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第736章

九关 第736章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因此,华北地区,既然在人口和文化上无法与南方和华东地区相抗衡,那么只能通过政策来进行引导,将更多的商人安排进这片区域,让当地进行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加强南北的沟通和联系,不然若是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而经济上的差距,会导致整个国家出现分裂的情况,从阶级上分裂,也从国家格局上出现分裂。

看看美国就知道了,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经济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好,但美国的经济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西部,东部和南部都要比中部来得好,且看看美国的地图,沿海地区的人口几乎占据了整个美国四分之三左右的人口,而中心则是完全空洞的,这一点在发展中的中国也完全可以看到。

中国的秦岭淮河一线,在这条线的东部,占有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养活着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而在这条线西部的,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则养活着百分之二十的人口,这就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流动问题,对于美国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他的人口是在向着海边移动,而海边也正是他的边境,而中国则不同,中国的人口都是向着海洋移动,而内陆的人口则在持续减少,但中国的威胁却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海上,更来自于内陆,所以在中国,内陆如果像美国一样,出现了人口的大量流失,甚至在未来人口下降到一千万以下,那么整个国家都会出现巨大问题的。

而在如今的宋朝同样也是如此,如果人口从西南部和北部,中部向南部和东部开始移动,那么北方的敌人该怎么办,难道那个时候的后勤和交通运输都要让南方和东部来负责么,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宋朝的人口已经很多了,要是人口再往这两块地区挤,对于当地的发展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中国的建设方针不应该像美国一样,人口大量聚拢,而是应该像德国一样,全国遍布各种各样的县城,乡村,从而使人口分散在全国各地,同时再在全国各地建造大都市,这是中国的特权,因为中国的人口足够多,所以国际大都市和城镇化都可以同时去做。

而这才是对经济有好处的,不然若干年后,整个宋朝本土华东和华南繁荣似锦,其他地方却是人口老化,年轻人外出工作,从而人口越来越少,这是朝廷所不能允许的,再加上这个年代的北方本来就不能跟南方比,在现代,北方的人口起码跟南方不相上下,甚至还略微有所超出。

但因为如今宋朝的北方,除了河南是首都圈,人口比较多,山东是平原人口比较多之外,其余的地方,人口都是非常稀少的,因为河北大概是在十五年前才回归,长期的战乱让河北的人口只有四百多万而已,当初辽国将这片土地交给宋朝的时候,尽可能将上面的东西都给搬走了,留下了的只有四百万人口,因为激烈反抗,实在带不走,这才留了下来,而与之相邻的山西,则因为长期处在防守的第一线上,自然也是战乱不断,所以人口也大概只有七八百万左右,这些道的人口都这么稀少,经济自然就很难带动,再加上南方的经济引擎不停的开动,许多年轻人就都到南方去寻找机会,这就让北方的人口更加稀少,所以朝廷这么做,在山东开设一个自由港,来为北方经济提供引擎。

当然,朝廷对此也是非常谨慎的,毕竟自由港等于就是免税港,这一年便是四五百万贯的税款,省掉那么一大笔钱,对于北方的经济到底有多么大的发展,这谁也不知道,朝廷既怕没什么效果,那就真的惨了,这么大的优惠都不能达到招商引资,那这北方就真的没救了,但又怕效果太好,到时候南方和东部的经济若是出现了大问题,那可就是大麻烦了,所以朝廷对此也很忐忑,因此开设自由贸易港,仅仅只有一个而已,本来还有人建议在河北地区也开一个贸易港,就在大沽口,也就是后世的天津,那里也是一个良港,同时也拥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人口十万左右,若是做成贸易港,也是一个好地方,好机会,但朝廷最终没有批准,打算暂时先看看青岛的运行情况再说,在做决定这一点上,朝廷无疑是十分小心谨慎的。

而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朝廷能做的就有限多了,大部分情况就是通过移民搬迁,扶贫救助等手段,来使他们脱贫,至于过上富裕生活,那还是很困难的,毕竟这些地方山路蜿蜒,许多铁路根本就修不进去,以及人口分散在山区,就更难产生经济效益,要想发展他们,实在是很困难,但若是让他们这些人口全部往大城市集中,那也会造成城市的巨大压力,所以朝廷就只能暂时用扶贫和移民这两个手段来帮助他们,尽快的提升经济效益,达到脱贫的水准。

所谓的脱贫就是有房子住,有饭可以吃,孩子可以上学,一家人不需要因为天灾而担心受怕,这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了,而要实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首先就是要让山民从山上搬下来,到平原地区来居住,可是在西南地区,平原十分稀少,大量的平原是有主之地,所以山民就只能搬到城市里去,朝廷给他们造房子,补贴房钱让他们住,但很多人还是希望种地,对于这些人,就必须要另外安排,毕竟这是他们的诉求,不能全部往城市里面一扔就完事了,那就是恶政,好的政策不仅仅要解决问题,更是要让老百姓满意,若光是解决了问题,却伤害了部分人民的利益,那就不是好政策,而是一个鲁莽的决断。

对于这些想要种地的人,你就要重新安排,无论是移送到周围县城,或者是就近开荒,还是干脆去新大陆,或者是其余殖民地,这都需要与这些山民们经过很长时间的探讨,从而让双方满意才行,至于留在城里面的人,也不能单单留下就算了,还得为他们找一门生计,给他们教授新的技能,不然一群山民,除了打猎什么都不会,让他们留在城市里又能做什么呢?

这就是所谓的扶贫,而还有些地方,山民们不愿意搬出去,他们就是要在山里面住着,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习惯了,平原反倒是让他们不舒服,对于这些人,你也不可能强制要他们搬出去,你就要给他们修建一些小道路,纵然是最便宜的道路,也需要花费大价钱,同时对于危房要整修,还有他们的生计要改变,要派出专家队伍,来查看当地的土质,更换农作物种,然后在当地建立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些都是扶贫的手段,但这些手段,也仅仅只能做到脱贫而已,致富是很难的,因为大工业机器无法在这里展开,这是最严重的问题,同时道路闭塞也让这里的人口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想要让这里发达起来,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国家如今能够做的,可谓相当的有限。

如何发展经济,在保证平衡的过程中,又让各个地区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朝廷在其中操作的时候,自然也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的,中国不像美国,拥有辽阔的平原,可以选定这一块作为农业用地,然后沿海地区密集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这是大平原国家才能干的事情,而宋朝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是丘陵,这就导致平原的面积是十分稀少的,而在这么稀少的面积下,如何平衡农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朝廷提出的方法,就是优先发展城市,然后从海外寻找适合的土地成为宋朝的农业生产工厂,这就是朝廷想出的办法,让如果放到现代自然不行,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废除国家本身的农业,然后依靠进口来维持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绝对不可以做的事情,但如今的宋朝跟现代的中国并不相同,如今的宋朝,是世界第一强国,没有人胆敢挑战宋朝的权威,同时那些给宋朝种地的地区,也不是什么独立国家而是殖民地,是次级行政单位,说起来还是宋朝的土地,因此,在宋朝这么干是完全可以的,比如说印度,越南和泰国,这些地方拥有大量的平原,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相比起宋朝自己的土地来说,要好得多了。

将宋朝的平原变成城市群,发展工业和金融等产业,然后把其他殖民地区的平原变成粮仓,这是宋朝如今在做的事情,之所以要那么做,也是因为农业实在是不赚钱,整个宋朝像美国那样可以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土地,大概也就只有华北大平原罢了,但这里是未来人口的密集区,大量的土地是要用来住人,发展成为城市的,只有少量的土地是用来种地的,所以自然不能像美国一样,两者兼顾了。

大机器生产,在如今的宋朝,是行不通的事情,大量的平原耕地都分散在山林之中,一块一块,非常的细碎,而大机器生产,唯有在大平原上才能进行,而宋朝大平原都是人口的稠密去,不像美国,人口稀少,且大量聚集在沿海,导致内陆大平原地区并没有多少人生存,因此才可以一个农场主就承包上千英亩的土地,进行工业化生产,这在宋朝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如果想要大规模种地,就去印度,或者是泰国和越南这种拥有广阔河流的地区,像印度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适宜耕种,前世印度以不到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适宜耕种的土地数量却要远远超过,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从中也就能够看得出来,印度是有多么的适合种植农作物了。

他的国土面积大概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他所养育的人口却几乎与中国相差不多,这只能说明这块土地确实是非常的肥沃,而如今,许多宋朝的粮商便纷纷到印度去购买粮食,或者是购买土地,然后搭建化肥厂,用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然后将粮食返销回宋朝,毕竟印度人根本买不起什么粮食,所以如果把粮食放在印度卖,价钱是上不来的,而运回到宋朝,则起码能涨两倍以上,这还是算上运输费用的情况。

粮食问题对于宋朝人来说是十分严重的,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灭国或者是衰弱,往往都是由饥荒所引起的,因为土地的紧缺,粮食的稀少,导致一场天灾,往往便会催生无数的难民,从而摧毁一个国家,所以在宋朝开始工业化之后,对于农业也是十分注重的,比如说让大地主阶层开始形成,农场主们使用化肥来进行农作物的生产。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而已,其实宋朝每亩地的产值也是提高的,但因为朝廷重视环境保护的缘故,所以古人所开辟出的很多土地,在朝廷的法令引导下,都慢慢退耕还林了,要知道现代中国的沙漠化到底有多么的严重,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几十年的造林植树,这才止住了这股沙化的气势,甚至开始慢慢往沙漠进军,将沙漠变成一片森林。

而这种沙漠化,就是从中国古代就埋下了祸根,因为中国人造房子喜欢用木头,所以每一次朝代的更迭,兴盛,都会砍伐大量的木头,成片的砍伐,要知道在远古时代,华北地区可不是什么平原,而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而如今,森林在哪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