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汉冠 > 第617章 君臣互补

汉冠 第617章 君臣互补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6 13:37:44 来源:258中文

董宣宁死都不肯给刘黄磕头认错,最后连刘秀都拿他没辙了,向两名羽林卫挥了挥手,示意二人不用再逼董宣。

他轻叹口气,说道:“先把董宣带至偏殿,把头上的伤口包一包。”

伏黯快步上前,来到董宣身边,架着他的胳膊,把他从地上拽起,然后搀着他,快步向外走去,同时又向周围的羽林卫使个眼色,人们纷纷捡起庭杖,跟着伏黯和董宣,鱼贯走出大殿。

到了外面,伏黯忍不住松了口气,看着董宣,意味深长地说道:“董县令,今日你可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啊!”

陛下一向重情重义,对家人,更是好的没话说,这次董宣竟然招惹上长公主,而且还是对长公主如此的不敬,伏黯都以为董宣这次死定了,没想到,陛下最后竟然压下了火气,饶了董宣一命。

董宣听闻伏黯的话,正色说道:“下官无错!既然无错,下官又为何要认错!下官可以死,但绝不会厚颜无耻的做出违心之举,摇尾乞怜!”

伏黯看着一本正经的董宣,差点笑出来,也不知道该骂董宣死脑筋,还是该赞他运气太好。

他也就是在洛阳,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当官,倘若换成在旁人手下做官,以董宣这一根筋直肠子的性格,都不知道要死上多少个来回了。

他叹口气,拍了拍董宣的胳膊,说道:“走吧!我帮你包扎下伤口!”

董宣恍然想起什么,倒退两步,毕恭毕敬地向伏黯深施一礼。伏黯一怔,不解地问道:“董县令这是作甚?”

“刚才多亏光禄勋出手相救,下官多谢光禄勋的救命之恩!”董宣并非不明事理,不知好歹的人,一码归一码,伏黯救了他,他就得向人家真诚道谢。

伏黯笑了笑,摆手说道:“并非是我救你,而是陛下在救你!”

董宣正色说道:“陛下乃明君圣主,自然不会残害忠良……”

“行、行、行!”伏黯打断董宣的话,摆手说道:“我们去包扎伤口!”他带着董宣,向偏殿走去。

正殿内。刘黄难以置信地看着刘秀,问道:“阿秀,你就这么把董宣放了?”

刘秀摊着双手,无奈地说道:“不然,又如之奈何?”

刘黄气鼓鼓地看着刘秀,眼圈一红,哽咽着说道:“当年阿秀不为官,尚且敢收留逃犯,官府不敢前来抓捕,现在阿秀贵为天子,却反而不如从前。”

说到这里,刘黄还伤感地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当年把逃犯收入家中,养成门客的人是刘縯,而非刘秀,不过刘秀一向和大哥穿一条腿裤子,说此事和刘秀有关,倒也没错。

听着大姐的抱怨,刘秀叹息一声,苦笑道:“大姐,做天子,和做百姓不一样啊!”

做百姓,只要胆子够大,便可以为所欲为,但做皇帝,有许多方面需要考量,有许多因素需要顾虑。

刘黄自然也能看出刘秀的为难,但她就是觉得心有不甘。堂堂公主,皇亲国戚,凭什么被一个外臣如此欺负,而且这个外臣还只是个县令。

刘秀是好话软话说了一好大通,才总算让刘黄渐渐消了火气。而后他又令内侍,取了内府的许多金银珠宝,送于大姐,这才让刘黄作罢,回了公主府。

送走大姐,刘秀再次召见董宣。现在,董宣脑门的伤口已经被包扎好,缠着好厚一圈的绷带,不过精神头很好,一点也不像头部受伤的样子。

看着神清气爽,步伐矫健的董宣走进大殿里,刘秀哭笑不得,这次他对董宣的态度软化了许多,说道:“董县令奉公严法,做得很好!”

董宣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微臣只是行分内之责,不敢受陛下夸奖!”

看着叩首的董宣,刘秀立刻想到刚才董宣在大姐面前,死活不肯磕头赔罪的样子。他令张昆取来笔墨,在帛召上唰唰唰的写下三个大字:强项令。

写好之后,刘秀乐呵呵地让张昆把帛召送给董宣。后者接过来,定睛一看,面露喜色,再次向前叩首,大声说道:“微臣谢陛下赏赐!”

强项令的意思就是,脖子非常硬的县令!打死不低头,宁死不叩首。

董宣对于天子赐给自己的这个封号,欣然接受,恨不得马上回到县府,把天子赐的帛召裱起来,挂在县府的大堂上。

见董宣看了自己送他的封号,喜形于色,刘秀也忍不住笑了出来。他又令张昆从内府提出三十万钱,重赏董宣。

董宣的为人,值得敬佩,而刘秀的心胸,则更加令人敬佩。董宣得罪了刘秀的大姐,把刘黄气得跑进皇宫里告御状,又哭又闹。

刘秀最终非但没杀董宣,反而还赐了董宣强项令的封号,另外又奖赏他三十万钱。像董宣这种性情的官员,能遇到刘秀这样的皇帝,也的确是他的运气好。

对于刘秀赐的封号,董宣欣然接受,对于刘秀嘉奖的三十万钱,董宣是一钱都没留下,带回到县府,全部分给了县府的官员和衙役。

刘秀不杀董宣,反而还大大嘉奖了董宣,当然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其一,董宣严格执法,做得并没错,倘若因此杀了董宣,这完全是昏君所为。其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业未成,急需天下归心,绝不能因为一个家奴,而让汉室法度蒙尘,失了民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秀的性情偏柔和,能不杀的人,他会尽量不杀,能不严惩的人,他会尽量将其放掉,这样的性格,会被人夸赞仁义,宽宏大量,但一味的宽松,也很难治理好国家。

所以刘秀需要有一批官员能和他的性情进行互补,而能和他性情互补的官员,那绝对都是酷吏。

董宣便是酷吏当中的典型。心狠手辣,铁面无私,冷酷无情,无论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度,犯在他的手里,那就只有一个结果,一切皆依法来办,找谁都没用。

所以说,董宣在洛阳任职期间,没人会去官府击鼓鸣冤,做官都做到了这个份上,恐怕连后世的包拯也比不过他。

当然,董宣之所以能在权贵遍地的洛阳做到铁面无私,严行法度,也全靠有刘秀这个天子在他的背后撑腰。

说白了,这君臣二人,就是一个做红脸,一个做白脸,一个在幕前,一个在幕后,一个严,一个松,一个狠,一个柔,配合得那叫一个张弛有度。

有刘秀这么一个深明事理又开明大度皇帝治理,洛阳乃至汉室天下,想不兴盛也难。

洛阳分为内外两个城区,内城区,也就是城墙之内的区域,皇宫以及各个衙门、官员府邸,占用了大半区域,剩下的小半区域,才是百姓的住地。

所以洛阳城内住不了多少人,大量的人口都集中的外城区,也就是城墙之外的周边地区。

历史书上说洛阳有百万人口,那是不可能的,按照汉书记载,整个河南尹(河南郡),包括洛阳在内,共二十一城,合计二十八万户,人口一百万。

但洛阳内外城区的人口加到一起,有三四十万,甚至四五十万,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么多人口的城邑,在当时,乃至放眼全世界,都称得上是数一数二了。

拥有如此众多人口的洛阳,龙蛇混杂,卧虎藏龙,花非烟追查墨袖堂,追查至洛阳便查不下去了。

因为没法再往下查了。现在的洛阳,正在极速膨胀,每天的外来人口,不计其数,既有富人,也有逃避战乱的穷人,外城区是一扩再扩,云兮阁的能耐再大,想从数十万人里找出潜伏在其中的墨袖堂人员,亦如大海捞针。

花非烟还没查到墨袖堂的人究竟潜伏在洛阳的什么地方,墨袖堂的人倒是先出手了。

这日晚上,刘秀召见邳彤。邳彤官拜太常,乃九卿之首。

太常主要掌管的是宗庙礼仪,监管博士、太学,以及音乐、医学等等。因为负责教化,太常的地位非常高,也十分受人尊敬,在九卿当中位列第一。

邳彤没投靠刘秀之前,是和成郡太守。

王郎在河北称帝的时候,冀州这里只有两位太守不肯臣服王郎,而是直接倒向了刘秀,一位是信都郡太守任光,另一位便是和成郡太守邳彤。

刘秀称帝后,邳彤能担任太常,当然也是有原因的,首先邳彤出身于官宦之家,文化底蕴十足,其次,他精于玄学、医学,尤其擅长炼丹。

邳彤的炼丹,还真不是瞎胡乱搞,在民间,邳彤被尊为‘药王’,即便到现代,还有邳彤的药王庙。

这次并不是刘秀想召邳彤入宫,而是许汐泠想见邳彤。许汐泠出自于道家高人苡尘先生门下,学的是道法,练的是媚术,她的体质,不太容易受孕。

对于这一点,她的师父苡尘先生早就告诉过她。以前许汐泠没当回事,现在她成了刘秀的美人,不易受孕的体质便成为最令她头痛的问题。

后宫的女人,年轻的时候靠容貌,年长后,就得母凭子贵了,没有子嗣,是后宫女人最大的命门。

邳彤精通医药之术,许汐泠想让邳彤帮她诊治一下,还有没有办法可以改善她的体质。

听完陛下召见自己的目的,邳彤了然地点点头,他看向许汐泠,意味深长地说道:“许美人曾修炼过道家媚法,难免要服用息肌丸之类的药物作为辅助,而这类药物,固然可让人娇艳欲滴,但也有弊端,就是极难受孕。”

许汐泠连连点头,只听邳彤的分析,便可判断出来,他是行家。她关切地问道:“邳太常,我……我还能生育吗?”

邳彤低垂着头,没有立刻回答。见状,许汐泠不由得紧张起来,身子前倾,目不转睛地看着邳彤。刘秀走到她近前,轻轻握住她的手。

许汐泠看向刘秀,眼圈一红,眼珠在眼眶中直打转。现在她真的是追悔莫及,早知会有今天,当初她真不该修炼媚术。

刘秀开口问道:“伟君,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其实许汐泠能不能生育,对于刘秀而,并没有那么重要,她能生育,自然是最好,不能生育,他也不会嫌弃她。

不过看许汐泠如此重视此事,刘秀也不想让她失望。

邳彤欠身说道:“陛下,办法是一定会有的,不过,微臣需要一些时间来仔细斟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