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风起太平岁月 > 第五章 尹庆之看刘家

风起太平岁月 第五章 尹庆之看刘家

作者:边牧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01 17:09:44 来源:258中文

尹庆之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醒来之后依然是头痛欲裂。门外的仆人说福伯已经在饭厅等他了,他接过侍女递过来的手巾擦了擦脸换了身衣服之后就像饭厅走去。

刚进屋就看见福伯和张六叔还未动筷便道:“说了多少次,你们吃饭不用等我。”

“我们也是刚醒不久,还在醒酒呢,正好等少爷来了一起吃。”福伯说着却依然没有动筷子。

“咱们就动筷子吧,吃完了在聊聊。”尹庆之说完便直接端起一碗粥喝了起来。因为昨夜三人都是喝了不少酒,厨房只准备了些白粥小菜不一会儿的功夫三人去了书房。

“福伯,看来张家是看上咱家的马和钱了。”尹庆之坐后直接说到。

“少爷不是早就预料到了吗?再说那点小地方也不放下咱家的孩儿们啊。”福伯笑呵呵地说。

“福伯您看这笔买卖划不划的来啊?”尹庆之直接问道。

“前几天家里边来人说马上就能在山那边再开一片马场,数量上来说应该是够应付他们的了,刘家这次估计是要抓紧蒙家这个皇亲了。看张家的意思是让咱们随便开价,既然如此不妨答应他们,就当结个善缘。”福伯回到。

“好的,那就让万三叔他们算算卖多少钱合适。福伯,您跟我说说这河西三家?“尹庆之好像想起了什么。

“河西三家指的是下关刘家、盐东袁家、临河张家,这三家四十年前就跟随当今圣上,可以说是除了“奉京“以外最大的一党,荣宠更是无人能比。“福伯顿了顿后又道:“刘家原本是世袭罔替的武勋贵,不过却是最下等的忠勇伯,刘德舆靠着钻营打点才成了当时下关城的守备。袁家本是一介富商,当时的主事人还是袁阁老的父亲,盐东书院还声名不显。张家就更别提了,张先军不过是临河县尉而已。”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刘家有兵将、袁家有钱粮和盐东书院、临河县周围又有关内最大的马场。单单这几样就可以让当今圣上领先于其他几位皇子了。好像那个时候本朝除了北奉骑以外只有临河县有骑营,便是连那几个国公府也没有多少骑兵。”尹庆之拍手赞叹道。

“是啊,当年的刘守备现在的“卫将军”,刘家原先不过三五十家将,现在何止三五十营兵啊。盐东书院“有教无类”之名天下皆知,袁阁老几乎就是河东士子的“座师”。临河骑营变成了现在的河西白羽,张县尉现在也是镇国大将军了。便是开国的三位世袭罔替的国公也被他们压了一头,三位国公不过是“四镇”而已。“福伯叹息道。

“可是我怎么没在京里见过几家的人啊?”尹庆之又问道。

“少爷觉得本朝三位开国的国公如何?”福伯问了一句不大相干的事。

“忠、勇、二位国公那是不出世的英雄豪杰,仁国公更是千古难寻的风流人物。”尹庆之赞叹道。

“仁国公开国授勋之后便拉着忠、勇二位国公自削兵权,入京之后便做个富贵闲臣不复以往,可当年的太祖身边可是有八骏啊!”福伯叹息道。

“我听说开朝的忠、勇、仁三位国公是结义兄弟,剩余几位就不清楚了,没怎么听人提起过。”尹庆之想了想后道。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想知道那五位的功绩现在只能从云台阁的画像上了解了吧,算了算了,有些跑题了,你若是想知道等回去了就去问问老伍,他知道的细。”福伯接着说道:“河西三家何尝不是怕皇家猜忌?袁家只敢在户部辗转腾挪,张家麾下的白羽骑何时超过三营?兵将可是有过外调升迁?刘家的家业倒是越来越大,但是手底下的骑营就是卫将军的亲兵营吧。这三家虽然没到自污的程度,可是比开国的勋贵可是低调多了,哪里敢学着先人出将入相?”

“再说,入了朝也不一定能比得过那帮子老勋贵,不如就着现在功劳先做个将门世家。只要当今圣上不下旨削权,三代之后就算入朝削兵也是有数的豪门大族。”尹庆之接着道。

“少爷聪慧,一点就透,那您知道为何刘家想要急着与蒙家合作吗?”福伯又问道。

“蒙家的老太君乃是当今圣上的亲姑母,昔日为了拉拢铁略部而远嫁草原。当年蒙家刚归附时蒙老爷子就做了亲王,虽然老太君已经没了,可是圣上对蒙家的荣宠倒是一时无二,就像是想再培养一个“靠山王”一样。刘家现在有些尾大不掉之势,刘德舆那老狐狸一来是想给河东党的后人谋些福利,二来何尝不是想在入京削兵之时多留些余地,不管即位的是何人也要给蒙家几分面子的啊,听说刘家向皇上求亲想尚位公主已经有日子了可是还是没有消息,所以刘家只得换条路子走。”尹庆之斟酌片刻后答道。

“少爷才智直追夫人当年啊,那您觉得这刘家与袁家结亲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福伯赞叹了声又问道。

“我觉得是好处多,也许刘、袁两家就是为了获得一个不战队的资格?”尹庆之直接答道。

“您为何觉得当今天子不会放任其一家独大呢?”

“但凡开国之主或者是一代明君皆是用人不疑,除非是麾下已有二心或是对百年之后有顾虑,不然是不会做自毁长城之事。当今圣上可是九龙夺嫡的赢家,还会在意这些小事,再说一有风吹草动袁家也是不敢答应的。何况刘家找了”有教无类忠君为民“为家训的袁家何尝不是表忠心。”

“少爷,如若您的言论传入京中众人之耳定当对您刮目相看。”福伯感慨道。

“有何用?我可不想做那出将入相之人,万物万事皆无止境,居京都大不易做个散淡人多好。”

“就是不知道您这惫懒的性子是随了谁,少爷今天就聊到这,我去给您准备过去贺喜的礼物了。”福伯说罢就离开了书房。

“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人,……”尹庆之端起盖碗,自顾自的唱了一句戏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