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绝色生香 >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人口

绝色生香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人口

作者:十阶浮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2:44:45 来源:258中文

这事马城多少有些了解,话说从前有个人叫马尔萨斯,他年龄很大了还没有结婚,于是就成天瞎琢磨,还写了一本书叫《人口论》。在书中他 表示,人们食物的供给是有增长的,但是却增长的非常的缓慢。但是人类的人口确实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这样就出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

所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人口必须要减少,人类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这个精神分裂的老光棍认为,人类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细琢磨这个老光棍的理论,好像掺杂了那么点个人情感呀。

这事其实很简单,乍看这个理论很有道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上是成立的,譬如说中国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社会。千百年来中国都是小农经济,一个农民,一块土地,就可以养育出一家人,数十口,在农业生产技术不出现大的革新,又封闭锁国的前提下,必然出现这种死循环。

然而这个理论其实狗屁不通,造成这种死循环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小农经济,而不是人口增长。在马城看来理解的就更深刻了,当小农经济被打破了,中国人敞开国门拥抱世界了,在农业技术突飞猛进的后世,穿衣吃饭早已经不是问题了。

所以说这个老光棍完全是杞人忧天,在他狭隘的观念里,压根没考虑到农业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又或者说西方人是怎么绕开这个人口陷阱的呐,殖民,掠夺呗,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么。

这个老光棍的一通胡说八道,还真有人信过,各位看官请不要胡琢磨,我说的是历史上的法国。

十七到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由于解除了宗教对生育的束缚,让法国的人口进一步增长,这些直接助推了拿破仑依靠法国为数众多的人口,称霸欧洲。大概是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拿破仑对人口生育极为重视。

斯塔埃尔夫人曾问拿破仑他心目中女神是什么样子,拿破仑回答道,要特别能生孩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拿破仑对生育的重视,多生孩子,对国家来讲意味着人力资源的丰富,这是国家伟大和繁荣的象征,对个人来讲,则是事业得以继承的关

拿破仑时代,平均每对法国已婚夫妇生育五个孩子,这样的生育率在法国历史上是最高的。拿破仑统治法国期间还有一个规定,如果一个妇女生第七个孩子,政府将直接从国库里向其提供补助金。

这就是拿破仑能够横扫欧洲,成就不世功勋的秘诀,充足的人口让他可以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士兵,打谁都是吊打。也难怪十九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和数学家孔德要感慨一句,人口就是命运。

后来,马尔萨斯发表了《人口论》,认为可以用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等预防措施调控,否则人口增长会受到饥荒、疾病、战争等因素的积极抑制。马尔萨斯提的这番观点是针对英国当时人口快速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城市治安、就业压力增加等问题提出的。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出版后,在英国并没有激起多少反响。直到《人口论》被译成法文进入法国后,引起法国朝野巨大的震动,为了避免马尔萨斯书中所描绘的战争和饥荒等可怕后果,法国政府开始积极践行马尔萨斯的观点,控制人口。与此同时,法国遭遇了霍乱、天花、猩红、伤寒症等疾病的袭击,夺去了几十万人的生命,法国的人口进一步减少。

然后呐,拿破仑时代吊打四方的法国,完蛋了,被人口赶超上来的德国,一度打的找不到北了。

马城一席话侃侃而谈,崇祯帝听的似懂非懂,时而振腕叹息,时而目瞪口呆。他头一回人口论陷阱,小农经济的原罪,这样新鲜的论调让他大开眼界了,甚至有些失魂落魄了。

马城说的兴起,索性将总理通商衙门的官员找来,印证一番。总理通商衙门的官员,又搬来两大车的人口黄册,加以作证,根据南方总理通商衙门的统计,大明南方各省如今的人口出生,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情况呐,平均一对夫妇生育三到四个子女。在环境恶劣一些的北方,这个比例大概是两到三个。

马城觉得这样低下的人口出生率,远远不够,大明帝国已经富有四海,小农经济早就变成殖民主义了,这个所谓的人口陷阱论也就是笑话了。咱大明,起码也得向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看齐,一对夫妻最少要生五个孩子,还差不多。

于是乎,马城挥毫泼墨写了一个条陈,叫属官抄写了三份,一份呈给总理大臣孙传庭,一份送去通政司,一份送去南京公学,给那些公学生授业解惑。这份条陈一出,关于轮回死结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马城将这个千古难题,其根源归结到落后的小农经济,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上,还是一针见血的。很快,大明帝国推出了具备重大历史意义的人口刺激计划,对多生多育的大明家庭重金奖励。关于这份刺激人口增长的国策,从指导理论,到社会认同,到重金奖励都齐活了呀。

此事,还间接成就了一个才女,最先提出人口悖论的王氏女,王樱。作为最先提出人口悖论的王樱,也算是扬名了,马城为了褒奖她,还亲自将她请到家中褒奖了一番,还聘请她作为王府学校的女教授,专门负责教授王府贵女。

为了褒奖这个王樱,辽王马城甚至专门成立了一间女校,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女子学校。自然这都是借势而为,顺水推舟,醉翁之意不在酒,褒奖王樱不过是个借口,成立一所女子学校才是马城的本意。

于是乎,王樱摇身一变有了个新身份,王府学校的女官。女官,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了,大明帝国的风气还远远没有开明到,让一个女子做大官的程度,将来一两百年内也不太可能,然而女子是可以做教授,是可以上学校,学知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