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钦天监之我欲成仙 > 第九百四十六章 生态圈与物种消亡(下)

1991年,有4男4女共8名科研人员首次进驻生物圈2号,1993年走出,在里面停留了21个月。

期间,这些“生物圈人”吃的食物全是自己种的,喝的是循环水,呼吸的氧气则来源于植物,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和实践经验。

1994年,科学家第二次进驻,工作10个月后于1995年走出。他们在这期间对大气、水和废物循环利用及食物生产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科学研究。

可惜的是,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太多的漏洞和问题:没有完善、严密的研究计划;生物圈2号的氧气未能顺利循环;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降雨失控、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还有病虫害肆虐,黑蚂蚁爬满了建筑物等等。

最终经广泛讨论,科学家们确认“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未达到原先设计者的预定目标,也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

虽然这次大型实验以失败告终,但生物圈二号实验无论从规模、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均堪称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祁景焘拥有老祁提供的资料,他知道,在华-夏未来的“天宫”空间站上,也会实验植物在失重环境中的生长和培育。

而米国、罗斯国等航空航天大国已在空间站上培育了豌豆、小麦、玉米、稻谷、洋葱、兰花等100多种植物,果蝇、蜘蛛、鱼类等动物在失重状态下也可以生长、繁育。

如果这些技术能应用到宇宙航行和外星殖民上,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生存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祁景焘拥有的戒指世界无疑就是一个原始的地球,已经具备生物圈的基础条件,只需要补充地球现有生物物种资源,戒指世界就能成长为一个纯天然的生物圈。

戒指世界的蜕变另祁景焘欣喜万分,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周游世界,亲自为戒指世界补充、完善生物资源。

因为,人类在探索太空,寻找人类未来家园的同时,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处于另一次物种大消亡中。

现代研究表明——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上的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

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而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三叠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

这种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三叠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三叠纪早期植物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苏铁等,而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

三叠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蜥臀目和鸟臀目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

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但是,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

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现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我们人类成为罪魁祸首。专家认为,人类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有人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目前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

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

由于生境破坏、环境污染、现代工业的恶果、迅速的人口增长,致使每天都有几十种动植物灭绝。也许在随之而来的几百万年内,物种大灭绝为新物种的发展提供了余地。

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

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生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

就像虎一样,如果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自由地捕猎,它可能还会进化,产生一种类似虎的新物种,但是现在活动的空间有限,它要生存下来都很难了,就不用说进化了。

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是其中一员。

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地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

以上所述,都是祁景焘阅读老祁收集那些乱七八糟的研究资料得知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一下就行,可是,却让拥有戒指世界的祁景焘产生一种时不我待的迫切感。

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

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1681年,渡渡鸟,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

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华-夏犀牛、南极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

白鱀豚、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有轻重缓急,该放下一些俗事,出去转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