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命封天 > 第160章 沤肥的方法,提升的亩产

九命封天 第160章 沤肥的方法,提升的亩产

作者:四眼哥哥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3 18:00:11 来源:258中文

典农就是负责管理农务的官吏。

在曾经的六国,很不重视农耕。

农夫贡献了什么新式的农具,提升亩产的方法,根本不会获得重视。

而在秦国,就不是这样。

贡献了新式的农具,发现了提升亩产的方法,贡献很大的,可以给爵位。

也可以封吏。

林庸点了点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里正说话了,“汝说。”

林庸说道,“只要把人,畜生的粪便,尿,加上一些枯草,麦杆,放在一个坑里,发酵一段时间,会让肥力更好。这个叫做沤肥。”

沤肥是地球世界,农村十岁大的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在这个世界似乎还没有人使用。

衷露出惊讶的表情,“沤肥,和寻常的施肥,不同么?”

林庸知道没有办法解释清楚,现在这个世界的人,自然不知道微生物发酵,分解了粪便里的东西,更适合作物吸收。

林庸依旧解释说道,“这样发酵一段时间,粪便里的肥力,会散发出来,更适合粟米吸收。这个方法,在农家的著作里有提到。我曾经读过。在山里也尝试过。非常好。”

农家是诸子百家的一种,他们致力于耕种,提升作物的产量。

农家,又称“农家流”,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不过农家流派,从来没有兴盛过。

林庸这样说,不过是借口,希望衷重视这个事情。果然,听到林庸说是在农家著作里看到的,衷面上露出郑重的表情,“那就试试。吾会说服几个村民按照汝说的方法沤肥,等到秋天收割的时候,真如汝所说的效果那么好

吾会上报,给汝请功。”

林庸摇了摇头,“请功什么的都无所谓。我希望里正能够说服所有村民都这么做。只不过稍稍麻烦一些,到了秋天就能多三成到五成的收获,真的值得尝试。”

衷沉思了一下,咬了咬牙,“好,吾会给村民说。”

第二天,衷就把村民聚集在了一起,叙说了林庸说的沤肥的方法,让村民照着做。

这些村民果然很听衷的话,都说要按照衷说的做。

一来,里正权利很大,威望很盛。

二来,沤肥不是很麻烦,却能提升三成到五成的亩产,村民愿意做。

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起来。

转眼粟苗长大了,看着粟苗的长势,就知道比往年好。

村民都称赞衷有办法。

这个世界的夏天没有那么炎热,空气很好,天空很透亮,总是能看到麻子脸一样的星空。

林庸也渐渐适应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如果不是传来的很多消息不好的话。

比如,秦始皇身体似乎不怎么好,比如,秦始皇又召集来了楚地的二十万民夫,修建阿房宫……

夏天刚过,粟米都成熟了。

到了收割的季节。

看着沉淀淀的穗子,村民面上都是笑容。

各种各样的税交起来,大约一亩地要缴纳一石半的粟米。

如果亩产真的能提高,那剩下的就不是一石半了,而是两石半,甚至三石,那村民一亩地就能收获二百五十斤,甚至三百斤粮食。

足够养活一个人了。

家里要是有三亩地,足够养活一个三口之家。

而像衷这样拥有爵位,拥有一百亩土地的人,可以获得几千斤的粮食,绝对可以过个丰年,甚至可能天天吃上肉了。

到了收割的日子了。

衷先是带领村民在地头祭祀了神农,然后念了一通祷词。

在那些大的世家,有专门做这样事情的巫祝。

但是,在靠山村这个小村子,只能里正代劳了。

祭祀完了,念完了祷词,衷说话了,“开始收割吧。”

村民都拿着镰刀,走向了自己的地。

收割也就是这两三日的功夫,要收割,脱粒,还要晾晒,然后收入仓库。

林庸的《大力种田诀》不是白练的,只不过花费了一个上午就收割完了。

还用净谷器,把粟米都处理好了。

放入了厅房,准备纳税。

村民收割的时候都喜气洋洋的,因为,他们发现了,今年的收成的确比往年好。

……

三天后,村民聚集在了一起。

衷看了看彘,彘上前说话,“吾家的四百亩地,今年亩产是四石半,增产了五成。”

一个村民上前,“我家的亩产是四石,增产三成。”

村民都纷纷说了起来。

最少的也是四石,增产三成,最多的一户人家,只有五亩地,精耕细作,使用了沤肥的办法,亩产竟然到达了五石。

也就是增产六成。

林庸的地更不用说了,浇灌了灵泉水,亩产六石,也就是六百斤。

在现代当然算不上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真的是非常高了。

而一亩地需要缴纳一石半的税,也就是一百五十斤粟米。

林庸只有三亩地,就是需要缴纳四百五十斤的粟米为税。

剩下的一千三百五十斤粟米,都是林庸自己的了。

衷听了村民的汇报,手都在颤抖。

回去了以后,马上拿出竹简,写下了有关沤肥的方法,还有每户村民地的亩产。

自然还有有关林庸的提议。

写完了,当天下午就让彘投递给邮人,到县里交给县令了。

这个时代,是有邮人的。

每个乡都有一到三个邮人,公函是不花钱的,但是私人信简是要给一定报酬的。

衷的书简,算是公文,不需要花钱。

秦朝的邮寄体系,比六国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先进,都要完善。

县令叫做陈阳,曾经是楚国人,在秦实行商鞅变法的时候,来到了秦国。

已经在这里扎根,一口关中雅音,现在也算得上老秦人了。

陈阳虽然在这个不起眼的鹿县做县令,但是他的家族十分庞大。

有家中长辈是少良造,也就是十五级爵位,属于公卿一流。

在咸阳军中任职。

陈阳只是一个不受待见的旁支子弟。

今年三十四岁。

对很多人来说,三十四岁就成为县令,很了不起,但是对于陈阳这个心比天高的人来说,真的有些郁郁不得志的感觉。

陈阳办公十分勤勉,只要有了公文书简,他从来不会留到第二天看。

衷的书简到达县衙的时候,陈阳正准备吃饭。

想了想,还是决定,先看了书简再吃饭。打开了书简上的密封,陈阳就看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