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汉冠 > 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

汉冠 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6 13:37:44 来源:258中文

寇恂并不是以统兵打仗而擅长,治理政务才是他的强项,不过在这场河内之战中,寇恂表现出了他机智敏锐的一面。

当冯异率领援军赶到的时候,寇恂第一时间就喊出是刘秀率兵来援。

他在战场上故意放出的这个假消息,令河内军士气大涨,反而让洛阳军士气跌入谷底。此消彼长之下,寇恂和冯异硬是以劣势的兵力,大败五万洛阳军精锐。

洛阳军兵败后,苏茂和贾强率领不足一万的残部,仓皇逃回河南。可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寇恂和冯异竟然率领着河内兵,也渡过黄河,追杀进河南。

被迫无奈之下,苏茂和贾强只能硬着头皮,带着麾下的残部,在河南境内又与寇恂和冯异展开一场交锋。

毫无意外,这场交战,依旧是以洛阳军的大败而告终,就连贾强,也战死于乱军当中。

苏茂几乎是光杆司令一个人逃回的洛阳。

寇恂和冯异率领河内军,继续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洛阳城。战败的苏茂,现在算是彻底被寇恂、冯异吓破了胆,即便是朱鲔和李轶等人也都慌了。

洛阳城门紧闭,朱鲔和李轶等人避不出战。现在,战场上的局势很诡异。

寇恂和冯异这边,满打满算,也就两万兵马,反观洛阳城内,有大军二十多万,但就是这两万兵马,却把洛阳城内的二十多万大军,吓得无一人敢出城迎战。

苏茂败退回来后的解释是,刘秀突然率领主力大军,从北方退回到河内,己方是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才有此一败。

朱鲔和李轶都认为现在城外的两万多敌军,只是个幌子而已,敌方真正的杀手锏,是刘秀所率领的主力大军。

现在他们只不过是躲藏在暗处没出来罢了。出于这方面的顾虑,朱鲔和李轶等人皆不敢出城迎战。

寇恂和冯异率领着兵马,在洛阳城外足足绕了三圈,而后,两人才趾高气扬的率领兵马,回撤河内。

经此一战,洛阳是彻底被打怕了,朱鲔和李轶对河内也再无想法,更不敢再派兵去偷袭河内。朱鲔和李轶对河内没想法了,可现在,冯异反而对朱鲔、李轶开始有很多的想法。朱鲔和李轶,并没有表面和睦。朱鲔是大司马,而李轶是舞阳王,他俩共同镇守河南,

掌管着洛阳二十多万大军,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微妙的关系,谁该听说谁的。

论官职,那一定是朱鲔更高,毕竟是大司马,可是论爵位,李轶更高,他是堂堂的王公。官职高的,爵位低,而爵位高的,官职低。

加上朱鲔和李轶都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人,通过这些方面,冯异判断,朱鲔和李轶之间,充其量是表面和睦,实际上定然是矛盾重重。

意识到这一点,冯异给李轶偷偷写了一封书信。这封书信的内容很长。书信开头,冯异讲了好几个典故,像微子弃殷商而入周,像项伯背叛项羽而投靠刘邦,像王勃拥立代王而废黜少帝,像霍光尊崇孝宣而废刘贺。他

举的这些例子,想要说明的只有一条,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为人臣子,理当顺应天道,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而现在呢?刘玄昏庸,朝纲混乱,奸臣当道,贤臣被诛,赤眉更是来势汹汹,已经打到了长安近郊,这样的一个皇帝,你还要拼死去保着他吗?

如果刘玄还可救,如果更始朝廷还可力挽狂澜,你李轶又何至于受限于洛阳,偏居一隅?

当务之急,你应效仿古代先贤,效仿微子,效仿项伯,弃暗投明。当今天下,汉室微弱,异姓突起,唯一能光复汉室,中兴汉室者,唯有萧王一人。

现萧王经营河北,平定叛乱,复兴百业,豪杰英雄,纷纷来投,天下百姓,无不风靡。

萧王之势,如日中天,已然势不可挡。倘若你还要死保着刘玄,死守着洛阳,等到我军猛将兵临城下之时,你悔之晚矣!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生,一条死。弃暗投明,归顺萧王,你便是当世之功臣,前途无量;死保刘玄,死忠更始,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冯异的这封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既和李轶谈当初共同反莽的同袍之情,也对他现在的所作所为,给予了威胁和警告。

这封书信,有顺利传到李轶的手里,李轶把书信从头到尾地看罢了一遍,倒吸口凉气,同时也是惊出一身的冷汗。

刘玄要不行了,这一点,李轶能看得出来,刘秀在河北风生水起,如日中天,他更能看得出来,他思前想后,觉得冯异在信中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让他投降刘秀,他心中也充满了顾虑。很简单,当年害死刘縯的幕后真凶里,便有他李轶一个。他和刘秀之间,可是有杀兄之仇。

如果刘縯和刘秀的关系一般,那倒还好说,可问题是,刘縯和刘秀的关系很好,兄弟之情极深,自己作为杀害他大哥的元凶之一,刘秀能放过自己吗?

仔细想了想,李轶暗暗摇头,只怕,刘秀未必会放过自己这个罪魁祸首啊!

李轶给冯异写了一封回信。他的这封回信,写得十分客气。书信的开头就是和冯异拉交情。

当年,他们都是最先加入柱天都部的元老,一同反莽,一同并肩作战,多少次的出生入死,多少次的流血流汗,终于奠定了今日之基业。

现如今呢,我奉命镇守洛阳,而公孙你则是奉命镇守孟津。

洛阳、孟津,皆为中原重要之关隘,你我两人,倘若能精诚合作,共同谋划,不仅可自保,倘若有贼军来犯,战,必可胜!

在书信的最后,李轶终于说出了他想说的重点,希望冯异能把他这番话转告刘秀,也请刘秀相信他,他一直志在匡扶汉室,他的初心,始终未曾变过,现在亦然。

李轶的这封书信,写得很有水平,他并没有明确说明自己愿意归顺刘秀,而是说自己一直都在倾尽全力的匡扶汉室。

刘玄代表的是汉室,而刘秀也同样代表的是汉室,他的言下之意,他李轶既可以辅佐刘玄,当然也同样可以辅佐刘秀,只要刘秀能不计前嫌,容得下他。

收到李轶的这份回书,冯异非常高兴,两人的书信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书信的来往变得频繁起来。

冯异可没有光和李轶写书信玩,期间,他也对李轶做过试探。冯异征集河内、魏郡两郡兵马,兵发天井关,出兵上党郡。

上党郡属并州,位于河内的北面。冯异特意派兵去攻打天井关,以此来试探李轶欲归顺己方之心,到底是真还是假。

天井关是上党郡的门户,位于太行山上。

现在冯异出两郡之兵,攻打天井关,河内自然空虚。可是身在洛阳的李轶,仿佛不知道这件事似的,一直按兵不动,丝毫没有趁机兵发河内的意思。

没有后顾之忧,未过多久,河内军和魏军便联手打下了天井关,然后出关北上,进入上党郡,连续攻陷上党两座城邑。

对于北方的战事,李轶依旧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好像冯异出兵攻打上党郡,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期间,朱鲔倒是有提议,己方现在要不要出兵河内。李轶立刻站出来强烈反对,认为冯异敢于出兵攻打上党,河内必然早有准备,弄不好,刘秀军的主力就埋伏在河内,

己方贸然出兵,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听了李轶的吓唬,洛阳诸将,无一人敢率兵进攻河内,朱鲔自己也觉得后脊梁直冒凉气,不敢贸然出兵。他提出的出兵河内之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冯异在上党攻下两座城邑后,便不再继续向北推进了,现在,他对李轶的投诚,已经相信了几分。

并州并非战略要地,起码在己方的进攻序列中,并州是要排在很靠后的位置。

冯异,乃至刘秀,现在真正想要的是河南。河南河北,同气连枝,现在己方已经控制了河北,如同再能把河南也掌控过来,中原大地,便可成己方的囊中之物。在意识到李轶的确是有投诚之意,冯异便打算亲自率领着河内军和魏军,渡过黄河,挺近河南。在出兵之前,他给刘秀去了一封书信,把他自己和李轶这段时间的书信来

往,全部交给刘秀过目,以此来证明,李轶现在的确是有投诚之意。

目前,刘秀已经在幽州打了胜仗,全歼尤来、大枪、五幡三支起义军,于蓟城做了短暂的驻扎和休整,然后班师南下。

蓟城以前是燕国的国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在大军南下的时候,入夜,马武前来面见刘秀。

刘秀接见马武,笑问道:“子张入夜见我,必是有要事吧!”

马武干咳了一声,表情有些窘迫,没笑硬挤笑,搓着手说道:“末将……末将也无要紧的事,就是晚上闲得慌,便想来见见大王,和大王聊聊天。”

他相貌凶恶,现在一脸不自然的干笑,模样更加瘆人。守护在一旁的赵桂偷眼瞄了瞄马武,立刻便又底下头去。

还来找自己聊天?有那时间,你早就去喝酒了!刘秀乐呵呵的也不点破,对一旁的赵桂说道:“元仲,去取两壶酒来。”

“是!大王!”赵桂应了一声,快步走出营帐。

等他走后,刘秀问道:“子张,究竟有何事,尽管直言就是,我们之间,也不必再拐弯抹角了。”马武深吸口气,把心一横,正色说道:“天下大乱,群雄并举,哪怕有人以孙武、孔子为将相,想坐上帝位,尚且不足,可现在于大王而言,帝位唾手可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大王若是执意谦让,又怎对得起汉家的先祖,又怎对得起天下受苦的黎民百姓?当下,大王需即刻返回蓟城,登顶帝位,然后定下谁为贼子!只要有了目标,我

等誓为大王披荆斩棘,诛尽天下贼人!”

刘秀皱着眉头,说道:“子张何出此言?这是要杀头的啊!”

马武面色一正,理直气壮地说道:“大王,这并非末将一人之意,可是诸将皆有此意!”

刘秀看了他一眼,沉默未语。

马武急声说道:“大王——”刘秀向他摆了摆手,说道:“子张和诸将之意,我心中已然明了。倘若今晚子张只是为此事来找我,现在可以回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