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黑猫灵探 > 第157章 灵阵先行,技术跟上(3/3)

黑猫灵探 第157章 灵阵先行,技术跟上(3/3)

作者:SF银森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7 23:01:39 来源:258中文

浏♂览♂器♂搜索.

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书!

齐政的信心从哪里来?当然是“黑科技”啦。

虽然大豆已经种下了,但如今正是关键的花荚期,用灵阵提升应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在提前将海仑市的大豆收入囊中后,齐政又要“作弊”了。

感谢东北,这里的大豆被称为“最干净的大豆”纯天然的大豆,非转基因。

齐政算是发现了,一般来说,愈是古老的生物,愈是方便灵阵捕捉生物特定的频率,以产生共振。

变异的生物,自然变异的还好说,人工变异的如转基因生物,在灵阵的感应下,其生物频率是不够稳定的。

时间的力量在生物的频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愈是稳定的生物频率,与灵阵共振的契合度就越高。

当然,不是说灵阵对转基因生物就起不到作用,但是,百分百契合和百分之五十的契合度,孰优孰劣不必多说。

东北种植的大豆都是传统品种,虽然经过一代代的筛选,但那只是优中选优而已,生物状是极其稳定的。

“青竹百灵阵触发,五系均衡,范围;方圆一百公里,效果:润泽,生长。生物处于阵中,恍如初生,蓄养紫华,勃然而长。”

虽然灵阵范围内也包括了玉米等作物毕竟不是自家的地,大豆种植虽然相对集中,但也不是连片种植。

不过齐政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因为玉米和大豆的生物频率南辕北辙,他布置的“青竹百灵阵”频率与大豆的生物频率百分百契合,灵阵的效能主要作用在大豆上。

玉米等其他农作物嘛,只能捡一些漏出来的好处,作用不明显。

这样一来,虽然大豆已经进入花荚期,“青竹百灵阵”运转,使大豆如返初生期,生机爆发式旺盛起来。

因此等到陈建章带队过来东北时,海仑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的何社长面对疯长的大豆,总觉得今年有些迷……

本来他以为有公司提前下订单收购大豆就是惊喜了,没想到今年大豆的生长况也颇为不老实。

一般来说,结荚期植株已发育完成,往年是怕大豆有倒伏现象,需要喷洒叶面肥,提高茎秆粗壮度。

但今年吧,茎秆拔,倒伏肯定是不怕倒伏了,但这花荚和叶片,长势也忒旺盛了吧,像是打了激素般又是咋回事呢?

陈建章环视一圈之后,就提醒他道:“大豆的生长状况太旺了,叶子也太密集了,最好采取人为控旺技术,采取疏叶、摘心等方法进行控制植株旺长,增加田间的通透,同时减少养分的消耗,让养分集中供应。”

“而且,我看这花荚的长势,还是多追点有机肥吧,多提供微量硼、钼、锌等元素,有利于实现高产、优产。”

何社长等豆农也看出今年的大豆长势良好,多追点肥也是应该的,陈建章的“控旺”建议也来得非常及时,关系到丰收与否,无人敢怠慢,因此也就纷纷行动了起来。

……

从田间回来,陈建章就对齐政说道:“今年的大豆,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是大丰收。”

齐政心里暗道:“你老板我忙了个半死,要是没有大丰收,岂不是亏死了?”

但在具体产量出来之前,齐政也不知道灵阵对大豆产量能有多大提升。

因此他还是摇摇头,说道:“即使再怎么大丰收,也解决不了国内大豆的供给问题。国内大豆的供给一方面需要向自己的土地要;另一方面,需要进口。”

“你也知道了,我们将国际粮商得罪死了,要预防着他们下黑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拓展更多大豆来源。海外市场我来想办法,国内增产就要靠你们实验室了。”

灵阵先行了,技术也要跟上。

陈建章就点点头,“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想要提升产量只能靠两个办法,扩大种植面积和改良大豆品种。”

“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唯一途径是与主粮作物轮作倒茬。通过粮豆轮作,在适度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同时,改善土壤肥力,实现粮豆持续均衡高产优质。东北地区最适合主推大豆-玉米轮作。”

“我计算了一下,实行粮豆轮作后,全国大豆面积可达到2.6亿亩,平均亩产按150公斤算,大豆供给能力可达到4000万吨以上,除保证食用大豆完全自给外,还可提升压榨用大豆的应急供应。”

齐政就笑着说道:“全国就先不要考虑了,我们还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过明年在东北还是可以推行一下的。”

陈建章耸耸肩,继续说道:“当然了,提高大豆产量最直接的办法还是育种改良。”

其实吧,几十年前,小麦产量比大豆产量低,水稻、玉米产量也和大豆不相上下。

经过几十年的绿色革命,这些单子叶作物的株型改善了,种植密度大大增加,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只有大豆还在拖后腿。

现在小麦平均亩产可达800多斤,玉米产量可达每亩1500斤,而大豆在非常好的栽培条件下,也不过才能达到每亩400多斤。

“矮秆、窄叶、直立为主的株型改变,使得水稻、小麦、玉米产量翻了几番。”陈建章说,尽管每一代育种学家都有新品种,但大豆的绿色革命还没有最终实现。

齐政眼睛闪了闪,但没有说什么。

“东北大豆资源其实是全世界85%以上大豆产量的主要来源。但同样的遗传资源,经过美国育种专家的改良,现在平均产量200公斤左右。而我国大豆品种的平均单产仅为每亩120公斤左右。”

差距在哪儿?在育种工作上。

陈建章认为,美国的育种技术和理论结合得比较紧。而我们大豆育种要实现快速发展,关键要有好的思路。

“我建议嘉谷与国内农科所等单位建立了联合攻关模式,建立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我们嘉谷现在好歹有了一定体量,育种单位也更愿意跟大公司合作。”陈建章郑重其事道。

齐政一挥手:“这方面你来推进就行,既然落后,抱团取暖和联合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嘛,反正实验室的预算充足,你放手放胆,我撑腰撑胆!”

陈建章就哈哈一笑,随即想起什么:“对了,实验室最近搞出一点好东西,我觉得你一定会很感兴趣!”

“哦?”

……

♂最新章节前往♂. ♂输入网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