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一剑独尊 > 第四百九十章 此子只能是天子门生圣人门徒

一剑独尊 第四百九十章 此子只能是天子门生圣人门徒

作者:青鸾峰上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31 20:53:49 来源:258中文

第四百九十章 此子只能是天子门生圣人门徒

闻府

连凤丫拜见了闻老太傅,显然,老太傅也已经得到了消息。

连凤丫就看到这个年纪半百的老人家,一向严肃的面上露出孩子般简单的笑,这是有个久经官场,半生岁月都在朝堂之中沉浮的老者,

这样的老者,早就已经奠定了他稳重老沉的性子,但此刻,却因为一个关门弟子金榜题名的好成绩,笑得毫无负担。

“恭喜闻老先生。”

老太傅闻言,摸着胡须,颇有几分自得,却还口是心非:

“那是你家阿弟,该老夫恭喜你才是。”

连凤丫被这小老头儿眉飞色舞却还要口是心非的模样,险些逗笑了:

“老大人我瞧您这嘴角啊,都快翘上天。”

还装?

装什么呢。

闻老太傅听着这话,却把脸一绷:“胡说!老夫半生沉浮,怎么会轻易在意功名利禄?

不过区区一个金榜探花而已,有甚好得意?”

连凤丫憋着笑……这小老头儿啊,她可说他得意了?

“是,您老人家教训的是,是我得意。”她说:“我家阿弟得太傅教诲,才有如今的成绩。

名师出高才,此话果真不假。”

“你这马屁精。”老太傅嘴上还是不饶人,老眼却笑得见眉不见眼,可见那是真的高兴坏了。

一旁罗管家脸上的笑意也没有停过……他家老爷啊,从得到消息起,就畅快喝了两盏酒水了。

前些时候,北边战事要紧,一来是盐引换粮的事情,二来是刑部尚书李开言的不作为,前几日太子殿下,随李开言,吴征一起回京,李开言的事情,必定是要经过陛下那边的。

实在是李开言做得太过,心也太急,为了大皇子,在北疆那里的一切事情,都显得对太子殿下针锋相对。

陛下治罪李开言是势在必行,朝堂之中,却有人作保,为李开言开脱,只道李开言业务不精,做事过于鲁莽,但也是一心为了陛下着想。

这番话说出来,险些把老皇帝气炸,

当天夜里,陛下叫了他去,指着桌案上的奏疏,气得大骂:

“还有如此为臣子者!

朕想治罪一人,还要看他们脸色?”

老皇帝当然不是看人脸色行事的皇帝,他大权在握,如今龙体安康,年岁是一步一步大了,但却还容不得别人指手画脚。

“一个一个都当朕老了?”

老太傅才道:“陛下心中宏图大志,怎么是朝堂之上一些一叶蔽目的蠢笨之人可以看得懂。

李开言之罪,要治。

老臣以为,却不能在此时大动干戈。”

的确,此时大动干戈,边疆虽然已经度过无军粮的安危,但还没稳定下来,再者,李开言实则不构成威胁,

这人要是能够构成威胁,老皇帝也不会在那个节骨眼上,派他去边疆查太子失职一事。

换个心思深沉的人去,太子殿下未必能够轻而易举拿下他。

这也便是老皇帝没有在李开言一回京,就卸了他的刑部尚书的原因。

“刑部为六部之一,李开言坐镇刑部大堂,有几年了?”老皇帝侧首望老太傅。

后者道:“过十年有余。”

“提御史言官左晏青为刑部右侍郎,再提徐如为刑部左侍郎。”

老皇帝眸色深沉。

闻老太傅眼中精光一闪,眯眼打量桌案后的天子……这一招,不可谓不老辣。

左晏青向来纯臣,直臣,提左晏青往刑部,位列右侍郎,这是在告诫那些心中有鬼替李开言开罪的那些人,他还没有老到掌控不了朝堂,要党争的,等他老人家百年之后吧。

再把徐如调去刑部,位列左侍郎,徐如此人,老奸巨猾,不站队,却也不表态,为人处世,多为圆滑,几十年来,却也很少见到徐如吃亏不还报的事情。

旁人很少能够摸清徐如的底。

这便让刑部大堂里头的人,心中猜不透,到底是该拉拢还是该打压。

一个纯臣左晏青,一个比泥鳅还滑溜的徐如……啧,这是在变相架空李开言……老皇帝是在告诉众臣,他能够留李开言在尚书位,也能够让李开言的尚书位坐如针毡。

只怕,这比直接治罪李开言,降职罚俸还要让李开言不舒坦,屁股下的位置就跟老虎椅子一样,坐着就难以舒坦。

朝堂中有人为李开言脱罪,那就是刑部多半已经站队去了大皇子那一边……老皇帝这轻而易举的一招,把大皇子经营了多年的势力,给瓦解了大半。

“自古皇家,皇子们之间争斗,屡见不鲜。

朕不愿意见到。如今朕出手,总比今后太子出手。”

此话看似平平,老太傅心中却是一冷……皇家的斗争,最是惨烈。

太子东宫之位,早就已经定下,可就是如此,依然抵不住其他皇子们的觊觎窥伺。

“大皇子也是一时糊涂。”

“他一时糊涂?”老皇帝眼中泛着怒意:“他若是真有手段,朕何须替他收拾烂摊子?

可瞧见?

不过是一个回合,就输得鼻青脸肿。

朕要是他,早该羞愧的掩面不出屋门一步!

若是他尚且有些本事,朕未必对他发火。”

都道,虎父无犬子,何况,那是这世间最尊贵的一个,即便心中并不属意大皇子,但这个世上,也没有一个父亲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是个庸人。

老太傅沉默不语……这种话,他能想一想,却不能说出口。

屋里顿时很安静,

过了半盏茶的时间,老皇帝似乎怒意退去了些。

把三份问卷递给了老太傅:“太傅看一看。”

老太傅接过问卷:“这是殿试的卷宗?”

老眼却飞快在三份卷宗上看过,“此三人,想来是陛下钦定的三鼎甲。”

他眉心微微蹙起,只因其中一份,字迹太熟悉。

“老师可瞧出什么?”老皇帝眼也不眨地盯着老太傅问道。

后者迟疑了下,眉心蹙得更紧,却把一份卷宗挑出来:“这上头的字迹,老臣倒是十分熟悉。”

老皇帝听着,却不动声色:“不知此份卷宗上的每一个字句,可有老师熟悉的?”

这话,问的看似没有什么毛病,但老太傅却心惊胆战,只因……他老眼凝重地扫向那卷宗上的内容,最为醒目的该是——

不过是区区四个字,老太傅却看得心惊胆战,沉吟片刻,深吸一口气,颤抖着一双老手,颤颤巍巍捧着那份卷宗,小心翼翼地将它重新摆放在龙案之上,

“老臣平庸,教导不出这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能够教出此栋梁者,必定是圣人门徒,天子门生!”

言下之意是,这学生只能出自天家门下,出自天子门生。

一旁的李公公心中大骇……到底那卷宗上,写了什么,才能够叫天下人的师者,颤抖着手,捧着那卷宗,自称自己平庸!

老皇帝一双老目,炯炯有神,紧紧落在老太傅的脸上,想要看出端倪,却只看到老太傅一脸的肃然和额头滴落的汗珠。

一颗汗珠低落,老皇帝才吐出一口浊气,锐利的目光,从老太傅身上挪开:

“朕第一眼看到这份卷宗时,心中一样大骇。

再看卷宗出自谁手之后,

朕当时以为,这是老师要借那孩子的嘴,向朕提议和献策。”

“臣虽教导那孩子,却没有这卷宗中的胆气,少年意气风发,老臣朽矣。”

老皇帝把那卷宗挪到自己身前,眼中也露出凝重:“今年殿试,朕临时出题,题曰:论我大庆前后二十年。

满殿之上,都是俊秀之才,高歌颂扬的,朕看也没看。

论事实,分析利弊的,朕点他进皇榜。”

老皇帝又点了点那三份单独拎出来的卷宗,“此三份,以过往为背景,论大庆往后十年局势走向,三人都为上上乘。

一人提出南北大运河疏通竣工后,可在沿河设立码头,以码头为据点,可发展沿河经济。

一人提出,可开放沿海,设立海事总局,收海税,用之于民。

此二人都是言之有物,从卷宗答卷中,可见此二子不是空口白牙纸上谈兵之辈。

这最后一个人……”

老太傅心提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