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重燃 > 第一百二十七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回忆录》

第一百二十七章:《二十世纪**十年代回忆录》

之后,三松子馆主在那道剑痕前站立许久。曹经理瘫坐在地上,一直没有捡他的眼镜。他们保持着沉默,没有说任何一句话。

葛无忧因为心神疲惫,离开了三松剑馆。

他的家离这边很近,葛无忧回到家中,就走进书房,并拉上窗帘。

他如同老僧,枯坐在桌前,那桌上放着一本笔记,一支钢笔。后来,一直到这天夜里,竟然下起绵绵细雨。

雨积攒在树叶上,成一串水珠滴落,打在窗柩前的芭蕉上。

淅淅沥沥的声音,让葛无忧从沉抑中醒神,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动容,而后抓起钢笔,在笔记上书写起来。

他的右手,不仅剑舞得好,这一手字也写得铁画银钩。

葛无忧的笔记上,写着这样一段内容:

“南城,夏至一周前,经历过一段短暂而又难以忘怀的时间。在人生后期几十年,我都不会忘记那简短而又流逝飞速的时光。

这一天,我邂逅了江先生。

第一眼匆匆看去,会觉得他是一个儒雅,沉稳,随和,气度不凡的年轻人。但如果仔细去看,你就会看不透他。我练剑多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但,江先生这样的人,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果比喻一下的话,我觉得他像是雾里的花朵,湖中的圆月。”

“不可见,又不可琢磨。”

“他的身旁,跟着江姑娘,那是一个清丽、出尘脱俗的年轻女子。我这一生,只爱剑,红粉骷髅不是我的追求,初见江姑娘,心中竟也生出一丝惊艳感觉。

看着他们二人,我想起了三松子常说的无量玉璧,我甚至怀疑,这两位就像是从无量玉璧走出来的一样。

我练剑多年,说普通也不普通,说平凡也并不平凡,但始终与神奇无关。而江先生,却是一个神奇的人。

见过他之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始终会记住一种剑,它叫江先生的剑。

江先生的剑,如大河之水天上来,又如霜雪凌空雁南飞。

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在乎江先生承认不承认,从见到他的剑开始,我就把他当做了朋友,就像当年的任五一样。我生出了和他喝酒的想法,除了任五,江先生是第二个。

但,这些想法我也只是埋藏在心里,对于美好的事情,我总会不经意留下一些遗憾。”

……

而后,葛无忧又写下与江先生练剑的全部经过,包括剑招,剑式,剑意,感悟。从提笔开始,葛无忧手中的钢笔就没有闲过。

他不曾省略一丝细节,将所有与江先生练剑的那段时间都完完整整的记录下来。

在这篇笔记的末尾部分,葛无忧提笔写道:

“因为剑,我有缘认识了江先生。而江先生也曾评价,他说我是一个真正的练剑人。于我而言,这是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江先生的出现,改变了我的练剑之路,从一十七路剑意中,我感悟到一些东西。当我想说出一些感激话语时,江先生也已经不见了。”

“正如徐志摩先生说的那样,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但葛无忧不会忘,就想某些人一样,永远的活在我心里。”

笔记的右下角,葛无忧铭下,壬午年陆月拾肆日。

……

很多年以后,葛无忧已经成为著名的剑术大师,真正发扬了无量剑法,他本人也头发花白,下巴多了一撮山羊胡。

在国家电视台的邀请下,他参加了一档访谈节目---《奇幻人生》。

在那档节目里,葛大师带着一本笔记上台。

在面对主持人的询问时,他翻开了那本笔记,首次公开讲述一段陈年往事,一段埋藏已久的传奇故事。

葛大师无比缅怀,声音饱经沧桑,他讲述着一段经历,一个人,称这是辉煌一生的拐点。而这个人,不详其名。

葛大师对他很尊敬,一直称他为江先生。

那天,葛大师这样说:

“这一生,知我者,二三子。”

“忆往昔,记着一位儒雅随和的人,他是江先生,那是个神奇的人。我始终记得他的剑,那是江先生的剑。”

……

……

南城,江都府大桥东侧,这里,是最靠近河流的地方。这条河是长江分流的一条匝道,因为在江都府附近,所以石碣上署名为‘江都河’。

江都河河道不深,大船走上去容易搁浅,所以水面来往的都是些小船,有游客所乘,也有附近的打渔人。

“两位,请慢走。”

江润和江菱从一艘小船跳下,来到岸上,那披着蓑衣的老叟对他们一笑,杆一撑,船便走了。

“江菱,我们分明可以从桥上走过,你为什么要从水面渡船。”

江菱心情很好,她朝着河面吸了一口气,悠然说道:“江都府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江都河更是流淌着千年文化,泛舟游河,心情难道不美?”

“更何况,咱们一学期都没有几次这样出来的机会。”

江润看着那划船老叟远去的背影,自然是知道江菱的心思,他不点破,对着她说道:“走吧,那家鲥鱼馆就在岸边。”

他们一路走去,来到一家鲥鱼馆,据闻,这家是百年老店。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倒不用排队,他们在服务员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单独小隔间,环境清幽谈不上,但装点还算雅致。江润直接点起几份招牌,就坐了下来。

服务员拿着菜单出去,江菱小声问道:“你说他们的鲥鱼是养殖的,还是从河里捉的。”

江润想了想,回应道:“鲥鱼是长江三鲜之首,在两百年前曾因为过度捕捞,几乎灭绝,让人唏嘘不已。而在那之后的百年,因为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改善。这些家伙终于又繁衍起来,翻腾在江面上。现在关于鱼类包括其他野生生物的捕捉,华国在各地区立法明确,执法更严。”

“这段时间,正赶在产卵期,限捕令条例上渔民渔户可都是签了字的,所以店里的鲥鱼应该是养殖的。”

江菱拍了拍胸口,笑着说道:“那我就放心了。”

江润笑了笑,“你可以期待一下,这家鲥鱼馆的做法很特别。”

“我曾在杂谈上,看到过一篇**十年代江浙地区人的回忆录,他们是这样说的。”

摘自《二十世纪**十年代回忆录》------

-----记得小时候家里捕捞到鲥鱼,稍微清洗后直接斩块,然后盖上猪网油清蒸,那滋味我这辈子都忘不掉!

……

二十世纪**十年代的吃货们都这样说,这让江菱的眼睛亮了起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