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原来缘去分未了 > 第一百九十章 议学堂

原来缘去分未了 第一百九十章 议学堂

作者:呆猫小白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2:01:50 来源:258中文

“我的想法也很简单,一,在宗祠堂不远处建设一座学堂,能容下我方家村小娃娃们上课读书用就够了。”

“二,建设学堂的钱财由我来出,另外笔墨纸砚我也一并出了。”

“三,各家的小娃都要进入学堂上学,不管男娃女娃,这一点也许有人觉得是不是多余了,不过这一点一会儿我再说。”

“四,请一到两名先生,先生授文课,我来授杂课,毕竟这天下还是以文为主的嘛,多读些文史类的书籍,肯定是没有错的。”

“五,每年初春开课,农忙时放假,让小娃们回家帮家里做一些农事,或者其他的事情,由各家去决定。”

“六,夏收时期学堂放假一到两个月,主要是为了帮忙家里忙些农事,或者带带家里的更小的娃。”

“七,寒冷天时,也有一段时间会根据不同情况来放假,主要是天太冷的情况,不易小娃们上课学习。”

“八,关于各家耕牛这事,估计等小娃们上学了,可能就不能再照顾耕牛了,所以这点需要各位长辈们心里要有数。”

“九,关于束脩,我的意思也简单,每户一年一贯钱,不管家里几个小娃,这一贯钱加在一起,也就二十七贯钱,这也是请先生的工钱,随着以后方家村的小娃越来越多的情况,适当增加束脩钱,当然最多不超过两贯钱,相信各位长辈能够衡量一下,各家现在都有一些存钱了,一两贯钱也是可以拿得出的。”

“十,至于小娃们进入学堂后,可就不能退学了,这也是我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我不希望方家村以后的小娃出现文盲,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好了,以上这十条,大家可都明白了?”

方静罗列出十条,算来,其实只是一个大概的学堂建设到基本的条款,想来村民们肯定会同意的,钱财也不多,本来方静也不会要求各家出多少钱,最终还得方静来补贴进来不少的钱,毕竟这是方静想看到这方家村的未来。

“静娃子,这刚才你讲的这些,我们都没什么意见,就是这建学堂的钱,和那个什么笔墨什么钱的,就不需要静娃子来出了,这点钱我们还是能拿出来的,大家凑一些钱,把学堂建起来,也是没问题的。”村民听完方静这十条,心中也大概有了个数,但对于这建学堂和笔墨纸砚钱,他们也不知道要多少钱,想来也不会有太多吧。

“各位长辈叔伯婶子们,这建学堂的钱,也不多,这也是我身为方家人的一点心意,建起来了,也是属方家村所有,可不会是我静娃子的,再者这笔墨纸砚这一块可不是一点点钱,一套下来没个十几二十贯钱,是买不到的,所以这笔墨纸砚的钱,还是由我来出,我家真要没钱了,我也是可以去山林里套只虎罴去卖了换些钱的,所以这点就不要再说了。”方静倒不是大方,其实,方静对于大唐的笔墨纸砚完全是看不上眼而已。

“静娃子,那刚才说的女娃也可以上学堂,这是不是有不太好?”一妇人向着方静发问。

“这外面是如何,咱们也管不着,但咱们方家村,谁家不是穷过来的?谁家男娃女娃不是自己的娃?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家娃全部认字读书,难道女娃天生就是傻子吗?肯定不是,男娃女娃都是一样,没有女人,何来传宗接代?没有女人,又何来香火延续?所以这女人比男人低一等的这种想法,我希望方家村不要有,男人女人从来就是平等的,只是这儒家教授的这些思想,把原本的本质都搞乱了,我不希望方家村有谁会高人一等,没有,也不可能有,大家都是一样的,哪怕当今圣上来了,也是一样。”

方静当然讨厌男女不平等,但是吧,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大唐天下,还是以男人为主,女人只是附庸,虽然女权相对要高很多,但也是处处有限制的,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华夏,依然做不到男女平等,其实这也是华夏文明的一种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方静相信一定能达到完全平等的状态的。

“静娃子,那这事就这么定了,你看这建学堂何时开始?还是?”村正看着所有村民们没有什么意见了,赶忙向着方静问了一下建学堂这事,是自己建呢还是请外人来建,这都有个章程才行。

“村正,各位长辈们,这建学堂之事,我这两天规划好,到时候,我去请人来建,交由外人来建,最好是各家亲戚过来,这些天各家都可以通知一下各家的亲戚,会泥瓦匠的先到村正那里记一下,到时我也好安排,您们看如何?”

方静倒不是想偷懒,其实还是想把这点实惠落到各户人家头上,毕竟谁也不是单兵作战,都有大把的亲戚,来方家村做工,挣点钱,也是能改善生活的。

“静娃子,我家亲戚倒是会些泥瓦活计,还有人会一些木工活计,那我这两天捎个口信给我那亲戚。”一妇人向着方静说了一声,心中也开始计算着这亲戚来了住哪里。

“那最好了,要多一点的泥瓦匠和木匠,最好还要几个采石匠,先定个五十人吧,咱们说好了,来干活的,每人每天五十文钱,吃饭睡觉的话,就由各家负责吧,这点大家应该没什么意见吧,咱们方家村也没个做饭睡觉的地方,只能安排在各家了,人多了的话,到时候我再想想办法。”

方静再次说着话,算是把这事完全定下来了,只等各家的亲戚名册了,只要人一到,就可以上山开采石料,砍树,打地基建学堂了。

“静娃子,这五十文有些多了,这外头一天的工钱也就一二十文左右,这五十文可就太多了。”村正没想到方静会说五十文的工钱,完全与这外头的价钱有很大的出入啊。

“村正,来我们方家村干活,都属于重活,体力活,一天五十文钱也不算多,再者,都是亲戚,坑谁也不能坑了亲戚,这以后可都是要来往的,可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咱方家村这么多的男娃,以后说个婆娘,也还得这些亲戚帮忙呢,五十文钱,我觉得挺合适的。”

方静其实最大的想法就是串连,把这方家各户人的亲戚串连在一起,这样也能相互帮衬一些,真要到了大难时期,也能挨过去,更何况亲戚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好,那就听静娃子的。”村正最终也点头同意了,建学堂这么大的事,算是完全定下来了。

方静看着所有人也没有问题了,打了个招呼就和陈二林夫妇他们往家去了。

“静娃子,建学堂和那些笔墨纸砚可是要不少钱,咱家虽然有些金饼子,但也不经花啊。”张小霞心疼家里的钱财,虽然这些钱财都是方静挣来的,但也心疼啊。

“舅母,这建学堂的钱,不会太多的,石料木料都是山里现有的,咱家也就出个工钱,这五十人,干上个一百天,也就二百五十贯钱,不多的,这笔墨纸砚吧,我没打算花家里的金饼子,到时候我找圣上要就行了,咱家虽然也有些钱财,但这大部分是要给大初大头小树们以后成家用的,留下一些给小妹做嫁妆。”

方静心里明镜似的,谁家的钱财难道是大风刮来的?当然不是,只是就目前而言,出些工钱,也无伤大雅,必竟这是方家村后代的大事,这以后大初大英小芝,大头小树小草,还有方园。他们都得去上学读书,可不能因为这点钱就打退堂鼓,更何况方静还有个哑巴神仙帮忙,弄点笔墨纸砚什么的,那真不叫事。

回到家后,方静把建学堂这事告诉了家里所有的小娃,小娃们高兴的在院中蹦啊蹦,完全一副我明天就要去上学了。

小娃们高兴归高兴,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方静可就有得忙了,方静除了要规划学堂建设,还要规划哪些人干什么,桌椅板凳黑板这些,都得要弄,还要开始编教材,这才是方静头大的事。

方静不是教师专业毕业的,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编教材,更不知道该如何编,方静倒是想把前世的教材直接搬过来,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文字不同,教学的认知与进度也不同,根本不可能照搬。

方静只得抚着脑袋,坐在椅子上想着这教材的事,完全一个脑袋两头大,方静倒是想把拼音也搬过来,但好像是不太可能的,这拼音虽好,但最好还是不要在这大唐出现为好,再者这发音,本身就是个问题。

大唐的发音可是与前世不一样,属于中古音,宋元明清朝代属于近古音,更接近于前世的发音,这中古音发音,可以说是类似于粤语,也类似于客家话,同样也类似于潮汕闽南语,从北魏到五代时期这其间,属于中古音时期,而唐朝属于中古音时期的后期。

方静真要是把拼音搬了过来,那真的有可能会遭雷劈的,所以在最后,方静也只能希望请来的先生,教授正常的大唐话了,最好能让这些先生可以编写一部发音教材,不能编发音教材,也可以编一部从易到简,再到难的教材吧,如果延用千字文,开蒙要训什么的,方静自己都感到头大,更何况这些个小娃呢。

“静娃子,你这手里拿的什么啊?”村正来到方静家,瞧见方静拿着一根铅笔在白纸上画画写写的,顿时好奇,从未见过如此这样的笔。

“村正,您来了,先坐下,大头,给村正倒杯茶。”方静抬头见到村正拿着几张草纸来到院中,忙请了村正坐下。

“村正,我这叫铅笔,正在画学堂的建设图,想建好看一些,所以画来画去,也没画好。”方静拿着铅笔递给村正看看。

“这是笔?这值钱吗?可有毛笔好用?”村正拿着铅笔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个头绪,从未见过这样的笔,也不知道如何?

“村正,您写写看看就知道了,说来这与毛笔肯定不一样的。”方静让村正在白纸上写写看看。

“嘿,这笔还真能写出字来,不错不错,以后这小娃们都用这种笔来写字吗?”村正写下几个字,倒也觉得好用,问着方静。

“不会的,村正,这小娃们以后读书,还是用毛笔写,这铅笔可不多,我就这么一根,制作不易,而且很贵,我也是上次从胡商那里换来的这一根。”方静可不想小娃们以后用这样的笔练字,练字还是毛笔为好,毕竟小娃们以后还要走出方家村去见世面的,可不能像这样随便,毛笔可是这天下的主流,可不能随便更换。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