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花千骨之双生情缘 > 七三零 新琼州(三)

花千骨之双生情缘 七三零 新琼州(三)

作者:情梦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16 12:02:21 来源:258中文

一群人嘻嘻哈哈的,虽然并不敢奚落迟正杰,但也仗着酒劲把他的担忧给完全扫除掉了。

其实最初在设定这项计划时,迟正杰是考虑用一种大号的竹制“鼠弹弓”作为捕兔用具,让农民放在稻田四周起保护作用,顺便也能抓些兔子改善生活。但现在真正推广开来才发现,广大劳动人民根本不屑于做那种“守田待兔”的蠢事,都是主动出击直接掏兔子老窝的。

尤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都是农民家里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带着一帮弟弟妹妹来干这事,既好玩又能补贴家用,那帮小子正是精力最旺盛,头脑最灵活,创造力也最优秀的时候。各种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捕兔方法层出不穷。

在座这几位陪客全都是大地主,本身绝不可能下地操劳,但即使是他们,也从家人仆役那里听来许多这方面的趣闻妙法。此时在酒桌上当趣闻说出,反让迟正杰目瞪口呆劳动人民果然是最有智慧的,尤其在搞吃的方面。任你什么强势种族,只要进了中国人的食谱,陷入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那剩下无非就是珍稀或者濒危两种选择而已

说到后来,迟正杰反而觉得是否有必要在春天繁殖的季节颁布一些保护性条令?否则他的“暴兔子”计划当真有可能失败的夭折于疯狂的吃货之手。

当然具体事宜还是要等调查之后,有了实际数据才能确定,不过那些地主们都很确定的表示:如果迟先生您真想要把这件善政长久运行下去的话,还是设个保护期稳妥些为了给老婆孩子多弄一口肉吃,那些佃户农民可真是有能耐把兔子窝掏绝种的。

而作为琼州府议会的议长,许敬许信安就很会作人了,找了个机会,他举起杯子向迟正杰敬酒:

“难怪最近常听家里下人说起:就这年把功夫,乡野田头的兔子忽然多起来了,还都是又大又肥还很容易捉的傻兔子。原以为只是天生地养,年景好而已,没想到却原来还是诸位先生之功……这可真是叫人想不到。”

旁边莫家胖子莫大鹏历来是唯许敬马首是瞻,闻言也立即举起杯子:

“是啊是啊,没想到连这玩意儿都能放养。以前光知道抓野兔子,还真没想过这个也能养,先生之才当真了不得,佩服!佩服啊!”

迟正杰微微一笑,这个胖子明显不太懂,只是单纯拍马屁而已。不过他原本也没打算跟这帮明朝地主谈论专业问题,只要他们肯帮忙,愿意配合自己接下来的田野调查工作,那也足够了。

迟正杰的事情很快就说定了,那些地主对于有机会帮助一位“真髡”绝对是无比踊跃的,尤其这又不费他们什么事,无非吩咐下去,最多让家里派些人配合也就行了。就算没有赵立德提前请客打招呼,迟正杰直接找上门去,他们也不可能拒绝的。

而这一次赵立德请客,他们有机会过来跟“赵老爷”喝上一杯。俗话说酒桌上面无大小,有些平时不大敢说,不大好提的话,这时候就可以谈一谈了,就算不成,也无非借酒盖脸,事后道一声喝多了胡说八道,也能遮掩过去。

于是之后的时间,大都是赵立德在和他们交流了。迟正杰反而得了清闲在一旁热闹。听了一阵,却也渐渐听出点门道来……

今晚赵立德邀请来的几位都是琼州府这边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这些人所关心的当然还是土地,以及收成问题。不过这些大地主现在的日子不太好过,他们有大片的土地,但是愿意为他们耕种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因为人都去为短毛工作了。琼海军从大陆上招募来大批人手,将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了许多农场。而在吴南海,李江东,张宇等人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农场系统,应该算是琼海军最为成功的体系之一。在这些农场里头,无论种子,技术,还是管理模式,虽然未必能真正重现出穿越众心目中的所谓“现代化农业体系”,但比起这个时代的普遍水准,那绝对是强到不知哪儿去了。

同样的地,同样是种植粮食,短毛农场收成却是本地人的好几倍,还能多种一茬经济作物。这第一年,人家看个热闹,第二年,人家心里嘀咕……到如今他们短毛已经占据了海南岛四五年,那些本地农民就算再怎么迂腐,也都知道短毛的种地本事比他们强太多了。

于是,很自然的,农民们纷纷跑来要求学习,农场方面也不藏私,说愿意学就来呗。这些农民都不识字,也不可能给他们讲课,农场方面培训他们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在技术员的带领下,亲自在农场田中干活,算是农场的雇佣工人。除了付给一定酬金外,收获也按比例分给他们一部分。

这样学了一段时间,教会了,家里自己有地的回去伺候自家田地去了,可那些家里田地少,或者干脆没田,完全靠租种人家田地为生的农民回去一盘算同样是帮人种地,给地主家做佃户还不如去给短毛农场打工呢。

就算还是作佃户,若去租种农场的田地,短毛老爷不但提供种子,负责技术指导,最后田租也只收四分之一。而地主老爷的田租则至少要收到三成五这还是短毛官府三令五申,为此不惜灭了几家敢于搞对抗的大户,这才定下来的死规矩。

两厢一对比,应该怎么选择,是个人都知道啦大约从前年开始,海南岛这边的地主们开始发现一个可怕现象:他们的田没人种了!只要有短毛农场存在的地区,附近佃户们都纷纷退租,改去短毛农场找活儿去了。

这还仅仅只是农业口内部的转变,然而琼海军统治下的海南岛,对于人口有大量需求的行当中,农业根本就排不上号。无论他们建设什么,发展什么,其首要条件就是需要有流动人口。虽然这几年中琼海军一直在努力从外地引进人口,但比起他们想要追求的那个目标,眼下这点数量,根本只是杯水车薪。

可这么一来,那些地主们可就受不了啦。祖上几辈子辛辛苦苦攒钱买地,不就是想着有朝一日躺在家里睡大觉也有人帮他们种田么。如今有田了,却没人了!大片良田荒在那里没人种,而官府的田赋还是要照常缴纳的,不可能因为你自己把田荒在那儿就免赋的。

这可让那些地主们头疼了,尤其是眼前这几位,都是大地主,每年光田赋就要交一大笔钱。平心而论琼海军定的田赋不算高,收纳标准是按本地平均产量的八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十二点五。而且为了照顾农民方便,交粮食或者交钱都行。

然而这对大户们没什么意义,他们种地肯定是要卖粮的。在其它地方也许还能囤积起来,指望等到荒年卖高价,但在海南岛上根本没这种可能性。就算有这想法的,带他去短毛农场转一圈,看看人家的粮食产量;或者再去海港附近掸一眼,看看从安南,暹罗等地来的运粮船……若还是不愿改变想法的,那就只能祝他好运了。

总之,对于这些大地主来说,找不到佃户,榨取不到劳动力已经让他们感觉损失巨大,还要他们继续向官府纳粮完税……就算以“赵老爷”的威慑力,也压不住这帮人了。

于是之后一段时间,便听那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半发牢骚半求恳的,向赵立德表达了他们希望官府能在这方面“松松手”的要求。

而赵立德一直很有耐心听着他们的牢骚,脸上还始终挂着微笑,直到那几个人说完了,方才慢悠悠转动着杯子,缓缓道:

“按照我的理解,你们所提出的诉求,是希望我们能免除掉那些未种植地块的赋税,是这样么?”

几位大地主互相看了看,纷纷点头:

“确实如此,就算不能全免,若能打个折扣也是极好的。”

听到此言,赵立德却嘿嘿笑起来:

“老许,老莫,还有老于,你们几位与我们琼海军合作也不是一两年了。从当初解团长他们攻克琼州府城算起,咱们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几位是帮了大忙的。”

“张,李二位员外呢,虽然以前接触不多,但近几年咱们的土地政策,两位员外也都是大力支持的当初咱们推行‘三七五减租’的时候,两位员外率先带头施行,在各自村里开了个好头,这个,咱们也都是记着的。”

赵立德忽然说起好话,却让在座几人脸上都显出几分惴惴不安之色来他们都是老江湖了,当然知道这种话后面多半会跟上一句“但是”……

不过赵立德却没有说出这个词,而是继续道:

“所以呢概念中,你们几位都算得上是咱们琼海军的‘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有什么好处,甜头,肯定都是对你们优先开放的,这一点,各位在这几年中应该是有所感受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