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黑猫灵探 > 第258章 风起云涌下的养猪同行

黑猫灵探 第258章 风起云涌下的养猪同行

作者:SF银森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7 23:01:39 来源:258中文

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在这个养猪场规模多在1.5万头左右的年代,不啻于一步登天。

嘉谷农牧的百万级单体养猪场正在建设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些消息不太灵通的养猪企业,甚至觉得这是谣言。

现在的猪肉行情低迷,谁还会逆势扩张养猪规模呢?更不要说一次性养上百万头生猪,知道这是多大的风险吗?传这谣言的人咋不吹上天呢?

因为嘉谷农牧的低调,也因为养猪如今真的不算一门好生意,亚洲最大单体养猪场这个本应大放光彩的项目,竟没有在行业内引起太大的波澜。

大家更关注的,是双汇被外资收购,是新希望饲料的造富奇迹……

至于养猪嘛,进入门槛很低,千家万户养,起早贪黑辛苦伺候不说,瘟疫袭来全部归零。

与产业链前端的兽药、疫苗比起来,好像技术含量不高,盈利稳定性也不行;与下游的屠宰比起来,盈利稳定性就更差了,更别说与更下游利润空间更大的肉制品比。

整个生猪产业链,市场空间最大的几块分别是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如今行业内的明星企业,主要集中在饲料、屠宰和肉制品上,偏偏就没有养殖的份。

但也有眼明心亮的。

在齐政看来,嘉谷农牧最大的机会反而就在养殖上。

“饲料行业现在确实增长迅猛,但变数也是最大的。饲料行业的剧变是趋势性的,其下游的主要客户散养、小养殖户将会不断退出市场。到那时,同质化竞争时代来临,行业必将迎来剧烈洗牌。”

“配个饲料嘛,能有多大难度?大型养殖企业,无论是从成本还是效率角度,都不会外购。”

李东亮默默点头。就以嘉谷农牧为例,自家养殖场的饲料全部是自购原材料,自给自足。

“至于屠宰,看似扩张容易,实则隐性门槛极高。一是屠宰最终要依靠终端渠道动销和扩张,这事耗时费力;二是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巨头统一市场,真当多地存在的涉黑‘肉霸’是浪得虚名的呀;三还要面临低成本的私屠滥宰竞争。”

“至于肉制品,双汇一家独大。但由于我国猪肉消费主要以热鲜肉为主,说实话,双汇肉制品表现相对平庸,反而是屠宰上有不错的表现龙头都衰成这样,阿猫阿狗的日子只会更惨。”

相比起来,养殖反而是产业链各环节中,难度相对较低的一环。

本质上,商品猪是一种无差别的商品,是没有定价权的,竞争核心是效率提升带来的低成本。

即使有地方保护主义,也保护不了低效率的散户,规模化养殖必将加速成为主流。

在齐政眼中,国内生猪养殖行业正处在集中度大规模提升的历史性进程中。

“从小规模散养的原始粗放到大规模工业化的技术管理,后发优势下,养猪行业正在从史前时代快步跨入科学时代。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开始冒头的大型养殖企业。”齐政如是说道。

……

与此同时,齐政口中的那些开始冒头的大型养猪企业,更加关注发展势头更猛的嘉谷农牧。

在越省。

温氏股份最能体会嘉谷农牧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的分量就在越省边境,主打市场又是珠三角地区,当然无法忽略。

早在97年,“养鸡大王”温氏股份把养鸡的模式搬来养猪,率先采用“公司 农户”的养殖模式。后来的众多大型养猪企业,也大多沿袭了这种模式,不过在规模和品控方面都远不及温氏股份。

这种模式下,企业负责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等技术密集型工作,农户负责育肥,享受保底利润,将生猪按统一价格销售给公司。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农户既可以获得饲养费,又无需承担饲料、仔猪、疫苗等费用,风险大幅降低,合作热情高涨。企业则无需承担猪舍等固定资产投入,轻资产模式下扩张很快。

截止目前,温氏的养猪规模已达到年出栏四百万头,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养猪龙头,而且每年还以极高的增长率在扩张。

不过也正是因为与嘉谷农牧的发展模式不一致,温氏更多关注的,是嘉谷农牧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以及国内首个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投入生产后,对越省猪肉市场的冲击。

而另一个主角,对嘉谷农牧就不仅仅是关注了。

在豫省。

早在03年,38岁的秦营林就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栏目。

当时,靠着养猪,他已经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了。

论养猪,他是专业人士。更重要的,是他真有热情给猪做直肠截除手术,他用手一点点往外掏猪粪;设计砖拱结构的猪舍,使造价降低了90%;带领团队研究降低饲料成本的方法,每头猪饲料成本最高下降了上百元……

秦营林创立的牧原股份,一直坚持“直营制”的一体化养殖模式,坚持自繁自养。

但这种模式的问题也很明显:前期资金投入大,扩张慢。牧原股份比温氏股份早5年开始养猪,规模上还远不及后者。

不过,当规模到达一定程度,这种模式在成本端的优势就会渐渐凸显出来。

秦营林是想后发制人。

但是很显然,在这条道路上,有人比他先走一步。

今年牧原股份的年出栏生猪约有10万头,但受限于市场大形势,陷入了亏损当中。

当他知道,采取同样模式养猪的嘉谷农牧启动了百万级的单体养猪场建设时,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差距太大了,自己最大的养猪场都还没突破十万头,人家已经在百万头的道路上狂奔了。

反应过来后,他又羡慕得要流口水了,真有钱啊人家是没钱才养猪,养猪的嘉谷农牧是真的有钱!

除此以外,秦营林还是养猪技术狂人。

在他看来,猪舍几乎是一切技术的载体。好的猪舍设计需要兼顾多方面的指标,非常精细、需要相当的工业沉淀。随着单场养殖规模的提升,整个系统的复杂性也将指数级上升。

百万级的单体养猪场啊,简直是一个标本。

他已经打定主意,等嘉谷农牧的百万级单体养猪场建好后,他要在第一时间上门参观学习……

同一时间。

日后为a股贡献了“猪饿死、巨亏30亿、股价却暴涨80%”段子的雏鹰农牧,面对嘉谷农牧的大手笔,也是若有所思。

半路出家的雏鹰农牧,采取了结合温氏和牧原的混合养猪模式,在几年后弯道超车,在温氏股份、牧原股份之前,成为第一个上市的养猪企业,被称为“中国养猪第一股”。

但如今的雏鹰农牧也就是“战五渣”的水平,财务负担极重,融资无门。

他关注的,反而是坊间的传闻,嘉谷农牧得到了高盛的大笔融资,才能有如此的手笔。

受此启发,雏鹰农牧开始酝酿走上资本市场启动融资的计划了……

齐政自然不知道,嘉谷农牧的百万级单体养猪场项目,给后世的养猪龙头温氏、万年老二牧原股份以及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当然,现在的大型养猪企业,彼此都称不上竞争对手大家的对手,仍是国内千家万户的中小散户。

相互的关注,更多的是为了调整自己的战略,或者是想要学习对方的优秀之处。

总之,在风起云涌的养猪江湖,嘉谷农牧已不再寂寞。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