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魔苍神记 > 第851章 左良玉被围

魔苍神记 第851章 左良玉被围

作者:熠镧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2 02:51:47 来源:258中文

id="con4450932">

革左五营两次依附张献忠,又曾依附过李自成,相互之间合作对付官军。

而革左五营的几位主要反王都没有称雄争霸的野心,历史上李自成在北京失败后,革左五营残部最终归了张献忠,成为大西军骨干,又与清军周旋了二十年。

自前几年张献忠败于天策军后,最年长的义子孙可望战死,年轻的李定国开始崭露头角,鉴于安庆地区惨败的深痛教训,李定国提出了精兵强军的建军方略,张献忠遂采纳。

因此,张献忠再次反叛朝廷后,一改以往裹挟饥兵的做法,而是挑选青壮组成了相对精干的军队。

这一方针使张献忠部的实力得到大大加强,机动性和流动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为粉碎杨嗣昌布置的包围圈计划打下了基础。

所以张献忠部才能与官军周旋于四川、河南、湖北等省份山区,屡屡取胜的根本原因。

吸收了革左五营后,张献忠部的实力再次膨胀,总兵力接近二十八万人,其中多为战兵,辅兵只有一到两成,辅兵不是以前的饥兵,而是负责辎重和运输的兵种。

五月,崇祯皇帝连番下旨催促,在五省总督丁启睿的主持下,朝廷汇合三边总督孙传庭、陕西巡抚汪乔年的陕西兵,左良玉的湖广兵,孔贞会、秦翼明的四川兵,河南巡抚高名衡的河南兵,以及南京京营的部分兵马,共四十多万官军,对张献忠部展了开会剿。

官军的主力是左良玉的近三十万兵马,也是距离荆襄地区最近的官军。

接到朝廷发出的旨意和五省总督下达的命令,左良玉拖拖拉拉,直到其他各部官军将到指定区域后,这才率领其主力部队二十万人西进。

五月十二日,左良玉部于仙桃地区遭遇张献忠部的阻击,就此停滞不前。

五月十八日,官兵与张献忠部激战于襄阳城下,时原属陕西的贺人龙部、白广恩部、牛成虎部已归孙传庭节制,大战襄阳的正是陕西的兵马。

为尽快拿下襄阳,丁启睿多次下令左良玉往援,左良玉都置之不理,言:“贼锋锐,未可击也。”

五月二十九日,张献忠采纳了李定国的诱敌深入各个击破之计,东面的义军开始向西收缩,之后奔袭一百多公里,击襄阳城下官军侧翼,襄阳城下的陕西军被迫后撤。

六月二日,左良玉见有机可乘,于是继续东进顺势拿下了无人防守的潜江县城,同时向朝廷请功,称歼灭献匪三万人,收复潜江。

谁知正中了李定国诱敌深入之计,小小的潜江县城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军队,左良玉部遂分驻于城内城外。

这时张献忠部两万多骑兵突然杀出,截断了左良玉落在后方辎重部队,随即义军四起向左军杀来。

左良玉措手不及,损失惨重,经一日鏖战,堪堪稳住了阵脚,此时左军已伤亡了三万多兵马,又被义军围困在以潜江县城为中心的丘陵和湖泊河流之间。

潜江地区河流湖泊众多,为丘陵地带,不利于大兵团行进和迂回,正是李定国围困左良玉所选定的地点。

打掉其辎重部队,就是为了让左军后继乏力,最终崩溃。

左军毕竟有二十万人马,义军根本没有能力一口吃掉,所以只能选择围困战术。

围困左军的主力正是以革左五营为首的约二十万义军,两方兵力基本相当,而义军先期占了地利,左军突受打击,士气低落。

随后侧击襄阳官军的约五万义军再次连夜长途奔袭,彻底堵住了左军的去路,此时包围左军的义军已达二十五万众。

打掉左良玉,官军将会全部崩溃,张献忠进行了一场豪赌。

他的自信心正是来自于有十多万跟他转战千里,锻炼出来的精锐部队,这些人都有一双铁脚板,长途行军不在话下,所以义军能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

李定国之所以选择左良玉,是因为拿下左良玉就等于拿下了武昌,武昌乃大明中部最大的城市,其中的资源和财富可想而知。

而且左良玉的兵马别看是最多的,其实成分不比义军好多少,说是土匪也不为过,这样的军队意志并不坚定,一旦失利,很容易崩溃。

左良玉被困,可吓坏了丁启睿,这样的责任是他承担不起的。

而三边总督孙传庭却看到了其中的机会:“此正是官军一举剿灭献匪主力的最佳时机也。”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义军给官军造成的最大麻烦就是流动性大,很少留给官军决战的机会,所以一旦左良玉拖住了张献忠,就给双方的决战创造了机会。

于是丁启睿采纳孙传庭的策略,传令各部官军于外围对义军反包围,另外给左良玉下达了死命令,必须坚守到援军的到来,之后由中心开花,夹击和歼灭张献忠部。

李定国定下的围困之计,当然做了周密的应对措施。

于是整个六月,义军阻援部队与官军交战于天门、钟祥、枝江、松滋等地。

但是李定国低估了左良玉求生的**,在左良玉的铁血镇压下,弹尽粮绝二十多天的左军并没有崩溃。

同时年轻的李定国还没有具备掌控如此大区域,大规模的战事,也低估了官军救援的决心。

六月二十七是,义军防守的天门防线被陕西巡抚汪乔年率领的陕西兵马攻破。

张献忠收到消息后大惊,一旦官军连成一片,里应外合,局面将不可收拾。

张献忠主张立刻撤围,保住现有的成果,而李定国认为撤围将前功尽弃,他愿亲率三万机动部队前去伏击陕西官军,张献忠一咬牙:准!

然而时局的变化是李定国始料未及的,在陕西巡抚汪乔年的急声令色的催促下,陕西兵再接再励,一路急行军继续向西进攻,扩大被打开的缺口。

随后汪乔年派人与左良玉联系,要求其立刻分兵出击,向义军横扫。

眼看着左军即将蛟龙入海,整个义军都有四面受敌的危险。

大明钉子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