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历史 > 魔王奶爸的幸福人生 > 129、借兵

魔王奶爸的幸福人生 129、借兵

作者:乌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01 19:03:35 来源:258中文

c_t();? 赵孟清的眼眸里浮上一层阴沉:“高李贪墨一案查抄的钱款确实巨大,但殿下也该了解一个词。”

“哪个词?”

许是这件事让他十分难受,他看向窗外,目光落在海面上企图寻一方阔朗之处,沉默了很久才道,“所谓‘坐食山空’,凭她和她的心腹大臣这俾昼作夜的挥霍速度,这些钱财折腾个两三年便化成虚影了。我甚至上折子提醒过她,若这些钱财用于秣马厉兵,修缮工事,用于阙更减赋,休养生息,她这皇位还可以坐得久一些,可她倒觉得我明目张胆地咒她皇权难久,要用忤逆的罪名把我打入死牢。我实在不明白,这位宣仪皇帝也曾是皇室公主,也是识过字读过书背过文章的,为何偏偏不懂细水长流这个道理?她是不是根本不想好好地做皇帝,所以才这般肆意折腾?”

“不,孟清,你错了。”我道。

他回过头来,疑惑道:“我哪里错了?”

“你对程遇这个人理解错了,她不是不想坐皇帝,也不是不明白细水长流的道理,她这样折腾,怕正是因为想长久地霸居帝位。”

“那她为何还要这样做?”

我抚了抚放在心窝处的宝物,迎上赵孟清不解的目光,压低了声音问道:“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坠江之后,程遇她有没有派人去长澜江里打捞我的尸体?”

话音方落,面前赵孟清的眉头便清晰一跳,刹那间便反应过来:“我起初还以为她对你旧情未断,所以才大费周章地从长澜江里寻找你的尸首,你可能不知道,光是打捞你的水手就死了几十个了。原来她真正的目的是这个。”

“她最后一次见我,我二人已全然不需要互相提防掩饰了,她对皇位的企图业已昭然,对不老琮的觊觎也置之明处,可她还是没能从我这里拿走。所以我死后她一定会派人搜寻我的尸首,可如你所言,死了这么多人依然没有找到我的尸首,所以她会产生有两种猜测。”

“一种是,她认定你死了,不老琮下落不明,她心灰意冷,觉得反正自己迟早要死,皇位也不能坐得长久,索性去挥霍、去昏聩。”赵孟清道。

我点点头,接着道:“另一种是,她认为我没死,而是躲在某个地方。所以她便用这种方法把大锦搅乱,让我的子民不得安宁,逼我出来。”思及此处,一声苦笑溢出我的喉咙,“程遇她确确实实拿捏得准我的痛处,黎民百姓的安宁是我最后的底线,若我真的在一处能看得到她所作所为的地方,我怕是早就带着不老琮出现了。”

面前的赵孟清发出一声轻叹,从粗布裳到藤条鞋将我打量了一遍,脸上布满了物是人非的遗憾和同情:“所以这一年殿下到底去了哪里,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模样?”

我灌下一口酒,打算把这一年的艰辛好困顿咽下去,随即轻笑一声,如实道:“我落入长澜江的时候没有死,江水把我冲到了一个小山村里。”

“能把殿下困住一年的山村,想必已经不是‘偏僻’一词可以形容的了。”忽然灵光一现,半眯了眼睛笑望我道,“该不会被山伤哪个姑娘缠住,要留下做压寨相公罢?”

我几乎想给赵孟清跪下:“赵大人果真聪慧,可困住我的不是姑娘,确确实实是地理位置。这个地方在东启国,大丰山州,长云山县,朱家沟村,说与世隔绝也不为过,且家家户户都没钱,我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才攒够了从朱家沟村到大丰州府的盘缠。”

“劳作?”从小到大养尊处优从没为零花钱发过愁的赵大人挑眉看着我。

我心中坚定着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甚是坦然地给他解释:“养猪,种菜,挑粪,砍柴,”顿了顿,望向窗外蔚蓝的大海好比望见了自己广阔的心胸,补了一句,“还有要饭。”

耳边传来一声低笑,带起一句似讽似赞的话:“殿下很不错嘛,还会做这些。”

我干巴巴一笑,略有些想念朱小六了:“多亏一位大兄弟教我,那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教我农作,供我吃穿,可他不愿意跟我走,送我到县城后就回家了。”

赵孟清收起脸上的笑,肃然起敬道:“想不到在这般困难的地方还有如此热心肠的人,这位兄弟当真侠义。”

“却说,你为何要去东启国?”又想到他方才说过的忤逆程遇这件事,不由紧张道,“你可是受到什么伤害了?”

赵孟清摇了摇头,端起酒碗颇自信地灌了一口,“殿下应该知道,我是自打皇上执政开始就不怎么上朝的,折子也是找人丢进皇宫的,她确实派了人到我府上去抓我,可我又不傻,能擎等着被抓去天牢么?”

“程遇不是那种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性子,你是怎么躲过去的?”

他悠悠道:“我自府门口开始就布上了霸道机关和致命毒药,谁来谁死。朝中的大人们也不傻,他们也是惜命的。”

问题便又回到了他为何出现在这条大船上:“你若是能保全自己,为何还要来东启国?”

赵孟清的眸光瞬间黯淡下去:“因为大锦的千万子民尚不能保全自己,南国府的百万子民也不能保全自己。”

我忽然明白了他来东启国的目的,心头当即一紧:“你是去东启借兵的?”

东启一国临海,倭寇多次近海侵犯,故东启在十六年前便开始造大船、建水师,其海战能力比我等中原国家强百倍不止。且东启国内的那位闻名天下的星冉公主,是制造火药炮铳的高手,这些火药炮铳在与倭贼的数次海战中发挥了巨大功劳,十年来,东启国与倭国海战七次,均大获全胜。

如同我承认自己在朱家沟村养猪种菜、挑粪砍柴那般坦然,一向翩然高华、从不卑躬屈膝的赵孟清也极平静地承认了自己确实是去东启借兵的。

可一个国家同另一个国家借兵,远不是村头的卫七向村里的朱六借窝头那般简单——我同朱小六无仇无怨也无无过往渊源,可锦国同东启之间的关系却不是简单的“毗邻”一词可以形容的。

若我没有记错,十六年前,倭国犯东南海域,东启国还未建成水师和大船,无力抵挡倭贼入侵,东启皇帝带最宝贝的女儿星冉公主来大锦,希望用联姻的方式借我大锦二十万将士帮东启抵御倭贼。可那时正是我父王筹划已久、准备对南国行动的时候,这二十万将士他最后也没有借给东启。

这一桩事,我相信星冉公主没有忘记,东启国也没有忘记。

所以我猜到赵孟清去东启借兵的时候,才这般紧张。

“殿下是不是在疑惑我为什么偏偏要去一个本就与我们有过节的国家去借兵?”他的手指敲在桌面上,落下缓缓两声沉响,“殿下还记得,当年,那位星冉公主临别时同我们说的话么?”

彼时南国还未覆灭,年仅十三岁的星冉公主在钟启殿上同我们道别,说的话让一众人汗颜不已——

“列为皇宫贵胄,公卿大臣,坐在这样高的位子上,看得自然要比寻常百姓要长远,国家的成败存灭兴衰昌退都落在你们肩上,这担子的分量委实不轻。皇上要开疆扩土赢得南国富饶之地,这也是为了锦国的前程,星冉和父皇都体会得到。可南国之于锦国,倭国之于东启,到底还是不同的,这不同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大概是语言之别,民族之异。既然父皇都劝不得锦国出兵帮我们抵御倭贼,那星冉便在这告别的时候,斗胆劝锦皇一句——我们七国本就同宗同源,同语言同文字,所以您在对付南国的时候,务必要手下留情,您刀剑所指,上溯十辈可能就是亲朋友,宗族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