的地方,压根就不往外扩张,若是把整个国家屯下来,所有人都能跟着享福,这才是他们的福气呢。

这就是底层民众的想法,但无奈,宋朝对于这些土地,并没有太大的需求,他们要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资源,至于这片土地本身,虽然有兴趣,但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要管理他们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国家所无法承受的,利用租界来管理一片土地,同时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从而达到集一国之力与一地的程度,如此要比管控整个国家容易的多。

毕竟只有一座城市,而且还是沿海的,无论怎样,宋朝的军队都能够及时援救,这对于宋朝来说,才是最为紧要的,至于掌控整个国家,实在是没有必要也不需要的一件事情,若不是当地粮价太贵,以及周围的粮食无法供应租界庞大的人口,同时为了防止当地的起义军拦截进口到租界的蔬菜果实,这才让人在郊外划下一大片地用来耕种,不然便是连农田也是不用留的。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整个租界的人口便是多大数十万,若是算上郊外的大片附加人口,更是大多上百万,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宋朝还是有责任要解决的,这才提出耕种土地,从而完善租界的防卫体系,不然若是遇到紧急情况,租界却不能自产粮食,那么对于一个人口大多数十万的核心城市群来说,他的危机将会无比的巨大。

所以必须要有一块自留地,而宋朝人是不可能来租界种地的,来到租界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有一定技能的人,他们要么是小作坊主,要么是工匠,要么是寻找机会的冒险家,要么是来到这里做非法盈利项目的,还有一些就是资本家,知识分子等人,农民是不会来这儿的。

不过宋朝人虽然不种地,但却会买地,对于宋朝人买的地,租界是不收税的,这也是为了鼓励宋朝人在租界郊区买地,但租界也有要求,那就是这些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必须全部贩卖给租界的粮食署,决不能偷偷卖到租界之外的土地去。

因为租界内部税收的低下,以及使用化肥的缘故,所以宋朝租界内的粮价往往是外部两家的二分之一左右,所以很多人会在租界买地种田,然后把粮食贩卖动租界外头去,以此来赚取暴利,对于这些人租界政府是绝对严重惩罚的。

而这样一来,种地的盈利自然就大大减少了,为了鼓励宋朝人买地,就只能不收税,然后让这些宋朝人再把地包给殖民地人,抽取租金,以此来保证地主们起码可以赚取到一部分的利润,保证土地的价格可以在五年内回本,这才让宋朝人愿意投资进去,如今租界的田地,大部分都是宋朝人买下来,然后给当地人耕种的。

即便如此,其中大部分殖民地人的生活都要比外面的人好得多,盖因为税收着实非常的低,同时还有化肥加持,以及旁边就是租界这个巨大的城市,每年消耗的粮食不计其数,租界种出来的粮食根本不愁烂在地里,只要他们种,就一定能够卖得出去,如此一来,他们的生活自然富足了。

而至于劳役,在租界是不存在的,所谓徭役,就是国内百姓,每年必须抽出一个月的时间,为国家免费工作,相当于是做义工,这种事情在古代中国存在,在古代的欧洲也同样存在,因为生产力低下,为了保证一些建筑物的竣工,许多地方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保证,国家的效率和军队的战力。

但在租界,并不存在劳役,因为宋朝都是付钱的,虽然殖民地人的工钱非常的低廉,但相比起义务劳动,宋朝付薪水这已然是天大的好处了,更何况宋朝付钱,付的可是宋朝的铜钱,是银两,这些钱放到租界外头去,往往要翻好几倍的价格,因为宋朝的铜钱是经过特殊工艺制程的,非诚精美,且含铜量实足,导致铜钱在海外的价格非常高昂,他们赚取的钱放在宋朝人眼中并不算什么,但在当地人眼中,已然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了。

所以在外头人人喊苦的劳役,到了这租界,却是人人抢着干,这不得不说代表着宋朝强大的实力,和金钱作为后盾的底气。

(本章完)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