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汉冠 > 第四百零六章 抵达邺城

汉冠 第四百零六章 抵达邺城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6 13:37:44 来源:258中文

刘秀等人刚进入魏城郡的时候,还算富足,又有马又有车,各种食物和日用品,也都是一应俱全。

结果刚过了荡水,不仅马匹、马车一样没剩下,就连食物和日用品还丢掉大半。

登上荡水的北岸,人们整理带到船上的行李,除了一些食物和衣服外,再没有其它的东西了。

看着都有些一筹莫展的众人,刘秀倒是满不在乎地一笑,语气轻快地说道:“东西丢了,以后还可以再买回来,只要人没事就好。”

邓禹颇感无奈地说道:“接下来的行程,我们恐怕要困难许多了。”

有马匹和马车代步,一路走下来,就算疲累,但还能坚持得住。

现在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他们这些身强力壮的男子倒是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女眷那边,只怕未必能熬得住。

还没等刘秀说话,史罗走上前来,正色说道:“邓先生不用担心妾,妾能坚持得下来。”

邓禹向史罗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有些事情,并不是靠决心就能办到的。现在这种情况,也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刘秀转身把那几名船家都叫过来,然后又让朱祐取来钱袋,分发给他们,说道:“几位老哥,多谢你们救了我等,檀乡军不会放过你们,你们还是跟我们一起去郡城吧!”

几名船家互相看了看,都没有去接刘秀递过来的钱袋,而是纷纷躬身施礼,说道:“我们都愿意跟着刘大人,还请刘大人收留我等!”

刘秀的本意是想把他们送到郡城,由郡府来安顿他们以后的生活,没想到他们竟然都愿意跟着自己。见到刘秀有些迟疑,几名船家不约而同地跪了下来,异口同声地说道:“大人别看我们都上了些年纪,但我们都有把子力气。我们愿意在大人的手底下做事,无论是给大人

做兵卒,还是做家仆,我们都心甘情愿,只求大人收留!”刘秀沉吟片刻,上前把几名船家一一搀扶起来,正色说道:“既然诸位都愿意追随于我,那么,以后你们就在我身边做事吧,此次,秀来河北,行招抚之事,前途未卜,但

只要有秀一口饭吃,就不会饿着你等!”

“谢大人!”几名船家再次跪伏在地,向刘秀叩首。

刘秀在邓村惹上了檀乡军,一路逃亡,虽然丢了全部的马匹和马车,以及不少的东西,但却也收下了六名船家做眷属。

黄泽这一带的水域很多,有荡水、姜水、洹水、卫河、清河等等,这么多的水域,当地的土地自然也肥沃,但是眼下,大片的良田都被荒废,看不到有人在耕地。那几名船家也是忍不住连连感叹,摇头说道:“以前,这里的村庄很多,可是现在人都已经跑光了,倘若不是我等有船,可以勉强维持生计,恐怕我们也早就离开了这里。

檀乡军就已经够可怕的了,可是整个河北,又何止檀乡军这一支起义军?

今天这支起义军过来洗劫一番,前脚刚走,明天另一支起义军又过来洗劫一番,普通百姓根本生活不下去。

人们生活不下去,还想活命,又能怎么办?只能去参加起义军。

如此一来,各支起义军的规模都在迅速壮大,而规模越大,所需要的资源就越多,掠夺的也越发频繁,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去投靠起义军的人更多。

河北地区,现在已经完全陷入到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的死局里。

刘秀这一路走来,对此深有体会。

过了黄泽,接下来的路程倒是太平了许多,虽然所过的地方依旧是满目疮痍,良田荒废,但他们没有再遇到檀乡军的人。

能够感受得出来,起义军对郡城还是相当忌惮的,距离郡城越近,就越难见到起义军的人。

长话短说,刘秀一行人风餐露宿,走了十多天的路,这日,他们终于抵达魏城郡的郡城,邺城。

自从进入魏城郡以来,刘秀等人还是第一次看到像样的城邑。

与其它地方相比,邺城要繁华得多,估计城内的人口,就算不到十万,但也差不多了,城门前,以及城墙上,都有大批的军兵在看守。

郡府这边已经得到消息,知道刘秀奉命巡抚河北之事。

魏城郡的太守名叫王仪,说起来这个王仪和刘秀还有些渊源。王仪的前一任太守,名叫李焉,谶学大师,玄学的高材生。

后来有个算命先生王况,找到李焉,说他参透谶语,当今天下,是‘刘氏当兴,李氏为辅’,这个李氏,说的应该就是李大人你了。

李焉听后,深以为然,而后便和王况一同著书,预测新莽朝廷大小官员的凶吉。

还别说,这两人都挺能写的,他二人著出十多万字的书,几乎把当时朝廷官员的凶吉都预测了一遍。

后来,他二人的行径被人告发,李焉连同王况,一并被朝廷斩首。

而当时告发李焉和王况的人,就是这位现任太守王仪,王仪也正是通过这次的告发,才得到王莽的赏识,由郡吏一下子被提拔到太守的位置上。

王仪这个人,实则就是个墙头草,很善于投机倒把,而且从中也的确尝到了甜头。现在王莽已死,大新朝已灭,取而代之的是更始帝刘玄,大汉更始朝廷。

王莽都已经死了,大新朝都已经亡了,王仪哪里还会再继续忠于王莽?长安被攻陷后,王仪可是第一批向更始朝廷递交顺表的地方官员之一。

现在刘秀奉命来河北招抚,王仪极为重视,听闻守城的官兵前来禀报,刘秀已到邺城,王仪立刻召集郡府的官员,然后亲自带着一干郡吏,出城迎接。

此时刘秀等人都挺狼狈的,一个个的污头垢面,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好在刘秀手中那根拴着黄布条的棍子还算醒目,王仪一眼便看到了。

王仪抢步上前,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大声说道:“下官魏城郡太守王仪,拜见武信侯!”

刘秀身边的人,从不以武信侯称呼他,这个头衔对于刘秀而言,简直就是种羞辱。

不过王仪并不了解这些,按规矩,他当然要以刘秀最大的头衔来称呼他。

刘秀倒也没有表现出不悦,他走上前去,把王仪从地上拉起,含笑说道:“王太守快快请起!”王仪站起身形,义愤填膺地说道:“王莽大逆不道,篡夺汉室江山,好在英主横空出世,且有武信侯这样的英杰相助,拨乱反正,诛杀奸贼,光复大汉,实乃天下之幸,黎

民之幸啊!每逢下官思及莽贼之恶行,皆痛心不已,哀天下之不幸,悲黎民之困苦!”

听了王仪这番‘肺腑之言’,站于刘秀身后的邓禹都差点被气笑了,不了解王仪的人,估计听了他这番话,还得以为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汉室大忠臣呢。

可是王仪当初干的那些破事,又有谁不知道?

刘秀不动声色地含笑说道:“王太守对大汉如此忠贞,陛下若知,定会龙颜大悦!”

王仪立马打蛇随棍上,满脸堆笑地说道:“下官远在邺城,实难一睹天子之威严,还望武信侯在能陛下面前,多多为下官美言。”

刘秀淡然一笑,说道:“王太守太自谦了,我们可否城内说话!”

“对对对,下官已被郡府设宴,武信侯请!”王仪点头哈腰地向旁侧了侧身子。

邺城,魏城郡的郡城,也是魏城郡境内的第一大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街上的行人数量也多,与其它地方的荒凉相比,邺城简直称得上是人间仙境。

刘秀一行人没有先去郡府,而是先去了驿站,他们一行人都太狼狈,需要先洗漱一番。

在驿站里,刘秀洗完澡后,又换了官服,而后,他将许汐泠、溪澈影、史罗等女眷们都留在驿站里,和邓禹、铫期、朱祐等人去了郡府。

郡府的宴会中,与会官员的级别都不低,最次的也是户曹、兵曹一级。众人先是寒暄了一番,又喝了几杯酒,刘秀方切入正题。

他说道:“自从进入魏城郡,所经村庄,大多荒无人烟,檀乡军等匪寇,肆意猖獗,危害地方,不知郡府对境内之匪患,可有应对之策?”听闻刘秀的询问,王仪一脸的苦笑,说道:“下官可对天发誓,对魏城郡境内之匪患,下官是真的很想去治理,奈何,各路匪军,兵力众多,郡府方面,实在是心有余而力

不足啊!”

都尉孙恪接话道:“武信侯有所不知,单单是经常出没在魏城郡的檀乡军,兵力就有十多万人,以郡府目前之兵力,实在无力与之抗衡。”

稍顿,他又正色说道:“不过,檀乡军曾几次来犯我邺城,皆被我军打败,铩羽而归,眼下,檀乡贼寇,已不敢再靠近邺城一步!”

对于孙恪的话,刘秀并不怀疑,事实上,也的确是越靠近邺城,就越少见到起义军的人,而地方的百姓也渐渐多起来,各处的田地,也都有人在耕种。

刘秀问道:“孙都尉,不知邺城现有多少郡军将士?”

孙恪回道:“回禀武信侯,邺城现有将士八千人,倘若有敌来犯,还可临时征召到四千左右的壮丁!”

也就是说,一旦进入战备状态,邺城可出动一万两千人的军队。

檀乡军毕竟不是正规军,即便有十多万人,但想强攻下一万多郡军驻守的邺城,也非易事。

而且,魏城郡与北面的赵国郡息息相关,一旦魏城郡府遭受到大批起义军的围攻,赵国郡的郡城邯郸,可第一时间出兵增援。

到时檀乡军腹背受敌,非但邺城打不下来,自身还有全军覆没之险。看出刘秀对日益猖獗的起义军耿耿于怀,王仪立刻发挥出他投机倒把的本事,他对刘秀唉声叹气地说道:“眼下,河北贼军四起,以一郡之力,实难平定,只有集结各郡之力,方能根除匪患!奈何,冀州牧亡故,现冀州群龙无首,诸郡皆各自为战,倘若武信侯能于冀州重立一州牧,河北之匪患,必可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