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秘境手记 > 第316章 夭折(二合一)

秘境手记 第316章 夭折(二合一)

作者:哟里喷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16 10:55:04 来源:258中文

春日的阳光落上湖面,碎金般的光点班驳闪耀。

红药却觉得冷。

她哆嗦了一下,搁在膝上的手下意识地攥紧。

一瞬间,她似是重又回到了那个月色惨白的夜晚,眼瞧着一老一少两个宫女拿着刀,剖开了陈长生的尸首。

纵使见惯宫中诡事,那血腥而恐怖的一幕,亦仍旧让她做了好几晚的噩梦。

她最终选择了遗忘。

以一种刻意的态度,将这件事,以及其他更多的秘事,锁进记忆的匣中,任由它落了锁、积了灰,再也不去触及。

“红药,莫要再想这些了,好么?”耳畔有柔和的语声滑过,好似那烟波湖上使人微醺的风。

红药的身子震了震,思绪自回忆中回转,转首顾视。

那个春风般温柔的少年,正前倾着身体,专注地看着她,清幽的眸子里盛满了关切,却没注意到,他那竹青色宽袖的一角,已然浸在了茶盏中。

红药忍不住微笑起来。

“我现在已经不怕了,。”她启唇道。倏然放松的心绪,令她的语声也变得轻缓。

她抬起手,轻轻掠了掠发鬓,镶着银红宽边儿的衣袖之后,是一双弯起的明眸:“那天我也就瞧见了这么一点儿。后来她们是如何做的,陈长生的尸首里头又藏着什么,我也不知道。”

自石畔拾起长竹竿,红药转眸目注前方湖面,神情悠然:

“如今,那个老宫人正在景仁宫当差,想来她还不至于拿这话诓人。那个向采青眼下就在你家。只方才我也说了,她的身形气韵没变,就是长相不大对。许是易了容罢。”

说到这里,她再度望向徐玠,展颜而笑:“当然,也可能我到底记错了,这我也没个把握。总之,我觉着这事儿挺要紧的,就先与你说了,往后该怎么着,你自个儿看着办就是。”

“嗯,我知道了。”徐玠漫应了一声,眸光仍旧在红药的脸上打转,似是犹不放心。

红药斜睇他一眼,“噗哧”笑了出来:“你老盯着我瞧作甚?”

“我怕你害怕。”徐玠认真地看着她。

红药被他说得有些不自在,微眄了眸,却又忍不住从眼睫底下瞧他。

俊美的少年仍痴望于她,浑不知那一角袍袖已然喝饱了茶水,颜色都变了。

红药翘起了唇角。

这样,也很好。

她转过头,长长的青竹竿抛进湖面,碧水蓝天,有白鸟振翅飞过,烟波如镜、照影成双……

建昭十六年的春天,不只那天儿暖得早,喧嚣热闹亦层出不穷,生像是要将这春暖烘成暑热。

太后娘娘寿诞后不久,玉京城便又有传出了喜讯:

皇城又添丁了!

便在二月下旬,皇后娘娘产下一子,母子皆安。

这消息一出,整个京城都欢腾了起来。

皇后已然生下两个小皇子了,建昭朝国祚安稳,自是可喜可贺。

建昭帝简直没乐晕过去,小皇子出生次日便颁下圣旨,免去辽北三年税赋。

此旨一下,文武百官俱皆上表,赞陛下贤明,更有谀词称颂建昭帝为千古第一仁君。

且不论这话是真是假,建昭帝听着高兴啊。

这一高兴,圣天子陛下就又来了一回大赦天下。

这自然亦是好事。

可是,有那心细多思的,便猜着这怕是又有哪位高官要遭殃了。

没见诏狱又空了么?

每回那诏狱一空,必有高官获罪,而那空出来的牢房,亦将被大批人犯填满,这都快成例了。

一时间,朝堂内外暗潮涌动、衮衮诸公心思各异,然表面看来,却还是一派君臣相得、花团锦簇的光景。

自然,于红药而言,这些国家大事委实离得太远,反倒是一些小事,令她生出了人世无常之感。

今年春闱时,殷巧慧的那位族兄——殷秀才,令人意外地落了榜。

红药记得徐玠说过,前世时,这位殷秀才可是高中状元来着。如今却不知因了何故,居然连个名次都没有,委实令人意外。

而随着他的落榜,红药便察觉到,笼罩在国公府那种隐约的压抑氛围,亦陡然一松,就仿佛头顶一座大山移去了也似。

过后,红药又从荷露她们几个的闲谈中得知,殷秀才落榜没几日就离京归乡。只是,来时他是单身一人,去时,却带着三名美貌女子同行。

看样子,这位殷秀才是“金榜题虽名无望、洞房花烛却可期”,也算不虚此行了。

除这些闲话外,国公府女眷近期的大事,便是进宫贺皇后娘娘产子了。

二月末时,刘氏带着三个儿媳往宫里走了一遭,而回府后,却带回了一个令人扼腕的消息:

荀贵妃膝下爱女,殁了。

便在皇后娘娘产子次日,小公主被急病夺去了性命。

那几日,坤宁宫贺客如云、欢声笑语,而景仁宫却是一片凄凉衰败的景象。

伤心欲绝的荀贵妃几次哭晕了过去,醒来后便守在女儿生前居住的小寝宫,没日没夜地抱着女儿的小衣裳发呆,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不几日便瘦得只剩了一把骨头。

建昭帝对此亦颇伤心,还罢了一次早朝。

刘氏她们进宫朝贺时,皇后娘娘还叹息着让她们去瞧瞧荀贵妃去。

彼时,荀贵妃瞧着已经好些了,只还不大认得人,要旁边的宫女提醒,才能把来人和名号对得上,且说话也慢,人问一句,她要过上好一会儿才能答上几个字,有点痴痴呆呆地。

“贵妃娘娘那模样,瞧着真教人揪心。”坐在东暖阁的窗边,刘氏轻声感叹。

常氏亦自唏嘘:“是啊,我还记着太后娘娘寿宴那天,贵妃娘娘瞧着还好好儿的呢,这也没过多久,就变得都不敢认了。”

红药亦跟着嗟叹了两句。

她原是过来给刘氏请安的,不想竟听闻此事,心下自有一番思量。

前世时,三公主暴病而亡,令建昭帝病情加重,最后终告不治。

而这一世,三公主还好好儿活着,反倒是那个连名字都还没有的小公主,却早早夭折。

这是天意么?

上苍注定要让建昭帝活着时失去一个女儿,于是,才有了前世的三个公主、今生的小公主?

虽说自个儿也是活了两辈子妖孽,理当信命于天,可红药却还是觉着,小公主之死,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之所以有这般想法,一是因了那老宫人恰巧便在景仁宫当差,红药不可避免地就将她与小公主的死挂上了钩;

再一个,则是小公主身故的日子。

皇后头天产子,小公主次日病殁,何其凑巧?

事实上,以红药两辈子的宫女生涯来看,此事大有蹊跷。

只是,此际她已然远离皇城,这等涉及皇族辛秘之事,她是能避则避,是以这念头也只在心里打了个转,便即抛开。

刘氏等人也一样,对于宫闱之事,她们也深以为忌讳,是故,众人也只不疼不痒地感喟两句,便也不再提了。

已而三月,春浓如酒,街衢间、巷陌中,时可见两三枝柳绿、七八点桃红,令这座大齐都城于庄重之外,又添上了几分娇媚。

而这融融春意,亦扫去了皇城中的那一缕悲戚。

荀贵妃终于大好了。

而陛下亦怜其失女之苦,几乎日日宿在景仁宫,以实际行动安慰着自个儿的爱妃。

于是,枯木喜逢春、久旱遇甘霖。

在皇恩雨露的滋润下,荀贵妃终于治好了身心之疾,且在圣天子的关心爱护之下,美艳更胜往昔,更在大皇子抓周宴上,以一袭华服艳压群芳,重夺最美嫔妃的桂冠。

而建昭帝对贵妃娘娘亦越加盟宠爱,流水价地往景仁宫赏东西,听说那东配殿都快给装满了。

这些宫妃们的起落浮沉,红药前世见过太多,委实没多大兴致,倒是几个丫鬟议论得热,一个个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好像她们亲眼瞧见的一般。

三月初六,诸事皆宜。

国公府四爷萧戟的大喜之日,便在这一日。

是日,阳光明媚、天气晴和,老天爷都似要来为这场婚事凑个趣儿,那澄澈的天空上连朵云彩都没有,真真是一碧如洗,照得整个京城都格外灿烂。

张灯结彩的国公府,无疑了亦成了这一日满京百姓议论的中心,差不多小半个京城的人都挤去瞧热闹去了,而到府吃喜酒的贵客,亦囊括了京城大半个朝堂。

然而,这煊赫华美到极点、引来满城瞩目的喜事,却也有它波及不到之处。

比如柳叶渡。

那一条幽长的巷弄,一如往常般地静默着,便连那已然有了些热度的阳光,到得此处时,亦似沾染了那丝丝缕缕的文气,变得沉静内敛起来。

幽巷之中,青墙黛瓦、绿树间错,不知哪里传来童子读书,其声琅琅,令这条巷弄越显安静。

清贫小院间,黄朴侧倚着那几竿修竹跽坐,身前的石台上,放着一张琴。

那琴亦如这小院,已然有些陈旧了,四足现出木色,漆光亦黯淡。

然而,那琴身之上却是纤尘不染,冰弦若雪、洁白如新,显是时常有人拂拭的。

“铮——”修长的手指轻扣琴弦,院中立时响起一声幽沉的长音。

黄朴的语声亦和着这琴音响起,有一种奇异的韵律:“九影,我叫你预备的东西,都备下了么?”

“回主子,东西都备齐了。”九影立在他身后说道。

阳光投射而来,九影的脸被斗笠的阴影遮去,五官眉眼尽皆不显,就如同他整个人其实并不存在,不过是一道阴影罢了。

黄朴低低“唔”了一声,单指按弦,止住了那绵长而细的余音,说道:“既然都备齐了,明日便着手此事罢。”

他笑了笑,松开手,撩袍起身,在竹下缓缓地踱着步,语声亦自迟迟:“春乃四季之首,更是万物生发之时,咱们也来讨个好口彩。”

“属下遵命。”九影叉手行了一礼。

黄朴似是心情甚好,转首笑看着他:“你方才说宫里有消息来,是何消息?”

“荀氏复宠了。”九影的回答只有这一句。

此处之荀氏,自是指荀贵妃。

荀贵妃死了个女儿,却也籍此重得天子宠爱,此事并非秘密,而九影要说的,显然亦不是这种表面上的东西。

此语之意,尽在言外。

黄朴显然是懂的。

他点了点头,微微一叹:“祸耶?福耶?置之死地而后生,倒也有几分孤勇。”

语罢,抬手一拂衣袖,并不是太在意的样子:“不过聊胜于无罢,咱们也不能指望着几个妇人能成事。”

停了停,忽尔又笑了起来:“然则,这也委实说不准。闲棋弃子,有时亦可定胜负,你说是不是?”

他看着九影,似在等他回答。

九影如标枪般地挺立着,一言不发。

黄朴似是有些失望,摇头苦笑道:“罢了,与你说这些,你也不懂。”

语毕,伸臂向前,启唇吐出了一个字:“信。”

九影立时自袖中取出一支翠绿的竹筒,双手递了过去。

黄朴信手接了,挑开筒口封蜡,从中取出一张卷成卷的字条,展平细读了片刻,旋即勾起了唇:“甚好。兵械齐备,趁此时,东风乍起、乱相丛生,倒是能晃过那些眼睛。”

他“嗤”地笑了一声,将竹筒掷还给九影,随后拾级而上。

廊角置着一只小小的红泥炉,炉上铁壶里的水早烧开了,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气泡。

黄朴将字条凑去炉火边点着了,闲闲语道:“许承禄、潘体乾这两条狗,接下来可得忙上好一阵子了。还有那位徐五爷,怕是还得哭。”

盯着手中燃烧的字条,他幽深的眼睛里,亦似燃起了灼灼烈焰:“肃论学派。我倒要瞧瞧,接下来它还怎么肃、如何论?”

“哗啷”,一阵风陡然袭来,吹得那火舌明明灭灭,似是下一瞬便将舔上他的手指。

他淡然一笑,五指松开,字条连着火苗,飘飘荡荡落在了地上,须臾便已燃尽,只余下几片黑灰,风一吹,再无踪迹。

“告诉那两家,多备些银钱,近些日子要用到之处甚多,莫要因小失大。”黄朴直勾勾看着地面,语声幽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