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一剑斩破九重天 > 第三章 花神镇历史悠久十三营一座寺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十个脚趾甲,修剪的很讲究,一般的修脚师傅修不出这种样子(萧路含将几个修脚工请到公安局法医处冷藏室看实物——实物比照片要清楚许多)——一般的修脚师傅也没有这样的工夫和耐心(修脚师傅的收入和他们的修脚数量是成正比的,他们不可能在一双脚上耗费很长的时间)。”

虽然梁厚忠的假设没能给同志们的刑侦工作带来丝毫的帮助(有没有帮助,现在还很难说)。

萧路含从梁师傅的话中听出了一点潜台词:“梁师傅,您有话不妨直说。”

“我跟你们说一件事情,我遇到过一个顾客,他经常到秣陵澡堂来泡澡,有一回,一个刚来的修脚师傅问他要不要修脚,他就将脚伸给修脚师傅看,师傅问他的脚趾甲是谁修的,他笑而不答。”

“此人从不在我们那里修脚,但他的脚趾甲打理的非常妥当,除了没有女人的手指甲长之外,和女人的手指甲一样精致——连脚趾头上的老皮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这是为什么呢?”

“他没有说,我估计他有一个好老婆。”

“根据是什么?”

“因为我有一个好老婆,我给别人修脚,但从不给自己修脚,我老婆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给我洗脚,只要发现脚趾甲长了,她就会给我修剪,连趾甲缝里面的污垢都掏的干干净净。修剪过以后,还要认真打磨。”

萧路含终于听懂了梁师傅的话,如果死者是老城南人的话,那么,他的手指甲和脚趾甲很可能是他的老婆打理的。脚趾甲打理的这么好,如果不是修脚师傅修剪的,就是自己的老婆修剪的,因为只有老婆才会有这种耐心,才会下这么大的功夫。

“此人多大年纪了?”

“四十几岁。”

此人最近来洗过澡吗?”

“昨天刚来过,明天晚上一准来,他隔一天来泡一把澡。”

听了梁师傅的话,萧路含的心里凉了半截。

本来,萧路含寄希望于这条线索,但结果使他大失所望。

前面,笔者曾经两次提到柳叶渡,在澡堂没有寻找到死者的踪迹,萧路含就把注意力投放到渡口和船上,死者遇害的时间在四月下旬,沉尸地点距离河岸两点五米左右,水深一米以上。

凶手是如何将死者的尸体沉入水中的呢?

萧路含想到了船,只有借助于船,才能做到这一点,在柳叶渡,有一条渡船,在柳叶渡的南岸,有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古镇,古镇的名字叫花神镇。

花神镇上住着三千多户人家,古镇上的人进城办事,柳叶渡是唯一的通道。柳叶渡附近有几户人家长年以打鱼为生,每年春末夏初,汛期一开始,河水一上来,他们就开始在河边架网捕鱼。

这几户人家每家都有一条小船,这几条船长年停靠在河岸边。

萧路含将注意力投放到了这几条船上(寻觅整条河,除了前面提到的这几条船之外,河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倒是不少,但都是过往的客船,几乎都是运送货物的船。)

在河的南岸,除了西边的花神镇以外,东边还有一个很大的居民区,有两千多户人家。一条十字街将居民区分为四个部分。

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十三营”。据说这里在三国的时候曾经驻扎过军队。

在“十三营”,有一个历史悠久的老戏院,其位置就在十字路口,明代的时候就有了。

“十三营”还有一个尼姑庵,先前,我们提到的——朱老三作为鱼窝参照物的——河对岸那幢三层老式建筑就是尼姑庵的一部分,尼姑庵的名字叫“马婆婆庵”。

古往今来,将寺院建在闹市区的情况不多见,在京西城区,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尼姑庵,也是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的,它就是“鸡鸣寺”。

在“马婆婆庵”的西边,还有一个酱菜厂,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的话,你会在空气中闻到酱菜的味道。这种非常特别的味道,居住在河两岸的居民闻了很多年。当然,“马婆婆庵”古老而沉静的钟声,河两岸的居民也听了很多年。

“马婆婆庵”和酱菜厂的后门就开在河堤上面。两条蜿蜒而下的石阶延伸到河边,在酱菜厂的码头上,停靠着一条比较大的木船。

朱老三说,酱菜厂这条木船,除了运送货物以外,平时是用铁链子锁在岸边一棵大柳树上。他在河这边钓鱼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小孩子在木船上玩耍,偶尔也会有垂钓者坐在木船上垂钓。

萧路含在“十三营”的走访花费了蛮长的时间,案发地点在秦南河上,具体的位置在北岸边,一水之隔的十三营,也应该作为案件发生的环境加以考虑。

大家都知道,赵子蒙从事刑侦工作将近二十年,在办案过程中,他一直重视对环境和背景的研究,任何一个案件,都离不开环境和背景。案子的诡异程度和背景、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必不可分的关系。凶手在作案的时候,也会考虑到环境的因素。

将死者的尸首藏在距离北岸两点五米左右,水下一米以上的地方,在死者的身上坠了两块城墙砖,并将死者的头颅砍下来藏于别处,无一不考虑到了环境的因素,所以,赵子蒙希望能从案发现场的环境中解读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来。

在“十三营”、柳叶渡和秣陵路上,一共有四个五金店(“十三营”有一家,柳叶渡有一家,秣陵路有两家)。

萧路含拿着用来捆扎尸体和城墙砖的细铁丝,到四家五金店调查走访,这种型号的铁丝,四家五金店都有,根据铁丝的长度和重量判断,这么长、这么多的铁丝,肯定是在五金店买的,这种铁丝是论斤出售的,同志们将所有铁丝缠绕在一起,用电子秤称了一下,总重量是1.19公斤,凶手在买铁丝的时候,应该在一公斤左右,遗憾的是,四个五金店的店主对买铁丝的顾客一点印象都没有,他们说,买这种铁丝的一般都是单位,单位一买就是一大捆(一捆铁丝的重量是五公斤)。

也有私人来买这种铁丝,但长度有限,因为都是街坊邻居,老板会用老虎钳剪一段,一分钱都不收,这种铁丝本身就比较便宜,一段铁丝值不了几个钱,为了招揽生意,跟顾客客气一点,多笼络一些回头客,对五金店的生意有好处。

最糟糕的是,四个店主已经想不起来谁曾经在他们的五金店买铁丝,五金店平时并不靠卖铁丝赚钱,他们之所以进铁丝,是有人需要——只要有人需要,那怕是小小的铁钉,他们都要设法备货。

到店里面来的顾客并非只买一样东西,所以,只要货品齐全,人们都会到他们的五金店来买东西,由于上门的顾客比较多,所以对谁买了什么东西,一点印象都没有。

况且,如果凶手就是本地人的话,他是不可能到他们的五金店来买铁丝的。在老城南,在京西任何一个地方的五金店,都能买到这种型号的铁丝。

萧路含第二次调查走访的时候,晓晨五金店(地点在十三营)的赵老板的老婆王蕙兰倒是提供了一个人,此人曾经到她家的店里来买过铁丝,此人姓达,叫达长进,他在王蕙兰的手上买过一公斤铁丝。

萧路含对达长进展开了调查:达长进买铁丝是盖厨房用的,他家在房子前面加盖了一间小厨房,墙体所用的材料是竹竿和竹篱笆,铁丝是用来固定竹竿和篱笆的。达长进家盖厨房的时候,还在单位请了三个同事帮忙。

马明龙领着萧路含到达长进家去看了看,达家确实有一个小厨房,竹竿和篱笆上确实用了不少铁丝——铁丝看上去还蛮新的。邻居也证实,五月底,达家确实请单位的同事帮忙加盖了一间厨房,三个人还找到了这三个同事,他们的说法和达长进的说法是一致的。

后来,就只剩下那两块旧城砖了,在秣陵路北面就是古城墙,西到西华门城堡,东至集庆门,是三四公里长的古城墙。

经过调查走访,萧路含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在秣陵路一带居住的人家,几乎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面和违建中都有古城墙。

老百姓就这样,见到便宜就想占,只要有人在河堤上挖地种菜,大家便群起效仿,你家划分一块,我家划分一块,大家都来挖一块,城墙砖是砌房子的好材料,看到别人往家搬,我也顺便搬几块,不搬白不搬。

于是,好端端的河堤变成了私人的菜园子,好端端的古城墙,被撬的百孔千疮,公共区域是一块大肥肉,不占一块心里面就不舒服,于是,你家搭一个小披子,我家盖一个小厨房,城墙砖不就是盖房子的好材料吗?

这样一来,屹立几百年的古城墙就遭了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