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汉冠 >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两郡支持

汉冠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两郡支持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6 13:37:44 来源:258中文

上谷郡会站在刘秀这一边,算是顺理成章之事,并没什么好稀奇的。上谷太守耿况,本来就打算向刘玄俯首称臣,还派出自己的儿子耿弇去往长安朝见。

只不过王郎在邯郸的突然称帝,让事情发生了变数。

对于己方到底该支持刘玄,还是该支持王郎,耿况和手下的心腹官员也做了一番商议。

上谷长史景丹,态度十分明确,他一针见血的指出,王郎的称帝缺乏根基,难以长久。

在郡府里,长史可不是小官,除了太守、都尉,最大的官就是郡丞和长史,两者平级。

景丹说王郎缺乏根基,不单单是指他底子薄,无法与刘玄为首的更始朝廷相比,另外他的称帝还缺乏合法性。

他说自己是成帝之子,就真是成帝之子了吗?

他的那一套说词,什么被成帝瞅一眼,天降金光,宫女怀孕,偷逃出宫,生下王郎,本名叫刘子舆等等这些,根本经不起推敲。

和根正苗红的刘氏宗亲、汉室后裔刘玄相比,王郎这个自称刘子舆的成帝之后,完全站不住脚,也不会被天下百姓所承认。

王郎之所以在河北这里,得到各郡各县的俯首称臣,皆因有河北三王在给他撑腰。可是这河北三王也不是铁板一块。

目前来看,真正支持王郎的,只有赵王刘林和广阳王刘接,而最具实力的真定王刘杨,非但他自己没去邯郸向王郎俯首称臣,而且也没给邯郸派去一兵一卒。

他仅仅是在口头上表示,自己愿意尊崇王郎为天子。

刘杨这空口无凭的一句话,说白了,到了关键时刻,屁用都没有。王郎要是露出颓势,估计第一个叛逃王郎的,肯定就是他刘杨。

景丹向耿况做了一番详细的分析,把刘玄和王郎之间的优劣,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听完景丹这番分析,耿况的心里已经有了决定,而后他又去询问功曹史寇恂的意见。

在郡府里,功曹史也不是小官,仅次于郡丞和长史。

寇恂的意见和景丹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他的态度是,己方既不要支持刘玄,也不要支持王郎,而应该去支持刘秀。

表面上看,寇恂的意见似乎和景丹没有区别。

刘秀是刘玄册封的行大司马事,支持刘秀了,也就等于支持刘玄了,可是此时,在寇恂的心里,他已经不再把刘秀和刘玄归放在一起。

用寇恂的话讲,刘玄嫉贤妒能,任人唯亲,支持刘玄,对己方没有任何的好处,弄不好,耿况的太守之位都坐不安稳。

而刘秀完全不同,礼贤下士,所过之处,士皆归之。另外,刘秀的德行要比刘玄高得多,知恩图报,性情温和,现在刘秀正处于逆境之中,己方若是在这个时候帮了刘秀,以刘秀的性情,必会对耿况感恩戴德,日后刘秀功

成名就,耿况也会前途无量。

耿况的两位心腹,景丹和寇恂,都是希望他站在刘秀这一边,支持刘秀与王郎对抗。恰在这时,耿弇也回了上谷郡城沮阳。

耿弇把他此行的经过向父亲讲述了一遍,最后说明,他已拜刘秀为主公,并被封为偏将军,劝父亲随他一同投靠刘秀。

耿况本就有心支持刘秀,现在听闻儿子已经投靠刘秀,并且被刘秀收留,还封为偏将军,耿况大喜,也更加坚定了投靠刘秀的决心。

不过仅凭上谷一郡之力,支持刘秀对抗王郎,还是显得势单力薄。

在耿弇和景丹的建议下,耿况派寇恂去往渔阳,约见渔阳太守彭宠,商议两郡联手,共同支持刘秀。

说来也巧,寇恂在去往渔阳郡的时候,正好遇到了王郎派往渔阳的使者。对于幽州诸郡,王郎也十分重视,毕竟幽州突骑,名扬天下,能得到幽州诸郡的支持,也就等于掌控了幽州突骑,这会让他在以后争霸天下的道路中,得到一个大大的助

力。

双方碰上之后,相互询问了一番。

寇恂先报上自己的姓名和官职。一听他是上谷郡长史,王郎使者顿时面露傲色,向寇恂表明,自己乃天子使者,现出使渔阳,接下来便要出使上谷。

听完对方的身份,原来是王郎派出的使者,正准备去往渔阳和上谷进行招抚。

寇恂点了点头,心里嘀咕,你也别去了,就在这吧!在场众人,无论是寇恂的手下,还是王郎使者的手下,谁都没想到,寇恂突然拔剑,一剑直接把使者给劈了。

将使者劈倒在地后,寇恂紧接着又是一剑,斩下使者的首级,而后高高举起,冲着使者的手下人振声喊喝:“如有抵抗者,杀无赦!”

护送使者的那些王郎军兵卒,无不心头大骇,吓得脸色顿变,看着高举着使者首级的寇恂,无一人敢反抗,全部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寇恂就是带着使者的脑袋,去了渔阳郡的郡城,渔阳城。

现在的渔阳城,正处于争论当中,争论的焦点,正是归属于谁的问题。更始皇帝刘玄,是根正苗红,高祖之后,汉室后裔,实力也大,可问题是,他远在长安呢。

王郎的实力是不如刘玄,但他可在邯郸,与己方近在咫尺。现在王郎有河北三王的支持,又有那么多的郡县归附,己方想独自对抗王郎的招抚,无疑于以卵击石。

渔阳郡府的官员,大多都劝说太守彭宠归顺王郎。只有一人除外,吴汉吴子颜。

吴汉可算是彭宠的铁杆心腹。

和彭宠一样,吴汉也是南阳人,当初他是跟着彭宠一同来的渔阳,两人一同创业,一同经营,关系自然是非比寻常。

后来彭宠成了渔阳太守后,自然也没忘吴汉这兄弟,任命他为安乐县令。

安乐县就在渔阳的旁边,中间只隔着一条阳乐水,阳是指渔阳,乐是指安乐,阳乐水的名字,也是根据这两城的名字而来。

吴汉这个人很有意思,明明性情冲动火爆,争强好胜,但偏偏相貌生得极好,单看外表的话,那就是一副翩翩君子的好形象。

他武力超群,骁勇善战,不管面对多强的敌人,多么众多的敌军,他从来都是面不改色,但他又不是单纯的武夫,足智多谋,胸怀乾坤。

当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英杰辈出,能做到文武双全的将领不在少数,但要说其中的佼佼者,吴汉吴子颜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吴汉的意见和其它官员都不一样,他态度十分明确,支持刘秀。至于吴汉为什么强烈建议彭宠支持刘秀,原因很简单,也和他的性格有关,现在支持王郎的人已经那么多

了,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现在归顺王郎,这算是什么功劳,谁能记得住你?

反之,支持弱势的刘秀,打败了王郎,那才是不世之功,可扬名天下,名垂青史。

这就是吴汉的心中想法,彭宠问他为何支持刘秀,他也是这么回答的。支持王郎得天下,没功,支持刘秀得天下,大功,封侯拜相,前途无量。

听完吴汉的话,在场的官员们都差点气乐了,支持王郎还是支持刘玄,这可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不过彭宠却对吴汉的说词深以为然。彭宠和吴汉的关系,不是其他人能比的,吴汉一句话的分量,也要比其他人重得多。

虽说彭宠当时没有表态己方到底是该支持刘秀,还是该支持王郎,但他的心里,已经开始向刘秀这边倾斜。

恰巧在这个时候,寇恂来到渔阳,面见彭宠,把渔阳、上谷两郡联手,共同支持刘秀的意见提了出来。

听闻上谷郡也支持刘秀,彭宠当场便露出喜形于色的表情,两眼都闪着亮光。

在场的渔阳官员们还是老一套的说词,纷纷表示反对,认为王郎势强,刘秀势弱,王郎不仅有三王支持,而且冀州的大多数郡县都已归顺王郎。

而刘秀现在有什么?就一个中山郡在支持他,而且中山郡境内的许多县还倒向了王郎。

在他们看来,刘秀的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己方绝不能登上刘秀这条沉船,白白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吴汉环视众人一眼,冷哼一声,愤愤不平地说道:“真是一群无胆之鼠辈!”

寇恂也不多话,让下人拿上来一个圆滚滚的包裹,当众打开,众人定睛一瞧,原来包裹内装的竟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他手指着人头说道:“此贼为王郎使者,欲出使渔阳,被我半路遇到!”说着话,寇恂向彭宠拱手施礼,说道:“下官斗胆,代彭太守诛杀了此贼!”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无不大惊失色,有些官员都直接从坐塌上蹦了起来。

手指着寇恂,又急又气得浑身直哆嗦,怒声吼道:“寇恂,你好大的胆子,私杀天子使者,你该当何罪?”

“大人,不能放走寇恂!竖子胆大包天,杀害天子使者,天子怪罪下来,大人危矣,渔阳危矣!”

“大人当即刻拿下寇恂,送于邯郸,交于天子处置!”

人们正七嘴八舌的时候,吴汉突然哈哈大笑,他站起身形,走到那颗断头近前,低头看了看,又仰天笑了起来。他的笑声,也成功打断了众官员的嘈杂声。

众人看着吴汉,无不是敢怒不敢言。吴汉和彭宠的关系太好了,虽说只是个县令,但却没人敢得罪他。

吴汉扫视众人,似笑非笑地问道:“你等要大人拿下寇功曹,送于邯郸,交由王郎处置,是不是还要大人亲自去趟邯郸,向王郎负荆请罪啊?”

在场的官员们纷纷垂下头,谁都没有往下接话,其实,他们都有这个意思。见众人这般反应,彭宠勃然大怒,猛的一拍桌案,大声说道:“渔阳、上谷,比邻而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今,耿太守已决定支持大司马,我彭宠自当与耿太守共进退。再敢劝本太守归属王郎者,将与此贼,同等下场!”说话的时候,彭宠狠狠指了指吴汉面前的那颗断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