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一剑斩破九重天 > 第二十一章 登门拜访

一剑斩破九重天 第二十一章 登门拜访

作者:流浪的蛤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8 23:29:00 来源:258中文

“这么早就来啦。”彭师傅寒暄道。

“是啊,您也挺早,我进去了啊。”赵子蒙一路小跑进物资学校的操场,操场上空无一人,这个点,大多数的人还在梦乡里。

赵子蒙健壮的体魄,是他长期坚持锻炼的成果。他喜欢跑步,这是一项既简单又神奇的运动,赵子蒙觉得跑步有助于他保持头脑的清醒,每天早上跑完后,他都感到神清气爽,一整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在他的影响下,队里面有几位同志开始坚持训练长跑了,令狐云飞和项代沫两人也时常跑步,一是有利于强健体格,对工作有益,二来也算是为市局的夏季考核早做准备。法医室的萧长松主任胃部虽做过手术,但也喜欢跑步,但碍于身体关系,他只能慢跑,时间不长,强度也不大,现在他的身体比以前硬朗多了。

赵子蒙像往常一样在操场上跑了几圈之后,告别了彭师傅,骑上自行车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叫做“春燕”的早点铺子,刚坐下,老板娘就送过来一碗豆浆,两块烧饼和两根油条。她和赵子蒙早已相熟,她知道清晨这个钟点,赵子蒙必来报到吃早饭。

赵子蒙将两根油条裹在烧饼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此时,早点店里面只有赵子蒙一个人,赵子蒙今个起的比平时早了一点,门前榨油条的油锅前和烧饼炉前倒是排了几个人。

有人和赵子蒙打招呼,估计是门口的邻居。

赵子蒙这个人虽然言语不多,但看的出来他为人随和,不摆架子。不管什么时候见到赵子蒙,他总是微笑着,非常有亲和力。

喝完最后一口豆浆,赵子蒙一抹嘴,将钱放在了桌上,然后和老板娘打了个招呼,走出早点铺骑上自行车走了。

半个小时左右,赵子蒙来到了蜈蚣山公园,这是个市民公园,赵子蒙曾经带着女儿薇薇来玩过。公园大门的斜对面有一条比较宽的林荫大道,大道两旁是又高又粗的梧桐树。

赵子蒙推着自行车穿过马路。

林荫道的的左边有一个巷子,巷子口的墙上写着“箍桶巷”三个字,巷口两边都是人家,右边一户人家的门牌上写着龙盘路378号,左边一户人家的门牌上写着龙盘路386号。

赵子蒙推车走进巷子。

他在左边第三个院门前停了下来,院门上有两个铁环,门牌号是龙盘路384号,这里应该就是蔡先生一家现在的住处。

院门没有上锁。

赵子蒙用铁环在门上敲了三下:“咚——咚——咚”。

不一会,院子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谁啊?门栓没有插,进来吧。”

赵子蒙慢慢推开门。

院墙跟前站着一个六十五岁左右的老妇人,她手上拿着一个小水壶,正在给花浇水。

赵子蒙手扶着自行车的龙头,站在门槛外:“请问,这里是蔡教授的家吗?”

“是啊!你是?”老妇人打量着门外的人。

“请问,你找我爱人有什么事情吗?”看到门口是一个身穿警服的男人,老妇人警觉地问道。

“大妈,你好,我叫赵子蒙,是市公安局刑侦队的。”赵子蒙料想这个老妇人就是蔡先生的爱人蔡大妈。

“市公安局?请进来吧。”蔡大妈放下手中的水壶,指着院里的空地说“把自行车放这儿吧。”

赵子蒙将自行车搬进院门,同时环顾四周:这是一个不大的庭院,三间正房,两间厢房,外加一个小披子,小披子可能是厨房吧!院墙边有序地摆放着一些盆景和花卉。院子虽不大,但井井有条,地上扫的十分干净。

“您就是蔡大妈吧,抱歉啊,这么早登门,打扰你和蔡教授了。”

“不打扰——不打扰。我爱人不在家,去对面的公园晨练了,你找他有什么事情吗?”

“有点事情想请教他,蔡教授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快了——就要回来了,同志你进屋坐会,我爱人一般五点半去公园,六点半之前会回来。”

赵子蒙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六点二十三分。

蔡大妈从东厢房里面搬出一把椅子:“赵同志,你先坐一会,老蔡一会就回来。”蔡大妈说完之后,拿起水壶继续浇花。

赵子蒙并没有坐,他就跟在蔡大妈的身后,一边欣赏盆景和花卉,一边想和蔡大妈说说话。

站在院子里面,赵子蒙能闻到一股比较浓的油墨味。他猜想油墨味可能是蔡先生的那些画散发出来的。

院墙边有十几个大小不的盆景,都十分的精致。有造型别致的树根盆景,有榆树盆景,有青檀盆景,有紫檀盆景,有松树盆景,还有竹子盆景和梅花盆景。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几个石头盆景,石头的造型各不相同,别有一番情趣。

“大妈,这些盆景和花,您侍弄得很不错嘛。”

“嗨!在家闲着没事,摆弄这些盆景和花无非是消磨时间。”

“这个院子就您和蔡教授两个人住吗?”

“是啊,老蔡平时喜欢画画,我们老两口都喜欢安静。”

“哦,我看二老的生活很有品味啊。”

“呵呵,我和老头子都不喜欢闲着,他啊早晨到公园去跑跑步,我就爱个花啊草啊的,捣鼓捣鼓这些盆景打发时间。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能不麻烦他们,就不麻烦他们。”蔡大妈提到了自己的孩子。

赵子蒙来前已经想好,和蔡家老两口聊聊,多了解些情况,可是初次见面,彼此陌生,突然问人家孩子的情况,既唐突,又容易引起老人家的反感。曹大爷、车大嫂和饶一览三人和蔡先生夫妇做了那么久的邻居,都不太清楚蔡老的三个子女是做什么的。可见,不是这三人和老两口的关系一般要不就是这两个老人很低调,对家庭**保护的很好,想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孩子的情况,可能有些难度。

赵子蒙打算步步为营,慢慢深入。赵子蒙从事刑侦工作多年,这是他屡试不爽的拿手好戏。

“您二老很会为孩子们着想啊,现在向你们这样的好老人还真是越来越少了,冒昧的问一句,您二老有几个孩子啊?”

“三个孩子,嗨,儿大不由娘,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了,我们做长辈的也要自觉啊。”蔡大妈觉得这个公安十分和气,说话也好听。

“三个儿子啊?您二老真是好福气啊!”赵子蒙笑着说道。

“呵呵,两个儿子,还有一个是闺女呢。”

“哦,两好加一好,真是好。龙生龙,凤生凤,您这三个孩子一定很有出息。”赵子蒙夸赞道。

“哪里哪里,一个小子在外地工作成家了,另外一个小子原来在大学里面工作,后来下海啦,女儿嘛在市医院当外科大夫。” 可见三个孩子是蔡大妈一生的骄傲。

问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往下问,就有点失礼了,赵子蒙知道分寸。

如果继续直接往下问不太妥贴,倒是可以旁敲侧击的问问,蔡大妈或许会接受。

“还真让我说着了,三个孩子果然有出息,这说明您二老在教育孩子上很有一套啊,也很开明。做父母的任务就是把孩子扶上路,至于怎么走,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我妹妹原来在国营大商场工作,还是个部门负责人,后来受朋友的影响,也下海了。刚开始,家里人都反对,可事实证明,我妹妹下海经商这条路是走对了。”赵子蒙说的是事实,并非胡编乱造。这九十年代初,开放革新进入试水期,扔掉铁饭碗下海经商的人不少,赵子蒙的同母异父的妹妹也是其中之一。

“你妹妹是做什么生意的啊?”赵子蒙这一番话倒引起了蔡大妈的好奇心。

赵子蒙心中窃喜,这一招果然奏效,接着说道:“我妹妹是把国内的东西弄到罗索国去卖,一开始不太顺利,跑了几趟以后,生意终于上了轨道。我父母开头也是拼了命地反对,可我妹妹铁了心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谁说也不听。现在,她开了一个商贸公司。手下有几十个员工。”

“小姑娘厉害啊!我们家耀辉下海的时候,我和老头子也是极力反对的,可是孩子长大了,不听我们的。等我们知道的时候,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他已经辞职离开了学校。”蔡大妈自己打开了话匣子。

“您儿子是做什么生意的?”赵子蒙紧接着问道。

这才是他的中心议题——现在再问这个问题就顺理成章了。

“早几年,耀辉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古董店。后来他自己一个人单干了。”

赵子蒙立刻敏感起来:经营古董——那他的店里很有可能有文物。他马上联想到昨天在离子山脚下的那座古墓和墓里面文物。

这老夫妻俩就住在117号,而院墙后面的土丘下面就是古墓,而蔡大妈刚才说他的儿子是经营古董店的,这也太巧合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