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诸天大航海时代 > 466.新的宗门

诸天大航海时代 466.新的宗门

作者:三丈红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8 21:49:46 来源:258中文

临安皇城在凤凰山东麓,布局上开创了“南宫北市”的先河。

皇宫在南,民居、市集等可供城市发展的主要用地在吴山以北,为后续发展留出了足够空间。

事实上,临安城早早就有了综合商业街的概念,既有金、银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场。此外还有“瓦子”多处,类似后世的电影院、酒吧、茶楼乃至剧院的混合体。

在宋代以前,城内街道上一律不准开设店铺,晚上街上会实行宵禁。

变化始于唐朝末年,到了北宋,商家街头买卖既成事实,皇帝下诏,承认现状。

于是,大街上店铺栉比,熙熙攘攘,远超汉唐。

当然,虽然北宋有了强大无比的商业经济水平,军事水平却与之极不相配,甚至不足以守护这个国家,导致惨痛的下场。

而南宋虽固守江南,但正值灵气复苏,却又将给了这个原本走向末路的帝国新的机会。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陆明登高凭栏,眺望半城风景,倒是想到了辛弃疾所书《青玉案》中的名句。

原本辛弃疾打算腾一间枢密院的闲置府邸出来供陆明使用,结果朱熹淡淡来了句“我书院在临安也有一处阁楼,尚无人入驻,乃仿洪都滕王阁所建,日月阁既然取名为阁,便赠给陆阁主吧。”

无论日月阁还是书院,明面上跟朝廷都没有直属的关系,收下书院的阁楼,确实也比公器私用来得好听。

陆明便也不客气的要了下来。

朱熹表现的更是大喜,又提笔写了副横匾,一并赠予陆明,一幅老傲娇的派头。

于是,过了数日,书院将阁楼打扫干净,便进行了交接。

阁楼中层,郭靖和阿刺海别吉将朱熹亲手书写的“日月阁”横牌挂了起来,寥寥三字,却是气象超然。

楼顶,则挂着另一封更大的横匾,却是宋帝赵扩亲手所书的“天下第一宗”,但字体意象,却又远不及朱熹了。

金国使团已经跟南宋方面会晤了,杨康事毕之后,也不敢多停留,便匆匆而去。

今日则是蒙古使团都跟南宋方面会晤之日,目前已定下了个暂时的合作协议。

但明眼人都明白,这种谈判只是个形式,真正决定一切的,还是归属于战场内外。

于是,阿刺海别吉根本懒得出面,随便找了个借口,只是让金轮法王陪拖雷前去见了见南宋的军政大员,表明了一下蒙古的态度。

南宋方面听说公主殿下不来,倒是也丝毫不以为意。

对于南宋而言,男女地位还是有差异的,满朝文武里也只有李清照身为文宗,才授了二品闲职。

但今日之后,蒙古使团便不便留在临安了,阿刺海别吉也得随之返回了。

一整天阿刺海别吉虽然依旧谈笑风生,心中却还是有些闷闷不乐。

黄蓉在楼下,歪着脑袋左右看了看,横匾位置悬挂的颇为合适,便拍了拍小手,轻轻笑了出来。

阁院里,不远处的亭子里,江南七怪懒洋洋的或坐或卧,谈天说地,倒是一派安乐的画卷。

这几人本就是嘉庆人士,离的不远,听闻郭靖在此,便走了过来。

陆明觉得日月阁中人丁太少,便索性也请这几人当了客卿。

七人本来就没门派束缚,也知陆明武功盖世,见他相邀,便也欣然答应了。

当然,这种客卿并非弟子,跟阿刺海别吉一样,陆明也一概不教武功。

江南七怪武功的可塑性太低,莫说不会向陆明学武,就算肯学,陆明也不知道教什么比较好,大概还得去因人不同,而去自创不同武道。

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行径。

……

“你跟朱熹朱夫子,关系还挺好的嘛。”杨湘绮一袭黄衫,站在陆明身旁,凉风吹拂,衣袂飘飘,望着楼下的景色,眼中露出一丝笑意。

“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老头,跟我原本想的也差不多。”陆明微微笑了笑。

“可惜,历史上被黑的挺惨的。”杨湘绮撇了撇嘴。

“谅皆考覆以非诬?莫说如今的朱熹,便是历史上的那位,恐怕也不会当回事吧。”陆明摇了摇头。

朱熹在历史上的位面,倒是足足被黑了上千年,甚至网络不发达的时代,也一直被很多人以为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宋宁宗时,赵汝愚和韩侂胄两大势力斗争,结果赵汝愚失败,朱熹作为同党受到牵连。

其时,宋代的监察御史,也就是言官,是可以胡说八道,不用承担任何风险的,于是,索性编造了许多黑点,来污蔑朱熹,讨好韩侂胄。

一时间,不孝其亲、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侵吞人财,乃至引诱尼姑、勾引寡妇,种种耸人听闻之事,不一而足。

目的很简单,朱熹一代理学大家,便在道德上泼脏水,效果自然最好。

朱熹倒是无所谓,觉得自己风烛残年,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便索性服罪告老,远离权力斗争,隐居乡间,数年呕心沥血,到成书时,几乎双目皆盲。

可惜,民间喜欢吃瓜,对朱熹的学术修为没什么人有兴趣,对这种热闹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一时间,以讹传讹,哪怕宋史定性了对朱熹的污蔑,也依旧有人深信不疑。

当然,谣言止于智者,便是历史上归属韩侂胄一派的辛弃疾,哪怕立场对立,他也在朱熹墓前提下了“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半圣文宗,浩然长存,本就为天下师表。

哪怕在政敌眼中,朱熹也担的上这个评价。

当然,在这个位面里,朱熹只要修为尚在,便是国士无双之才,倒是不至于沦落到那种下场。

至于灭金之事,诸人乃至宋帝赵扩都无意见,宋帝加封陆游为副枢密使,成为辛弃疾的副手,两人共同进行战略上的宏观部署。

昨天刚搬入这阁楼时,辛弃疾和陆游联袂找上门来,一为恭贺,一为商议后续计划。

陆明便随口又推荐了孟珙给辛弃疾,此人在历史上曾联蒙灭金又屡败蒙古,足可谓仅次于岳飞南宋的名将,想必不会让辛弃疾失望。

对于孟珙而言,现在的局面,比他当初的牌面好的太多,想必他也不会如同历史上一般壮志难酬了。

其他事情,包括他们的出兵计划,陆明都不予关注。

毕竟一个国家,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太过依赖轮回者的帮助,对于日后依旧是极大的隐患。

无限之大魔神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