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名门掠婚:顾少,你够了 > 10章 请缨

名门掠婚:顾少,你够了 10章 请缨

作者:木木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2 02:53:49 来源:258中文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杨淩嘴里嘟囔着木兰辞,一脚踢飞了一根劈柴,愤愤不平。

看看人家木兰回家东阁西阁什么环境?再看看自己。

武院东阁是做饭的地方,两口饭锅,一个大蒸笼,一口菜锅,担负起武院众僧的吃饭重任。这就是杨淩工作战斗的地方。

杨淩负责给一口饭锅和一口菜锅烧火。

有人觉得这活很轻松,不就是两口锅嘛?错啦,人家武院吃的是大锅饭。

有去过少林寺,看过和尚用的饭锅菜锅。或者去过山海关,看过戚家军用的饭锅菜锅,就知道什么叫做大锅饭。那可真真正正是大号锅做饭。

杨淩管的这口饭锅能煮米350斤,菜锅一次也能煮二三百斤菜。有专门做饭师傅拿大号饭铲搅动饭菜,避免糊底。

杨淩干的活没技术含量,就是给这两个锅烧火,成捆成捆的往灶膛里塞柴禾,这活可不轻松。

西阁是柴房,四面漏风,杨淩就住在这里。

杨淩看着几根烂木头搭的床铺,看着一床破被褥,再看看自己破僧衣,就有些愤愤不平。

大通寺金碧辉煌,宝相庄严。有几个人知道寺里还有他们这些苦行僧?

不对不对,他们没编制,是更低一等的业余和尚。

僧衣每两年才发一件,破了就补,是名副其实的百衲衣。这个苦杨淩可以忍,硌人的地铺他也可以忍,后世做驴友幕天席地早练过。

他不能忍的是饿!

庙里规矩是早晨七点钟吃一顿,中午十一点再吃一顿,然后,然后就没了!

这就是大通寺的“过午不食”,不仅是大通寺,天下寺庙,多是这个规矩。

杨淩觉得自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都吃不饱还能长好?不是说再苦不能苦了下一代吗?这些和尚怎么一点儿觉悟没有呢?

本来还打算回庙里找机会开荤呢,这可好,连吃饱都成了问题。

一般人都觉得做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怎么的也得自己混个脑满肠肥。可是杨淩只是个烧火的,每天饭后这帮武僧把盆底都刮个干净,饭锅里的嘎巴都是武力值最高的几个家伙霸占,吃到最后米汤都不剩,刷锅是真省力气。

杨淩现在知道这个身体为什么这样羸弱了,这是饿的啊。

也不知道人家二胖子和自己一样吃那点儿定量的饭,为什么人家就滚瓜溜圆?

几次向二胖子取经,也不得其法。没办法,人家就是喝口凉水都长膘的体质。

大通寺给烧火僧的提供的住宿条件还是不错的,都是单间。就是说柴禾棚一溜十多间,你喜欢哪间住哪间。如果愿意,十多个单间还可以抡着住。

唯一毛病就是五台山海拔两千米以上,就算进入了夏天,晚上也得盖棉被。杨淩二人就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才得以坚强的活下来。

当晚杨淩躺在自己单间里冻得哆哆嗦嗦。看着棚顶洒进的星光,杨淩感觉星辉好像撒进身体,越来越温暖舒适。

杨淩若有所悟:这不是那天泡在溪水里的感觉吗?那天自己侥幸不死,肋骨的伤也很快好了,自己一直没时间琢磨,难道这星辉真的可以入体?怪不得每天自己都是睡前觉得冷,睡着后一夜到天亮,也没冻醒过。

杨淩总算想起了《玄一经》。这经文难道真的有古怪?

杨淩开始默诵玄一经:“雪落神庭,满下承浆。廉泉涌出,聚于中庭。水流神阙,石门顿开。。。。。。”,神庭、承浆、中庭、神阙、石门,这是从头顶向下的一溜穴位,随着他的默诵,真的好像有星辉在这些穴位里面流动。

杨淩一骨碌爬起来,激动的浑身颤抖:穿越礼包!真的有穿越礼包啊!!

也对啊,这经书没点儿门道,怎么会把自己送到这个时代?

可是《玄一经》流传两千年,看到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没人发现这书的秘密?虽然写的是篆字,自己依靠万能互联网才搞明白,可是历代玄一门的弟子,认得的这字的多得很吧?为什么都不知道经书里的秘密?

杨淩哪里知道他是机缘巧合,才符合了修炼玄一经的条件。没有他生无可恋的思想状态,没有胡大夫的巴豆汤,玄一经再传两千年,恐怕大家也就把那些文字当成信笔涂鸦。

道法自然。玄一经真正牛的地方就是不用刻意修炼,自然每天运转,增强体质。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淩一方面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一方面饿得眼睛发蓝。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杨淩终于心生一计。

厨房的柴禾是买来的,每天都有砍柴人一担担送过来。

大通寺的和尚不砍柴,就是武僧们也不干这个活。

这些武僧早起要念经,不识字的要跟着老僧识字,为将来念经做准备。和尚在这个时代,无疑是识字率最高的一个群体。这可是和尚嘲笑喇嘛的本钱。

那些喇嘛因为不识字,不会念经,不得不把经文写在一个个筒上,每天晕头涨脑的转经筒当念经。

杨淩没上识字班的待遇。他是披了僧衣也不算和尚,只是一个烧火杂役,上午干完活下午就没什么事了。

杨淩去找后厨王管事,请求下午去上山砍柴,省得无所事事。

王管事很高兴。寺里买柴数量基本固定,做不了大的手脚。难得有这么一个傻乎乎的家伙,居然主动干这个活。这省下的柴火钱就能进他的腰包。

王管事和颜悦色对杨淩道:“杨淩啊,李商隐有一句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你现在就知道勤俭,将来一定会发家!”

杨淩挺惊讶,王管事文化水平挺高啊,居然还懂鸡汤文?不过将来自己能不能发财不一定,现在王管事肯定能有点儿小财发。

王管事又叮嘱杨淩道:“你要砍柴,就从后边小门出去。我会告诉守门的,让你自由出入。不过你可天黑前一定要回来,不然门上了锁,你就只能等第二天天亮再进来了。还有,不要往深山里走,里面有狼,别为一捆柴送了性命。”

王管事虽然叮嘱杨淩要惜命,不过对杨淩这贱命真不在意。如果有人在意杨淩这条命,也不会派他这个不懂武功的跟师兄们去剿匪了。

这个年代活着不易,想卖身寺庙的孩子多了,都得走些门路破些钱财才能进来。万一杨淩真死在外面,大通寺大不了重新找一个杂役。说不定比这个傻乎乎的杨淩还聪明些。

不过聪明也不一定是什么好品质,起码王管事这样认为。像杨淩这样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就很好。他哪知道杨淩另外打着鬼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