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汉冠 > 第七百零二章 回乡祭祖

汉冠 第七百零二章 回乡祭祖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6 13:37:44 来源:258中文

邓奉、延岑、董訢的联军驻扎在堵乡,摆出一副要和刘秀军决一死战的姿态。

刘秀军也的确奔着堵乡而来。

既然邓奉已在堵乡这里拉开了架势,要与汉军一决雌雄,刚刚取得宜阳大捷,全歼了赤眉军,士气正盛、兵强马壮的汉军,自然没有避而不战的道理。

汉军三十余万,邓奉军十六万众,双方分于堵乡的南北扎营。汉军在扎好营盘之后,并没有立刻对邓奉军发起攻势,而是暂时驻扎了下来。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刘秀打算离营,去趟舂陵,回家祭祖。

要知道现在整个南阳,基本都在邓奉的控制范围之内,现在他要去舂陵,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

刘秀选择在开战之前,回乡祭祖,其一,邓奉的兵力都集中在堵乡一带,即便邓奉知道了自己在舂陵,他想于短时间内调动大军来围堵自己,那也不太可能。其二,己方在南阳已大失民心,刘秀必须得想办法把这个劣势挽救回来,而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他抽空回乡祭祖,以此来表达孝道,也更能得到南

阳百姓的认同。

只要把南阳百姓的民心重新拉回来,邓奉以及他麾下的那些兵马,根本不足为惧。

刘秀要去舂陵,麾下的众将皆纷纷劝阻。人们的说词基本差不多,就是此行太过危险。

对于众人的阻拦,刘秀完全没当回事,坚持自己的决定。

表面上看,刘秀似乎被宜阳大捷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显得刚愎自用,听不进群臣的忠言,也完全没把邓奉在南阳的势力放在眼里。

实则,刘秀可从来没有低估邓奉在南阳的实力。

他早已派出大批的云兮阁探子,暗中打探邓奉各部的一举一动,各地的邓奉军动向,刘秀现在已是了如指掌。

目前,蔡阳县令是钟维,钟维和以前的蔡阳县令冯胜很像,都不是胆大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属哪边风大哪边倒的墙头草。

另外,蔡阳的县兵数量也不多,加上衙役,满打满算也才几百人而已,这在刘秀看来,对自己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正是在清楚了这些有利于自己的消息之后,刘秀才决定回舂陵祭祖。

邓禹、吴汉、耿弇……岑彭、冯异等人都有劝说刘秀,但劝不动他,众人便把主意打到阴丽华的头上,希望阴丽华能出面劝说陛下,放弃舂陵之行。

从邓禹等人这里得知刘秀要去舂陵祭祖,阴丽华也被吓了一跳,现在南阳可还在邓奉的掌控之中,这个时候去舂陵,岂不是自投罗网?

当晚,等刘秀回到寝帐,阴丽华上前,接过刘秀解下的披风,问道:“臣妾听说,陛下要回舂陵祭祖?”

刘秀先是一怔,而后立刻反应过来,肯定是仲华他们在自己这里劝说不动,便想到了丽华,让丽华来劝阻自己,

他含笑点点头,说道:“我是有这个打算!”

阴丽华眉头皱起,问道:“陛下此行是不是太过危险了?”

刘秀笑道:“丽华放心吧,是否危险,我心中自有判断。”

阴丽华沉吟片刻,正色说道:“那……臣妾随陛下一同去舂陵祭祖可好?”

刘秀愣住,过了片刻,他摇摇头,说道:“这次,丽华就不要随我去舂陵了,等打完这一仗,丽华再随我去舂陵也不迟。”

阴丽华闻言,眉头皱得更紧,面露不悦之色地说道:“陛下还说此行没有危险?”

如果真的没有危险,那么为何不能带上自己?既然明知道有危险,那为何还非要前去不可?刘秀拉着阴丽华,坐了下来,意味深长地说道:“邓奉之所以能在南阳翻云覆雨,并非他的本事有多大,皆因他深得南阳百姓的民心。这种局面若是不能打破,即便我军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邓奉,邓奉还可以凭借南阳百姓的支持,死灰复燃,难道,我军将士还能把南阳的百姓都杀光了不成?”稍顿,他又意味深长地说道:“我这次去舂陵,

既是祭祖,更是笼络失去的民心,让舂陵,乃至南阳的所有百姓都看清楚,我刘秀并没有忘本,并没有要弃南阳百姓于不顾。”

阴丽华沉默许久,问道:“陛下不能带上臣妾吗?”

刘秀环住阴丽华的腰身,把她揽入自己怀中,说道:“此行,得速去速回,一路上,风餐露宿,我不想让丽华受这份苦。”

阴丽华在刘秀怀中扬起头来,眼巴巴地看着他,说道:“臣妾不怕。”

刘秀笑道:“但我不忍心。”

这一去一回,不可能会一帆风顺,要时刻躲避邓奉军的堵截和追捕,如此一来,行程会被大大延长,赶起路来也十分辛苦。阴丽华还要说话,刘秀搂抱着她腰身的手臂紧了紧,接着,将她抱到自己的大腿上,他贴紧阴丽华的颈窝,吸着她身上迷人的体香,嗓音沙哑地说道:“我不在大营的这几

日,丽华就安心住在大营里,我会留下虚英他们保护你!”

“陛下……”阴丽华的话才刚出口,但已然被刘秀封住了小嘴。

翌日一早,天还没亮,阴丽华仍在睡梦当中,刘秀便已起床,穿戴整齐,洗漱完毕,他去到中军帐,将营中的军务向吴汉、邓禹、耿弇、岑彭、冯异等人交代了一番。

最后,刘秀正色说道:“我去舂陵期间,营中事务,可由子颜、仲华、伯昭、君然、公孙你们五人商议着决定。”

“是!陛下!”五人齐齐拱手应是。而后,邓禹一脸担忧地说道:“即便陛下非要去舂陵祭祖,也可以等到打完这一仗,或者派旁人代去舂陵!”

吴汉、耿弇等人纷纷点头,表示邓禹说得没错,刘秀笑了笑,说道:“此事,我们先前已经议过了,现在不必再议。”

“陛下——”

“好了!不必再说!”刘秀站起身形,走到中军帐的门口,撩起帘帐,望了望外面的天色,说道:“现在,我也该动身了!这几日,大营就交给诸君了!”

邓禹、吴汉、耿弇、岑彭、冯异几人无奈地互相看了看,一同躬身应道:“是!陛下!”

刘秀没有再多耽搁时间,在天亮之前,人已离开汉军大营。

此行,跟随他一同前往的有伏黯,龙渊、龙准、龙孛,以及百余名羽林卫精锐。刘秀没有乘坐马车,和其他人一样,骑马而行。

从堵乡(堵阳附近),到蔡阳,路途也是挺遥远的。堵乡位于南阳的北部,而蔡阳县的舂陵,则位于南阳的南部,这一路,几乎是纵穿了整个南阳郡。

刘秀只带着百余名羽林卫,离开大营,这件事邓奉是不知道的。

直至刘秀等人一路奔驰,顺利来到舂陵村,让全村乃至全县的百姓都炸了锅,邓奉才听闻刘秀人在舂陵的消息。

刘秀突然出现在舂陵,让全村的百姓们都震惊了。人们做梦都想不到,刘秀竟然会突然回到舂陵。

当刘秀骑着马,走到村口的时候,正坐在村口唠嗑的几名上了年岁的老人,看到刘秀等人后,眼睛立刻瞪得好大。

他们同是用力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定睛细看,没错,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人,不是刘秀还是谁?

人们就像活见了鬼似的,纷纷向村子里面跑去,同时连声大喊道:“阿秀!是阿秀回来了!”

听着人们的喊声,刘秀鼻子突然发酸,心头一阵阵的震颤,已经有多久没再听到‘阿秀’这个小名了,已经有多久没再听到南阳舂陵的乡音了。

在刘秀身旁的伏黯眼神一厉,沉声道:“大胆!”说着话,他握住肋下的佩剑。

胆敢叫天子的小名,这是可杀头的死罪。刘秀向伏黯摆摆手,又摇摇头,示意他无妨。

在伏击齐仲的战斗中,伏黯受了烧伤,现在伤势已经痊愈,不过脸侧有好大一块的红斑,这是烧伤后留下的痕迹。

虽说医官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却无法把这块疤痕去掉。

因为脸上的这块疤痕,伏黯已经向刘秀请辞过两次,堂堂的光禄勋,位居九卿之一,脸上有这么大一块吓人的疤痕,太不雅观,伏黯觉得自己已不再胜任光禄勋。

伏黯是江湖中人出身,性情豪爽洒脱,对于官职,他并没有很看重,倘若可以继续做光禄勋,他会接受,不可以做,也没什么。

大不了,他可以像龙渊、虚英他们一样,在刘秀的身边做名贴身侍卫,在他看来,这也挺好的,更自由,也更轻松。

不过伏黯的两次请辞,刘秀都没有接受,伏黯现在依旧担任着光禄勋之职。

刘秀骑在马上,放慢速度,缓缓走进村子里。这里的一草一木,几乎没有变化,都是他无比熟悉的场景。

自从当年他跟着大哥起兵造反,就没再回过舂陵,这些年过去了,他终于又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

不过,家乡依旧,但却已物是人非。

大哥死了,二哥死了,原本住在村子里的刘氏宗亲们,现在大多都已搬到洛阳,要么被封了王,要么被封了侯,还留在舂陵的,都不是刘家人。

刘秀正往前走着,迎面来了好大一群人,为首的一位,须发斑白,正是舂陵村的村正,张乂。

在村子里,张乂的辈分是比较大的,即便刘良见了他,也只能以晚辈自居。

看到张乂带着全村的百姓过来,刘秀翻身下马。他刚从马上下来,张乂已快步上前,屈膝跪地,说道:“小老儿张乂,拜见陛下!”

张乂一下跪,后面的百姓们纷纷下跪,放眼望去,在刘秀面前,呼啦啦的跪倒一大片人。

刘秀连忙弯下腰身,把跪在自己面前的张乂搀扶起来,柔声说道:“张叔公太多礼了!”说着话,他又连连摆手,说道:“诸位乡亲也快快请起吧!”

张乂起身之后,连连摇头感叹,说道:“陛下大驾光临,小老儿应带全村百姓,出村相迎才是!现怠慢了陛下,皆是小人之过!”看着诚惶诚恐的张乂,刘秀忍不住笑了笑。当年自己和大哥起兵造反的时候,这位张叔公可是和叔父站在同一边的,都是坚定不移的反对派,认为他们的造反,会祸及全村,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