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三生愿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屯田大军

三生愿 第一百一十二章 屯田大军

作者:夜月双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2:11:12 来源:258中文

初夏的阳光在北疆的土地上显得稍有些炽烈,田野之间的农民反复的观察着庄稼的长势,仔细估摸着翻车排水效果。

重新获得耕地对这些人来说殊为不易,这代表着生存的希望,收成就是全家老小的寄托。屯田分配的还算比较公平,也因为都是经历艰难的贫民,几乎没有人对此有任何不满。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希望,期待着秋收之时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哪怕现在依旧有些艰难。

刘和为了保证没有人从中克扣贪污屯田民众的钱粮,便让韩当和华雄两人领着兵卒,每五日发放一次粮食,并且使兵卒们挨家挨户逐个发放,决不允许出现冒领之事。故而这几个月下来,民众的管理和情绪都维持的很好。

察巡完民屯之后,刘和领着戏志才和亲兵与张燕、杨凤等人去往军屯之处。

远处的李大目看见刘和过来,赶忙率众向前迎接,一双大眼睛笑的弯成了月牙。“中郎一路行来辛苦了,先到亭舍休息一会儿吧。”

刘和笑着摆了摆手,下马步行走到军屯的耕地边上,指着农田询问了些具体的事务。李大目都抢着一一作答,而且回应的条理清晰。旁边张白骑和左校等人看着神态卑微,一副阿谀奉承模样的李大目,纷纷翻着白眼面露不屑之色。

对于军屯,刘和极其看重,这不仅关系到辎重粮草的问题,更是刘和准备以后对于军伍想尝试的一种政策思路。

由于民屯的前三年是免赋税的,所以积极性很高。但是军屯这里由于多是单身壮力,归于军伍之中,故而有一半的收益是要上交的,即便是有家室的兵卒也要上交三成。

军屯和民屯正好相反,民屯前三年无赋税,三年后开始缴税。军屯前三年要缴税,三年后才开始逐步降低或免除赋税。

刘和一直很担心军屯中这些人的积极性,所以平日里巡察的很频繁。李大目为人心思活泛,这些日子以来也跟刘和走的近了些。

看着旁边指指点点的李大目,刘和打趣着询问道:“大目,听闻你近日要娶亲了?”

李大目愣了一下,没想到刘和突然询问他个人私事,面色赧然道:“前些日子刚刚定了亲,娶亲的日子得到下个月呢。”

刘和拍了拍李大目的肩膀,故意说道:“那怎么不派人通知我呢?难道不愿意我参加你的婚礼?是不是还记恨当年在冀州放火烧你了?”

李大目听的连连摆手说道:“没有,绝对没有。当年中郎用兵如神,我就知道不是中郎的对手,我是发自内心的佩服,绝无记恨,绝对没有半丝半点。”

刘和冲着旁边的几个人笑了笑,继续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何不邀请我?你可向左校他们几人说过么?”

李大目也听出了刘和言语中并无责怪之意,心态稍显放松的说道:“我是还在考虑该怎么邀请中郎,自己黔首出身,心里有些顾虑。”

刘和笑着对李大目说道:“记得早些派人把札柬送过来,到时候我一定带着厚礼参加。”

李大目一听喜出望外,连连称好。

刘和接着向众人询问道:“屯田兵卒之中成亲者多么?”

众人纷纷摇头,有些得意忘形的李大目回应道:“都是些穷苦人,哪儿娶得起妻,而且这里汉家女子又少,大家伙也没办法。”

刘和皱着眉说道:“之前不是提倡大家可以娶些匈奴女子么?可有人娶匈奴女子为妻?”

左校忍不住说道:“大家们毕竟都是冀州和中原的人居多,也不是祖辈居住在北疆之地的。对于这里那些胡女,实在是……”

等左校说完之后,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了几句,扭头看了看身旁的张燕,只见张燕也是无奈的笑了笑。对于这种事确实无法强求,由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思想,汉人无论贫富贵贱都会有些轻视胡人,觉得胡人是未开化的野蛮人。也只有常年生活在边疆之地的穷苦人,对于所谓的胡人有更深的了解和接触,才会在无奈之下选择跟胡人通婚。

刘和对此其实亦是心知肚明,也大概知道此事推行的不易,只是还略有不甘心的问道:“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娶匈奴女子为妻么?”

见到众人一致的摇头之后,刘和心里有些恼火,面色渐渐难看起来,毕竟是自己要求推行和鼓励的事情,到了下面完全不执行,虽然是小事,却也让刘和觉得自己的威信的不足,以及面子受到了挑衅。

旁边的戏志才显然立刻感受到了刘和当下的情绪,先一步说道:“中郎应当以身作则,先娶几个胡女为小妻。张中郎以及杨校尉也各娶个胡女,这样其他人才好效仿嘛。”

众人被戏志才这一句话说的都愣住了,然后都不约而同的看向刘和。他们这些人都是黔首庶民出身,虽然心里不愿意,但娶个胡女也不算太难。而刘和毕竟是宗亲豪族出身,家族显赫,父亲还在朝廷内任九卿的宗正之职,能允许刘和在外收胡女为妾么?

刘和也是一时间愣了下神,而后立即了解到了戏志才的用意,当前这些原黄巾军的小帅们还未完全归心,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私人之事不受执行之事,就连看起来最谦卑的李大眼都不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坚定的执行。

虽然心中还有些不悦,但也明白这种事得慢慢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拍了拍戏志才的肩膀,刘和朗声笑着说道:“文正此言说的对,我当以身作则,明日我就让人去匈奴那边提亲,虽非聘妻,但也要搞出些声势来。飞燕、栖止(杨凤)字,你们二人也需各娶一胡女为妾。而且当前所有人在内,从军司马等同的职位起,所有人都至少娶一个胡女为妻妾。从屯长开始,若有娶胡女为正妻者,我亲自登门贺礼。”

戏志才接着说道:“那其他的兵卒们呢?若娶胡女为妻,可有何所得?”

刘和看了看戏志才的神情,思索了一阵之后说道:“凡是军屯者,娶胡女为妻,赋税少交一成,与胡女得子者,无论男女赋税再少交一成。”

此言说罢之后,众人顿时一惊。张燕急忙道:“那我们军粮从何而来?如此减赋,朝廷又不供应军资,那大军粮草必然不足。”

刘和摆摆手说道:“参军吏王晨那边有新的军市经营之法,现在已具规模的军市可以提高一些抽税,勉强可以应付当前的军资,后续的我另有谋划,等机会成熟了再与大家商议。军屯之人成家屯田五年之后,其所耕种的耕地归个人所有,但前提是每年缴纳的赋税要到我们所需的标准,中间有一年未达到,则该年不算。至于民屯,我亦考虑运用此策,现在民屯前三年免赋,若娶胡女为妻,可增一年,若得子可再增一年。”

张燕接着问道:“那民屯之田,也会归属个人?”

刘和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略显无奈的说道:“民屯之事还无法确定,因为军屯我这边可以上奏,主要是民屯所占的耕地数量比较庞大,还需先跟典农中郎将赵岐商议,而后再共同上疏等朝廷决议。”

李大目、左校等人一听,急忙哄抢着喊道:“北疆之地乃是中郎的官职最大,而且还持节在外,那就是中郎你说了算,赵岐那老头子不也得听中郎的么。”

刘和摆摆手,看着周围的几个人解释道:“朝廷自有朝廷的规矩,你们现在也是朝廷的官员了,不要过于恣意妄为,要跟同僚之间能好好相处。我向你们保证,无论典农中郎将赵岐的态度如何,我这边肯定会上奏,而且一定尽量说服朝廷实施。”

刘和的这番话迅速的在屯田军民中传播开来,所有人都在谈论着,几乎每个人都期待着刘和的话能够实现。没过几天刘和便派人再次清查所有屯田的土地分配,无论官职大小都按照人口标准量定,其中发现了一些趁机多贪多占的小吏,然后当即下令在所有人面前斩首示众,根本不给张燕及其他人求情的机会。就留下一句,以前是贫苦的黔首,现在刚开始屯田就贪赃枉法,不杀不足以平民众之恨。

张燕等人无言以对,只能满脸愧疚的默默退下。杀人立威之后,刘和又以清查耕地,为后续众人归属耕地做准备,于是得到了所有屯田军民的支持,结果又纠察出数十名分配土地时贪占之人,刘和再次杀人,然后将自己部下的老卒安排进入屯田军内,主掌军纪之事。

至此屯田的军民开始逐步被刘和渗入掌控之权。

半个月后,刘和向匈奴的几家贵族提出联姻之事,因为匈奴人,尤其单于多娶汉女,所以对此毫无芥蒂,呼衍氏和兰氏都提出要讲族内女子嫁给刘和,而且也不在乎是否为小妻。须卜刚开始并未参与,后来也不知是何原因,反而是最积极的一个,刘和原本只想选一名匈奴女子,结果几家人争执不下,而且纷纷要求刘和一视同仁,结果就是给刘和送来了三人,刘和无奈,写了封信回家解释,然后大张旗鼓的迎娶了三名胡女。

于是整个北疆屯田的军民沸腾了,看到刘和以及其他的将率们都有娶胡女为妾,那些普通的民众便纷纷开始接纳汉胡之间的通婚之策。

一时间西河一郡之地中,每天都能看到迎娶匈奴女子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