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汉冠 > 第558章 余孽肆虐

汉冠 第558章 余孽肆虐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6 13:37:44 来源:258中文

等许汐泠和花非烟退出房间,刘秀走到阴丽华近前,柔声说道:“这次,丽华并不用非要和我同行。”

阴丽华笑了,说道:“是丽华想和夫君一起去。”

刘秀握住阴丽华的手,拇指的指肚在她的手背上来回摩挲,过了片刻,他说道:“我打算,册封丽华为后。”

这是刘秀第一次向阴丽华提出封后之事,阴丽华心头一惊,脑中也自然而然地响起许汐泠向她说过的那些话。

她反握住刘秀的手,说道:“阿秀在河北征战期间,丽华一直在南阳,陪在阿秀身边的是郭妹妹,阿秀若立丽华为后,朝中的大臣们都会反对。”

刘秀面色一正,沉声说道:“我是天子,天子的决定,并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同意!”

阴丽华将刘秀的手握得更紧,动容地说道:“可是阿秀的基业,都是和朝中的大臣们同心协力,一起打下来的。现在阿秀基业未稳,又怎能因为立后之事,而与大臣们起分歧呢?”

刘秀气乐了,愤愤不平地说道:“立后,立谁为后,这是我的家务事,又与他人何干?”

阴丽华说道:“皇后乃一国之母,与所有人都有关。若皇后不能服众,受损的不仅是皇后的威仪,更有损天子之威仪。阿秀,立后之事,万万不可冲动而为!”

如果许汐泠说的那些话,只是她的一面之词,那么现在,刘秀的表现足以表明,立她为后的阻力到底有多大。

倘若此事真的很容易、很轻松就能做到,那么刘秀也不会在她面前说这样的话,表现得如此气愤。

听了阴丽华的这番话,刘秀心中更是翻江倒海,五味乏陈。即便他嘴上没说,但心里什么都明白,自己对阴丽华亏欠得太多。

在自己最失意最落魄的时候,阴丽华不嫌弃自己,肯下嫁于他,帮着他走出那段人生最黑暗的低谷。

可是自己根本没有给予阴丽华什么,没让她享福,没能让她过上安生舒坦的日子,反而是长达两年的提心吊胆,独守空房。

现在自己已经成为天子,可连立阴丽华为后这样的事都做不到,自己这个天子,是不是也太没用了?

他深吸口气,将阴丽华的小手握得更紧,说道:“丽华放心,皇后的人选,除了丽华,不会再有第二人。”

“万万不可!”阴丽华急得连连摆手,说道:“倘若郭妹妹没有身孕,阿秀立我为后,我还可接受,但现在郭妹妹已有身孕,阿秀还要坚持立我为后,定要生出许多的是非,到时不知会有多少人要在背后说三道四呢。”

“丽华——”

“这件事,阿秀要听我的!”阴丽华的态度十分坚定,不管刘秀怎么说,她坚持不肯接受封后之事,这让刘秀既感无奈,对阴丽华也越发的珍惜。

两日后,怀城城外的官道上,行来两辆马车,坐在第一辆马车里的人,是刘秀和李通,坐在第二辆马车里的,是阴丽华、许汐泠和花非烟,护卫在马车左右的是龙渊、龙准、龙孛,虚英、虚飞、虚庭等人。

他们人数不多,都穿着便装,打眼一瞧,和家境富庶的百姓没什么区别。

从刘秀控制的区域,去往青州的平原郡,路上并没有多艰险,否则的话,刘秀也不会亲自前往,更不会带上阴丽华。

冀州的北面是幽州,西面是并州,西南的司隶地区,南面和东南是兖州,东面便是青州。

而青州的平原郡,正好与冀州的清河郡接壤,中间只隔着一条黄河,平原郡的郡城平原城,还刚好就在两州交界的附近,位于黄河边上。

刘秀走冀州清河郡的路线,到平原郡的郡城平原城,还是挺方便的,要说有危险,那也是他渡过黄河,进入平原城之后的事了。

此次前往平原城,刘秀也正好对路过的地区做个微服私访,亲眼看看底层的民生如何,各地的贼患如何,地方官员的治理如何。

刘秀在河北地区的东征西讨,对起义军的连续打击,还是颇具成效的,起码十村九空的状况已经得到大大的改善。

以前许多参加起义军的农民,在被刘秀军活捉之后,都被放回家乡。这些人回到自己的家园,又开始重新种地,以前许多荒废的田地,现在又能看到了庄稼。

刘秀对此还是颇为高兴和自豪的。路经魏郡时,刘秀情绪高亢,与阴丽华各骑一匹马,并肩同行。

他指着路边的庄稼,乐呵呵地说道:“以前这里的耕地,皆已荒废,村子里的人,也都跑得无影无踪,现在,总算是又有人回来种地了!”

看着刘秀脸上的笑容,阴丽华也乐了,说道:“这都是阿秀的功劳!”

刘秀仰面而笑,摆了摆手,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有安生的日子可过,还有谁愿意提着脑袋去造反,去过刀口舔血的生活。”

自他称帝以来,曾多次下诏,释放奴隶,并且规定,凡任意杀伤奴隶者,皆可治罪。

刘秀所施行的政策,看起来和王莽的政策似乎也没什么两样,都是要废除奴隶制度。

可是朝廷的一项政策推行下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王莽施行的废除奴隶政策,由于其它政策的执行不利,导致全国的奴隶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许多底层百姓生活不下去,怎么办?只是卖妻卖子,贱卖为奴。

在全国那么多反莽的起义军里,奴隶都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团体。王莽一心要废除奴隶,但最反王莽的,又恰恰是奴隶,不得不说,这太讽刺了。

刘秀正是便吸取了王莽执政时的教训,在废除奴隶的同时,分耕田地,大幅削减赋税,百姓们只要肯劳作,不仅能活得下去,还能生活得很好。

如此一来,整个社会的劳动力便得到充分的调动,耕种全面复兴,荒废的百业,也都跟着渐渐复苏。

眼下魏郡,乃至整个冀州、幽州,以及河内、河东、河南,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看到大片的良田恢复耕种,刘秀心情大好,回头向后面招招手。李通和龙渊催马上前,异口同声道:“公子!”

刘秀问道:“前方是何地?”

龙渊说道:“前面是馆陶。”

刘秀哦了一声,对身边的阴丽华笑道:“当初,我军正是在馆陶击败了铜马,又是在馆陶和清渊之间,劝降了二十万众的铜马!”

也正是在这一战之后,让刘秀拥有了一个‘铜马帝’的美名。

看着刘秀脸上流露出来的骄傲,阴丽华也是与有荣焉。她说道:“此战,丽华虽未在夫君身边,但也能想象到,这一战的波澜壮阔。”

李通不解地问道:“当时陛下……公子的大军也没有二十万,怎么能逼得二十万的铜马军投降呢?”

刘秀一笑,说道:“此战,君然功不可没啊!”

岑彭投靠刘秀以来,出手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出手,都能起到奇效。

他劝降清渊城,导致铜马军走投无路,只能向刘秀军投降;岑彭只身进入洛阳城,劝降朱鲔,以朱鲔为首的二十万众洛阳军向刘秀缴械投降。

只这两件事,不知让刘秀军少伤亡了多少人,又平添了多少的生力军?刘秀的天下,就是靠着这些得利的部下们,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他们正往前走着,只见前方的道路上聚集了好多的人。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刘秀对阴丽华说道:“丽华,你先回车上。”

阴丽华向前面望了望,有些担忧地说道:“夫君多加小心!”

“嗯!”刘秀点下头,目送着阴丽华坐回到马车里,他继续催马前行。

道路上,有一群手持长矛、棍棒的汉子在拦路设卡,为首的一人,皮肤黝黑,一脸的络腮胡,短眉毛,向上立着,下面一对大环眼,闪烁着咄咄逼人的凶光。

黑脸大汉双手掐着腰,站在道路的中央,冲着被堵住去路的百姓们大声嚷嚷道:“我们五校军,一向是帮着百姓打官军的,我们和官军拼死拼活,你们是不是也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啊?”

说着话,他手指着一名穿着麻衣麻裤的庄稼汉,说道:“你,愿不愿意加入我们五校军?”

那名庄稼汉是运粮到馆陶城贩卖的。看到黑脸大汉指向自己,他吓得缩了缩脖,连连后退。

现在刘秀称帝,河北这里施行的都是刘秀的政策,官府征收的税赋很低,百姓们在缴纳了赋税后,剩下的收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可以卖掉,换些日常所需的用品。既然有安稳的好日子可过,为何还要加入起义军去和官府拼命?

见庄稼汉一个劲的后退,黑脸大汉气不打一处来,他快步上前,一脚将庄稼汉踹翻在地,怒骂道:“没用的东西!”

说着话,他向左右喝道:“将其拿下,带过去!”

随着话音,立刻有两名大汉走到庄稼汉近前,将其从地上拽起,拖着他向路边走去。

在路边,还有数十名百姓打扮的青年坐在地上,周围有几名端着长矛的汉子在看押着他们,看得出来,这些百姓都是路过这里,被他们抓下的壮丁。

刘秀在河北称帝后,愿意加入起义军的人数已经大幅缩减,反而起义军的内部,不断出现逃兵。

为了维持自己的兵力,起义军也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手段,四处抓捕壮丁,来补充自己的兵源。

这里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这种事情在河北各地都在普遍发生,只不过被刘秀一行人恰巧撞见,还是第一次。

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李通怒火中烧,低声说道:“公子,这些贼军,肆意妄为,简直无法无天,可恶至极!”

原来都是五校军余孽!刘秀眯了眯眼睛。

当初五校军也是有数十万之众,在上谷郡,被耿况重创了一次,后来在真定,又被贾复重创了一次,现在五校军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其残部逃窜到魏郡和清河郡一带,其行径与以前相比,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越发暴虐,四处抢掠,以前他们还只是抢钱、抢粮,现在连人都要抢。

黑脸大汉目光一转,又看向另一名如同村夫打扮的庄稼汉。这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斗笠遮挡住大半的脸,只露出鼻尖和刚毅的下颚。黑脸大汉走到他近前,上下打量一番,用剑鞘在他头上的斗笠敲了敲,问道:“你呢?愿不愿意加入我们五校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