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第721章

九关 第721章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所以这一艘船的价格便是天价,但也难免有些国家想要买,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工业的国家,通过本国的基础工业向外销售赚了那么一丁点的钱,所以倒也买得起那么一两艘装装门面,当然,通过这一艘经过拆装,若是能够仿制出来,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所以海军企业倒也接了不少的订单,所有加起来大概二十余艘左右,当然,全部是一千吨以下的,毕竟摆阔也得看能力,这种军舰,可是随着吨位的增加,价格也是肆意狂飙的。

一艘两千吨级别的军舰,所需要的费用,便是宋朝海军自己买,都要在五百万贯以上,更何况是这种军舰根本不会卖给其他国家,毕竟这在宋朝也是最为先进的,若是卖给了其他国家,虽然徐清可以肯定这些国家仿制不出来,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么,当年中国人造原子弹,其他国家也觉得中国人不可能造的出来,最起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可最后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便造出了原子弹,用三年的时间造出了氢弹,震惊了全世界,所以虽然这些国家在徐清看来根本造不出两千吨以上的军舰,但谁敢保证这些国家没有什么奇葩人才呢,若是到时候几年便造出了翻版,那宋朝不是亏死了,所以对外贸易最高便是一千吨,这个级别就算仿制出来了,距离宋朝最顶端的战斗力还有很大一截的差距,这就是宋朝需要保持的。

而二十艘战舰的销量,也是众人没有想到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国家想要订购货轮的,相比起军舰来说,购买货轮的国家就要多得多了,毕竟货轮的价格就没有那么贵了,一艘两千吨以上的货轮不过一百万贯而已,价格还是十分公道的,自然很受这些国家的欢迎。

毕竟随着海洋贸易的兴起,陆地贸易的衰落已经成为了必然,虽然有铁路的加成,但随着如今的远洋贸易货轮越来越大,所能载运的货量越来越大,其海运的优势自然就开始凸显,而到了这个时代,想要继续在贸易上有所突破,进入海运这一市场是必然的。

不然随着未来远洋货轮越来越大,海上运输比陆上运输的优势更大,每一件物品的运输成本自然也是呈现指数级的下降,到那个时候,原本生产价格相同的两件物品,却因为完全不同的两种运输方式,双方之间的价格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对于当地的民众来说,便是能够省掉一元钱的支出,那也是一件好事,所以随着海运的优势加大,未来陆上运输将会作为海上运输的一种附属品而存在。

就像现代一样,海洋将会是人类的物品主要交通渠道,紧接着便是河流,再来才是铁路网和空中的飞机,而身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各国的统治者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抓紧加快本国对于远洋货轮的研制,未来只会越来越落后于这个时代,而购买宋朝的货轮显然就是第一步。

任何国家或者文明,想要进入工业化的时代,除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之外,都必须得从模仿开始,从头开始设计远洋货轮,这中间要花去多少的时间,根本是无法计算的,所以所有人几乎都把眼光放在了宋朝的远洋货轮上,这些货轮已经成型,并且早已经投入使用,稳定性十分的优良,各国只需要买几艘回去,到时候试着模仿便可以了,省却了研发的过程,这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为什么远洋货轮这么畅销的原因,短短几天的时间,订单便已经多达上百艘了。

至于徐清但不担心技术外流导致外国人的造船技术赶上本国,对此徐清并不担心,毕竟这些远洋货**多数都已经是几年前进入贸易中的,虽然很新,但宋朝已经有更大的远洋货轮了,所以在技术上,宋朝是领先的,再来不是说买了宋朝的远洋货轮就能模仿的出来的,虽然远洋货轮相比起军舰来说,技术含量要低得多,但对于各种钢材和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些都需要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国家才能做到。

像当年的大清朝,那么富有,从木板船到可以自己制造铁甲舰,也就是著名的江南造船厂,从引进到真正开始制造,也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这可是还统一时期的大清朝,都需要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以及上千万两白银,这又哪是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呢,所以这些国家即便买走了这些铁甲舰,等他们想要仿造出来,没有七八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而这段时间,足以让宋朝继续更新换代了。

只要宋朝始终跟地球上的其他国家保持二十年以上的科技代差,那么宋朝霸主地位将不可动摇,所以对此,徐清是完全开放了远洋货轮的市场,毕竟这个市场若是宋朝不开放,金国和辽国也会开放的,纵然他们的远洋货轮没有宋朝的那么好,但总归也是真正的远洋货轮啊,难道这笔钱宋朝不赚,白白便宜了辽国和金国么,这一艘船便是十万贯以上的纯利润,一百艘船就是,一千万贯以上的纯利润,这还只是初步的订单。

等到这些国家开始使用这些远洋货轮进行贸易尝到甜头之后,那时他们的造船厂还无法生产远洋货轮,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更大规模的采购,到时候每一年的利润起码可以达到两千万贯以上,这是何等的规模,又可以增加多少的工人数量,徐清又怎么会不要。

所以对于远洋货轮的限制远远没有军舰那么严格,这些远洋货轮自然也得到了各个国家的青睐,还有一些则是军舰买不起,干脆买远洋货轮然后进行改造,这些改造后的军舰自然没有正规的军舰厉害,但对于一些穷国来说,撑撑场面也够了,宋朝的军工厂那么多,自然也有人愿意接这个活,所以整个海军市场,最为活跃的,便是贩卖民用船只那一类了。

这样一来,反倒显得那些军舰制造厂有些冷清了起来,没办法,整个军展就属他们的东西最贵,一些穷国仅仅只是看一眼那庞大的军舰,便已经失去了了解的**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大清国,能够买得起对于西方来说都算是先进的镇远,定远,对于大多数的殖民国家来说,一艘军舰的造价完全可以武装一直三万人的军队了,在这个乱世,自然还是军队更加有用,毕竟叛军不来自于海上,而是来自于土地。

这一点,他们还是很清楚的,所以海军的销量自然也就不好了,不过二十艘也已经足以了,毕竟这种大家伙,买得起的国家真的没有多少,只不过与民用船只比起来有些难看罢了,但军舰工厂的最大客户本来就是朝廷,是宋朝的海军,宋朝的海菊可不会去买民用船只,所以在这方面,众人也学会释然,在这个年代,能够大规模购买军舰的,除了宋朝之外,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做到了。

但这一点也让徐清十分担心,毕竟宋朝的军舰也不可能永远这样无限制的购买下去,最开始的时候,为了能够全心全意,尽快造出军舰来,徐清是命令由朝廷出资建立起了几个兵工厂来,那个时候军舰还不需要多少技术,所以只需要投进去钱,就可以造的出来,价格也不算特别的贵,相比起来也很实惠。

但随着如今对于军舰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进步也让军舰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的快,而这就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研发成本实在是太贵了,即便是朝廷也承受不起,而更加糟糕的是,这些军企仅仅只会朝廷生产军舰,除此之外,他不生产民用船只,如此一来,几乎每一家军舰工厂都是指着朝廷吃饭的,若是有一天朝廷不买军舰,或者是订购数量少了,这些军舰造船厂就会崩溃,倒闭。

这并不是什么健康的经济状况,一家企业,必须要依靠国家订单才能活,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在徐清看来,军民共用的企业才是好的,即便没有朝廷的订单,他们也能活下去,而朝廷需要他们修建军舰的时候,他们也能做到,但这种事情并不像徐清想的那么简单,毕竟在这些军企工作,需要严格的保密性,而民用工厂很难保证这一点,你没有办法实时去监控整个企业的所有人,所以对此,徐清虽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大多数人都是不同意的。

且道理也让徐清很是信服,毕竟军舰的技术还是十分保密的,军企可以命令每一个员工都保密,私企可以吗?显然是不行的,为了保密,多花费一些钱,这在许多官员看来,显然是合理的,徐清也觉得这种解释非常合理,即便是欧洲的那些为军队服务的企业也是如此,大多数都是到了国家已经无法再承担巨额的财政支出之后,这才不得不选择军民两用,唯独只有美国这个国家,因为刚建国的时候,是典型的小政府,大市场的状态,国家并什么太大的权利,所以一开始便是军民两用的多。

等到后来罗斯福新政之后,这才开始慢慢改变,从小政府开始变成了大政府,直到如今美国的公务员数量是中国的两倍,这都是罗斯福之后才开始的,这是一个特例,并不具备参考性,毕竟国家建立的源头就不一样,宋朝是中央集权的国度,权利高度集中与中央,也就是朝廷,而美国则是一个由下而上的国度,从一开始建立便没有了国王,所以他能做到的,不代表宋朝也能做。

尤其是如今宋朝财政丰盈,在许多官员看来,背负这些军企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所以众人对于徐清的意见自然也就不太想接受,徐清自然不会违背众人的意见,再说这些军舰造船厂保持着纯洁性对于国家也有好处,那就是出叛徒的几率会少很多,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接受过教育,对于国家有很赤诚的感情,这些都是许多民企所不具备的,或者缺乏的,在保密性上显然要更好,所以保持他们的存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至于军民共用这一点,宋朝如今在其他领域也是在展开,比如说汽车领域,因为这个领域是由民企率先制造出来的,所以宋朝许多车辆的制造,也都交给了这些民企,而不再专门成立一家企业来进行制造了,毕竟每出现一个新的领域,便要花费一笔钱去制造一个工厂,这样不好,那就是计划经济了,而不是市场经济了,民营经济占据社会的主体,国营经济占据社会的主干,这是徐清的治国方针。

国家所掌控的便是能源的进出口以及对于铁路,水利,能源的管控,只要掌握住了这些,国家就会稳定,不会轻易的崩溃,至于其他的东西,能让民间进行带动显然是更好的事情,如此一来也为国家省去了一大笔的开支,到时候若是朝廷需要装甲车,或者坦克,只需要跟这些企业进行合作便是了,而不需要自己出钱去研发。

所以海军的生意惨淡,众人倒也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损失,毕竟本来他们就不指着这个活,不像那些民用船只工厂,如果没了订单,朝廷最多给他们一份补助,但到时候裁员减工资,就是他们的切身利益了,企业过得好,他们的日子才能过得好,所以在观念上自然也不同,一帮人是吃皇粮的,而令一帮人则是自力更生,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

至于陆军企业则大多数都是民企了,毕竟陆军的武器大多数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如今的武器还不像后世那么复杂,大多数的武器,仅仅只是在制式上有所不同罢了,但就这点不同就够这些国家挑花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