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废土上的召唤师 > 第104章 正式上映

废土上的召唤师 第104章 正式上映

作者:赤耳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8 23:37:57 来源:258中文

1979年年9月24日,《锄奸》作为国庆献礼片在全国上映。现在电影上映没有太多的宣传途径,唯一的宣传就是电影海报。在《锄奸》上映一周前,全国各地的电影院,尤其是2650家专业电影院全都挂上了《锄奸》的大幅海报。

《锄奸》的海报跟所有海报一样,都是手绘海报,正中间是赵单的大幅头像,方姝和周里金分居两侧,旁边写着赵单主演。赵单是中国的超级巨星,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锄奸》这个名字加上主演赵单,对观众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

9月24号一大早,全国各地电影院的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龙。观众都想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看看赵单的新作。北平的25家专业电影院更是人满为患。在《锄奸》上映之前,北平电影界,以及首都各大高校已经传遍,北电拍出了一部比《追捕》更好看,比《桥》更精彩的故事片,很多人都想一睹为快。

排队的人群中两个朋友正在聊天,其中一个对朋友道:“没想到《锄奸》今天刚上映,就有这么多人买票。都排了十多分钟了,怎么还这么多人,不会买不到票吧?”

“有一千多个座位呢,我们前面也就两三百人,不会买不到票的。今天第一天上映就有这么多人,真是没有想到啊!”

“可能大家都听说了吧,我同学暑假的时候看过这片子,说这片子比《追捕》和《桥》还要好看。他还说里面打仗的部分特别激烈,可以看到看到子弹把人脑袋打爆。”

由于排队时间比较长,等着买票的观众都东拉西扯的闲聊,有聊文学的,有有电影的,也有聊其他政治的。有观众发现在前面不远排着一个老外,捅了捅朋友的胳膊,嘻嘻哈哈地道:“你看有个老外在排队呢?你说《锄奸》是中国电影,一个老外能看懂嘛?”

没想到朋友还没回答,那个老外却转过身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道:“哥们儿,我能听懂中文,我喜欢中国电影,最喜欢谢晋的电影。”

说话的男子没想到老外会中文,顿时惊呆了。

周围的人爆发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声,以为人家老外听不懂,没想到人家中文说得还不错。

老外叫马可-穆勒,是意大利人,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直想来社会主义中国看看,而且上世纪60年代西方很流行中国的佛教、禅宗思想。在1974年,他到辽宁大学研究群众文艺,从那时候开始看了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但并不太喜欢。

1977年春天,马可-穆勒从辽宁大学转到南京大学。他在南京的一个篮球场上看了一场露天电影,谢晋导演拍于1962年的《红色娘子军》。马可-穆勒觉得太棒了,他认为谢晋把中国电影传统与苏联电影、西方电影结合了一起来。

今年马可-穆勒回到意大利办了一场关于中国电影的展览,由于影片数量有限,质量不高,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不过这反而激发了马可-穆勒的斗志,他决定搜罗高质量的中国电影,在意大利办一个中国电影节。

马可-穆勒这次到北平,跟电影界人士交流的时候,不少人对他说,你要办中国电影节,应该把《锄奸》带上,这是中国当前电影的最高水平。也有人说《锄奸》是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思想内涵的庸俗作品。但不管怎么样,马可-穆勒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想要看看这部电影。现在正赶上电影上映,他决定看看《锄奸》到底怎么样。

排了二十多分钟的队,马可-穆勒和朋友顺利的走进了电影院。又过了二十来多分钟,放映厅的灯光熄灭,电影正式播放。

马可穆勒只看了十多分就已经意识到这是一部非比寻常的电影,有大量的好莱坞电影拍摄技巧,也有很多新浪潮的东西,但同时又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整部电影都是运动镜头,但镜头的运动却极其平稳,也不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

马可穆勒在中国呆了好几年,看了不少中国电影,他一直相信谢晋是中国水平最高的导演,现在他发现《锄奸》导演讲故事的能力不比谢晋弱,而在视听语言上更强。

马可-穆勒正看得起劲,幕布突然变白了,紧接着放映厅灯光亮起,银幕上出现一行字“跑片未到,敬请谅解”。马可-穆勒差点没郁闷死,一连吐几个“FUCK”。

其他观众的反应也差不多,锄奸小队已经在侦察地形,马上就要和敌人干起来了,现在竟然断片了。现场观众都极其不爽,各种骂声,叫喊声,口哨声响成一片。

现在电影拷贝价格昂贵,为了节约成本,往往是三四家距离比较近的电影院共用一套拷贝。电影拷贝用的都是小片盘,一个片盘只能放10分钟左右,而电影一般都是90分钟或者100分钟,这样大家就可以轮着放。第一家影院刚刚放完第一个片盘,会马上骑自行车马不停蹄地将第一个片盘送往下一家电影院,让他们播放。

简单来说,如果同一部影片在甲电影院晚上9点上映,经过第一个片盘10分钟的播放,再加上跑片运送拷贝的时间,路程最近也得20分钟以上。所以,同一部影片,在乙电影院的放映时间一般会排到9点30分左右,同理,丙、丁电影院的放映时间会再往后推。

送拷贝的任务主要是由跑片员来完成,每家电影院都有一两名专业跑片员。跑片员像跟后世的快递小哥那样,一天到晚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在后座挂一只类似于邮递员的帆布袋,专门为电影院运送拷贝。

不过在跑片过程中,有时候难免会碰到意外情况;比如自行车轮胎没气了,或者链条断裂,这种时候只能丢下自行车,背上拷贝一路狂奔。如果是跑片未到,放映员一般会打开灯光,换上“跑片未到,敬请谅解”的幻灯片。

像《妈妈再爱我一次》那种节奏比较舒缓的电影,断片的时候观众情绪往往比较稳定,会耐心等待,甚至出去买点零食,边吃边等。《锄奸》这种比较火爆的电影就不行,观众情绪特别亢奋,要是突然断片,观众会大声起哄骂娘,把座椅搞得啪啪响,导致放映厅一片混乱。

差不多过了五分钟,放映厅灯光熄灭,观众烦躁的情绪瞬间得到安抚,现场顿时安静了不少:“来了来了!”、“终于要开始了!”、“都不要说话了,好好看电影。”

电影很快放映,故事继续推进。等到战争戏开始的时候,现场观众都彻底被震惊了。子弹把人脑袋打爆,机枪把人打成筛子,炸弹把人炸飞,这些镜头是以前的国产电影从未呈现过的残酷内容。现场不断有观众发出“妈呀”、“好吓人”之类的惊叹声。

马可-穆勒也彻底惊呆了,他不知道在《锄奸》以前有没有战争片这么拍过,但反正他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说过,这绝对是一部开创性的电影,整部电影完全接近真实场景,就好像是一部当时拍摄的彩色纪录片。

一百分钟的电影结束,字幕飞快地划过,但马可穆勒坐在凳子上没有动,显得意犹未尽。不过现场观众都站起了起来,他们在往外走的同时,热火朝天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太喜欢刘文英了,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枪法如神,简直就是张桃芳那样的神枪手,是真正的神枪手,可惜最后牺牲了;那个演段海平的男演员也不错,比唐国强还帅。”

“十几年没演新电影,赵单的演技越发纯熟,简直把周汉庭演活了。”

“锄奸小队伤亡惨重啊,竟然只有段海平一个人活下来了,以前还没有这样的电影呢。”

“我觉得真正历史应该就是这样吧,毕竟搞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

朋友见马可穆勒盯着屏幕出神,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怎么样,电影好看吧?”

马可穆勒回过神来,无比激动地对着好友吼道:“太厉害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厉害的电影。不管是故事、内容,还是视听语言都是一流的!”话刚说完,他突然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要再看一遍,我绝对要再看一遍!”

朋友买票的时候看过放映场次,提醒道:“下一场放的是《妈妈再爱我一次》,《锄奸》白天没有场次了,只有晚上还有一场。”

马可穆勒痛苦地呻吟道:“上帝啊,他们为什么不多排两次?”

像马可穆勒这样,看完第一场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第二场的观众有很多,各个城市都有。只是现在的电影只有一个厅,每天放映的场次大多是5到6场,加上最近新片比较多,还有《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样大热的电影,很多电影院《锄奸》都只排了一两场。很多激动难耐的观众直接要求电影院不要放其他电影,赶紧放《锄奸》。

由于观众反响太强烈,到了25号这天《锄奸》变成了三场;到了28号这天,变成了四场。很多原本没有放《锄奸》的电影院见状,也纷纷要求放映《锄奸》。本来三四家电影院用一个拷贝,很快变成了五六家电影院共用一个拷贝。

省电影公司的电话很快市电影公司打爆;而中影公司的电话也被省电影公司打爆,内容都只有一个:“需要加拷贝!”

在电影上映第一周,北平城35毫米胶片放映714场,观影人次92万;在魔都放映878场,观影人次113万人次;岭南省放映891场,观影人次116万;西川省放映543场,观影人次72万……各地数据相加,《锄奸》的35毫米拷贝在上映的第一周取得了1259万观影人次的成绩。

丁建明在看到各地汇总的数据后,发出一声感叹:“许望秋这小子狂是狂了点,但真的有本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