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美好生活从小龙虾开始 > 换卷

美好生活从小龙虾开始 换卷

作者:豹隐秋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05 14:39:50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涎笑,狗腿道:“你就与我说说呗,我觉得听真人的事儿,比看戏本子还有趣呢。”

他目光炯炯的看着我,似要在我脸上找出一些异样,我不自在的移开视线,好像故意躲避,不敢与他对视。

我发誓,真不是我以此为借口,想跟他多说几句话,只是单纯的想要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

因为这日子,过得实在太无聊了。

朝中近来颇不安生,因着吴望言伐国考制而掀起的风波久久未能平息,十分严峻。我略有耳闻,但只听到个大概,并未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距离上一次听长极讲起,还是很于归一起的。

“你这么久不见我,居然只想听故事。”长极身形高大,我便是踮着脚也只能达到他的肩膀位置,此刻我与他面对面,仰起头来看他颇为费劲。他居高临下,声音犹如从从对面山头传来。

我愣了一下,道:“不然呢?”

他叹了口气,拧过身去,我以为他还是要走,赶忙跑到他前面张开胳膊拦住他,高扬下巴,大言不惭的命令他说:“不准走,你还没告诉我这些好玩的事儿呢,你不准走。”

他怔仲,目指前方的椅子,哑然失笑:“我只是想过去坐坐,毕竟站着说久了,腿会酸。”

我尴尬的扯扯嘴角,赶紧让开。忽又反应过来,他答应要给我讲故事,便立即喜笑颜开的跑过去搬来凳子等着听,还贴心的为他准备好了一杯香茗,长极清清嗓子,娓娓向我道来。

自无极殿回去,那吴老童生便像是人间蒸发,莫名失踪了。人们纷纷揣测,说他因为得罪了高官,定是被暗杀了。虽没有明说高官是谁,非议之声,却都在含沙射影意指安阳王。

谣言传到南帝耳朵里,他老人家表现得很生气,多次当众呵斥那些上谏要求省察安阳王的言官,看样子不打算再追究今年春闱泄题和安阳王买卖官职之事。可临了了,南帝又偏偏出动金吾卫去满城搜寻吴望的踪迹,势要将人寻到。明面上看似在维护安阳王的声誉,却总感觉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过了几日,郑川县府有人击鼓报官,说在城郊的白龙寺后院找到了吴望。等金吾卫赶到,他已经死了,身上没有伤口,但面部狰狞,死相极其难看。

毫无疑问,这是遭人毒杀。

南帝震怒,接连动用了御史台、大理寺去彻查此案。

经大理寺出手,明察暗访,不仅查出近年来权臣操控科举,偷换考生答卷,扰乱了选拔制度;更牵扯出他们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大肆敛财;更有甚者,身负多条命案。

凡是有所涉嫌的官员,一个两个都开始恐慌。

本来买官卖官算不得什么大事,若非吴望题诗楼前,面圣于朝,谁会想起来要去探究这科举选官之间的门道。有钱的人想要权,有权的人想要钱,大家各取所需,看破不说破,实在不值一提。而作为历年主持春秋两闱的安阳王,当然不可能对学子考场舞弊,偷换答卷,以及部下卖官鬻爵等事毫不知情,多半也是纵容,毕竟卖出去的是小官,收回来的是巨财,而替他敛财的又是自己的心腹,又不用他出面,何乐不为。

只是他没想到,吴望题诗的事情会闹得满城风雨,引起了南帝的注意。

多年来,南瞻三王并驾齐驱,分揽权势,南帝自然也有所警觉,恐怕早就有心要整治。

三王中,最强的邕王已与皇室联姻,是为太子外戚,倒不用担心;庆阳王谨小慎微,不露圭角,也不足为惧;唯独这安阳王,锋芒毕露,从来不知收敛,势必会受帝王猜疑。如今南帝为了这点“小事”,而大张旗鼓的清查卷宗,看来是要对他出手了。

凡是沾手此次春闱会试的朝臣,人人自危,都害怕查到自己头上,急于和安阳王撇清关系,却又摆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

吴望的惨死,使得万千寒门学子愤慨而起,聚众声讨贡院,联名上书力求朝廷要严惩凶手,并整改科举制,处置受贿的考官。更有行为偏激者,直接跑到太学院和贡院闹事,打伤了不少人。

这些示威的学子,他们当中有真心为吴望鸣不平,声张正义的;也不乏一些对科举存有抵触情绪,想要借此机会发泄心中不满的;但更多的是些无能的宵小,故意借着此案滋事,而这些人大都是些无真才实学,屡试不第的酒囊饭袋。他们闹事,纯属围观看热闹。

不管出于各种目的,这闹剧一时半会儿是收不了场的。

而至于谁是杀害吴望的凶手,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涉嫌人员全在互相猜疑。

作为主考官,以及当日在朝与吴望发生过口角争辩的安阳王,却因其地位身份,勋爵权势,无人敢指谪。

而作为本次春闱阅卷官员的欧阳崇荣,首当其冲,成了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听闻,他有位堂侄叫欧阳引,是欧阳一室旁支,家中历代从商,十分富有,之前为买一个七品县令就花了五万两银子,出手委实阔绰。

行商的有钱人什么都不缺,唯独缺权势,有钱有权,才是人的毕生追求。

可不知为何,他这表侄是脑子发热还是怎么说,突然说不当买来的官了,而想要通过自己科举中第,只有这般,才能爬到政坛顶峰。毕竟当一个芝麻大小的县令,离出头之日遥遥无期。而后便痛下决心,毅然决然辞官重考。

单单从这方面看来,他这位表侄,还是很有远见的。

只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依然不走寻常路。当高官重考的途径,居然是去买通考官,偷换别人答卷。不得不说,酒囊饭袋就是酒囊饭袋,换了个方式,还是饭袋酒囊!

长极说到这里,我忍不住开口问他:“欧阳引引偷换考卷和吴望有什么关系,和允康父亲又有什么关系?”

他默了默,勾唇轻笑:“巧就巧在,考官给欧阳引换来的卷子,居然是吴望的。”

我大为震惊,啧啧称奇:“还有这样巧的事。那严格来说,允康也不算冤枉,谁叫他的侄子就是此次买官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呢。虽说人家吴老童生发挥失常了十一次,但也不影响人家第十二次发挥超常啊。一举中第,位居甲榜第五,也算优异。可啼笑皆非的是,偏偏这次答卷还被人掉包,让他再次名落孙山。真是人间惨剧,人间惨剧啊。”

长极敲了敲我的额头,不悦道:“认真听故事,别打岔。”

我吃痛,揉揉脑门,“哦。”

……

吴望老童生怕是对自己本次发挥很有信心,所以才敢要求启封查卷,这一查,果然发现了端倪,发现存在贡院里的样卷并非出自他手,不知是哪个不学无术写的狗屁文章。所以,才会有后面他在观海楼前题诗,痛批科举之事。

作为偷换吴望答卷的当事人是欧阳崇荣侄子的事,我表示十二万分的讶异,毕竟他和还允康沾亲带故了,这总让我觉得神奇。

欧阳崇荣原本担任的是太常卿一职,主管宗庙祭祀,并无高职在身。但胜在家族兴盛,蒙父辈福荫,即便官职不高,但在官场却颇有声望。且他从政多年一直平坦顺遂,从未遭贬谪。他先是前太子百里甫的伴读,与太子交好,两人感情甚为笃厚。后百里甫宫变失败,东宫被屠杀殆尽,而与百里甫来往密切的官员也都遭到南帝猜疑,纷纷被贬,甚至是连诛。而欧阳崇荣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一步步从太常卿做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再做到了今天的吏部尚书。

因他做太常卿的时间最久,长达十二年未曾提升,直到今日,人们还习惯称他为太常卿。

允康的父亲我没见过,不知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他官声还是不错的,至少算不得个昏官,但他怎么会允许自家人犯这样的事呢。真是老糊涂了?

如今因为吴望一案,欧阳一族被莫名被卷入其中。

平日与欧阳崇荣交好的官友,当下都变了脸,急于划清。更有落井下石者,谄言进献,说他啖以甘言而阴陷,实乃奸臣;滥用职权,包庇内侄,暗杀举子,数罪在身,奏请南帝定罪。

南帝虽不允查究,却又不明言其意,似在默认。

欧阳崇荣一口闷气吐不出来,那散朝回去便病了,这一病,便是半月有余。宫内殿外,议论纷纷,没有同情者,反而都在说他在装病。

此案越演越烈,以至于后期竟有学子填词作诗来辱骂他,句句辛辣,字字不堪,十分伤人,还贴在太常卿府的大门上。

欧阳家的老太爷乍听闻孙子身陷命案,连带着儿子也被南帝所疑,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多次进宫面圣却不得南帝相见,又闻无赖寻上门来,拄着拐杖非要出门和那些前来闹事的人讲道理。

可能是因为他年事已高,体力不支,谈吐显得中气不足;又加上那口老牙所剩无几,说话漏风,骂起人来更是毫无威慑力。总之就是,没人听他解释,反而骂得越凶。

欧阳老太爷作为南瞻名将,当年那是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几时受过这样的气。他本就是个刚烈性子,因受不了这样的诋毁,忧思成疾,以至药石罔效,不久便发出讣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