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一剑斩破九重天 > 第五十三章 比对锈迹

一剑斩破九重天 第五十三章 比对锈迹

作者:流浪的蛤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8 23:29:00 来源:258中文

昨天,同志离开现场之后,在靳教授、聂教授和文物局领导的监督下,肖队长带着工人,将墓道口前面的土挖开之后,用砖块和水泥将墓道口封堵了起来。

文物部门的保护措施非常及时,如果不及时将墓道口封闭起来,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心过剩的人进去一探究竟。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墓室里的面貌就很难保持同志们离开时的样子。

特别是十几个石刻高台的的铜锈有可能会遭到破坏。

至于这座古墓是否进行挖掘保护,何时进行挖掘工作,必须得等文物局开会讨论拿出具体方案,再经过专家进行论证之后才能决定。

一行人走到墓道口,将口罩手套穿戴齐整。

一个工人将一个工程灯递到肖队长的手上。

肖队长打开工程灯,向墓道口走去,萧路含抱着纸箱紧随其后,赵子蒙、四位教授和文物局的一位领导跟在后面。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出现了一阵骚动,紧接着是汽车的引擎声。

不远处的人群自觉地让出一条路来。

大家停下了脚步。

眼见马建平和林狄快步跑了过来。

赵子蒙快步迎了上去:“怎么样?”

“石鼓巷187号只有一个姓戚的孤寡老太太,她是房主。我们仔细搜查了蔡耀辉所租住的房间,里面除了一些家具,没有我们要找的东西。”马建平道。

“赵队,目前看来这个蔡耀辉说的是实话,他租戚老太太的房子是临时存放东西。”林狄道,

“我们没有找到别的物件,恐怕187号只有这件青铜器。狡兔还三窟呢!我看他没那么简单,我觉得除了石鼓巷,他应该还有其它存放东西的地方。”

“蔡耀辉什么时候住进187号的?”

“一个星期前。”

“他打算住多长时间?”

“戚老太太说他打算租一个月,并且已经付清了房租。昨天晚上蔡耀辉从那离开的时候,他跟戚老太太讲,房子可以租给别人了。”

“赵队,我也觉得这个蔡耀辉很狡猾,他没准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主儿,他不让位启亮知道石鼓巷的地址,租房周期又很短,他应该还有别的地方。”马建平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蔡耀辉的话我们不能全信。他手上的东西可能不止这一件。”赵子蒙边说边扶着靳教授,“靳教授,走——我们进去吧。”

马建平留在了外面和项代沫以及冯经理等人维持秩序。

林狄带上口罩手套跟在赵子蒙的身后朝里走去。

一行人小心谨慎的在墓道中穿行,片刻的功夫,他们就来到了有石刻高台的墓室。

靳教授很快就找到了那三个留下三足状锈迹的石刻高台——就是墓室前厅右柱周围的三个高台。

萧路含和赵子蒙协力从纸箱里取出九羊樽,揭开了毛毯。

靳教授和聂教授两个人小心翼翼地抬着九羊樽,在三个石刻高台上一一比对,最后回到第二个石刻高台跟前。

高台上的三块锈迹之间的距离和九羊樽三足之间的距离分毫不差。

九羊樽的三个脚是羊脚的造型,而石刻高台上锈迹形状和羊脚的形状完全一样。

另外两位考古学家还将残留在高台上的细小颗粒物质和九羊樽上的细小颗粒物质进行了比对,结论是同一种物质。

四位教授给出的意见是:这件九羊樽就是离子山晚明古墓失窃的随葬品。

聂教授说:九羊樽是国家一级文物,它铸造精湛,樽面的纹饰内涵丰富,瑰丽雄奇,与九个羊首的造型相得益彰。

它不仅是青铜器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像这样器皿,长安博物馆有一件,而且是仅存的一件。

所以,眼前这个九羊樽是一件无价之宝,它对研究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祭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看的出来,几位考古学专家和那位文物局的领导面对这个结果难抑兴奋。

那位领导连连和赵子蒙握手,感谢他找回了失盗的文物。

赵子蒙他们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就找到了古墓里丢失的随葬品,这使文物局的领导大喜过望。

可此时赵子蒙的心情却十分沉重,他知道九羊樽只是失盗文物中的一件,想要寻回其他的宝贝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林狄随身携带了相机,她这回在墓室里面又拍了三十二张照片——石刻高台一共有十八个,有铜锈的高台是十六个。

每个高台,林狄拍了两张,之前,林狄虽然已经拍了不少照片,但角度不同,这次拍的全是由上而下的正面照。

比对工作结束后,一行人出了墓室,冯经理和肖队长指挥工人用砖头和水泥将墓道口重新封上。

赵子蒙将九羊樽交给了文物局的同志。

林狄用照相机给九羊樽拍了十几张照片。

古墓里有铜锈的高台有十六个,考古专家判断这高台上原来应该伫立着16尊青铜器皿。现在,经过比对,已经确定九羊樽就是其中一件。

赵子蒙不禁心中暗自发问:另外丢失的十五件青铜器又在什么地方呢?

而在一座晚明的古墓里,为什么会出现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呢?而且数量有16件之多?

过去,赵子蒙在和风也曾接触过盗墓案,被盗墓贼盗取的陪葬品,绝大部分都是与墓主人同时代的物件。

赵子蒙有意向几位专家请教。

几位考古专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的初步意见是: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大势所趋,谁都无法阻挡,但历代君王,无一不希望自己的江山永固,并且世代相传。

到明朝末期之后,出现了几个并不为正史所承认的小王朝,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不愿接受改朝换代的现实。

而青铜器是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国之重器,是王朝的象征。

墓主人幻想这些东西能挽救王朝灭亡的命运,即使现实不能够,他们也希望能在另一个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

古人有视死如生的理念,在他们的墓室里面摆放这些东西,如同在人世间一样君临天下。

市文物部门这次决定派一位同志协助刑侦队侦破“10.5”盗墓凶杀案,这位同志叫闻鸣涧。

闻鸣涧是文物局文物科的科长,曾经协助公安部门侦破几起倒卖、走私文物的案子,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他对各类文物的鉴定有很高的水平,熟悉国内文物市场行情走势,和全国各地的文物部门都有联系。

赵子蒙虽然接手过此类案件,但对文物鉴定识别完全是个门外汉。

文物部门经常协同公安部门查处文物犯罪案件,有他们从旁协助,刑侦队如虎添翼。

赵子蒙正打算派两个人到海州走一趟,那个矮胖子宁尚智到底是收藏家还是文物走私犯,不能只听蔡耀辉和宁尚智、达七宝的一面之词。

这次的海州之行,派一个人和闻科长一同前往就行了。

派谁和闻科长到海州去呢?

赵子蒙想到了项代沫。

项代沫行事稳当,做事踏实,思考问题比一般人深刻。

他身手矫健,善于应对突发情况,派他去最合适不过了。

项代沫接受任务之后,他打算再和宁尚智、达七宝和那辆车的驾驶员接触一次。

他觉得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去海州协同当地警方查案,掌握的信息量不多会使自己变得十分被动。

他希望能从这三个人的口中再掌握多一些的信息,这也是赵子蒙的意思。今天早晨,因为时间仓促,对宁尚智和达七宝的审讯不够透彻。

项代沫和闻科长这次到海州去的主要任务是查找另外几件青铜器的下落,通过遗失文物的踪迹找到“10.5”盗墓凶杀案的凶手。

现在距离案发已经过去了不少天,有些青铜器可能已经早已不在京西市内了。

闻科长说,目前在国内,有三个文物集散地,而海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地点,它还是文物流向海外的最后一个落脚点。

文物贩子通过各种渠道将收购来的文物,集中在这三个集散地,其中的大部分会直接经海州转道南港和琉球,最后经由这两个地方流向世界各地。

南港、琉球——特别是南港,是文物走私集团走私文物最主要的中转站。

现在,瞄准国内市场顶级文物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文物收藏家,一种是文物走私集团。

随着文物市场的逐步升温,一些文物收藏家也按耐不住,干起了走私文物的勾当。

一旦文物进入市场,人们追求的一定是价值利益的最大化。

文物在国内市场,利润上升空间受到购买力的限制,而国际市场的利润空间更大,走私文物和文物走私集团应运而生。

当代开放革新的时间还不长,人们的腰包才开始鼓起来,某些人铤而走险走私文物到海外想迅速发家致富。这已经成为目前出现的一个不好的苗头趋势。

所以,到海州去查找这批文物的下落,堵截这批文物,是目前的一个恰当的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