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我心自在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

我心自在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

作者:口袋空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2 00:23:27 来源:258中文

武昌府和锦衣卫武昌百户所的加急奏报被重臣们传看完之后又回到了御案之上,殿中并未出现群情激愤、义愤填膺的场景。一众文臣本就对这些吸血的藩王宗室痛恨已极,所以尽管楚藩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惨事,众臣基本是持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来对待:瞧瞧你们朱家,养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此事如何处置,诸卿议一议,须得尽快拿出章程来!”

朱由检乍闻此事之时也颇感震惊,但随后迅即平静下来对于这些与他这一枝早就血脉疏远的宗室,朱由检并无任何感情成分在里面,不然他也不会想出那样阴损的办法遣人去整治他们。

“启禀圣上,既是奏报属实,臣以为当务之急便是派员前往武昌,操办楚王之丧事,并给其加谥号,此事须有宗人府出面!”

首辅温体仁奏道。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管怎样,总得让逝者入土为安才好。武昌府的奏报用了十余日方才送达,朝廷需要准备妥当之后再派员前往武昌治丧,又要耗费不少时日。现下已是三月,天气已一天天热起来,虽说朱华奎的尸身有大量的冰块镇着,但时间久了还是会腐烂,所以此事要抓紧进行。

至于具体如何处置楚王世子朱蕴洄弑父、囚母、杀弟以及奸银两位郡王妃之事,则属于皇室的家事,作为外臣的温体仁无权过问。

“朱蕴洄罪孽滔天,本应处以极刑,但朕虑及其终是太祖血脉,故依据宗室条例,由宗人府派员押送凤阳囚禁于高墙之内,终生不得赦。其属下帮凶尽皆处斩!已薨楚王膝下三子,朱蕴洄虐杀其二,三子皆无后,楚王一脉业已绝嗣,故楚王封国自即日起废除,其家产充公!楚王妃等人移居汉阳王府,其日后生活所需酌情供给!楚王系尽皆除爵,其名下良田按每人十亩分与宗室及武昌百姓无田者,自明年起按例缴纳赋税湖池、河泊收归公有,任何人不得私占商铺、坑冶交由四海商行经营。驸马都尉巩永固与户部左侍郎周志谦为正副使,准备妥当后赶赴武昌府处置相关事宜!”

朱由检很快就定下了楚王府处置的调子,具体事宜自是由巩永固与周志谦到达武昌府后,根据具体情况商议办理。

既然楚藩正尊也已消亡,那武昌城内的剩下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正好顺势一并废除,还武昌百姓一个晴朗的天空。

楚王府可是一只大肥羊。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破武昌后,单从楚王府中缴获的金银就达一百十万两之多,其余的田产商铺并未计算在内,朱蕴洄的自作孽使得朱由检又收获了一笔大财。

朱由检估计,楚王府以及楚王系各个郡王一下拥有的田地应该不下百万亩,这百万亩田地都是不缴纳任何赋税的良田。

若明年开始按十三的税赋额度计征的话,按每亩良田一石计算,户部每年会增加几十万石粮食的收入,这些异常珍贵的粮食使得北地灾民又多了一份生机。

楚王系两百余年来繁殖的人口已达一万余人,除了那些嫡系郡王、将军以外,绝大多数宗室生活状况及其悲惨,这回按人头分下十亩田地后,至少其温饱应无问题。百十万木田地剩余的大头就是给了那些平日租种的农户,这些佃农日常租种王府田地,每年都是按十五以上向王府缴租,这下减去两成的租赋,农户的负担将会极大的减轻。

“启奏圣上,前番圣上下旨,凡官船外所有运河民船尽皆征税一事,内阁行文户部后已遭户科给事中胡大可驳回,理由是有违祖制、有损官体、有辱斯文、与民争利。臣敢问圣上是否收回圣旨,再行斟酌一番?”

次辅王应熊出列奏道。

大明的各科给事中可是位卑权重的典型代表,虽然品级只有七品,但有权封驳圣旨及内阁行文,是大明官场大小相制的重要手段。

大明各科的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n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

朱由检闻听王应熊的奏报后,心中已是明白,这位户科给事中胡大可肯定是受人指使下,才动用手中极少使用的权利封驳自己的圣旨的,原因很简单,圣旨内容触犯了江南士绅们的利益。

对于江南士绅来说,除官船外所有船只缴费一事尚能勉强接受,但圣旨中突然将钞关作为征收商税之所,这已是无法再忍之事。

现行的钞关收费方式,是按类似于后世的过路费方式收取的。打个比方,一艘满载的商船由苏州起航,运载大量货物到京城售卖,全长三千多里的航程,每个钞关只需缴纳三两多的通行费,大钞关合计征收约为二十五两左右。

这点费用对于那些一船价值上千两货物的商船来讲根本微不足道,对于朝廷来讲,一万艘船也不过征收了几十万两银子。

但这次朝廷准备在钞关上加征商税,并且是二十取一,这对于江南士绅们来讲是绝不可接受的。

这意味着一船价值两千两银子的货物,一次就要缴纳一百两银子的税,这不久等于朝廷从自家口袋里掏钱吗?大明享国两百余载,哪有如此昏庸无道的昏君?这是要逼着咱们n吗?

是,官军剿贼抗奴都需要粮饷,维持朝廷运转也需要钱粮。但这些粮饷加征不都应该是加到那些种田的穷鬼身上吗?怎么对我们这些国之干城下手了?这还有天理吗?不行,这种昏君的率性胡为必须要坚决抵制,这大明应该是我们士绅与皇帝共治才对,不能由得他妄为。

“现下朝廷需要大笔钱粮赈济灾民,官军粮饷也是缺口极大,计征商税之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商人本身不事生产,只需通过经销贩运便从中获利,计征商税只不过让其利润略微减少罢了,此事朕意已决,绝无收回圣旨之可能!”

朱由检的态度很坚决。

“现下天下盐利皆归圣上与朝廷,其利已是极大若是强行计征商税,恐致n汹汹,以致江南局势有动荡之忧。这与民争利之举怕是甚难服众,将来史官笔下,圣上之清誉怕是不佳!商人虽不事生产,但若无其货通南北,天下日用从何而来?圣上之意难道是欲禁绝其流通不成?”

王应熊的大帽子已经冲着朱由检扣了过来,很显然,王次辅很坚决的站在了胡大可这边。

原先的崇祯皇帝很重视自己的声名,总怕在青史上留下污点,所以就算想到了某些利国利民的举措,但因为触动了某些集团的利益,最终在众人的引经据典、慷慨陈词中败下阵来。

但现在的朱由检可不是原先的崇祯了,对于王阁老拿青史来说事的幼稚举动,朱由检直接嗤之以鼻孔。

青史留名?

历史就是个小姑娘,最终是由得到她的人才有权利将她打扮的花枝招展。

而朕,就是那个掌握权利之人。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