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雪之舞,魂殇 > 第九十九章 但愿人长久

雪之舞,魂殇 第九十九章 但愿人长久

作者:幽菀淑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31 19:12:41 来源:258中文

今年的央视秋晚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上篇“不舍昼夜”,中篇“悠悠我心”和下篇“大道之行”,希望彰显华夏传统文化之美,并且在央视综合频道(央视一套)、综艺频道(央视三套)、中文国际频道(四套)并机播出。

晚会现场后台,苏景坐在距离候场通道不远的地方,反复做着深呼吸的动作。

“你紧张了?”高兴走到苏景身边,他原本是想过来给苏景打气的,却看到苏景调整呼吸的一面,不禁有些许错愕。

不过很快他就释然了,别看苏景的节目排在第三,其实前两个节目都是团体节目,说到底,苏景是晚会第一个独自登台的参演嘉宾,多少是有点压力的。

“稳住,你可以的。”高兴看到苏景点头,拍着他的肩膀,打气道。

苏景笑了笑,他之所以紧张,不是因为压力过大,而是今晚坐在观众席下面的,除了父母外,还有第一次看他现场表演的爷爷奶奶和宁希竹。

“谢谢,你也要加油。”苏景没有跟高兴解释紧张的原因,也鼓励了高兴一句,还没等高兴拍胸口保证,苏景接着说道,“别毁了我写的歌。”

高兴的手停在半空,脸上的神情渐渐凝固,然后装出一副被打击到了的浮夸表情,“你怎么能忍心伤害我幼小的心灵?”

苏景摸了摸高兴微微凸起的肚子,嘴巴一咧,“看这体型,你的心灵应该不幼小,结实耐操。”

也许是被太多人摸过自己的肚子了吧,高兴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低头看了一眼,“好了,不打扰你了。”

不得不说,高兴的时间掐得很准,他刚转身,就有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走了过来。

“苏景,准备一下,注意听主持人报幕,马上到你了。”

苏景点头,走到了候场通道,站在这里,没有后台那么嘈杂,能清晰听到舞台上齐诵的声音。

观众席上,宁希竹和苏家人坐在前排的凳子上,苏景的面子肯定没有这么大,能混到前几排,都是沾了老苏同志的光。

“小竹,你是第一次看苏景的现场吧?”苏母看着宁希竹眼睛频频盯着出场通道那边,笑道。

“可以这么说吧。”宁希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她看过苏景在毕业典礼上唱歌,也看过苏景在江边给她唱歌,甚至这两晚她还染上了让苏景唱歌哄她睡觉的毛病,但是现场观看苏景在秋晚这样的晚会唱歌,她的确是第一次。

“我跟老头子也是第一次呢。”奶奶也有些激动,苏景小的时候二老忙于工作,自然不可能跟着苏景到处跑,等到他们退休了空闲了,苏景又不唱歌了,他们心里当然会有遗憾,但是他们对苏景极为疼爱,既然苏景不想唱歌了那就不唱了吧。

说起这个,老爷子就来气了,脸色不善的看了一眼老苏同志,重重的哼了一声。

这一生冷哼听在老苏同志耳里,不亚于一声惊雷,别看他年纪大了又身居高位,但在心里还是很惧怕老爷子的,大概是小时候被打怕了吧。

宁希竹笑了笑,恰巧这时候舞台上表演结束,主持人上台,她连忙说道:“爷爷奶奶,苏景要出场了。”

“真的吗?”奶奶掏出老花眼镜,一边的老爷子也是默默地掏出眼镜来。

而在央视影音上,因为之前的舆论风波,也有很多人聚集在这里,观看今年的央视秋晚,当听到主持人字正腔圆的说出“苏景”两个字时,弹幕瞬间停滞了一下。

根据节目组透露,这次的秋晚将有两首苏景写的新歌,经常在网络上活跃的他们,对苏景的创作能力自然是有所耳闻,他们在纷纷期待,苏景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候场通道里,苏景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话筒,深呼吸一口气,便迈着大步走到舞台上。

当苏景的身影出现在镜头里的瞬间,看到的人都觉得眼前一亮。

一袭白袍穿在苏景并不魁梧的身上,显得温润如玉。

“这孩子,穿上汉服比时装好看多了。”哪怕苏母不是第一次看到苏景穿汉服了,但仍然感到惊艳。

“他是挺适合这些斯斯文文的风格的。”宁希竹附和道。

这时候,屏幕上给出了歌曲的信息。

《但愿人长久》

作词:苏轼

作曲:苏景

演唱:苏景

看到这一幕,现场的观众嘴角一抽,但顾及会场秩序,也不好大声说话,只好跟身边相熟的人低声议论。

但网络上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弹幕刷得飞快。

“卧槽!作词苏轼?我这一双24k纯钛合金狗眼瞎了吗?单作词人就已经秒杀所有了!”

“你特么逗我呢?是不是字幕组打错字啦?”

“不吹不黑,这一幕看上去还是挺和谐的233!”

“**大的教教我,作词苏轼,这波怎么吹!”

“苏轼:记得给我烧点版权费,我没钱买酒了……”

“这不是最美的三行情书,但这是最**的三行情书!神特么新三苏233!”

“穿越时空的合作?真的好怕苏景毁了这首词!”

“前面的,我大哥作的曲,你还需要担心吗?”

……

要说中秋诗词,恐怕大多数华夏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本都烂熟于心。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里评价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这孩子,倒是有心了。”老太太一句话说得老苏同志心里吃味,老爷子推了推眼镜,眉目间满是喜悦。

“怎么啦?”宁希竹问道。

“老头子喜欢宋词,尤其是苏轼这首《水调歌头》!”老太太解释道。

听完,宁希竹看着舞台上的苏景,神采奕然。

正如奶奶所说,苏景之所以会想到给《水调歌头》谱曲,也是因为老爷子,他接到韩金生的电话后,一直在想秋晚应该唱什么歌,想来想去也没有个头绪,正巧老苏同志给他打电话说起老爷子,想到老爷子钟爱宋词,他就想出了这个法子。

既然打定了主意,他就开始了找合适的宋词,关于中秋的诗词很多,但是首推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苏景很犹豫,他知道给《水调歌头》谱曲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华夏人对这首词的印象太深了,如果他谱的曲子跟词不契合,肯定会引起很大的争议,他好不容易打响的名声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这还是小事,重要的是,苏景害怕会让老爷子失望。他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但是他很重视亲近的人的态度。当年他那么努力,就是为了能让父亲满意,夸赞他一句,也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他后来离家出走的后果。

苏景考虑了很久,最终才咬咬牙,选了这首爷爷最喜欢的传唱千古的经典词作。

就是有挑战性才有趣,不是吗?

短暂的古筝前奏后,苏景一开口,就让整个现场鸦雀无声。

这是一段念白,短短不过两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之所以让众人感到惊艳,是因为这段念白是用京剧的老生唱腔念出来的。

为了这段戏腔,苏景托高兴帮他找一个京剧老生录制了几段念白,他就一直反复听反复学,说到底,他就是在模仿。

虽然是模仿,但苏景这一段戏腔唱得有模有样,引得满堂喝彩。

韩金生站在控制室里,看着屏幕上苏景念完这一段,心里大定!

念白过后,一段简短而又优美的间奏让观众们停止了喝彩,重新安静了下来,他们不相信整篇词作都会是这样的念白,接下来应该就要唱了。

戏腔只是点缀,重要的是曲子跟词作是否契合。

苏景笑了笑,和煦的笑容让观众们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比起抑扬顿挫的朗诵,加上旋律后的《水调歌头》一词,从苏景口中唱出来,多了几分温婉浪漫。

同样是老苏同志教出来的人,苏景在现场的表演并不比韩伊娜差上半分,他所欠缺的,无非是这十年被落下的舞台经验。

在优美大气的舞台布置下,苏景是越唱越投入,感情也愈发充沛。

既然作词是苏轼,那就表示了这首词苏景不会加一个字减一个字,事实上以他的文学造诣,也没有资格对这首词做任何改动。

老爷子听着听着,竟闭上了眼睛,摇头晃脑,双手放在大腿上,手指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敲打着。

看上去,他对苏景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处理,都非常满意。

歌曲的第二个**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一句,在“转”字上苏景灵活运用了一个转音,让听众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惊喜,但因为曲调太美,他们不想出声干扰,而是把这种情绪忍在心里。

因为时长需要,苏景把《水调歌头》唱了两遍,然后才进行结尾。

最后,苏景又用了念白。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随着苏景吐出最后一个“娟”字,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央视影音上,弹幕再一次爆炸。

苏景淡笑着看着台下,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老爷子。

看到老爷子对他竖起了两个大拇指,苏景的笑容更灿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