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汉冠 > 第一千五十三章 夜探粮仓

汉冠 第一千五十三章 夜探粮仓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16 13:37:44 来源:258中文

西平粮仓位于长安的东市附近,是一座又大又气派的宅院。院墙足有三米高,即便是这样,站在院墙之外,仍能看到里面的谷仓,可见谷仓之高大。

作为粮商,而且还是如此之大的粮食,手底下通常都会养着一大批的粮农。粮农是指专门以卖粮为生的农民,他们卖的粮食,被称为粜粮。

一般来说,大粮商的手里囤积着大量的粜粮,看到哪个州哪个郡粮食欠收,缺粮了,再把囤积的粜粮运送过去,以高价出售。

柳不信在西平粮仓附近潜伏许久,从天刚刚暗下来,一直潜伏到后半夜的丑时,也就是凌晨一点左右。

这时候,长安城已万籁俱寂,只有零星的灯光。

柳不信穿着紧身的夜行衣,从黑暗的角落中缓缓走出来。他来到粮仓的院墙底下,侧着脸,把耳朵贴在院墙上,静静聆听。

听了好一会,他取出一只飞爪,轻轻向前一抛,飞爪扣住墙沿,发出啪的一声轻响。柳不信没有立刻往上爬,依旧是侧耳倾听。

又听了好一会,还是什么动静都没有,他这才抓着绳索,噌噌几下,人已爬上三米高的墙头。他蹲在墙上,收回绳索的同时,目光在院子里扫了扫去。

粮仓不是正规的院落,里面是一大片开阔的空间,其中盖着好几座又高又大的粮仓。

沙、沙、沙!附近传来脚步声。原本蹲在院墙下的柳不信,立刻趴伏下来,顺着院墙,跳入院子里。

这里可没有草丛树木,他人进来之后,完全暴露在外。

时间不长,三名高举着火把的大汉走了过来。他们是负责夜间巡逻的护院,每个人的肋下都挂着佩剑、佩刀,巡逻的时候,目光如电,警惕的环顾四周。

当他们路过柳不信进来的地方时,举目望去,空空荡荡,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三名大汉脚步未停,直接走了过去。等他们走远,院墙突然动了一下,紧接着,一大块‘墙皮’掉落下来,柳不信的身形在墙皮后显露。

原来手中拿着一大块纱布,纱布的颜色几乎与墙体的颜色一模一样,他贴墙而站,将纱布高高举起,打眼一瞧,整个人真就和墙壁融为了一体。

别说现在是黑夜,光线有限,看不清楚,即便是白天,如果不仔细分辨的话,也很难看出破绽。

他快速把纱布收起,猫着腰,向前方的一座谷仓接近过去。

到了谷仓近前,他听了听里面的动静。静悄悄的,声息皆无。他移动到谷仓的门前,上面挂着锁头,这难不住柳不信。

他拿出细细的铁条,顺着锁头眼捅了几下,随着咔的一声,锁头打开。他动作缓慢的推开房门,开到一条缝隙的时候,他侧身闪了进去。他回手关闭房门,而后贴门而站。谷仓的高度在六七米开外,其窗口的高度,距离地面有六米,倘若是白天,还能有点光线照进来,到了晚上,身在谷仓的底部,当真是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什么都看不到。

柳不信站了一会,而后取出火折子,吹着,谷仓里总算是有了些亮光。他举着火折子,缓缓照了一圈,这座谷仓,囤积的不是粮食,而是蔬菜。

在当时,人们食用的蔬菜不至于单调,但也绝没有现在这么多种类。百姓们常吃的蔬菜是葵、藿、薤、葱、韭等。

葵是人们最常吃的,葵不是一种蔬菜,而是指一大类的蔬菜,其中包括水芹,水芹在当时叫楚葵。

但到了明朝的时候,除了水芹,其余那些种类的蔬菜,皆被定为草,不再被人们所食用。至于藿、薤、葱、韭等,其中有些被淘汰了,有些一直被延用至今。

柳不信拿着火折子,刚要往前走,脚都已经抬起,但立刻又缩了回去。

他慢慢蹲下身形,用火折子往地上照,这时候方看到,距离地面半尺高的地方,有一条细细的丝线,顺着这条丝线向尽头看,能看到挂在尽头的两颗小铃铛。

他眯了眯眼睛,高抬脚,从丝线上面慢慢跨了过去。向里走,地上放着好多的竹筐,每个竹筐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

现在已经入秋,天已经渐渐凉了,有些蔬菜已经不能生长,但西平粮仓里还存放着新鲜的。

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已经有温室,也就是现在俗称的暖棚、大棚,即便到了寒冬腊月,温室中依旧可以种植蔬菜。明确记录在史书中的温室,便是太官园。

不得不说,中国的先祖们真的很智慧,现代人所能想到的,古人们也都能想得到。

柳不信在谷仓内缓缓走动,四处查看,谷仓虽大,但里面没有各种隔断,可谓是一目了然。没有密室,没有暗门,除了装着蔬菜的竹筐,再无其它。

他顺着谷仓的环形台阶往上走。很快,他便到了谷仓的顶部,他站在窗口前,拢目向外望,站在这里观望,整座粮仓的布局,可谓是一目了然。

在柳不信仔细观察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在粮仓正中央的一座谷仓前,竟然有两名大汉在站岗。

要知道西平粮仓内有好几座谷仓,别的谷仓都只是门上上了一把锁就完事了,唯有这座谷仓,竟然还安排了两人专门负责看守。

这不对劲!柳不信眯了眯眼睛,这说明这座谷仓里的东西很重要,可是谷仓里,除了粮食和蔬菜外,还能装什么重要的东西呢?想到这里,柳不信顺着台阶走了下去。他走回到谷仓底部,跨过地上的丝线,走到门前,稍微推开一条缝隙,等到下一波的巡逻人员走过去,他方从谷仓内出来,回手将

锁头挂回去,锁死。

而后,他远远跟在巡逻人员的后面,缓缓前行,一直绕行到中央粮仓的后身,他这才向粮仓靠近过去。

中央这座粮仓的正门,有两名大汉把手,他想从正门进,是不太可能了。他举目往上望,看向粮仓顶部的小窗口。

他取出飞爪,看准方向,找好角度,将小飞爪向上抛出。

啪!飞爪正扣住窗户的边沿,柳不信用力拉了拉,感觉抓得很牢靠,他顺着绳索,双脚蹬着墙壁,快速往上攀爬。

很快,他便爬到六米多高,小窗户的近前,然后顺着窗口钻了进去。

窗户狭小,主要是用来通风的,身形稍微壮一点的人恐怕都爬不进去,好在柳不信体型瘦小,挤一挤,倒是也顺利爬了进去。

成功进入粮仓内部,柳不信蹲下身形,向下看,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见。

柳不信不知道下面的情况,也不知道底层有没有人,不敢吹着火折子,他只能猫着腰,用脚轻轻蹭着下面的木板,缓缓往下走。

当柳不信走到距离地面还有三四米高的时候,突然之间,就听咣当一声,谷仓的大门被打开。他反应也快,立刻趴伏下去,身子贴在木板上,向下看去。

随着火光,一名举着火把的大汉走进来。他先是向四周照了照,然后提着水桶,向谷仓的里面走去。来到里端,他放下水桶,把两只装满粮食的竹筐搬开。

趴伏在上面,居高临下的柳不信看得清清楚楚,原来两只竹筐的下面,还暗藏着一个小铁门。

那名大汉搬开两只竹筐后,喘了口粗气,掏出钥匙,把地上小铁门的锁头打开,然后拉开铁门,提着水桶,走了进去。

时间不长,他又从小铁门内出来,不过他手中提着的桶已经不见了。他把铁门重新关好,锁死,又把粮筐粮食压在上面,这才退出粮仓。

随着咔咔两声,粮仓门的外面显然是上了锁的。

柳不信慢慢站起身形,摸着黑,走到粮仓底部,凭着记忆,他摸到谷仓的里端,这才把火折子取出,吹着。

看着压在小铁门上的两只竹筐,他犹豫了片刻,还是将其一点点的拽开。

之后,他打开铁门上的锁头,将小铁门一点点的拉开。

用火折子向下照,铁门内有一架向下的木头梯子。柳不信深吸口气,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顺着梯子,缓缓走了下去。

这是一条狭窄的地道,不是很长,地道的尽头有一扇小木门,门上还是上了锁。

柳不信将这把锁打开,然后慢慢拉开房门。也就在他开门的同时,里面传出吸气声。在这种黑漆漆、静悄悄的环境下,突如其来的吸气声,让柳不信的身子都是一哆嗦头皮发麻。他将手中的火折子向上举了举,这才看清楚,小木门内是一间封闭的密室,

在密室的里端,哆哆嗦嗦地蜷缩着两名女子,看起来,她俩被关押在这里已经有段时间,脸颊、衣服上都是污渍。

这两名女子缩在墙角,抱成一团,怯生生地看着柳不信。

见此情景,柳不信已然明了,最近长安城内发生的连续失踪案,还真的和西平粮仓有关。

看着可怜兮兮的两位姑娘,他是很想救她俩出去,但现在,他没有那个能力。

他没有蠢到直接说,自己是来救她们的。

他目光一凝,冷冷扫视两名女子一眼,将腰间别着的匕首抽出来,向两名女子晃了晃,沉声说道:“都老实点,再敢闹腾,老子一刀捅死你们!”

两位姑娘见状,吓得更是哆嗦成一团,鼻涕眼泪一并流淌出来,但是不敢发声,很显然,以前已经有人警告过她们了。判断出这两位姑娘的处境暂时还安全,柳不信不再耽搁时间,按照原路,退出密室,把各扇房门都一一锁好,他又按照原路,回到粮仓地顶部,然后在小窗户这里固定好

绳索,顺着绳索滑了下去。

收回绳索,把一切都做的不留痕迹,他退回到院墙那边,故伎重演,借助绳索,退出西平粮仓。

到了西平粮仓之外,他先向左右看了看,然后健步如飞地跑进一条小胡同里。

在胡同内,还隐藏有十多号人,为首的一位,正是徐政。

看到柳不信平安无事地回来,徐政等人皆长松口气。等柳不信来到近前,徐政压低声音,问道:“不信,里面的情况怎么样,你查到什么了?”

柳不信小声说道:“粮仓里有密室,密室中关押着两名女子,具体是不是城内失踪的姑娘,我没敢问,但我估计,十之**。”

徐政身后的一名青年细语道:“不对啊,失踪的姑娘不是有十几个吗?”

柳不信说道:“大多数人,应该都已经被西平粮仓送出城了。”

徐政点点头,认为很有这种可能。柳不信正色说道:“政哥,我们现在就把消息通知给京兆尹,让京兆尹出兵来抓人。”

仔细想了想,徐政摇头,说道:“你只看到了两名女子。”

“是!”“可其它人,我们还没有找到呢!”徐政面色凝重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